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阳光小美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我10岁的时候,哥哥尼克12岁。那年的母亲节对我俩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准备在那一天送给母亲一份礼物。
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母亲买礼物,当时我们非常穷,像送礼物这样的事是不常见的。幸运的是我和尼克靠打工挣到了一些额外收入。
我们告诉父亲时,他骄傲地拍着我俩的头,说:这主意真不错!
你可以告诉妈妈,尼克说,这样她会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高兴。
父亲说:你们竟会产生这么了不起的想法,简直太聪明了!
经过仔细考虑,最终我买了一把梳子,上面还镶着几颗闪亮的小石头,看起来就像宝石。尼克非常喜欢我的礼物,但却没告诉我他准备了什么。
我已经选定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到时我们把礼物送给妈妈。尼克说。
什么特殊时刻!我不解地问。
我现在不能说,因为这与我的礼物有关。哦,不要问我是什么礼物。
第二天早晨妈妈正准备擦地板,尼克冲我点了一下头,我们便去取各自的礼物。
当我们回来时,妈妈正疲惫地跪在地板上,用几块破布抹地板上的污水。
尼克拿着他的礼物来了,那是一个带着绞干器的水桶和一个新拖把,当妈妈看见这个礼物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一个水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颤,送母亲的礼物竟是一个一个拖地用的水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我把梳子放进口袋,从后面追上他,尼克说不出话来,于是我把一切告诉了爸爸。我会收回我的礼物。尼克哽咽着说。
不,爸爸一边说一边接过水桶,这是一份很好的礼物,我早就该想到了。我们回到楼上时,妈妈已在书房里默默地擦着地板。
爸爸一句话也没说,把拖把放入水桶里吸足水,然后用架在桶上的绞干器把拖把中的水拧干。
你没让尼克把话说完,爸爸对妈妈说,礼物的另一部分是尼克愿意从现在开始帮你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又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妈妈体恤地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项工作太繁重了。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是多么聪明。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设计巧妙的绞干器和水桶,这项工作是很繁重;但有了它就简单多了,你的手不会脏了,你的膝盖也不会被弄疼。爸爸叉迅速演示了一遍。妈妈难过地看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爸爸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
我摸着口袋里的梳子,发愣地望着尼克。我的礼物还不及那水桶的一半儿。我轻声地说。尼克以充满爱意的目光望着我。
【阅读】
1、文中加点的特殊的时刻指什么?为什么尼克要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送给母亲礼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这些描写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此刻尼克的眼泪夺眶而出,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义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文中主人公尼克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亲节这天母亲擦地板时。以为母亲见到这种轻便的工具便会很高兴。
2.①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尼克因自己的礼物受母亲责备时失望、懊悔的心情。
②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尼克在领会意图后,为自己没有想到帮母亲分担家务而羞愧,也表现出他渴望为母亲分担家务的急切心情。
3.送礼物的行为体现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意;他帮助母亲分担劳动的意识需要提高;虚心而感激地接受爸爸的指点;在事件中对兄弟(我)的尊重和感激。
篇2:《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
2、①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②a.1万元来之不易,b.凝聚着母亲的心血。③a.嫌女儿浪费钱,b.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
3、感激;委屈。
4、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篇3:送给母亲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答案
送给母亲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10岁的时候,哥哥尼克12岁。那年的母亲节对我俩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准备在那一天送给母亲一份礼物。
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母亲买礼物,当时我们非常穷,像送礼物这样的事是不常见的。幸运的是我和尼克靠打工挣到了一些额外收入。
我们告诉父亲时,他骄傲地拍着我俩的头,说:“这主意真不错!”
“你可以告诉妈妈,”尼克说,“这样她会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高兴。”
父亲说:“你们竟会产生这么了不起的想法,简直太聪明了!”
