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2023-06-01 08:35: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随意呱咕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篇1: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五峰山莲花池的传说

施南城东的天池岭下,有一口莲花池,四周有五座山峰看守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焦土,很少人烟的地方。

有一年,东乡有个叫谭顺山的猎户,和父亲一起出山卖兽皮。刚刚走到天池岭,忽然狂风大作,谭顺山一下子被卷到了空中。后来他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了一个松软的土堆上。

这时候已是半夜,四周黑蒙蒙的,谭顺山又饥又渴。他使劲爬起来,猛然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金黄金黄格外耀眼。他跑去一看,却见前面横着一口大塘,那金光是从水里面发出来的,把四周的山都照得有点亮了。一时间,水中突然升起了一朵大莲花,扑鼻的香味不断从水面飘来,四周原来光秃秃的山上,慢慢长起一片树林。过了一阵,天渐渐亮了。

谭顺山又惊又喜,赶忙回头找父亲。找到父亲后,把昨夜看到的奇事讲了一遍。父亲忙说:“这是神莲呀!” 他们回到山里,赶忙把遇到神莲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邀伙结伴去看神莲。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有灵气,干脆和一些乡亲把家搬到了天池岭下,人们辛勤劳动,使这一带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

这事传到了施南府的于老爷耳里,这老爷心想:“把这神莲弄来献给皇上,定能得个高官。”他赶忙派几个下人,化装成几个老百姓的样子溜达到天池岭,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莲花偷偷地采走了。

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

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人们,为了纪念神莲就给自己的山寨取名为“莲花池”。周围的五座山峰就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个神池。此后,这一带地方又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

龙洞河的神话传说

恩施城北有两个龙洞,洞里流出来的水四季不断。传说这水是从东海流过来的。

在很古很古以前,恩施到处是一片焦土,老天爷不下雨,庄稼得不到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百姓,日子十分清贫。

在母猪岩附近,住着黄家两兄弟,哥哥叫大龙,弟弟叫小龙。兄弟俩看到地里的禾苗枯黄,乡亲们个个焦愁,心里十分难过,便商议去东海找龙王借水。兄弟俩告别了乡亲,背着干粮和草鞋就上路了。干粮吃完了就吃野果,草鞋穿烂了就打赤脚,他们翻了七七四十九道山,趟过了七七四十九条河,终于来到了东海边。

兄弟俩在海边转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下海的路,急得他两对大海高喊,“龙王开门!龙王开门!”海水总是翻着波浪,却不见一个虾兵蟹将。忽然,从远处走来一个柱拐杖的白胡老汉,兄弟俩连忙上前请教下海的门路。老人指着前面的一颗大榆树说:“你们在树上雷三拳,在树根上拍三掌,大海就会开门让路。”说完就飘飘离去。兄弟俩按照老人的指教行事,果然大海开了一条水路,兄弟俩直奔龙宫大殿,拜见老龙王,把借水的事叙说了一遍。

老龙王说,“东海离你们这里如此遥远,水不能流过去,要借水,你们二人就变成龙,从海底钻个洞,直通你们家乡,我的海水才能给你们。小伙子,为了家乡要水,你们变成龙后就永远变不成人了,愿不愿意?”兄弟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家乡要水,我们什么都不怕,变什么都心甘情愿!”老龙王点点头说,“好吧你们把眼睛闭上。”兄弟俩刚一闭眼睛,头上就长出一只角。老龙王指着海底的一块礁石,叫兄弟俩朝着家乡的方向钻起洞来。

钻呀,钻呀,也不知道钻了多少昼夜,也不知道钻了多少路程。这天,小龙对大龙说:“哥哥,我们分开钻吧,钻两个洞口,水不是流的更多一些吗?”大龙觉得弟弟的话有道理,于是,兄弟俩就分开朝家乡的方向钻。钻呀,钻呀,忽然亮光一闪,洞钻穿了。大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北头,小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南头,那滔滔不绝的海水,从洞里哗哗地流出来了。从此恩施这带地方就变成了山明水秀的地方。

乡亲们看到两股长流不断的水,却不见大龙和小龙回来,都怀念他们兄弟俩,就给大洞取名为“大龙洞”, 小洞取名为“小龙洞”。

“金子坝”由来的传说

“金子坝”古时又叫“巾子坝”,方圆二十余里。它的样子好像一朵莲花,所以古人常称这里是“观音坐莲”。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姓秦的,一家七口,住在北边的山塝上。那里的田地很肥沃,俗有“一籽落地,万颗归仓”之美誉。田上的飞禽走兽也特别多。到了秋季后,秦家父子就在田边猎打野兽,有吃有卖,年积月累,家里很富裕。

