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

2023-07-04 08:23: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只猪腿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欢迎阅读分享。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

篇1: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 高层建筑在节能设计方面存在一些如自然采光利用率低、室内通风效果不佳、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等常见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高层建筑进行能耗研究,提出了自然通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等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的改进措施,以期对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节能 应用研究

一、高层建筑能耗特点分析

1、能耗组成及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容纳人数众多,信息处理量大。为保持正常的运作,高层建筑在电梯、空调、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包括电、煤、天然气以及集中供热的蒸汽和热水等。其中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和办公设备系统是建筑能耗的4个主要系统。供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照明系统次之,大约为20%;动力系统约为10% ;办公设备系统约为10%。

2、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高层建筑基本空间由主要使用房间、交通联系空间(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辅助使用房间(餐饮和卫生间)以及设备系统等几部分构成,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相对固定,各部分功能空间对自然采光与通风的需求都不容忽视。因此,高层建筑能耗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弱,若通过调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效果甚微。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应从建筑自身出发(如平面形式、进深大小、围护构件、设备系统等),进行节能措施的探讨。

二、高层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高层建筑设计中常出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的问题,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外窗以及地面等部位。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竖向表面面积远大于横向屋面面积,因此,建筑屋顶、建筑外墙及建筑外窗的保温隔热能力成为了衡量其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建筑外墙节能的主要因素是墙体材料,以及影响墙体材料节能效果的墙体外饰面,东、西外墙遮阳,墙体构造形式等。

在研究中发现,高层建筑外墙应设置保温层,采用双层玻璃。由于西安高新区清扬国际大厦,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未设置保温层,使得该办公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高达60.27%。另外,当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配合外挂铝塑板的构造做法时,虽然设置了聚苯板外保温但其供暖空调能耗普遍较高,如旺座现代城B座和D座,供暖空调能耗高达54.62%~56.08%。在窗户类型的选择上,分析可知,供暖空调能耗较高的都采用了单层单玻窗,能耗高达56.8%~60.27%。除此之外,还发现几乎没有高层建筑采取遮阳手段来降低供暖空调能耗,尤其是西向遮阳的问题,值得引起专业人员的重视。

三、设计对策

1、通风设计

关于自然通风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对建筑的空间形式进行组织,尽可能形成穿堂风,这一点在条形高层建筑中比较容易实现。对于点式高层,应尽可能组织两垂直墙面窗户之间的通风。自然通风的组织需要更大的窗墙面积比并形成风的通路。另外,还可以结合双层玻璃来实现降温。在国外,建筑利用通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多建筑在设计阶段均考虑了通风的构造体系,例如津巴布韦的Eastgate大楼、英国中部北安普敦近郊的巴克莱卡公司总部大楼等都采用了这种通风构造形式(见图1)。

2、外围护结构设计

(1)外围护结构材料。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以实体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为主的现状,且基于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并非承重结构,材料选取较为灵活的特点,对于实体围护结构,应尽量选用导热系数小的多孔/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配合外墙外保温和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控制由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带来的能耗损失。对于处于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交界的城市,应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

当实体围护结构达到保温隔热要求后,透明围护结构应遵循以下措施: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控制可开启面积以组织通风;选用节能的玻璃和窗框材料,注意控制密封性能。

(2)墙体外饰面。建筑外墙饰面是围护结构抵御外界气候影响的第一道防线,其材料的热工性能将直接影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墙体外饰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现出来:一是在房间制冷状态下,对房间能耗的影响;二是对墙体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三是房间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对墙体内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6)”节能措施时,计算外墙的总热阻时可附加“隔热措施的当量附加热阻0.2”,当外墙的传热系数由于其构成而不能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时,采用“浅色外饰面”的节能措施则可使每种材料包括200mm厚钢筋混凝土的传热系数值均可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传热性能的规定要求。建筑的外墙饰面目前有瓷砖、涂料、石材以及金属幕墙材料等等,最典型的2类外墙饰面是瓷砖及涂料。节能设计中采用浅色外饰面或部分采用浅色外饰面显然是有利的。