经过仔细考虑,最终我买了一把梳子,上面还镶着几颗闪亮的小石头,看起来就像宝石。尼克非常喜欢我的`礼物,但却没告诉我他准备了什么。
“我已经选定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到时我们把礼物送给妈妈。”尼克说。
“什么……特殊时刻!”我不解地问。
“我现在不能说,因为这与我的礼物有关。哦,不要问我是什么礼物。”
第二天早晨妈妈正准备擦地板,尼克冲我点了一下头,我们便去取各自的礼物。
当我们回来时,妈妈正疲惫地跪在地板上,用几块破布抹地板上的污水。
尼克拿着他的礼物来了,那是一个带着绞干器的水桶和一个新拖把,当妈妈看见这个礼物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一个……水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颤,“送母亲的礼物竟是一个……一个拖地用的水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我把梳子放进口袋,从后面追上他,尼克说不出话来,于是我把一切告诉了爸爸。“我……会收回……我的礼物。”尼克哽咽着说。
“不,”爸爸一边说一边接过水桶,“这是一份很好的礼物,我早就该想到了。”我们回到楼上时,妈妈已在书房里默默地擦着地板。
爸爸一句话也没说,把拖把放入水桶里吸足水,然后用架在桶上的绞干器把拖把中的水拧干。
“你没让尼克把话说完,”爸爸对妈妈说,“礼物的另一部分是尼克愿意从现在开始帮你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又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妈妈体恤地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项工作太繁重了。”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是多么聪明。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设计巧妙的绞干器和水桶,这项工作是很繁重;但有了它就简单多了,你的手不会脏了,你的膝盖也不会被弄疼。”爸爸叉迅速演示了一遍。妈妈难过地看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爸爸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
我摸着口袋里的梳子,发愣地望着尼克。“我的礼物还不及那水桶的一半儿。”我轻声地说。尼克以充满爱意的目光望着我。
【阅读】
1、文中加点的“特殊的时刻”指什么?为什么尼克要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送给母亲礼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这些描写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此刻尼克的眼泪夺眶而出,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义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文中主人公“尼克”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亲节这天母亲擦地板时。以为母亲见到这种轻便的工具便会很高兴。
2.①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尼克因自己的礼物受母亲责备时失望、懊悔的心情。
②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尼克在领会意图后,为自己没有想到帮母亲分担家务而羞愧,也表现出他渴望为母亲分担家务的急切心情。
3.送礼物的行为体现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意;他帮助母亲分担劳动的意识需要提高;虚心而感激地接受爸爸的指点;在“事件”中对兄弟(“我”)的尊重和感激。
如何学好高中阅读理解
1.了解出题者的意图
考试中每一种题型的设置都是有出题者的意图的,向他们想要通过这一类型的考题考察应试者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阅读理解题,考的就是应试者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因此,平时练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就要针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2.加强日常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在没有其他事儿的情况下,可以多看看散文、诗集、人物传记、短篇小说类的书籍,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同时,给自己限定看书的时间,比如多长时间看完一篇小说、看完后要写一份中心思想分析,不仅能提升阅读速度,还能保证总结能力的培养。
3.积极和别人沟通交流
看上去沟通交流和阅读理解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沟通交流的过程就是理解对方思想,并快速做出反应的过程。多交流、多沟通,就能培养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应答能力,这对做阅读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阅读理解如何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篇4:母亲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母亲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6.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了描写?(5分)
17.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19.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参考答案:
16.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17.(1)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2)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18.(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2)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19.C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
篇5:母亲的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的三句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选文主要写了三件事,由这三件事引出了母亲三句话。请分别概括这三件事,并对应地写出母亲的三句话。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话: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话: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话: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说“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其实文中母亲的财富不仅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每一位读者,请你说说读了本文后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选文中母亲说的三句话,你的母亲还有哪些语言或行动让你受益匪浅,成为你终身的宝贵财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件事:拔白菜,母亲的话是:对自己说不冷,也就不冷了;第二件事是:牵牛,母亲的话是: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第三件事是:吵架,母亲的话是: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2、①母亲的这句话帮助我克服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
②虽然这些歌的旋律不动听,但是母亲交给我的乐观的心态最实惠、最美妙。
3、能围绕母亲三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来回答即可,即遇到困难要坚持;以一个轻松的坦然的心态,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挑战。
4、母亲的言行、给予为人处世的启迪。
篇6:《母亲不是圣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萍
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妈,我不累。”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一点礼物,托哥哥带回去。哥哥却说:“去年,你没回去,已经有些不好。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
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大姐钱多,能讨妈欢心;我钱少,讨妈嫌。”
哥说:“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
我委屈地说:“你没尝过那种滋味,当然不会知道。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还有一点自尊心。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
我一气之下,把东西拿回家。刚回到家,哥哥就追来了。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我说:“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哥不说话,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我送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说:“以前,我来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买的东西多?”