山塝外的人知道了,便邀伙结伴,找秦家父子带路猎兽。秦家父子带着人们穿密林,攀藤葛,在荒林到处找。刚到林中,看见一群锦鸡,便追赶捕捉。秦家父子在山塝上住习惯了,自然跑得最快,追赶到“普陀岩”边,锦鸡不见了,却在岩边捡到一块金子。从此这里的人们把这里称之为“金子坝”。

坝湾有个大财主,认为金子就是锦鸡变的,便一人暗在这一带找金子。他在山塝找来找去,忽然又见到一群锦鸡,追到另一处岩边,碰巧也捡到一块金子。他自然欢喜不尽。

财主很贪心,第二天又一人暗自上山寻找黄金,来到一处岩边,又看到一块金子。刚要伸手去拿,突然岩边跳出一只黄额老虎,吓得他不顾一切,跑往家去,财主被老虎吃掉。

财主的家人带着很多人到处寻找,财主没找到,却捡到了财主的头巾,所以古人有时开玩笑说也叫“巾子坝”,(这也点牵强附会)。

其实“金子坝”,真是黄金地带,俗有“一籽落地,万谷归仓”之美誉。这地方,古往今来,家家富裕,人人幸福。

“母猪笼”的由来传说

在恩施州城南面有一个叫母猪笼的地方,古代称为穿洞大包。附近有个财主,诡计多端。看见别人的钱财,他总要想方设法欺骗到手。

财主家有两个放猪娃,大的十三岁,小的十一岁,都是王宝城的儿子。一天,财主的恶婆娘要他俩到穿洞河坡上去放猪。山高坡陡,有几头猪儿溜滚到穿洞河里去了。

兄弟俩看见猪儿滚到河里去了,吓得哭了起来。财主知道后,火冒三丈,狠狠地把兄弟俩毒打了一顿。财主骂道:“小杂种,滚回家去,喊你大人来赔猪。不然,老子要你两个的狗命。”

王宝城见两个儿子浑身打得像猪肝,心如刀绞。王宝城没办法,只得带着两个儿子到河坡上去找猪。他们来到穿洞大包,天快黑了。忽然听到前面有猪叫声。他喜欢至极,以为是滚到河里的猪爬了起来。走近一看,是一头母猪带着十几只小猪,站在他们前边。三人几乎同时说:“哪家的猪?赶快赶回去。”多少声都无人应答。父子三人便不再管那些猪,很扫兴地头也不回,直往回家的路上走。

说也奇怪,那群猪在后边也跟着他们来了。古人常言道,“猪来穷,祸事到;狗来富,没事找”。王宝城觉得很不吉利。急忙向外边赶猪,不管怎么撵,它们总是不走。王宝城想“人畜一般,天黑了,它们就在这儿算了,反正明天有人来找。”要儿子捞捆稻草,铺在屋的当头;又叫老伴提两桶潲水来喂它们,那猪吃了后相安无事地睡在草上。

常言道,“惹了祸事多焦愁,逼人忧虑心烦闷”。这天晚上,全家没有睡好觉,鼓着眼睛等到天亮。天亮财主找上门来要赔猪,财主的事难办呀。

天刚亮,财主带着家丁,乘着娇子,来了。他老远就大吼大叫要赔猪。若赔不起他们就放火烧茅草棚。那群猪就从屋的当头跑了出来,站在外边,“咯哼咯哼”地叫。财主看见那些猪油光水滑,膘肥肉壮,就说“有猪不赔,休想赖掉”。家丁们脚慌手乱地抢猪,抓了一大阵,一头猪也没有逮住。财主拉开圈子围着抓,那些猪全部跑到轿子里去了。财主赶快叫家丁把轿子抬起跑了。

天快要黑了,王宝城一家更加忧愁起来,要是有人来找这群猪,那不是祸上加祸吗?

