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韩非学管理九: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
“煎饼饺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向韩非学管理九: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向韩非学管理九: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向韩非学管理九: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
原文:魏昭王欲与官事,谓孟尝君曰:“寡人欲与官事,”君曰:“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王曰:“寡人不能读此法。”夫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说五》
大意:魏昭王想自己去仲裁(参与官府的事情),于是唤来宰相孟尝君,昭王对孟尝君说:“我想自己处理裁决之事。”孟尝君说“那么,王就要先学习法律”于是,魏王开始学习法律,但学没多久,读了十余简,就开始想打瞌睡了。“我没有办法学习法律。” 魏昭王说。
韩非子说:作为国君不亲自操控他的权柄,却想参与臣下该做的事情,睡着了也是正常的了。
读书体会:领导者应掌握权力的中枢,但所谓的中枢,就是赏罚的权限,掌握好后,只要默然地以威势折服人,这才是领导者应有的态度;换句话说,《韩非子》否定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因为这样会事倍功半,尽管自己的身心俱疲,也没什么效果。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就事无巨细,全部揽上身,结果确实如他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除了赏罚的权限外,还有哪些事情是中枢呢?除了他以前提到的对下属的二柄――“刑和德”以外韩非子又举例说: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荫于街者莫援也,
锥刀遗道三日可反,
三年不变,民无饥也。(来源同上)
大意:郑简公对他的宰相子产说:饮酒而不设乐,先祖得不到庄重的祭祀,朝堂上听不到钟鼓的声音,这些都是寡人的责任;国家得不到安宁,百姓不治理,耕战之士得不到和睦,这是你的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咱们各守其职吧,于是…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
读书体会:自己体会不到喝酒有音乐,朝堂上有钟鼓对安定团结的作用,估计是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其他的时情就交给宰相去做。春秋战国时期有多少个国家,君相关系如郑简公和子产肯定少之又少否则韩非不会记得这么隆重。现在的企业家(老板)和总经理之间关系就相当于君相之间的关系,不是无为而治,而是有所分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做的也就是给企业营造一个“干净”的氛围,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一个企业的道德标准呢,奖励好的,处罚违背企业道德的,把握战略方向,或许真就能实现“无为而治”呢。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2:向韩非学管理:有的放矢
前面的话:
最近在准备一个领导学的课程,收集了一些资料,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是科学更多是艺术,更多是对人的影响,讲来讲去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于是动了“国学”的主意。拿古人说事似乎成为目前的流行的方式,有说《论语》的于教授,品三国的易教授,背古文的郝老师,都很到位,本人希望从管理的角度来读《韩非子》,取森林中的一木,与各位分享。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共十余万字。韩非的思想是基于“性本恶。”而非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性本善”。所以并不为广为流传。比如连“说难”这样的文章竟然没进入“古文观止”编者们的眼内。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千百年来主流社会推崇的是儒家思想 。事实上,古代的帝王,以及许多成大器者都在看《韩非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反复教后主刘禅学帝王之学,就是以《韩非子》为教本,真是有点“谁用谁知道”的意思。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韩非子》中的文章片断和小故事。可以当作是读书笔记,点评也是大多是一家之言。结构方面还没有想清楚,我个人也不是很严谨,写到哪里算那里吧。文章必先秦,诗词必唐宋,解读出来把文章搞的支离破碎,罪过罪过啊。
一、有的放矢
原文:夫新砥砺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逢蒙不能必全者,有常仪的也。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常仪的,则羿、逢蒙以五寸为巧;无常仪的,则以妄发而中秋毫为拙。《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二》
