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的遐想
“謎牙M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秋节前的遐想,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秋节前的遐想,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中秋节前的遐想
中秋节前的遐想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看着,又一个花好月圆夜即将来临,可偏偏月圆人不圆。记不清多少个月圆夜之前了,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月圆之夜,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葡萄树下、圆木桌边,桌上放着一盘月饼,有豆沙的、五仁的、冰糖的、果仁的……我最喜欢吃豆沙的了,因为豆沙味的月饼甜而不腻,里面的豆沙香甜细腻,不像别的口味的,吃进嘴里太粗糙,总感觉像有很多杂物,所以,我一直最衷爱豆沙味的月饼。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每到了中秋节,我最想吃豆沙月饼的时候,我爱的那种味道却再也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为什么?同样是豆沙月饼,却为什么没了我以前喜欢的那种味道。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等了一年又一年,各种饼屋越来越先进、厨师的手艺越来越高超,可我最终也没能吃到以前的那种味道,到如今,我也已经忘记那种味道了。
吃的味道早已忘记了,可我最爱的人们却永远也忘不了,那种爱的味道也永远忘不了。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还好吗?永远也忘不了跟你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回忆停留在儿时的点点滴滴……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出去散步,走在灯光下、马路上,谈着每天发生的事情,或高兴、或忧伤;在夏夜里、路灯下捉蛐蛐,蛐蛐特别多,黑压压的`一大片,随手就可以捉好多,不到一杯茶的功夫,我们就捉了两大瓶的蛐蛐,这下好了,家里的大母鸡够吃上好几天的了;在池塘边,我们洒下虾网,捞起无数鲜活的大龙虾,当我们正在收网,为今天的满载而归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只得飞快地收起网子,狼狈地一手拿着捕虾的工具,一手拿着捕到的虾往家里飞奔而去。无奈我的小套鞋里装满了雨水,怎么跑也跑不快。好不容易跑回了家,就是父亲的一通责骂:“叫你们早点回来不听,非要淋感冒了才好。”边骂还边帮我把身上的水擦干。当时,我觉得父亲的脾气太大了,也不多关心我一下,后来想想,他做的不正是在关心我吗?忘不了家门口小院子里母亲种下的那一片菜园、花圃,母亲种的菜总是特别好吃,母亲种的花总是特别好看。
还有父亲种的那一大棵葡萄树,那是怎么样的一大棵葡萄树啊?那时的我一个人抱都抱不住它。后来我们搬家了,听说被老房子的新主人砍掉了,我还伤心了好长时间呢!还记得在我十几岁正是叛逆的年龄时,父亲经常在晚饭后、月光下,把我叫到阳台上跟我谈心,他的一些话如今仍经常在我的耳畔响起“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如果它长歪了,就要把它扶正,这样,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棵”“别看你们的同学现在都差不多,在一起嘻嘻哈哈,等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想想,父亲的这些哼哼教诲无不是在为我的成长指明方向,他以他的经验向下传承,是希望我能茁壮成长、少走弯路。事实证明,不管父亲的话是对是错,满满的都是他对女儿的爱,这就够了。忘不了父亲曾经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为了我上学而四处举债。忘不了母亲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在我的身边陪伴我,直到自己病倒。忘不了跟父母在一起的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永远也忘不了母亲在她临终前用她那温暖而又无力的手轻抚我的长发,我知道她舍不得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在他临终前步履蹒跚地去浇他的那些花草,我知道他是壮志未酬,他是不甘心……(写到这儿,我已是泪流满面)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了我,虽然我很伤心,但斯人已逝,伤心又有何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该放下的还是应该放下,该忘记的还是应该忘记。忘记那些悲伤的情绪,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回忆满满的都是爱,都是爱的传承。上帝拿走了你的一样东西,必将给予你另一样东西。如果说你对父母的爱是自私的爱、是索取的爱,那么,对孩子们的爱就是无私的爱、是给予的爱,是你把父母对你的爱传承下来,付出到自己的孩子们身上。
时过境迁。同样的中秋月夜,却早已物是人非。我遐想着这样一幅场景: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明月大如银盘。银盘边散落的星星就像颗颗耀眼的钻石悬挂空中。星空璀璨,和明月一起把天空照耀得格外明朗。月光下,我们坐在高楼的屋顶上、圆木桌旁,我和先生把酒对歌,孩子们承欢膝下,好不快活。“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我仔细一听:“这是蛐蛐在叫。”“蛐蛐长得什么样子?”在钢筋水泥里长大的孩子们没见过蛐蛐是再正常不过的。“蛐蛐啊,就是一种黑色的昆虫,背上一对翅膀,尾部一对尖刺。”我给他们解释着。