却说,财主的家丁们抬着装着猪的轿子使劲地跑,累得满头大汗。母猪在轿子里乱拱乱撞,小猪又叫又跳。来到穿洞大包边,两头猪儿从轿子里拱出来跑了。在一路的财主急忙喊,“”住轿,赶快抓猪”。哪知轿子刚放下,那群猪全部跑到了穿洞大包上去了。

财主和家丁们又到包上撵猪。那群猪,一会儿穿密林,一会儿钻刺蓬,一会儿拱草笼,在包上东窜西窜,搞得他们身上撞起乌包,脸上挂起了血口子,衣服刮破了,鞋子窜烂了。已经到了天黑,连一根猪毛也没有抓到手。

最后撵到大坑边,那群猪全部钻到了大坑里去了。财主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些猪又拱又咬,财主大声喊救命,拼命往坑上爬。刚爬到坑边,忽然草丛中有跳出一只大母猪,用嘴把财主又拱到大坑里去了。

财主的家丁们听到喊声,来到大坑边,只见大坑被大树包围的黑压压的,像猪笼子一样,不知深浅,都不敢下去。他们借着月光一看,有无数头猪把财主又撬又拱,又拖又咬,财主直滚到消水坑里死了。后来,这里的村民就把这个大坑取名为“母猪笼”。

“大龙潭”的传说

城外清江边上的大龙潭又叫打龙潭。从前,潭里住着一条孽龙,吃饱了鱼虾,就在潭里兴风作浪,掀翻江中的船只,淹毁两岸的庄稼。老百姓吃够了他的苦头,就去求山菩萨治龙。山菩萨说:“我管得了山里管不了水里,没法治它。不过,听说它身上有三块反鳞,只要把反鳞打掉,它就会变老实”。

谁也没有本事去打龙,孽龙照样为非作歹。年复一年,潭南岸出了个姓柴的放牛娃,个子生得矮小,爹妈给他取名叫疙瘩。疙瘩三岁能识地里百样草,六岁能辨山上千种树,九岁能和牯牛摔“抱滚”,十二岁爬悬崖擒飞鼠。疙瘩见龙潭年年不得安宁,起誓要制服孽龙,为民除害。

有一天,疙瘩出门放牛,见到三个人,一个是捕虎的,一个是捕鸟的,一个是捕鱼的。疙瘩走到捕虎的人前面请教制服孽龙办法,捕虎人说:“捕虎用陷阱,龙不走地上,我的办法没有用,你去问捕鸟的”。捕鸟的人说:“捕鸟要下套子,龙不入山林,我的办法没有用,你去问捕鱼的”。捕鱼的是个白胡老汉,正忙着做竹绷子(炸鱼用具),不理会疙瘩。

疙瘩不灰心,把牛撵上坡,回头帮老汉做竹绷子,边做边问,“您做的竹绷子捕多大的鱼?”老汉说:“小捕小鱼,大捕大鱼,箩筐大的竹绷子,捕得龙大的鱼”。疙瘩一听,暗自高兴,连忙回家做了个箩筐大的竹绷子。

孽龙又出来作乱。摆摆尾巴,大水淹北岸;踢踢腿,大水淹南岸。打个滚,潭里的石头飞上天,打得满山的房屋像米筛,满坡的良田成石滩。疙瘩气红了眼,提起大竹绷子就往龙潭跑。孽龙见有人来闯龙潭,张开血盆大嘴冲过来。孽龙看得真切,一下子将大竹绷子丢进龙口。一拉绳子,大竹绷子撑住了龙的嘴。

这时候的孽龙,好比强牛穿上鼻绳,天大的力气使不出来,疙瘩乖乖地拉着沿潭跑。到了潭口沙滩上,疙瘩抽出牛鞭就打,打得孽龙鳞片乱飞,磕头求饶,疙瘩才放过手。打这以后,孽龙再不敢兴妖作怪,大龙潭一直风平浪静。

“金鸭子”由来的传说

清江流经恩施州城东门的地方,名叫捡儿湾。不管哪年涨水,别的地方都淹了,就是这里淹不到。据当地老辈子传说,在捡儿湾岩砍下,有一只美丽的金鸭子。

清朝道光年间,施南府来了一位姓胡的知府。胡知府看中了捡儿湾,便令人赶走百姓,把衙门建在那里。胡知府生性贪婪,把土著人不当人。他仗着手中的大印,来不来就戳印捉人。满城的百姓对胡知府的大印又恨又怕。