大意:用刚刚磨制好的杀矢,张满弓箭来射,即使是闭上眼睛胡乱发射,也未必不能射中细发秋毫的目标,然而让他重复地射同一目标,则不能做到了,这不能说是善于射箭,因为他并没有固定目标;设置一个五寸见方的靶子,将它放在十步之外的地方,非后羿、逢蒙不能百发百中,这是因为有了固定的目标;有一定的标准就很难,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很容易。所以,有了固定的目标,那么,像后羿、逢蒙能够射中五寸的靶子就可以称得上巧;没有固定的目标,那么,胡乱发射即使射中秋毫那么小的目标也只能称之为拙,
读书体会: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去参加军训。射击比赛的时候有个女生,特别的神,5枪打了48环,这个成绩很多当兵的都比不上。我们都很羡慕。当时,我们班长说,叫她和当兵的真比上几轮,这个女孩子肯定不是对手。,如果真的到实战,她可能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游击队摸个炮楼杀个汉奸可以,但要靠他打赢战争不行,还得靠正规军一个会战一个会战的打,一个团一个团的吃掉。这也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国内中小零售企业在与大型外资连锁企业竞争时候,一时一地的战胜对手比较容易,长期战斗就会越来越困难。这也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
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前几年机会比较多的时候,很多人莫名其妙的成功了(当然,成功一定有原因),用很短的时间建立了一企业。但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射一个个固定的目标:比如拿下某个市场,维持好顾客关系,提高某个具体产品的销量,降低某方面的损耗等等。靠一招鲜,靠老板的灵光一闪或者是拍脑袋是不行的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去练基本功:由乱砍乱杀变为拜师学艺,由无招到有招,到招招致命。一次做对是好,多次做对是很好,变成规则让别人跟着做对是非常好。
我们的企业不缺乏点子和想法,市场也不缺乏机会,补补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练好基本功,基业长青才有可能。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15年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06年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07年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3:向韩非学管理十一、十二
向韩非学管理十一:画鬼易,画马难
原文: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说储上>韩非子外说储上>
大意:齐王的食客中,有一人懂得绘画。一天,齐王问这个人:“最难画的是什么?”,“狗和马”,“那最容易画的呢?”,“是鬼。因为狗和马每个人都知道,而且每天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画得像才行。可是,鬼的型态并不一定,而且也没有人看过实际上的样子,怎么画都可以,所以最容易画。”
读书体会:前段时间自己的客户主要是中小零售商,谈单的时候,我们除了谈理念,更多的是具体的方法、标准、流程什么的,
客户觉得很有用,但心里也有点不服气:这些东西都以前做过啊,就是没有你们这么系统。再者,当谈到咨询价格的时候,有的客户也会说,不应该这么贵吧,你们就是告诉了我们自己有什么而已,还要收这么多钱?当时心里想,怎样才让您觉得值啊,做点虚的,画鬼?不是我的风格啊。没有菜市场大妈的能力,经常无言以对。
客户说的没有错,这些流程和标准,企业自己到了一定阶段后去总结,肯定也能写出来的了。企业战略的制定也有方向可循,不外乎PEST分析,SWOT分析,“五力模型”,谈到人力资源不外乎的素质模型,性格测试,360度测评等等。这些工具和方法,企业内部人也可以去做,但企业的内部人有没有时间?有没有意愿?(水至清则无鱼嘛,写出来了我就该走了),写出的东西是现实的描述还是基于现实的提高?咨询顾问的作用大抵在此,他画的是马,但他是经过训练的,首先画出来的不是鹿(某些企业高管画出来的可能是鹿,但是可能被说成马);顾问画出的马比现在的马要求高,是努力的方向,这才是企业愿意看到的。
某些“点子公司”,“策划大师类”热衷于“忽悠式”咨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种“画鬼”的把戏估计已经很难有市场了。管理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少有神来之笔的过程,真正的管理咨询也是需要有画马的精神,不一定精彩,但一定有用。
篇4:向韩非学管理十四: 喜怒不形于色
原文: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大蔽矣。《韩非子、二柄》
大意: 要选用人才时,领导者常常会为两个问题烦恼。如果任用有能力的人,担心那些有才能的人会威胁到领导者的地位;可是,如果良莠不齐一同任用,工作又不能顺利地开展。如果领导者积极表示要任用有才干的人,部下就会表现出超过实力的样子,以迎合领导者。这么一来,部下的实力无法正确,而不能正确掌握部下的实力,如何能辨别他是否有才能呢?