我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哥说:“我把你当成平凡人。平凡人都会受到名利的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这次,我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我知道,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但是,只有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那种道德高深的圣人,听说5才出一个。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个好母亲,你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出来,哽咽着说:“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有那么亲热。但我不再怪怨她。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大家都不是圣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比较了母亲对“我”与对大姐不同的态度?(2分)
2.母亲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为什么知道“母亲不是圣人”?(3分)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她连看都不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2分)
(2)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2分)
5.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4分)
(1)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2)哥说:“我把你当成平凡人……”
6.你是否同意“我”哥哥的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从对礼物的态度、对人是否迎送、是否倒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2.因为两个女儿送来的生日礼物不一样;母亲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平凡人的弱点。
3.通过哥哥从实践上和理论上验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母亲也不例外,会对给东西多的女儿亲热一些。
4.(1)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见“我”礼物少的冷漠态度。
(2)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大女儿丰厚礼物的珍惜与自得之态。
5(1)写出了“我”遭受母亲冷落后的极度悲伤,眼泪不是油烟“呛”出来的,而是痛苦得忍不住流下来的。
(2)这是哥哥的肺腑之言,并没有贬低妹妹的意思。哥哥通过妹妹的行为得出这个结论,并由此引到对母亲的议论上
6.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要自圆其说。
篇7:《母亲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第4期)
16.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答:
17.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3分)
答:
18.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分)
答:
19.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20.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3分)
答:
参考答案:
16、有比喻、拟人的写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17、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18、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
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19、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在赞颂母亲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多关心母亲,爱母亲。
20、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是它又是寄托了新教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之情,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当然是一快真正的文化石。
篇8: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 明亮 妈妈的礼物 的眼睛,让你去 观察 妈妈的礼物 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 倾听 妈妈的礼物 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 走遍 妈妈的礼物 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 改造 妈妈的礼物 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老人最后说“孩子你要记住,你妈妈给你的东西都是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是无可代替的,孩子努力吧!相信你会用自己的双手粗昂造出一片更美好的蓝天,得到的礼物一定会比妈妈的礼物更好。
1、文中有许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生气、严肃等,请写出文中的4个描写神态的词语。伤心、惊奇、深思、眼睛忽的一亮。妈妈的礼物妈妈的礼物妈妈的礼物
2、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⑴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 语重心长 ) 妈妈的礼物
⑵细心地听取。 ( 倾听 ) 妈妈的礼物
⑶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徘徊 )妈妈的礼物
3、写出画线字的近义词。
⑴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悲伤 )妈妈的礼物
⑵孩子诧异地问。 ( 惊奇 )妈妈的.礼物
4、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格内。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三自然段中“徘徊”的意思是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孩子独个儿在街头徘徊因为 他的妈妈在临死之前没给他一份礼物,他非常伤心。
②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他想:嗯?怎么可能?世界是妈妈给我的礼物?
③“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他又会想: 原来妈妈给了我这么多的礼物,我真不该埋怨妈妈。
④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具体指哪些礼物?
有明亮的眼睛,倾听世界的耳朵,踏遍世界的双腿,改造世界的双手和一颗充满热血的心。
6、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后是怎么想的?展开丰富想象,为短文加上结尾。
篇9: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理解
我10岁的时候,哥哥尼克12岁。那年的母亲节对我俩来说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准备在那一天送给母亲一份礼物。
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母亲买礼物,当时我们非常穷,像送礼物这样的事是不常见的。幸运的是我和尼克靠打工挣到了一些额外收入。
我们告诉父亲时,他骄傲地拍着我俩的头,说:“这主意真不错!”
“你可以告诉妈妈,”尼克说,“这样她会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高兴。”
父亲说:“你们竟会产生这么了不起的想法,简直太聪明了!”