怕他们很难想象,于是,我干脆拿出手机,直接在网上搜索蛐蛐的图片给他们看,这下,他们就一下子清楚了,“噢,原来蛐蛐就是这个样子啊!”“妈妈,妈妈。你看月亮上是什么?蛐蛐怎么跑到月亮上去了?还有个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女儿兴奋地叫道。我好奇地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向月亮上望去,不禁吓了一跳,这不是儿时的我吗?还有爸爸和妈妈。他们正围坐在桌旁,吃着我日思夜想的豆沙月饼。“月月,吃不吃月饼啊?”只听月亮中的爸爸对女儿说道。“吃啊,我最喜欢吃豆沙月饼了。”月亮中的女儿一把抓起盘中香喷喷的豆沙月饼。谁料,她调皮地朝我笑着,一抬手就把月饼扔给了我。我接过月饼,又惊又喜,兴奋地竟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妈妈,我要吃,我要吃。”“我也要吃,我也要吃。”身边的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月亮中的我说:“别急别急,都有都有。”于是,她又扔了好几个月饼给我们。就这样,我们一起吃着最好吃的豆沙月饼,开开心心地渡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孩子们问我:“妈妈,那个月亮里面的女孩是谁?”我说:“那是小时候的妈妈,旁边是妈妈的爸爸妈妈,就是你们的姥姥和姥爷。”“那你开心吗?”孩子们又问。我说:“当然开心了,我所有爱的人都在一起,而且都这么开心,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噢噢噢!好开心!好开心!”孩子们开心地跑开了……
篇2:中秋遐想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到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辛弃疾
是夜,月色清凉如水,独坐窗前,深蓝色的天空被窗棂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周围,很美,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舞动的丝带。
月,你可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衷情于你,千丝万缕的情思寄托于你,思念存想沉醉于你,你不禁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你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常吟不衰的精品,是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寄托,是归心似箭人的思念和情感的知音。
孤寂时有“举杯邀明月”,忧郁时有“举臂呼明月”,思念时有“举头望明月”。不知不觉中,月盛载了太多的盛誉,含蓄,柔美,飘洒自如。李白呼月作“白玉盘”,苏轼比月为“婵娟”,月光似乎凝滞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情丝。
的确,自古以来,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吟出了没落皇帝内心的孤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对手足亲情的挚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游子对回乡的渴望;朱淑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寄托了对天下眷侣的深情祝福……无数诗句在我心中涌起。
我凝望着月亮,此时,她是那样的凄美,高傲地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月光,依旧如水,地面披了一层银纱,窗棂镀了一层白金,神奇与美妙并存于脑间。透过深邃的夜空,好似看到广寒宫的冷气夺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月桂树的伤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泪拍击出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的挽歌……
无论是深情缠绵的诉说,还是精灵古怪的问题,你都值得我细细口味,慢慢思索。
如水的深夜,独倚窗棂,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中,闭合双眸,静静的遐想……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晚上八点,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赏月,妈妈在桌子上摆了各种各样的月饼和水果,她告诉我,这叫献月。