越王勾践喜欢勇者,于是,国内不断出现可以轻言抛却性命的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瘦死。”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一时之间,国内为减肥而饿死的女人不绝于后。齐恒公好女色,嫉妒心又强,结果坚刁自行去势(也就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够狠啊!),终于得后宫的管理职位。恒公喜好山珍海味,知此情的厨师易牙,将自己的长男熏烤献给恒公。燕王子哙闻贤者之名便加以重用,了解了这个状况的重臣子之,便假装自己为贤士,扬言国家让给他他也不接受,子哙信以为真,便把国家让给子之。不料,国家一让出,子之不但欣然接受,还夺走了整个国家。
所以清楚了解领导者讨厌什么时,部下就会将这些缺点掩饰起来,而领导者若表明自己喜欢什么,部下也会为了迎合、假装自己有如此能力,(换句话说,领导者的好恶感情若表现出来,部下便会加以利用,以获得机会。)
如前所述,子之知子哙喜欢贤士而谋取夺其领导地位,坚刁与易牙知桓公好色,好吃山珍海味而夺其实权。结果,子哙在叛乱中被杀,而齐桓公死后,连蛆虫都爬满整个房间,尸体却未被掩埋。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这是因为领导者让部下看到了自己的真意。部下未必真心爱戴领导者,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才工作的。如果领导者未掩饰自己心中的真意,只要表露出一点点,部下便会乘机要挟领导者的地位,下属成为子之或田常是非常容易了,
有句话说:“领导者不表现好恶,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领导者便不致于被蒙蔽。”
读书体会:
韩非的文章是在讲为君之道,举的例子结果是相当惨痛――――国破家亡。现在的职场做领导虽没有丢性命的危险,但下属阳奉阴违的情况还是有的。我们都在唱“让世界充满爱”,韩非却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感觉阴暗了一些,但确实是事实。这也正是韩非的理论不容易所谓的正道流行的原因。在职场上由下看上者,看得很清楚,由上看下者就不是如此了。这种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但作为领导者又有多少在注意这个问题呢。
现在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就是领导人的文化,我见过不少企业家,企业不大,历史也就5年左右,企业就将老板的一些讲话整理成文,也就称为企业文化,更有甚者将自己的话变成了《某某语录》让大家跟着学,而且写体会,上下和谐景象,领导看着很舒服。有人说企业就象人一样是有性格的,企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明确的表现出来。确实,对于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对于一些常规的问题,明确企业家的态度是应该的。而且统一思想是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的方式。但当问题还不够明确,或者需要下属提建议来明确方案的时候,领导者表示自己的态度就有问题。我们见过不少的诸葛亮会,不同意见交锋碰撞,很是热闹,但大家往往有意无意的将耳朵都朝着老板方向,等着领导的声音。只要领导一表态,其他的人便附和,或补充,论证。。。。。。大家都舒了一口气,方案便向着老板的方向发展。
正确掌握部下的真实状态,是维护领导者地位安全的关键。要如何遵守此一目的呢?就是绝对不能表露出好恶的感情,这是《韩非子》的主张。“喜怒不形于色”一词的意思就是不显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与态度,经常维持稳定的情绪。《韩非子》的主张与这句话的意义颇为相近。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好恶,不是故做神秘,应该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5:向韩非学管理二:不近人情
原文: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韩非子 二柄》
大意是;韩昭王有一次喝醉酒以后和衣睡着了,掌管国君帽子的侍卫怕他着凉,就给他盖上一件衣服。国君睡醒后很高兴,问左右说:“谁给我盖的衣服啊?”左右回答说:“是典冠给您盖的”国君于是连“典衣”官和“典冠”官一同处罚。处罚典衣官,是因为他失职;而处罚典冠官,是认为他越权。君主并不是不厌恶受凉,只是认为越权和失职这事比着凉更厉害。
读书笔记:说实话,韩昭侯是过了点,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以后谁还敢帮您呢。但仔细想想,也决不是那么简单,他是在向职责不清的工作方式说不。在管理实践中,责任讲的比较多,但提倡人人有责的多,各司其职的少。我接触过的不少民营的企业家在期望下属是“尽心尽力工作,全心全意服务”。期望下属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拼命干,别人的事情抢着干,老板的家事当自己的家事干,最好三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干。”而且领导一个眼神,下属就立刻把信送到“嘉西亚”那里,并保证没把给玛丽亚的情信错送过去。
可以理解民营企业的现状那就是,人员少,能干的人更少,很多事情不能分的那么清楚。老板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不容易,于是很多事情都交给这个下属去做。我咨询过的一个企业有个部门经理就是这样,配送中心的经理做的不错,于是老板叫他去管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说商品小组重要,于是这个人就去管商品。。。但长期的分不清的话,这样下属会变成一“杂家”,一个永远的执行者――――下属天天忙着干不是自己的事情,哪还有心思想把自己的工作提升优化,哪里得闲考虑下属的培训?――-时间长了,这样的中层只能成为老板的助理,这样的助理天天忙着接老板的单,