(3)墙体外遮阳。除外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外,还可增加建筑遮阳,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建筑遮阳包括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等方式,可结合立面设计意图进行设计,尤其应注意西向遮阳对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的“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透射比<0.5)”的节能措施时,计算外墙的总热阻时可附加“隔热措施的当量附加热阻0.3”,节能设计中应考虑“东、西外墙遮阳”,在夏天东、西晒非常严重的地区,东、西外墙遮阳措施有待加强。这方面可以借鉴热带地区城市,如马来西亚和香港等的设计经验。在这些城市,高层建筑遮阳措施的使用在带来较好遮阳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立面,增加了城市景观。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系统的能源使用方面,应尽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地热利用和沼气发电等,来减少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和电、蒸汽、热水等二次能源的依赖。例如,使用分体空调的建筑建议增设地源热泵,这样可大大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使用螺杆式水冷机组的建筑建议增加蓄冷装置,冷却塔的废热应予以回收利用;热泵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也应该在办公建筑中考虑采用;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在冬季利用太阳能供暖、夏季采用太阳能制冷系统,全年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热水系统。[论文网]

四、结论及建议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筑由从前的多层为主改为以中高层为主,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单纯的框架结构改变为以框剪结构为主,墙体结构形式的改变对墙体节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框架结构中主要以填充墙为主,所以砌块是否节能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在一般性的框剪结构体系中,填充墙往往只占墙体面积的一半,甚至更少,在这种形式下单纯靠改善砌块的热工性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应加大发展适合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复合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力度。对有利于提高节能效率的措施,如浅色外墙饰面、窗口建筑外遮阳及东西外墙遮阳等,在节能设计时未作考虑;目前68%的建筑节能设计可直接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且各相关参数都优于《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值要求。因此,单纯从建筑围护结构上说,完全有条件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节能率,提前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在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层建筑因节约城市用地、信息处理量大、容纳人数众多而应运而生,但能源消耗巨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的今天,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问题,可在设计阶段注意组织利于自然采光的平面形式,亦可采取节能灯具节约电能;通过改变空间形式、建筑角度等组织自然通风或改变围护结构构造等蓄存冷量;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设备系统等。以上改进措施,如:组织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应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以有利于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泳泽: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5).

[2] 布朗GZ著,常志刚、刘毅军、朱宏涛译: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吴聪慧: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的技术理念之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0(1).

[4] JGJ13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010.

篇2: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论文

在经过对现阶段建筑节能设计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后,本文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一方面,在建筑节能设计实施方面处于实施力度薄弱的情况下。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的重视,逐渐影响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对建筑领域的绿色化设计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某些建筑设计师虽然认识到绿色规划的重要性,但其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难以改变,导致建筑节能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实施力度较为薄弱[1]。第二方面,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建筑设计节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建筑的节能设计均在暖通空调等方面,而对于采光、热环境、风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却存在问题。第三方面,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师素质与专业性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政策理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也在积极向该方向靠拢,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设计师的专业素质与水平无法对节能建筑的设计进行支撑[2]。

3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

3.1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指将建筑体的各方面建设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建立起一个建筑模型。BIM技术的使用目标是构建起具有协作以及执行能力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设计进行积极辅助[3]。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信息的沟通与获取效率,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程质量进行提升。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的设计环节与建筑环节进行预先模拟,进而通过模拟对建筑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与变更。该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我国建筑设计的节能化发展进行推动,通过BIM技术对建筑物的设计模型进行观察与研究,进而对其各方面的节能情况进行优化与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者与管理者对于建筑工程的掌控力度。

