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6-13 07:54: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青年与老年

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他的生活;然而这毕竞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现实也并非完全如此。

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这似乎是得之于神助的。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恺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竞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性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卡斯顿勋爵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人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则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讨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肯事前不冒险。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1、第一段,假如他不曾虚度他的生活是一个插入性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写出青年的长处与不足。(至少各写出三点)

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请据此推论,塞普提摩斯能够成长为一名极能干的罗马皇帝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青年人和老年人各自的优缺点,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虚度生活的人不可能年岁甚轻也富于经验。删去之后表达不准确。

2、长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创造性强,能猛干,勇于革新,易有所发现。短处:思考差,讨论少,不够持重。行事轻率。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浮躁。

3、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沉稳持重了。

4、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和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

(意对即可)

篇2:论青年与老年阅读及答案

[英]培根

①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②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性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③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发明力。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凯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洼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等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④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⑤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愿事前不冒险。

⑥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1、第①段,“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是一个插入性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写出青年的长处与不足。(至少各写出三点)

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后,请据此推论,塞普提摩斯能够成长为一位极能干的罗马皇帝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青年人和老年人各自的优缺点,作者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虚度生活的人不可能年岁甚轻也富于经验,删去之后表达不准确。

2、长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创造性强,能猛千,勇于革新。易有所发现。

不足:思考差,讨论少,不够持重。行事轻率。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浮躁。

3、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沉稳持重了。

4、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

(意思对即可)

篇3:《论青年与老年》阅读附答案

(英)培根

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像和发明力。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恺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性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等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则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愿事前不冒险。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选自《培根文集》)

1、第2段开头“一般说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不羁的野马”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文章的观点,你对青年的长处与不足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是“最好的办法”,有很多好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反而会使人在遇事情时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想会造成互相冲突。你认为谁的说法有道理?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删去。因为后面这句话指的是一般情况,但还有个别青年人和老年人例外,删去后就不够严密。(意对即可)

2、比喻青年“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不顾条件”,即无拘无束,敢冲敢闯的性格。(意对即可)

3、(1)青年的长处多。青年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创造力强。青年眼光长远,理想远大。青年动手能力强,精干勇猛,能猛干。青年勇于革新,善于发现新事物。

(2)青年的不足多。青年思考能力差,相互讨论和吸取别人经验少,处世不够持重。青年行事轻率,对后果考虑较少。青年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心态浮躁。(意对即可)

4、示例:

(1)作者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从现实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

(2)后面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因为:青年有青年的优点,同时也就必然带来相对的缺点,老年人也一样,要把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完全分割开来,不符合客观规律——一个人既勇猛无畏又精明老练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尽量发扬双方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和不足,而不可能大量地“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起来”。(两种说法只要言之有理都可)

篇4:青年与老年

青年与老年

两个人在一起谈天,一个的名字叫做青年,另一个的名字叫做老年。

“唉,我真是一无所有,我没有成功的事业,也没有友情的滋润,我真是悲惨极了。”

青年这样说。

“跟你比起来我才是更大的不幸者呢,你看,我拥有的你都没有,然而我拥有的一切我却都享受不了:好吃的我咬不动,吃下去也消化不了;我想到处各地去旅行,却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动身。”

老年人诉说道。

“我觉得咱们可以交换一下现在手里所拥有的一切。”

青年这样提议,老人痛快地答应了。

于是他们两个人做了这笔交易。

但是青年马上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得到了一切,唯独失去了时间,失去了自己所有资本中最最宝贵的一笔,他得到了老年所有的一切,当然也包括老年来日无多的寿命。

面对这样的幸福,他觉得自己还不如继续处在过去的不幸中呢,因为昙花一现的幸福比遥遥无期的不幸更可怕。

篇5:通鉴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通鉴论》阅读材料

读通鉴论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 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 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 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 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 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 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 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读通鉴论》阅读题题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危:高

B.率多求兵马 率:大都,一般。

C.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延:请

D.六者成败之几 几:通“机”,关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思以爵禄相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公其深计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余人受命之部 杳不知其所之也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3分)

(2)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3分)

(3)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4分)

9.王夫之认为张纲劝降张婴只是缓解了一时之祸,并不值得效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原文谈谈理由。(4分)

篇6:通鉴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5.A。【解析】危:畏惧,忧惧。

6.B。【解析】以:前者介词,用;后者介词,因为,由于。A 乃:才,副词。C 其:表祈使语气。D.之:动词,到。

7.D。【解析】注意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第一处,“散遣”应是承前省主语“纲”,不可能是“营垒”作主语,从而排除AC两项;第三处,“任从所之子弟”讲不通,从而排除B项。

8.译文(1)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平民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或就职),后来司徒征召他做了侍御史。

(2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合道义的。

(3)张纲单车独骑到叛贼营垒,劝谕张婴并使他降服,主张安抚(或消除)盗贼的人都把这夸作美谈。

9.【答案示例1】不同意。张纲能在“秽恶满朝,豺狼当路”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单车”入敌营,对张婴示以坦诚,晓以大义,并最终使之归降,其责任感和智勇胆识都值得称道。不应该简单地从“婴复据郡以反”的结果着眼予以否定。