结果可能有两个:下属要不成为一“全”/权臣,严重的有朝一日心腹之人或许成为心腹之患(这样的例子,很多历史上很多不一一列举);要不下属会被老板用成了残废(太监),离开了这个企业他干不了别的了。
93年刚入零售行业的时候,我所在的港资公司当时的一条规定,我们笑称“怕死”规定:“如果面临打劫,保持镇定,照他说的去做,切勿做无畏的抵抗,在保证自己安全情况下,记住对方形象,确认对方离开后报警。”为什么现在我记得还这么清楚,是因为有点想不通,当时还有不少国有银行职员为保卫国家财产与歹徒搏斗牺牲的事迹在大力宣传。估计现在也不鼓励这样做了,以人为本嘛。其实当时对我们的解释除了生命比钱重要外,更重要的是,抓抢劫犯不是你的责任、甚至不是公司的责任,做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就够了。
企业向规范化过渡的时候,除了清晰的目标外。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岗位(职责),接下来是制度、流程、标准。清楚的岗位职责是第一步,以后才可以有绩效的分配,考核。 人少,可以干两样或以上的事情,如办公室、人事行政都可以一个人干,但办公室的主任责任和人事经理岗位责任都要界定清楚。毕竟资源有限,我们不能象韩昭侯那么奢侈:一个“典衣”,另一个“典冠”,但可以设一“典冠帽”官,两样都管。韩昭侯那么做是过了点,撞到枪口上的典冠官也似乎有点冤枉,但矫枉必过正,这点韩昭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15年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06年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07年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6:向韩非学管理八:小忠与大忠
原文:奚谓小忠?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Y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阳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不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故竖Y阳之进酒,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大意:所谓“小忠”是什么呢?以前,楚共王在鄢陵和亚历公交战时,楚军被打败,共王本身眼部受伤,陷入苦战。此时,楚将军子反在战中感觉口渴想找水喝,他的随从谷阳便献上酒杯。“不行!这是酒。”谷阳说“不,不是酒。”既然这么说,子反便接下喝了。他本就不讨厌酒,又因口渴,所以喝了一杯又一杯,终于醉了。此时,战事暂休,共王为了准备下一场的作战,想找子反前来商讨作战计划,但子反回答胸口痛不能前来。于是共王亲自驾车到子反处,一进入帐内,就闻到一股酒味。共王转身回去,对左右说:“今日这这场战斗,是场连我都负了伤的苦战,而将军是我唯一可信赖的人,将军怎可喝醉?像这样,大概是全未顾虑到国家的命运,军队的问题吧?我看这场战争不必打了!”
于是,共王下令大军撤退。回国后,共王以犯大罪之名将子反处以斩刑。其实,子反的仆人谷阳向子反献酒,并不是存心想陷害他,只是想尽忠义,但反而害得子反被杀。所以说:“拘泥于小忠会失大忠。”
读书笔记;仆人谷阳献酒的行为并无恶意,反而是一种善意,所以子反才更难处理,
而这种善意也是子反和下属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首先是子反喜欢喝酒,再者子反觉得下属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记得以前有个比较搞笑的例子,让下属给领导提意见,下属眼含泪光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说,“我对您有意见,您太不注意您自己的身体了!”――-高啊。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接受这样的忠心。
我们经常说领导也是人,因为喜欢才沉迷,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一般庶民可以如此,但责任重大的领导者,应视为禁物,应自己严加控制才对,孰轻孰重自己应该有判断。为达到这一目的,要常保持冷静的态度。所谓听信谗言似乎是原因,但领导者还是得为结果负责。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下属如果真正的想帮领导,小忠是必要的,(要不怎样取得领导的信任呢?)但从旁观者的角度,在关键时刻能提醒领导的人,才可以长期得到重用。小忠必要,但大忠更重要。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 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7:向韩非学管理十:别让猛犬与鼠辈嚣张
原文: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肋,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途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e,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
大意:宋国有家酒馆,童叟无欺,待客态度诚恳亲切,盛酒的器具擦得很亮,酒也很美味,(海报POP也写得好,挂得高很醒目)。可是,他们的酒却卖不出去,都变酸了。店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去请教他们所认识的一位老人杨倩,老人问道:“你是不是养了猛犬?” “是啊,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人回答:“因为客人会害怕。有人让孩子带着钱和酒壶去打酒,但猛犬见了张口就咬,酒当然卖不出去,放久了就发酸啦!”