3.2建筑节能设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经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得出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使用优势。第一方面,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物设计图纸中的.数字进行数据化,进而更加清晰地展现建筑物的设计情况,便于管理者对建筑物的建设与施工进行管理与控制,便于建筑物设计者对建筑物设计中的问题与缺点进行清晰了解[4]。第二方面,BIM技术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起建筑物的数据化模型,将促进我国建筑向科技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前进[5]。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推动着各个领域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而BIM技术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建筑分析方法进行革新与优化,摒弃了传统建筑分析效率较慢、分析不直观等缺点,建立起清晰的、智能的建筑物数据模型,进而促进建筑物改进与优化效率的提升。第三方面,BIM技术所建立的建筑物数据模型是一种清晰的、公开的模型,不仅能够促进建筑物节能设计领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能够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达成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4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

4.1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BIM技术将风频、风速等信息进行结合,对建筑物外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进而利用室外的风环境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利用风能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第二方面,BIM技术将建筑物外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设计师可以找具体的建筑物外风环境进行建筑物的环境质量提升。

4.2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物采光情况进行模拟,进而调整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建筑物所需消耗的能源数量进行降低。第二,在对采光情况进行模拟后,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造型布局等数据进行改变,进而选择最优的室内采光设计。

4.3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可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物的通风情况进行模拟,进而对其通风口的位置、大小进行规划,并对通风设计中的不良情况进行改善,降低建筑物运行使用中的能源浪费,提升其通风方面的室内舒适程度。

4.4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物热岛效应的分析,并建立起适宜的绿化系统对其热岛情况进行改善与处理,进而促进建筑物的舒适度提升,避免建筑物使用中热岛效应带来的空调能耗提升现象。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分别从BIM技术、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两方面对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并分别从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这四方面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研究与探讨。本文旨在为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并为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应用优化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昭仙,王健,高连柱,等.基于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3(05):37-41.

【2】赵安军,刘静,赵云兵.基于BIM技术的低能耗舒适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5):154-155.

【3】张学顺,方廷勇,徐俊,等.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6,30(03):379-381.

【4】高明.基于BIM技术的多层办公室建筑节能设计与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09):846-849.

【5】康智强,李志星,董建男,等.基于BIM的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18(08):115-118.

篇3: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论文

1引言

由于近年来建筑物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其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现象也越发严重。故而在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对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应用优化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4: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文中叙述了高层建筑节能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建筑位置、朝向与接受太阳辐射热能的关系及高层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隔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复合墙体节能是我国的国策,建筑节能是节能中的重中之重,应该列为我国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建筑能论文耗在我国整个能耗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建筑年消耗3·3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到已达到3·76亿吨,占总量消耗的27·6%,年增长比例千分之五;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目前全国房屋数量有400亿m2左右,房屋建筑规模看来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仅去年一年房屋竣工面积是19·7亿m2,这几年差不多都是接近这个数字。而据预测,到,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19亿m2,其中城市171亿m2。然而,截至到去年,我国节能建筑的总面积还只有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只占3%左右,也就是说有97%属于高耗能建筑。我国的高层建筑有近七十年的历史,然而城市中任何建筑都是城市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而且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往往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不甚周密和协调,甚至失去控制,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有待于探索和改进,所以说,今天的高层建筑设计仍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