【答案示例2】同意: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让反叛的民众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难有顺从的意愿;让其受到恩宠,得到荣耀,很难期望他能悔过 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意向。张纲虽然有智有勇,但没有从根本上平息寇乱,以致在他死后,“婴复据郡以反”。(言之成理即可)

篇7:《论慎终》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慎终》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慎终(节选)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称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汉高祖,泗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4.对于加点字下列各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 化:感化,打动

B.何以知之 知:得出结论

C.朕端拱无为 端拱:继承帝业

D.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 观:阅读

5.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6.下列对于文言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始易,善终难。做一件事情,开头做好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B.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初期,往往能够励精图治;承平日久,便难免骄奢放纵,导致败亡。

C.唐太宗从汉高祖、汉惠帝等真正实例进行论述,进一步说明当权治国的人应该时刻居安思危。

D.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臣服归顺了,不只是太宗一个人的'能力,更加得益于各位大臣的辅佐。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2)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

答案:

4.A,A项应该理解为“教化”。

5.A,股指的就是大腿。

6.C,太宗只是对汉高祖进行假设。

7.(1)如今国家升平,但是臣等还不敢就此坐享太平,也希望陛下能居安思危孜孜不倦!(2)汉初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悖逆荒谬到这种地步,难道不是难以保全功业的明证吗?

【译文】贞观五年,唐太宗对周围的侍臣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不能长期教化天下,他们当政时假如国家内部安定,那么必定就会有外乱骚扰。而如今远方外族归顺我朝,天下五谷丰登,盗贼不起,国家内外宁静。这绝非我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实在是有赖于各位大臣的鼎力辅佐啊。然而居安不能忘危,治平不能忘乱,虽然明知今天无事,也得考虑如何才能有始有终。要经常这样反省思索,才是难能可贵。”魏徵深表赞同,说:“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君主和大臣往往不能两全其美,相得益彰。有时君主圣明,而臣下不贤;有时遇上贤臣,却没有圣明的君主。如今陛下圣明,所以天下太平,假如当初大唐只有贤臣,而君主不想广施教化和仁义,要想促成今日之美政,也是不可能的。如今国家升平,但是臣等还不敢就此坐享太平,也希望陛下能居安思危,孜孜不倦!”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君主想做好事的,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汉高祖本是泅水亭的一个亭长罢了,起初他能够救危难诛暴秦,所以成就了帝王大业,但如果他在位的时间再延长十几年,他肯定会因放纵逸乐而陷于衰败,不能保住他当初创下的功业。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汉惠帝本是嫡长子,他温恭仁孝,被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汉高祖被爱姬的儿子所迷惑,想另行废立;萧何、韩信,是汉代的开国元勋,德高望重,可是萧何曾被无端打入大牢,韩信也无缘无故遭到贬黜,最后被诛杀三族,其余功臣像黥布等人恐惧不安,终于谋反叛逆。汉初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悖逆荒谬到这种地步,难道不是难以保全功业的明证吗?所以我不敢自恃天下安定就掉以轻心,而是心怀忧患,经常用历史上的危亡来警戒自己,以激励自己将治国政策贯彻到底。”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各位公卿大臣说:“我继承帝业以来,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如今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臣服归顺了,这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能力所致吗?其实这是得益于各位大臣的辅佐之功啊!现在是我们思考如何善始善终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大唐的江山社稷永远稳固,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我们大唐的丰功伟业、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难道历史上就只有周代、汉代以及光武、明帝的功绩才称得上是万世的楷模吗?”房玄龄说:“陛下雄韬大略,功德无量,把功劳推让给群臣,今天天下太平,这是你的圣德,我们臣下有什么功劳呢?只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有希望了。”唐太宗又说:“我时常阅读历史书籍,发现平定乱世的君主年龄一般都超过四十岁,只有光武帝年仅三十三岁。但是我十八岁就起兵征战,二十四岁就平定了天下,二十九岁就做了天子,这是当今武功胜过古代的缘故。我少年时代就开始了戎马生涯,没有时间读书,所以贞观以来,我一有时间就阅读书籍,可谓手不释卷。我谨记以史为鉴的古训,从古代圣贤书中,我知道了风化的根本,政治的关键。依此施行了几年,天下终于获得了治理。如今民风淳朴,子孝臣忠,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文化胜过古代的缘故。从周代、秦朝以来,戎狄等边境少数民族时常侵犯中原,现在他们都已归顺了朝廷,这是民族关系胜过古代的缘故。我有何德才和能力,能够取得这样的功业?既然已经取得了这三个方面的业绩,奠定了如此坚实的治国基础,我们又怎能不善始慎终呢?”