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犬。有才能的人带着策略去见君王,但周围的重臣却如猛犬般齿牙裂嘴,君主就会因眼被蒙蔽而失去地位,或是未能重用有才干的人,都是这个理由造成的。
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忧虑的是什么?”管仲回答说:“忧虑那些社鼠。”桓公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管仲说:“那土地庙里,立下一个木牌,画上土地神,老鼠就寄身在媾,用火熏它怕烧了木牌,用水灌它怕冲坏了神像,这就是不能弄死老鼠的原因,因为有土地神的缘故。一个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君王身边的一伙人。在宫内蒙蔽君王,在宫外对百姓卖弄权势。 臣下若手握权力,会胆大妄为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这就是猛犬。若有社鼠般的心腹、猛犬般的重臣,领导者的威令便无法实行,
读书体会:这故事也是叙述心腹及奉承者之害,有句话叫“心腹之人往往会成为心腹之患”,至于如何操纵控制心腹等人,需看领导者的器宇。古代帝王身边有的两种心腹“外戚”和“太监”;平庸的领导者不但不能加以驾驭,反而会被其控制,外戚专权,阉党乱国的例子实在太多……英明的领导也有如明朝嘉靖(说他英明,可能有争议),表面看专心炼丹,不问朝政,严嵩一党把持朝政,其实嘉靖对严的事情了解还是不少(锦衣卫就是干这个的),只要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家天下嘛,皇帝不急大臣们急什么呢最后还是一网打尽;还有就是清朝乾隆了,他也知道和绅贪,但也不去管,没有威胁到他的权力,等和绅聚财、理财差不多了,再来一次抄家,天下皆呼皇帝圣明,和绅的财产全归了他儿子。同样是面对“心腹之人”为何有不同的结果,区别就是要有无驭臣之术。对企业的领导而言没有皇帝的那种生杀予夺之权,心腹之人不会等到你要抄他家的时候再跑,恐怕是你察觉的时候大概已经走掉了。所以,企业家要比皇帝更要清醒。驾驭下属的办法,韩非的“二柄”――-刑和赏,与管理学中的X理论―胡萝卜加大棒,特别是对心腹之人,大棒要下得了手,千万别让猛犬与鼠辈嚣张 。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15年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06年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07年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8:向韩非学管理之十七:杀猴给鸡看
原文:
晋文公问,。。“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大意:
晋文公问大臣狐偃:如何才能动员民众去打仗(不得不战)?狐偃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样就可以了。晋文公又问:那怎么样能达到刑罚的最高境界呢?狐偃说:刑罚不避开亲近和显贵的人,法治实施到你最宠爱的人。“好吧!”第二天,文公下令在圃陆打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按军法从事。不巧的是,恰好迟到的是文公最宠爱的大臣颠颉,官员请文公治颠颉的罪,文公流着泪,不忍下令。官员再次请求,请按法规执行。于是杀了颠颉并让所有百姓都知道,表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挥泪斩马谡的文公版)百姓都很害怕:“文公对颠颉那么好,而君依然按章执法,更何况我们呢?”。文公见民可战,于是兴兵伐原。。。(从此,晋国走上了霸业之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读书体会: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和很多公众公司一样,在办公范围内是严禁吸烟的,抽烟的同事不是没有,――躲到公司二楼的很狭小天台上去,如果下雨会让人很狼狈的;大家都说抽烟的同事在公司属于“弱势群体”,
有次公司通过猎头公司引进了一个财务总监,专业能力是非常的强,老板也很喜欢,但新来的张总喜欢抽烟,可能由于办公室主任的疏忽,没有及时告知不能在办公室抽烟,等他发现的时候,张总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和两位找他汇报的同事抽的乌烟瘴气了。怎么办呢?处理吧,不太好,于是找到了我这个分管副总。由于是新来的高层,我还是先跟老板商量,老板是个比较随意的人:“他要抽就让他在他办公室抽吧,但其他人不行。”当时我给老板的建议,还是坚决一视同仁。原因是虽然只是抽烟的事情,但如果因为新来的总监破了例,下面的员工就会觉得,制度是针对位置不够高的人的,我为什么现在不能在办公室抽烟呢?是由于我的地位不够高嘛,等我到了足够的位置了,我也可以违反公司的其它规定了。好在张总监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一提出来,立刻就改善了。无烟公司才得以继续。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听起来是非常耳熟。但真正的执行起来未必就那么容易。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制度的最大破坏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法外施恩,是很多领导者容易犯的错误,我们不是说领导者不可以有人情味,但可以用在将规章制度设计的更人性一些,但一旦立法,就必须执行。假设文公没有杀掉他的宠臣颠颉,成就霸业的机会或者就会少很多了。