高层建筑体形庞大,如容积率过高,相邻建筑互相遮挡、不通透,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拥挤。除此之外,近些年在某些城市建高层建筑已成风气,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一般的房子里,30%的热量从窗户跑掉了。如果选用双层玻璃,中间再充上惰性气体,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热量散发。35%热量从墙体散发,如采用隔热材料,增加保温层,节能效果就很明显。智能化建筑首先要达到节能的标准和良好的居住舒适度,其次才是家具的智能化和安全保卫的智能化。实际上,智能化建筑不一定就是豪华的,但它必须是低能耗的。美国有些智能化建筑造价比普通建筑还低15%,因为它们追求合理的结构,讲究实用功能和外观的简洁,利用了可回收材料,而不追求豪华装饰。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热泵技术,如冰岛等国家,建筑房子时先在地上打两个洞,通过电泵将地下水循环起来,为整座房子供热。惟一耗能的就是电泵。而在丹麦等国,由于地处海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条件得天独厚,使用热泵技术时结合风能与太阳能,用风能与太阳能来带动电泵就可以做到“零能耗”。所以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据有关资料分析,地球每年接收的.能量有60亿亿千瓦,这么大能量弃之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如,在北纬40°~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2)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3)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4)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3)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如:美国研制的TB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波兰的咬合式保温砌块,两块组合成320厚墙体,在空心砌块内填入高效保温材料,墙体传热系数K=0·1209W/m2·k~1100W/m2·k;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空隙之间填入聚胺脂保温材料,300厚,传热系数K=0·25W/m2·k~0·28W/m2·k。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3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1)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纽约第三大街53号办公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我们知道,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2)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3·6恢复补偿功能将试件放入水中养护14天测其膨胀率,然后放空气中任其干燥28天。失水后的试件产生微量干缩,重新放入水中后试件恢复失去的膨胀和自应力值,经试验,第一天恢复20%~30%;第3天恢复40%~50%,14天基本全部恢复。3·7微小裂缝自愈合性能如果蓄水池或建筑物地下室墙板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微小裂缝,膨胀纤维防水剂中部分成分的AI3+和SO42—在CaSO4、Ca(OH)2溶液中形成针柱状钙矾石晶体。当重新接触水后继续增长,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物理和化学的结合,晶体大量填充缝隙,使裂缝愈合。

4微膨胀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施工4·1材料①水泥:天瑞P·O42·5级。②外加剂:“神翔”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缓凝时间约6h。③膨胀纤维:凯吉凯祥KJ—LZB膨胀纤维。④细集料:鲁山产中粗河砂,细度模数2·6。⑤粗集料:郏县产碎石5~25mm,连续级配。⑥掺合料:姚孟电厂F类Ⅱ级粉煤灰,细度模数15·1,需水量比102kg/m3,烧失量1·43,含水量0·20。4·2配合比强度等级水泥水砂碎石掺合料减水剂膨胀纤维C303561807501050408·718·8C4041018068010604010·321·54·3施工注意事项(1)加强混凝土养护。不能因为掺了膨胀纤维而放松对混凝土的养护,膨胀纤维防水剂在混凝土早期养护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才可以发挥作用,如早期养护保湿不当,过早曝露于干燥空气中,则其膨胀作用会停止,主体施工阶段,在楼面混凝土浇注约4h后,开始二次抹面、拉毛,随即覆盖塑料膜,终凝后覆盖毡布,浇水养护,柱子养护采用包裹塑料布,喷水养护,为了充分发挥膨胀纤维防水剂的补偿收缩作用,潮湿环境下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2)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膨胀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相差不大,但由于加入了聚丙烯纤维,为保证它们在混凝土中的均匀分散,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90s,但不宜搅拌时间过长,否则会损坏纤维。(3)重视振捣。加入膨胀纤维,并不改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不能过振或漏振,杜绝出现蜂窝、麻面。(4)加强抹面。当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收光,使混凝土的面层再次达到密实,同底部结合牢固,整个抹压时间控制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5结语膨胀纤维混凝土在平顶山市行政服务综合楼工程中进行了全面施工应用,现浇板没有出现有害裂缝,混凝土浇注质量优良。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纤维,配制成膨胀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不仅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还能增加混凝土的抗冲击、抗弯曲、耐磨、延性、韧性、抗疲劳等性能,膨胀纤维混凝土不仅用于土建工程,还可用于市政工程的水厂、污水处理厂、道路桥梁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篇5: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的建筑论文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不断加强,且逐渐影响到建筑领域的发展,并为建筑领域的节能设计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建筑领域节能设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着建筑领域的节能效果与水平,而且对于建筑领域的绿色环保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论文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章:

1.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论文

2.建筑节能设计思考论文

3.建筑节能论文

4.建筑节能应用论文

5.建筑节能措施毕业论文

6.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7.新型环保隔音墙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

8.高层辞职申请书

9.企业高层年终总结

10.建筑节能方面的论文

下载word文档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