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
“豆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供大家参考。
篇1: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
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 -诗词大全
寄韦珩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古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
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
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⒐氖炙操。奇疮钉骨状如箭,
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汩盈颠毛。君今LL又窜逐,
辞赋已复穷诗骚。神兵庙略频破虏,四溟不日清风涛。
圣恩倘忽念地苇,十年践蹈久已劳。幸因解网入鸟兽,
毕命江海终游遨。愿言未果身益老,起望东北心滔滔。
篇2:奉寄韦太守陟
唐代王维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译文
城郭荒凉本自荒凉冷落,万里山河分外辽阔澄空。
秋高气爽显得太阳更远,南归鸿雁传来哀鸣凄切。
塘水寒碧倒映残荷枯草,馆舍高耸飘落几叶梧桐。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顾影徘徊吟咏起思悲翁。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你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迥(jiǒng):远。
嘹唳(lì):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馆:高大的馆舍。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顾景(yǐng):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悲翁:古曲名。
故人:旧交;老友。
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赏析
此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第二联,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第三联,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第四联,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至尾联,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至顾荒城之忧,思故乡之辈,怀故人之戚,愐肃秋之愁,夹杂缠绕如奔腾河水,昼夜不息,荡气回肠。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韦陟被李林甫所排挤,由吏部侍郎出为襄阳太守。王维写了这首诗寄赠韦陟,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篇3:寄舍弟,寄舍弟韦庄,寄舍弟的意思,寄舍弟赏析
寄舍弟,寄舍弟韦庄,寄舍弟的意思,寄舍弟赏析 -诗词大全
寄舍弟作者:韦庄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每吟富贵他人合,不觉骼接质衣。
万里日边乡树远,何年何路得同归?
篇4: 寄韦南陵冰古诗鉴赏
寄韦南陵冰古诗鉴赏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
江上相逢借问君,语笑未了风吹断。
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恨我阻此乐,淹留楚江滨。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
乘兴嫌太楚,焚却子猷船。
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
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
赏析
我的'船正乘东风南来,你的船顶风缓慢驶来。
江上与你相逢,高声问候你平安,笑语未了就被风儿吹断。
听说你携着歌舞伎访问情人颜尚书,所以就没有空暇时间来看望我了。
你客厅有三千名脚穿珠履的门客,关键是你家酒瓮中还有百斛金陵春。
恨我不能与你共此乐,因故淹留在楚江滨。
月色可以陶醉我这个远行客,山花盛开仿佛在燃烧。
思念如春风狂杀人,一日不见如隔三春。
想乘兴去找你,但是嫌船太慢,不如烧王子猷的船。
梦见陶渊明门前的五棵柳树,已粗壮得可以挂马鞭。
什么时候来彭泽,一起狂歌于陶令门前。
篇5: 寄韦南陵冰古诗鉴赏
寄韦南陵冰古诗鉴赏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
江上相逢借问君,语笑未了风吹断。
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恨我阻此乐,淹留楚江滨。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
乘兴嫌太楚,焚却子猷船。
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
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
【注释】
⑴韦南陵冰:即南陵(今属安徽)县令韦冰,李白在长安结识的友人。
⑵然:同“燃”。
⑶子猷:王子遒,东晋名士。《世说新语》载有“王子遒雪夜访戴”事。
⑷陶令:即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大文学家,曾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2]
【译文】
我的船正乘东风南来,你的船顶风缓慢驶来。
江上与你相逢,高声问候你平安,笑语未了就被风儿吹断。
听说你携着歌舞伎访问情人颜尚书,所以就没有空暇时间来看望我了。
你客厅有三千名脚穿珠履的门客,关键是你家酒瓮中还有百斛金陵春。
恨我不能与你共此乐, 因故淹留在楚江滨。
月色可以陶醉我这个远行客,山花盛开仿佛在燃烧。
思念如春风狂杀人, 一日不见如隔三春。
想乘兴去找你,但是嫌船太慢,不如烧王子猷的船。
梦见陶渊明门前的五棵柳树, 已粗壮得可以挂马鞭。
什么时候来彭泽,一起狂歌于陶令门前。
作者简介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其他作品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7.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篇6:奉寄韦太守陟原文及赏析
王维〔唐代〕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迥(jiǒng):远。嘹唳(lì):形容声音响亮凄清。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馆:高大的馆舍。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顾景(yǐng):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悲翁:古曲名。故人:旧交;老友。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赏析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王维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篇7:奉寄韦太守陟翻译赏析
奉寄韦太守陟翻译赏析
《奉寄韦太守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前言】
《奉寄韦太守陟》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创作并寄赠友人韦陟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注释】
⑴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⑵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晋陶潜《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⑶迥:远。
⑷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南朝齐谢朓《从戎曲》:“嘹唳清笳转,萧条边马烦。”唐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诗:“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⑸寒塘:寒冷的池塘。唐韦应物《三台》诗之二:“冰泮寒塘始绿,雨余百草皆生。”衰草:枯草。宋陆游《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⑹高馆:高大的馆舍。《晋书·华谭传》:“虚高馆以俟贤,设重爵以待士。”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⑺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晏:晚。
⑻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悲翁: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称。晋陆机《鼓吹赋》:“箫嘈嘈而微音,咏《悲翁》之流思。”
⑼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⑽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翻译】
城郭荒凉本自荒凉冷落,万里山河分外辽阔澄空。秋高气爽显得太阳更远,南归鸿雁传来哀鸣凄切。塘水寒碧倒映残荷枯草,馆舍高耸飘落几叶梧桐。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顾影徘徊吟咏起思悲翁。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你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鉴赏】
该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
第二联,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第三联,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第四联,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至尾联,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至顾荒城之忧,思故乡之辈,怀故人之戚,愐肃秋之愁,夹杂缠绕如奔腾河水,昼夜不息,荡气回肠。
篇8:寄薛先辈,寄薛先辈韦庄,寄薛先辈的意思,寄薛先辈赏析
寄薛先辈,寄薛先辈韦庄,寄薛先辈的意思,寄薛先辈赏析 -诗词大全
寄薛先辈作者:韦庄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悬知回日彩衣荣,仙籍高标第一名。瑶树带风侵物冷,
玉山和雨射人清。龙翻瀚海波涛壮,鹤出金笼燕雀惊。
不说文章与门地,自然毛骨是公卿。
篇9:寄韦赡,寄韦赡罗隐,寄韦赡的意思,寄韦赡赏析
寄韦赡,寄韦赡罗隐,寄韦赡的意思,寄韦赡赏析 -诗词大全
寄韦赡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石城蓑笠阻心期,落尽山花有所思。羸马二年蓬转后,
故人何处月明时?风催晓雁看看别,雨胁秋蝇渐渐痴。
禅智阑干市桥酒,纵然相见只相悲。
【寄韦珩,寄韦珩柳宗元,寄韦珩的意思,寄韦珩赏析】相关文章:
3.和韦使君秋夜见寄,和韦使君秋夜见寄丘丹,和韦使君秋夜见寄的意思,和韦使君
4.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发渝州却寄韦判官的意思,发渝州
5.水哥王昱珩语录
6.韦唯经典语录
7.典韦简介
10.典韦传文言文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