有一个田阿公,常在清江河里打鱼。胡知府限他每天交一筐清江鱼,交不出来就捉去打屁股。田阿公无奈,只得每天早出晚归下河打鱼。可因田阿公生了一场大病,有两天没能交鱼。胡知府就要盖印封门收船。

田阿公实在无法,只好驾船到捡儿湾的深水潭里去下网捕鱼。他划着船儿,撒了一网又一网,竟连虾也没有捞到一个。太阳偏西,打麻眼了,田阿公心里又急又气,就靠岩边撒下最后一网。他喘了口气,然后慢慢地收网。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又会落空,回去无法向官府交鱼。他收着收着,觉得这一网很重,等网出水时,忽见水面上闪出道道金光。急忙将网提到船上,仔细一看,是一只黄灿灿的金鸭子。

他又惊又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忽然,金鸭子开口讲话了,“老阿公,放了我吧,我会报答你的”。田阿公说,“要我放你好办,可你得答应我一件事。”金鸭子说,“那样的事?”“帮我在水里赶出鱼来,因我打不到鱼,知府老爷就会打我,还要盖印封我的茅屋,没收我的小船”。说着,田阿公竟流下了眼泪。金鸭子点了点头说,“这好办,我帮你”。

田阿公连忙将金鸭子放入水中。金鸭子游了几步又转头说,“老阿公,以后若有为难之事就找我,你只要在水里碰三下就行了”。一眨眼,金鸭子不见了。

田阿公还在愣神,渔船周围到处冒起泡泡来,还跃起了几条大鱼,有一条竟还蹦到船上。田阿公高兴极了,连忙撒开网,每一网都是沉甸甸的,不一会儿就打了好多好多的鱼。田阿公心里暗暗感谢金鸭子,收了网,欢欢喜喜的划船回家了。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不免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老实的田阿公就把遇到的稀奇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别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胡知府耳里。一天下午,田阿公刚摇着小船靠了岸,过来两个衙役用铁链子拴起他就走了。田阿公忙说,“差官老爷,我有鱼交呀”。一个衙役恶狠狠地说,“今天不要鱼,知府大人要你”。不容分说,把他捆去见胡知府。

到了堂上,胡知府惊堂木“啪”的一拍,“老头,听说你在河里见到一只金鸭子,是真的吗?”田阿公忙说,“小人不敢瞒”。胡知府笑嘻嘻地道,“把金鸭子交出来,自有你的好处。否则,定要你进大牢。”田阿公忙说,“大人,金鸭子是清江河里的神,我怎么弄得到。”胡知府把眼睛一瞪,说:“放屁,限你三天,过期严办,退堂”。

田阿公回到家里,心里想这下可闯了大祸,蒙了头不知怎办,嗨,还是去找金鸭子想办法。第二天要黑的时候,田阿公划船来到老地方,照金鸭子说的那样做,用石头在水里碰了三下。不一会儿,水面上哗啦啦地一阵响,金鸭子果真来了。它问道,“阿公,找我有什么事?”田阿公把自己为难之事告诉了金鸭子。金鸭子说:“这不难,把我带去就是。不过,把我交给那些坏东西后,阿公要叫城里人赶快搬家,不给衙门里的人说”。田阿公答应了。

却说胡知府得到了金鸭子,嘴都喜歪了,忙叫人放了田阿公。田阿公急忙挨家挨户催人搬家,老百姓搬到了高山上。当天夜里雷声大作,从未见过的瓢泼大雨;清江像万马奔腾,大水一下漫上岸上来了。胡知府正在书房里和小老婆欣赏金鸭子,水已进了衙门,一个浪头打来,胡知府满身是水,他想跑,大水跟着他撵。小老婆抱着金鸭子,吓得直打哆嗦。金鸭子突然开口说:“丢大印退水,丢大印退水”。胡知府忙叫人拿出印来。金鸭子又说:“大印交我,大印交我”。胡知府把大印交给了金鸭子,跳入洪水中不见了。水还在上涨,直到胡知府的官帽从水里漂了起来,这水才渐渐消退。