我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圆圆的月亮像皎洁的玉盘高高悬挂在天空中,流露着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间。我仿佛看见了月宫中的吴刚在不停地砍桂花树;玉兔在忙碌地捣药;嫦娥满怀惆怅地俯瞰着人间,羡慕着人间的团圆,我想,她一定是后悔自己不该偷吃不死仙丹,虽然她长生不老,但是她却永远失去了团圆,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宫中。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在这月圆之夜,远在他乡的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不能回家和亲人团圆。我眼前浮现出李白独自坐在桌前,独饮一壶酒,怅然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满怀思乡之情的他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月圆之夜,海峡两岸的同胞期盼着团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们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两岸人民渴望着真正的大团圆。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四川灾区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团圆之夜,而是悲伤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我希望灾区人们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想想全国乃至全世界向灾区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灾后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下,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啊!中秋之夜,团圆之夜!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与中秋有关的传说有很多。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罚。故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天公偏不作美,云压得很低,整个天个灰蒙蒙的,不时还有一叶乌云飘过,人们并没有看到皓月当空的景象。吃过晚饭,爸爸告诉我,赏不了月,我们去赏“喜迎中秋”联欢晚会去。一听,我兴奋不已,兴高采烈地跟着爸爸一起去了沙湾饭店演出厅。
7点刚过,演出厅已经挤满观众,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饱满,看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赏不了月,就来看演出了。爸爸对我说:“今晚的联欢会一定精彩纷呈,我们会大饱眼福。”7点30分,在一片《好日子》的歌声中,联欢晚会拉开了序幕。
正当我们沉浸在一片美妙的歌声之中,主持人宣布请欣赏女声独唱《五星红旗》,演唱者自贡曲艺团青年演员钟燕萍,顿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位身着唐装的胖阿姨走上舞台,原来是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笑星,电影《傻儿师令》女主角。一看她笑容可掬的憨态像,从一开始就把联欢晚会引向了高潮。
接着自贡杂技团表演杂技《四人技巧》,这可是一个曾经获得国际大奖的节目,一下子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了台上,台下静得出奇,人们的呼吸声都能清楚地听见,令人更为惊叹的是,表演者是四个小朋友,最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才5岁。
小品《女婿上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不同的恋爱婚姻观念,讽刺了一些人的门第观念,两个演员表演恢谐幽默,逗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
萨克斯与二胡合凑的《二泉映月》,使观众陶醉于音乐的天堂,有一位观众情不自禁失声哭起来,那情那景真是感人肺腑。我一打听,才知这位观众是台湾的,已经与家人分别三年多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把整个演出引导高潮的要算时装表演了,美丽的模特穿着可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服饰穿梭在人群中,让观众目不暇接,乐不可支。
虽然中秋无月,但看了这场演出,我由衷地感到我们的日子真比蜜甜呀!
初三的生活,忙忙碌碌。在上课与下课的铃声中,人的思想与感官也开始渐渐麻木。不知不觉间,本是月牙儿弯弯挂天穹,却已愈走愈圆照地光。啊,八月,中秋节该来了。
不知从中秋节前的多少天开始,我们的心中便有了期盼,有了念想,期盼着那一个美妙的时刻早日到来,念想着快点放假好与家人团聚。
于是乎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步行在校园中,便会下意识地抬起头望望还略显空洞幽暗的天穹,那好似缺了一角的白玉盘何时才能圆满,看那星星光辉灿烂,那本该属于你的辉煌还不争取吗?
而夜晚渐深,十多点放学的我们,更是把抬头仰望当成了习惯。看着天际上星星一颗颗增多,一颗颗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一颗颗开始放射自己绚丽迷人的光彩。而月牙儿你为何独自隐藏在幕后,躲躲闪闪在云后飘移,好似一位正要出嫁的新娘怕见众人。啊,你也知道不久后便是你的节日,所以是想在那十五的夜晚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或许,有的时候在梦中,某个初三的男孩女孩,还会被邀请到嫦娥的广寒宫中做客。那晶莹剔透,美妙美幻的玉树丛也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吧!