我们都希望企业内“挥泪斩马谡”的场面不要经常上演,毕竟“颠颉、马谡们”成为宠臣也不容易,也是人才啊。但处理一两个心腹之人往往能换来整个队伍对制度尊重,既然都是“杀”,那就不要杀鸡和猴看了,大家都知道只是看看,要真起到作用,不妨杀猴给鸡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angshan@allpku.com
篇9:向韩非学管理三:自圆之木,自直之箭
原文:自直之箭、自圆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圆之木,良工弗贵也,何者?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m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韩非子•显学》
大意是:(制作箭杆的木料必须是很直的),但自然之中天生就是笔直的木料,不是没有,恐怕百年难遇;同样,天生就是圆形可以用作车轮的木材也是可遇不求的。但世上有那么多的箭和车轮是如何而来呢?答案是工匠用“隐栝”这样的器具将木料取直或做成圆形的。虽然世上也有不需要隐栝本身就很自己笔直的箭矢和自圆的木料,但优秀的工匠并并不看重它。为什么?因为乘车的不只一个,射箭的也不是只用一支箭就可以了。同样,不用赏罚就可以自己为善的百姓,英明的君主也不会看重,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的法令不能放纵任何人,而且君主治理国家不只是为了一个人(自善之人),所以有法术的君主不会因为少数偶然出现的善人而推行德政教化,却施行必然能治理国家的方法(用法律来治理).
读书体会:这段话让我想到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企业的可用之才从何而来?从社会,从学校。而社会和学校有“自直之箭”的精英吗?有,但少之又少,即算是有,企业恐怕也用不起太多精英。那怎么办?企业也只能同古时候的工匠一样,用“隐栝”将各种各样的人变成可用之材。企业的“隐栝”是什么?是企业的文化、制度、规范。现在很多企业一样有《员工手册》,〈操作手册〉它们告诉新的员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怎么做是有效的,怎么做是无用的,员工的晋升途径是怎么样的。同时,一定还有用于“ ”的“企业文化”,还有的是一些故事如:老板创业的艰辛,公司的感人故事,优秀员工的成长历程等等。通过硬性的制度和看似温柔的“文化”起到了“隐栝”的作用。
可以想象自然之木在“隐栝”的修正之下是不舒服的,要承受压力,不能自由伸展,或被矫直或被削圆,可能还要被涂上各种各样的油料。同样,在制度管理成长下的员工也是这样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员工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追求个性的他们与企业规章、制度一碰撞,包装的再好,也同样的感到不舒服甚至觉得是对他们在人性上的一种束缚,
几天前刚在北京的培训中我问过80后的年轻人,你们愿意选择在企业文化很强大的企业工作吗?回答是,看情况啊,如果企业能给我很多东西,比如是知名企业,工资高福利好,我会愿意,也会愿意被改变。如果没有这些,还谈什么企业文化?所以单靠好的企业文化吸引人似乎底气不足。也是不久前在乔家学院听万科的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讲座,谈到万科培养人才。万科希望能找到认同企业文化的人,如果不认同只有让让这样的人离开,因为价值观不同,沟通的成本会增加(据说三倍以上),百花齐放在企业里是没有市场的,企业长期发展必然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也是隐栝的一种。
这个矛盾似乎是永远无法解决,价值观的层面是属于精神的层面,现今的中国缺乏宗教精神,期望企业充当道德模范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在在企业需要大量人才的今天,期望自善之人,(从企业角度讲,就是碰到和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人)或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人是不够的,还必须靠更加严格的制度要求,造出企业需要的“箭”和“轮”;企业必须清晰自己的目标,也只有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一间令人尊重的公司能影响许多人,企业会在员工身上打下企业的烙印。职业经理人显赫的履历,往往就是被优秀公司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有的感到痛苦,有的甚至选择离开。职业人若能换个角度转变心态,将合理的,能接受的约束当做是训练,将不合理甚至苛刻的当作是磨练,可能就会发现中间有一种对立的统一。另一个角度讲,企业也要适当调节“隐栝”,与普世价值基本一致,考虑人性因数,去要求人才的一些行为而不是他们的思想,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好箭”甚和”好轮",保证企业所需人才,同时得到一个基本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没有前途的企业是得不到人才的。和谐社会是需要持续发展来支撑的。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篇10:向韩非学管理十三:水形懦,故人多溺