自那以后,清江边上的人就常去求金鸭子。至今(注,本书80版),娃娃们下河洗澡,还爱用石头在水里碰几下招呼它。

“龙泉洞”的传说

恩施城外有个龙泉洞,又名“倒龙嵌”。在清朝嘉庆年间,龙泉洞的地方大旱成灾。老百姓无吃无穿,只好找些草根、树皮充饥。

有一天,龙泉洞忽然涌出许多鱼虾来。人们非常高兴,就捉鱼捞虾,维持生活。

当地有个财主,要霸占龙泉洞,不准百姓到这里挑水、捉鱼捞虾。百姓质问他:“水是天生有的,鱼是地皮生的,为什么不许弄?”为了活命,百姓还是到龙泉洞挑水、捉鱼捞虾。说也奇怪,百姓们去,平安无事,可财主一到洞门前,洞内又叫又吼,泉水直翻,搞得财主惊心胆颤。财主不敢去龙泉洞,却拦路抢劫老百姓的鱼虾。老百姓只好等天黑以后,悄悄去挑水、捉鱼捞虾。

有户穷苦人家,只有父女两人。老汉叫向发森,女儿叫向英琴,这天老汉摸去挑水、捉鱼,在回家路上被财主看见了,抢了鱼虾,倒泼了泉水。向老汉昏倒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向英琴把父亲背回家,就来到龙泉洞背水、捉鱼。救父亲的活命要紧,财主带着凶帮赶来,又要抢夺。见向英琴长得美貌,起了坏心,伸手拉住她,想侮辱她。向英琴大声呼救,又抓又咬。这时岩洞里轰隆作响,“昂”的一声,飞出一条青龙来,青龙飞腾盘旋,顿时天昏地暗。

财主吓得骨软筋酥,瘫在地上,那些恶奴家丁也呆若木鸡,倒在坡旁。青龙着地,口衔向英琴,送回家中,在老汉床前放下,随即吐出一颗亮晶晶的宝珠,送给了父女。然后调转龙头,边往外飞,刚飞到洞口,就筋疲力尽,落了下来。以后这洞就叫龙泉洞。

“官王庙”与匾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施南府出了个书法家,名叫李夺魁。据说,他写的字在全国数一数二,曾受过皇上的嘉奖。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买官卖爵成了风气。当时,买一个秀才的名号,价高八百两银子。那年,湖广学台孔祥麟到施南府主考秀才。一日,他上鳌脊山“文昌宫”游玩,见魁星楼前挂着一块匾,上书“秀夺金鳌” 四字,是李夺魁的手笔,笔力遒劲,孔祥麟十分喜爱。说:“我看匾上的每一个字都值得一个秀才。”当时,随从的有四个富家子弟听见了,半夜就把此匾偷走了,锯成四块送给了孔学台,孔学台果然都让他们 “中”了秀才。

清朝,恩施州城关坡有个官王庙,一天官王庙落成,士绅们请李夺魁写匾,照例先设酒宴招待他。李夺魁多喝了几杯,写匾时已经飘飘然了,他带着醉意,挥笔写下了“义接桃圆”四个大字,就走了。第二天,李夺魁酒醒了,又到关王庙去,匾已经做好,挂上去了。他仔细一看,大呼“赶快取下来!”原来字写错了, “结”写成了“接”, “园” 写成了“圆”。 士绅们见字写得实在太好,舍不得取下来,还是一直挂着那块错字匾。

以后,有人请李夺魁写字,总是先用酒把他灌醉,因为他醉后写的字,比醒时写得更好。

篇2:有关民间传说故事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有关民间传说故事二: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篇3: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大全篇三

库银失窃

清嘉庆年间,南阳城里有一位名叫袁神通的卦师,由于百测百准、千测千灵,被百姓誉为“南阳神算”。

这天夜里,袁神通正在熟睡,门外忽然传来嘈杂之声。他正吃惊,大门被砸响了。他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一群威风凛凛的捕快。袁神通问发生了何事?一个方头大脸的人说:“我是捕头赵恒,有一伙贼人犯了大案,追到此处不见了,你可见到他们?”

袁神通说,自己睡得早,并没有发现贼人的踪影。听了这话,赵恒就带人离开了。可次日袁神通刚支好卦摊,捕头赵恒又来了。赵恒四下

篇4: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精选

秦朝末年,秦二世连年征粮抓兵,统治十分残暴,而老天也不作美,连日暴雨,庄稼全被洪水淹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时,陈胜、吴广就决定带领大家起来造反,_王朝的统治。为了使百姓们都来响应他们起义的号召,利用当时的人非常相信天命这一点,陈胜和吴广做了许多块白绫,写上“秦国灭亡,陈胜当王”的字样,分别塞进许多条小鱼的肚子里。老百姓将这样的鱼买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里面写着字的“天书”,呀!上天叫我们跟着陈胜_朝呢。于是,都纷纷起义,跟着他们去造反。

