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初一日记600字
“双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端午节初一日记6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端午节初一日记600字,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一端午节日记
时值晚春,繁密的枝叶已被春风吹成深绿,再过不久,便是屈原为国捐躯的日子,人们为了鱼虾不撕咬他的身体,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纪念屈原成为了中国的节日――端午节。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不进行向河里投粽子这种浪费的事情了,端午演变成了一家团圆,享受美味的节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团里放上一颗肥腻的肉块,我倒不怎么喜欢这种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乡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饰,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实的想法;晾干的芦苇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尔向其中塞入一颗甜枣,折叠成锥体,绑上纤细的苇杆,载入锃亮的瓷盘,锅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龙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盘,大块浓绿被这波涛淹没,于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锅盖,轻轻扣下,叫他接受洗礼,散发香气。
苦痛炽热的煎熬总是漫长的,待火光熄灭方才发现,苇杆不知何时变得色深柔软,棕叶绿得油亮,颇有食欲。捞入盘中,松开棕叶之上的叶子,抄起筷子,夹住一端棕叶,慢悠悠地将白玉般的糯米自棕叶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绿的粽叶下,糯米光滑的身躯更显洁白明亮。
篇2:初一端午节日记精选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米粒洒在江河里,但是米粒很快就被鱼儿吃完了。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粽叶把米粒包住扔下河,鱼儿以为是粽叶就游开了。从此粽子就流传下来了。
你们想吃吗?想吃就到我家来,我一定做给你吃!
篇3:初一端午节日记精选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棕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棕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篇4:初一端午节日记精选
小时候,端午是藏在绿油油的棕里的,里面装着妈妈的爱。
上学了,端午是浸在清凉井水离的,里面透着妈妈的笑。
离家了,端午是刻在清新艾草上的,里面含着妈妈的思念。
回来了,端午是妈妈的老,我泪流满面。
那无私的亲人!!!
篇5:端午节日记600字
今天的我们迎来了端午节,每年,我家都十分注重这个节日,这一天,我家里的人会聚集到一起热闹的度过这个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我的家人一大早就起了床,妈妈忙活着在厨房里煮粽子,整个家里都飘荡着一股粽香。我醒来后没多久,香喷喷的粽子就已经端上了餐桌。“哇,好香。”当我看到这些粽子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就冲了过去。
这些粽子还是昨晚我和家人一起动手包的,虽然形状不怎么规则,但是味道却不错。我一连吃了好几个粽子,等到我吃完之后,肚子已经撑撑的了。爸爸妈妈看着这个样子的我,于是朝我问道:“走,出去散步去。”随后,我一家人就出了门,散步去了。
在今天,家乡的小河上正在举行着一场激烈的划龙舟比赛。远远的我就听到了众人欢呼加油的声音,光听着这喧闹声,我都能想象得出来此时的那边的场面有多壮观。果不其然,当我走近,河岸两边已然是人山人海了。
“好热闹!”我感慨出声,家乡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并不会每年都举行,不过在我记忆中还是有过几场赛龙舟的活动。当我和我的家人也挤到河岸两边的时候,我看着河水里前进的龙舟,龙舟上的参赛员团结一致的出色的表现。之后,我也跟着我身旁人的呼唤声大声喊了出来,我要用我加油和鼓励的声音去给此时努力划龙舟的选手们送去激情与赞美。
当今天的这场划龙舟比赛结束了后,我和我的家人又回了家。晚上的时候,家里还来了不少的亲人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闲话,大人们也向小孩们诉说着端午节的故事。家里的整个氛围都一片和乐融融的。
篇6:端午节日记600字
端午节日记600字
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来临了
端午节不是快到了吗?在端午节的前一天,
我们学校毕业生还参观黄埔军校!
开心,兴奋,
有喜有悲,
总之,味道各不相同.
传统的端午节,
快乐的端午节,
辛苦,要付出代价的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
一家大小都温馨地散步,
这和谐的景象,
实在是太好了,
我实在深深地被感染了!