篇8:论友谊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论友谊

尽管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就像一股寒风,给人世间带来污浊和阴冷但整个人类大家庭还是沐浴在晴空一般的纯净和温馨之中。当我们对他人怀有仁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甜美。

我们排斥社交,拥护孤独,然而我却不能对从我们门口经过的智者、可爱的人和高的人视而不见。那些倾听我心声,真正理解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水恒的财产。我感激那些内心充满挚爱的人,是他们赋予这个世界崭新而高尚的深度,我与他们的交往非常单纯,正是这种单纯的共鸣蒋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在我看来,新结识一个人这对我是件大事,我迷恋那些带给我美好时光的人们。

每个人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寻友谊之中度过,如果我们寻找朋友并非出于神圣的动机,而是带着一种邪恶的占有欲,要把他据为己有,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相互靠近对方的时候,各自天性当中美丽花朵的精华与芬芳便在片刻间消失了。我们从友谊中获得的唯一乐趣就是对方身上拥有我所没有的东西,是隐藏在差异之下的共性将我们连在一起,让友谊成为两种天性之间的结合吧。我们从朋友那里获得的是一种思想、一份真挚、一瞥目光……

这种情感能提高我们的智能和活力。当你冥思苦想也未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表达,这时就应该给朋友写封信——瞬间的工夫,一系列高雅的思想伴着考究的措辞,便会从四面八方一起自己递上门来。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这些美妙的情感火花甚至比火还要迅猛、还要活跃,它使整个世界也变得不一样了:没有了冬天,没有了黑夜,即使孤身一人,也会心满意足,欢欣鼓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呢!

朋友是我可以坦诚相对的人。在他面前,我大可以丢掉诸如伪装、礼貌和深思熟虑等衣服——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脱掉的东西,而以最朴素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与他相处。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丢掉所有虚伪装饰,省去了所有恭维和客套,每遇到一个人,便以其深刻的洞察洞察力对着这个人说话。起初,他遭到拒绝,大家以为他疯了,可他坚持不懈。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他就得到了回报,即每一个熟人都和他建立了一种真诚的关系,谁都不会想着跟他客套,敷衍他了。在一个虚伪的年代里,企图与人们维持一种真诚的关系就等于精神失常,我们很少能挺起腰板走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要求以礼相待——要求加以迁就,尤其他拥有某种名誉和才干。我讨厌滥用友谊的名义来表示与时髦、俗气相联系的东西.我更欣赏农夫、小贩之间的交情,胜过那种排场、体面的亲善,因为后者常常乘车过市,花天酒地,通过这些浅薄的招摇来庆祝他们的邂逅。

友谊是真诚的,友谊可以让人通过各种交往寻得心灵的慰藉,它适应了宁静的日子,精美的礼物,也能适应意外和坎坷,适应误解和悲伤。它不是玻璃丝或霜花而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

难道我们跟朋友的交往不应该像飘在天边那片云或那丛拦住溪流、随风起伏的绿草那么富有诗意吗?阳光白白洒向不懂得感激的宽广宇宙,而太阳从未因此烦恼过。尊重友谊的神圣法则,请你用高尚的品格教化那些粗俗而冷漠的人吧!

(作者:爱默生,有改动)

20。(2分)本文首段的论述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21(3分)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2(3分)请以“友谊是……而不是……”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

23(4分)画波浪线的内容会让人想到课文《羚羊木雕》,请你从“友谊”的角度简述故事并加以评论.(字数在160字以内)

答案:

(四)(12分)

20(2分)形象、鲜明地论述了“仁爱”对于人生的重要(通过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仁爱”对于人生的重要);富有抒情色彩。

21(3分)友谊是炽烈的、美好的,它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22(3分)示例:

友谊是施与仁爱,而不是据为己有;友谊是坦诚相对,而不是伪装刻意;友谊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物质的欲求;友谊是差异之下的.结合,而不是共性之中的迷失;友谊是坚固的,而不是脆弱的;友谊是富有诗意的,而不是粗俗和冷漠的。

23(4分)示例:

上体育课,我的裤子被划破了。我怕回家挨说,万芳就把自己的裤子和我换了,她因此被她妈妈罚站,我觉得对不住她。万芳喜欢我家的羚羊木雕,我未经父母同意,将贵重的羚羊丰雕送给了地.父母得知后让我要回,遗这让我为难也让万芳难过。但她最终还是原谅了我,这说明友谊是慷慨无私的,也能经得住挫折,要相互理解才不会破裂,才能更牢固。

篇9:《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阅读题: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肃然起敬:

愧悔: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5分)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5分)

答案: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示例: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篇10:《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第—4题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愧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答】(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肃然起敬:很严肃地敬重起米。愧悔:羞愧与悔恨。

2、D。

3、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论儒学的复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2.《元帅与士兵》阅读练习及答案

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4.钱钟书《论快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5.《乡情》阅读练习与答案

6.《泥泞》阅读练习与答案

7.《黑锅》阅读练习及答案

8.《牙膏》阅读练习及答案

9.《井绳》阅读练习及答案

10.《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