不久,陈胜召开起义大会,命令手下人砍竹为兵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揭竿起义”。陈胜和大家正在土台上商量着起义大计,忽然看见一只花鹿远远地跑来,陈胜“嗖”地拔出箭,豪气大发,说道:“他日我若能得王位,这箭就能将鹿射死!”说罢,弓开弦响,一箭中鹿。后来,人们就把陈胜射鹿的土台称作“射鹿台”。

篇5: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精选

相传二百多年前,阿里山里有一个勇敢的猎人阿巴里。阿巴里在阿里山中射伤了一对恶龙,它们向北逃窜到水社湖,就双双扎进湖中养伤。于是,人们就把水社湖叫做龙湖。

一天傍晚,太阳正从湖边经过。龙公一见红彤彤的太阳像个大绣球,伸出爪子就把太阳抓进了湖中。过了几个时辰,月亮又从湖边经过,龙母也伸出爪子把月亮抓进了湖中,它们把太阳和月亮藏在湖底,每天吞吐着尽情地玩耍。从此,天地漆黑一团,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猎户们打不到猎物,农夫们种不了庄稼,渔民们捕不到鱼虾,人间一片哭声。

阿巴里听说恶龙又在作恶,发誓要除掉它们。可是怎样才能战胜恶龙呢晚上,他梦见妈祖婆对他说:只有用阿里山洞里藏着的金箭头才能打败恶龙。第二天一早,他点燃火把,背上弯铁弓,爬上高高的阿里山,在山洞里找到了金箭头。他插上金头箭,向水社村出发了。

不知走了多少天,阿巴里来到了一条清水溪边,又宽又深的溪水挡住了他。突然对面出现一团明亮的火光,火光处划来一只小渔舟,船头上站着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向他点头微笑。姑娘说她叫水社,是妈祖婆叫她来接他的。

于是,阿巴里跳上小船过了小溪。他俩来到龙湖,眼前突然出现了两个亮晶晶的东西,在湖水中忽上忽下地滚动着,这正是太阳和月亮,被两条恶龙含在口里一吞一吐地玩弄着。阿巴里从背上摘下弯铁弓,搭上金箭头,向着北边的水面上瞄了一会儿,又向南边的水面上瞄了一会儿,却不敢放箭。

水社姑娘早已猜到了阿巴里的心思,知道他是怕射到恶龙以后,恶龙一疼会把太阳和月亮咬坏了。她急忙从怀中掏出两个绣球,一个扔向潭南,一个扔向潭北。两条恶龙一见那五颜六色的彩球,赶忙吐出了太阳和月亮,追过去紧紧咬住了彩球。水社姑娘马上朝恶龙撒出了两把绣花针。两条恶龙被绣花针刺疼了眼睛,在水中直打滚。阿巴里一看,赶忙拉响弓弦,两支金箭头一前一后直向两条恶龙的头上射去。两条恶龙大吼一声,驾着云雾逃到附近的一条清水溪里。它们又把这条台湾最长的清水溪,搅闹成了浊水溪。

恶龙扔下太阳和月亮逃走了。阿巴里和水社姑娘连忙跑到潭边,捧起红彤彤的太阳和亮晶晶的月亮,使劲往天上抛。可是,抛来抛去总是往下掉。正在这时,玛祖婆驾着祥云飞来告诉他俩:玉山顶上有两棵棕桐树,能把太阳、月亮顶上去。阿巴里和水社就一起去,不知又走了多少天,历尽千辛万苦,从玉山顶搬来了两棵棕桐树,在阴历八月十五那一天,他们终于把太阳和月亮顶上了天。

阿巴里和水社怕恶龙再回来作恶,就双双抱着大棕桐树,守在湖边。天长日久,阿巴里和水社变成了两座大山。阿巴里变的山又高又尖,直刺云天,人们叫它大尖山。水社妹变的山弯腰俯首,深情地凝视着碧潭,人们叫它水社山。龙湖呢,因为它的北半边形状像日轮,南半边像上弦的新月,于是,人们就把龙湖改名为日月潭。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1.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2.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

3.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4.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合集

5.民间传说

6.民间传说故事集故事精选3个

7.民间传说作文

8.国外的民间传说故事经典有趣的外国故事

9.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10.于成长故事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