原文: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子产死。游吉不忍行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q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大意:子产为郑国宰相,当他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时,唤来即将继承其位的游吉说:“我死后,就由你来掌舵这个国家,我希望你以严格的态度面对国民。乍看之下,火很凶猛(人们因为害怕不敢拔惹),因此被烧死的人不多;而水看来却很柔弱(人们以为容易应付),所以溺死的人很多。你应保持严厉的态度,不可表现弱姿,以免造成更多的溺毙者。”
子产死后,游吉继承其位,但总是不忍心采取严厉的态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们结集为盗窃集团,居于沼泽地带,并大肆发展成为国家的祸害。游吉率军讨伐,费了一天一夜才镇压下来。事后游吉叹道:“若一开始我就按子产所教导的去做,事态就不会这样严重了。”
读书笔记:自古以来,认为组织管理的重点,就是保持严与宽的平衡。 过于偏严,虽令人服从命令,但却无法使人“心服”;过于偏宽,会使组织里产生懒散结构。因此,两者保持平衡,才是理想的组织管理方法。有关这点,《韩非子》非常固执于严,认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严。
记得我自己刚入零售行业的时候,领导对我们这些新入职的“见习经理”讲话。有几点印象深刻,至今不忘。两个杀无赦:一、犯与钱有关的错误;二、忘了开门。犯了这两条天王老子来说情都不行,立刻滚蛋。还有几条(诸如坐在办公室看报纸、煲电话、发呆,丢了保险柜钥匙等等)如果犯了,就“一次不信,十次不用。”――――就是没让领导碰上没有关系,但若被发现一次,那领导就会很久不给你机会。 而且我确实见到不少人因为上面几条给了严惩,确实起到了阻吓作用:至少我是不敢犯那几条,让我在零售圈子里干了十五年。
任何企业都有高压线,但对于执行中的尺度必须长期一致,不能有“抽风式”的管理,让人感到突兀。有一次我到某企业讲课,第一天平安无事,但老板因故没有参加,第二天老板和我早早的到现场,那个倒霉的办公室助理居然没有到,让我和他的老板等了半小时,老板很没有面子,狂打了不少电话,
助理终于赶到,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压了很久的火终于爆发:一阵的 @&%*#$/……要求人事部门按规定扣多少工资云云……确实,迟到是不应该,公司也有迟到就会处理的规定,但事后据培训助理讲,迟到几乎是公司中层以上的习惯。平时开会时候经常9点的会9点半才能到齐,罚款是从来没有执行过的。老板的发火,不是因为对迟到的深恶痛绝,而是因为面子问题。员工从这次被处理中体会到的,只是“我的运气太差”而已,未必真的能有改善。老板下午走了,我还颇担心那位办公室助理迁怒于我呢。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法律很严,至今还保留了非常残酷的鞭刑.由于执行的效果非常好,没有特权,包括大大咧咧的美国佬到了那里还是得规规矩矩,新加坡管理得井井有条。香港的电视天天在宣传随乱抛垃圾会被检控,我也见到和听到不少被罚款的例子,到香港看,就是比深圳干净。深圳呢,“请不要。。。”的标语也不少,但很少带红袖章的老大爷老大妈去“抓现行”,不少素质不低的深圳市民一样随地吐痰…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现代企业管理是应宽?还是严?审时度势是关键。但面对国内不少企业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人员基本素质相对低下的现状,我们觉得还是要严一些。“乱世须重典,矫枉必过正。”
王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合伙人,资深零售管理专家,咨询师,培训师,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大工学学士,王山先生有15年零售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是南中国百佳早期的金牌店长,先后在百佳、华润万家、深圳农产品民润超市、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业、东莞光大公司等担任营运经理,营运总监和副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职位。06年6月创立通达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07年9月成为北大纵横合伙人。个人博客:samwang3.blog.sohu.com/,邮箱:wangshan@allpku.com
【向韩非学管理九: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