经过仔细考虑,最终我买了一把梳子,上面还镶着几颗闪亮的小石头,看起来就像宝石。尼克非常喜欢我的`礼物,但却没告诉我他准备了什么。
“我已经选定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到时我们把礼物送给妈妈。”尼克说。
“什么……特殊时刻!”我不解地问。
“我现在不能说,因为这与我的礼物有关。哦,不要问我是什么礼物。”
第二天早晨妈妈正准备擦地板,尼克冲我点了一下头,我们便去取各自的礼物。
当我们回来时,妈妈正疲惫地跪在地板上,用几块破布抹地板上的污水。
尼克拿着他的礼物来了,那是一个带着绞干器的水桶和一个新拖把,当妈妈看见这个礼物时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一个……水桶?”她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颤,“送母亲的礼物竟是一个……一个拖地用的水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我把梳子放进口袋,从后面追上他,尼克说不出话来,于是我把一切告诉了爸爸。“我……会收回……我的礼物。”尼克哽咽着说。
“不,”爸爸一边说一边接过水桶,“这是一份很好的礼物,我早就该想到了。”我们回到楼上时,妈妈已在书房里默默地擦着地板。
爸爸一句话也没说,把拖把放入水桶里吸足水,然后用架在桶上的绞干器把拖把中的水拧干。
“你没让尼克把话说完,”爸爸对妈妈说,“礼物的另一部分是尼克愿意从现在开始帮你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又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妈妈体恤地说:“对一个孩子来说,这项工作太繁重了。”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是多么聪明。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设计巧妙的绞干器和水桶,这项工作是很繁重;但有了它就简单多了,你的手不会脏了,你的膝盖也不会被弄疼。”爸爸叉迅速演示了一遍。妈妈难过地看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爸爸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
我摸着口袋里的梳子,发愣地望着尼克。“我的礼物还不及那水桶的一半儿。”我轻声地说。尼克以充满爱意的目光望着我。
【阅读】
1、文中加点的“特殊的时刻”指什么?为什么尼克要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送给母亲礼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这些描写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此刻尼克的眼泪夺眶而出,他默默地提起水桶,一步一步地挪下楼去,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尼克羞红了脸,领会了一切,“是的,噢,是的。”他用很低义很渴望的语气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文中主人公“尼克”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亲节这天母亲擦地板时。以为母亲见到这种轻便的工具便会很高兴。
2.①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尼克因自己的礼物受母亲责备时失望、懊悔的心情。
②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尼克在领会意图后,为自己没有想到帮母亲分担家务而羞愧,也表现出他渴望为母亲分担家务的急切心情。
3.送礼物的行为体现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意;他帮助母亲分担劳动的意识需要提高;虚心而感激地接受爸爸的指点;在“事件”中对兄弟(“我”)的尊重和感激。
篇10:《第一次抱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次抱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A竟然 B果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A.bēi B.bèi)上背(A.bēi B.bèi)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A.dàn B.dān),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者读音。
母亲( )这么轻
A.果然
B.竟然
正确答案:B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者读音。
背( )上
A.bèi
B.bēi
正确答案:A
3.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者读音。
背( )着妹妹
A.bèi
B.bēi
正确答案:B
4.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者读音。
重担 ( )
A.dān
B.dàn
正确答案:B
5.“我心里很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A.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B.一个医院的小护士都可以数落我,让我很没面子。
C.我竟然不知道母亲的体重是多少,被外人笑话。
正确答案:A
篇11:母亲的鞋柜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的鞋柜阅读练习及答案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渐渐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一玻璃,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记忆深路上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点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繁衍着:“娘,我知道了。”此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得太多,我没有回房间餐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
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在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的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小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好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我知道,母亲是在查看鞋子,是在看我回家没有。
1.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
(1)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
(2)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请发挥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
(1)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
(2)写出“惊讶、感动、自责、报答母亲的心里感受过程即可。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③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④引出下文(故事的主人公);
⑤末段怀念母亲,深化主题。
答案:1、(1)(4分)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2)(4分)写出“惊讶、感动、自责、报答母亲的心里感受过程即可。2、(5分)答题要点: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1分) ②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1分)...
【《送给母亲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0.《定**》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