可是,中秋节前,我们的生活却照旧是忙碌的。只是一丝丝殷实的期盼让那时光的脚步偶尔变慢。但初三学生的脚步却不会因此而停止,青春的脚步更不会因此而停滞减缓片刻。该完成的作业,还是要完成,该读背的单词和课文,还是要读背。尽管如此,我们的生活还不算太悲凉,好歹有的期盼,终会有团圆的时刻,到那时就可以尽情享受家人的浓浓爱意。而那些漂泊天涯的孤独游子,他们却只能对月思空,把酒言愁愁更愁。
中秋前夕,虽人微技拙,也禁不住要吟道:明月悠悠照地光,空怀愁思空无意。吾等今朝多奋战,霜洁莹莹把家欢。
篇3:中秋遐想
中秋节都到了,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放学回家后,每一个人都在快乐的讨论中秋如何过,我也不例外。回到家,原以为字家里吃饭过节,每想到爸爸说:“我们一家都去海边吃饭吧!”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上了车,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兴高采烈的,车里的人也被我们的快乐传染了,所以每人都很高兴。
到了海边,我下车后,尽情享受着海风。
进了酒店,我就久久凝视着月亮,因为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使我想起一篇课文《月光曲》。“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想到这里,月亮已高高地挂在夜空上。
吃饭时,我一直想去看看月亮。
吃完饭后,我一边听着Vitas的歌,一边看着月亮。我突然发现在月亮的旁边的微云照得像彩虹,我以为我眼花了,所以没怎么注意。我看着月亮,想起了在海峡另一边的奶奶,不知道她是不是也看见了这圆圆的月亮,也在想念着我们……
篇4:中秋遐想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吃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欣赏着悬挂在天空的“白玉盘”,可谓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曾记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月亮里住着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女——嫦娥,今晚的月亮会有嫦娥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吗?也许,会有。不知道那可爱的小白兔是否会出现。也许,不会出现。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滚圆滚圆的月亮升起来了,把村里的每条弄都照得亮堂堂的,今晚村里的篮球场人好多啊,是不是都被这美丽的月色给吸引了?看,有一盏孔明灯,正在缓缓上升,它的光亮和夜空相间,好美!整个篮球场笼罩着一层银白色,像梦境、仙境,美极了。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像一个小精灵飞向了广寒宫,在广寒宫里追赶着玉兔,活泼玉兔一蹦一蹦地跳到了嫦娥仙女的手中,嫦娥轻轻地抚摸着玉免,那神情真的好迷人,我好奇地在广寒宫里东走西走,还看见了传说中的吴刚在伐桂,还有许多小仙女在跳舞,真是仙境啊!我一边逛广寒宫,一边还想去参观一下玉皇大帝的宫殿,正在这时,只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啊!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呢,爸爸妈妈看着我那傻傻的样子,立立你在干嘛呢,我……我……,只见我手里还着一只蛋黄月饼,嘴巴上还有月饼渣子。
夜还是那么的寂静,月亮还是那么的皎洁……
篇5:中秋遐想
在一片美丽宁静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有一只头上戴个月亮皇冠的小兔,她叫玉兔粉粉。
有一天,玉兔粉粉穿着一件裙子走在路上,她发现了一只受了伤的小蜜蜂。粉粉拿出了一个小药包,精心为它疗伤,而且把它送到了家。她头上的月亮闪了起来,表示她做了一件好事。突然,一阵风吹来,粉粉快速的回到了家中休息。
到了第二天,粉粉被一阵“沙沙”的声音吵醒了。她一看,是一些工人在砍树,她跑到了工人面前说:“请你们别砍树,每一棵树都有生命。”一位工人说:“凭一只小动物,能管这么多人吗?”工人都不听她的,又起劲地干了起来。一天、二天、三天……到了第六天,森林变成了沙漠,粉粉很伤心,背上了行李就离开了沙漠,她要为大家找一个美丽的新家。她头上的月亮闪了起来,表示她又做了一件好事。
她在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她救了小鸟后,小鸟变成了嫦娥。粉粉把事说了,嫦娥把沙漠重新变成了森林,小动物们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嫦娥说:“我是考验你有没有爱心,我在月宫很寂寞,你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吗?”粉粉听后笑了。从此,嫦娥带着小玉兔粉粉住进了美丽的月宫中。
【中秋节前的遐想】相关文章:
1.中秋节前祝福语
6.假期遐想
7.遐想造句
8.遐想近义词
9.社区节前慰问信息
10.春节前工作安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