端午节,你给了我们许多快乐,
端午节,你是我们的好伙伴.
虽然你并不显眼,
你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样散发光彩,
但你更值得我们赞颂!
默默无闻的端午节,我爱你!我喜欢你!
端午节,不是粽子节,更不是屈原节
端午节到了,按照传统民俗,端午节既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也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寓意。可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人们是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是否能很好地延续并尊重这些传统习俗呢?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今年端午节应有所不同,国家将其列入法定假日,这使得大部分国人都能在假期中享受端午节的快乐和风光。
可如今端午节似乎被异化为粽子节,或者屈原节。端午节人们过多的想到粽子,于是总要在粽子上大做文章,商家就会推出高价粽子,还要将粽子包装地精致异常,从而吸引吃食者的注意力。当然一些地方更借助于屈原,还要进行了各种祭祀活动。
(转载)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魏晋时代粽子很盛行。到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如今,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象征和代表。
在端午节,我们更忘记不了一个人,那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此人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杀这一事件,魏晋时期,周处撰《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忘记,国家将端午节列入法定节日,就是保护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让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万古长青,似水长流。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鼓,满街路。”可见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祭祀屈原,还有门前插柳放艾叶,手上脖子上戴上香囊,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当然地方不一,文化形式不一。我小时候的农村端午节除每个人手上脚上戴上红手绊,吃上五颜六色的面饼外,总要在晚上和小伙伴拿上火把抡耍一番,还要点起高高的高山式的火堆,大人小孩子围坐在周围互话农桑,拉着家常。孩子们只顾玩高兴。当然还要五月五走亲戚,定了亲的姑娘会收到婆家一份精致的礼物,婆家的好朋友借机会到亲家看看媳妇什么样。
如今端午节总是一种形式,吃吃粽子也是花样,没有真正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出来,于是就没有凝聚力,更没有吸引力。没有洋节那么让人疯狂。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端午节却成了粽子节,或者屈原节,而没有挖掘出真正的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端午节,既不是粽子节,也不是屈原节。端午节就要真正挖掘出其传统文化的深意,进行传承,不能简单的一个“吃”,更不是一个“祭”,而要的是文化内涵。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应把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在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人生命的质量和关注亲情友情上下功夫,在文化方式和形式上来些创意,更要继续传统。确实让端午节丰富起来,活跃起来,让节日转起来,唱起来,传下去,形成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节日理念。
端午节
端午节,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诗人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如今被大家熟悉的端午节活动有:包粽子、吃粽子、裹粽子、吃鸭蛋、赛龙舟、描雄黄、插艾草、戴香包、登高、挂葫芦。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端午节
端午 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前几天每家会买粽叶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粽子里的馅可以放红枣、火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选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五个一扎扎起来,挂在高出这样可以防馊。南京人在吃粽子的时候大多都喜欢放糖。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节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场上都能买到现成包好的粽子,有馅的、无馅的、生熟都有,真方便。
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每逢过节,我都能吃上好几个,它甜甜的、粘粘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粽子真好吃啊!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_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_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_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端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_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日记600字]
篇7:初一日记600字
十四年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事已忘却,但在天目山与萤火虫的零距离接触,令我刻骨铭心!
那晚皓月当空,路边的亲蛙呱呱的叫着,仿佛在一比歌喉,这里入仙境一般,空气也格外新鲜,丝毫没有被人类污染的痕迹。我和爸爸妈妈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网兜,手电筒和玻璃瓶,一起上山去捉萤火虫。
潺潺的流水声,美妙极了。循声细瞅,我看见了零零落落闪烁的光点。一点,两点,三点……恍恍惚惚间,它们有时追逐,有时分散,有时又聚拢,一切都显得那么神奇。走近时,我才看清楚,这都是萤火虫在夜空中创造的奇迹。“萤火虫”我兴奋的喊了起来。“快,拿网兜!”爸爸也手舞足蹈的叫着。我顺手拿起网兜往高出一套,一直萤火虫便进来了。我想把它放到瓶子里,岂料它不乖乖听话,一下爬到我的手心,霎时间,手心被照亮,就像一盏小小的灯。我赶紧把它抓起来放在瓶子里观赏,真是可爱,身子只有一个小指甲盖般大小,外壳金黄金黄的,小小的脑袋转来转去极为灵活。我起了劲,半小时内,我的瓶子就已星星点点,全是我和老爸的杰作。
当我想再接再厉多抓些的时候,妈妈却神情悲哀起来,她自言自语道:“萤火虫其实很伟大,它们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却还在不停的发光,其实人也该和萤火虫一样,懂得珍惜生命,懂得无私奉献,这比什么都重要。”
忽然,我似乎听懂了妈妈话中的含义,是啊,可爱的萤火虫,虽然你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但是你们的生命意义非凡,充满魅力,想到这,我毫不犹豫的打开瓶塞,让那些可爱又可敬的小家伙们飞出瓶子,飞向大自然,它们带着我的祝福,带着我们全家的希冀,提着一盏盏美丽的小灯笼,慢慢的飞啊,飞啊……我们也随之陶醉在与萤火虫零距离接触的美妙意境中。
篇8:初一日记600字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只有短暂的一年的光明生活。在她2岁时,她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刚开始,她由于身体的缺陷,她感到十分的孤独,所以她的脾气变的越来越暴躁,在家里乱扔东西,把别人锁在屋子里……直到莎莉文老师来了以后,她开始了艰难而又顽强的学习。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莉文,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她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她三岁就得了沙眼,由于没有钱治疗,使她的眼睛接近了失明。后来,她的母亲得了肺结核,她的弟弟得了恶性肿瘤,在她9岁时,她的母亲去世了。她和她的弟弟被送到了收留所,在她10岁时,她的弟弟也死了。她只有被送进了孤儿院,在那里,她吃着烂面包,睡在老鼠群里……后来她得到好心人资助,让她上了盲人学校。毕业后,当她看到海伦时,她想起了她自已的小时候,也许是同病相邻吧!她开始了对海伦?凯勒的帮助和教育,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使海伦?凯勒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并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让人们所敬仰的人,是因为她付出的心血比我们健康人付出的心血要多的多,做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们能不敬佩她吗?除了敬佩,还让我感到了惭愧,我要向海伦·凯勒、安妮·沙莉文学习。
篇9:初一日记600字
礼物寄托了家人朋友的祝福,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有一件礼物却不同于其他的,这是一件不寻常的礼物。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大家都很宠爱我。每次生日的时候,叔叔阿姨们都会送给我好多礼物。是我最盼望和高兴的一天。可有一次我却过得不怎么开心。
那天是我的生日,叔叔阿姨们都来了,叔叔送给我一个大的水果蛋糕,老姨送给我一件漂亮的裙子,我穿上它就像一位骄傲的公主。这是我把目光投向了一向出手阔绰的大姨,想看看她给我什么高贵的礼物。但大姨却送给我了一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我一看失望极了,心凉了半截。心想:“真小气,一本破书能干什么呀,蛋糕和裙子多好。”我闷闷不乐,连拆都没拆,随手把它扔在了一个角落。
直到一天中午,自己在家里没有什么事干,看到了这本书,就翻起来看。不知不觉地好像书中的人物把我“拉”了进去,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掉了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了吃饭。因为对一个又一个故事的渴求,使我继续读了下去。不觉中鼻子一酸,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落下了两三颗冰凉的雨滴——泪珠。我终于明白了大姨的用意,她送我这本神奇的书是为了让我知道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人生道理,充实自己,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的王国。这时我才知道错怪大姨了,这才是她的良好用心。这件礼物比其它任何礼物都贵重,它是一件无价之宝。我一定不辜负大姨的心愿。
从此我与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件不寻常的礼物带给我快乐,让我受益匪浅。
【端午节初一日记600字】相关文章:
2.过端午节初一日记
10.端午节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