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练习与答案
“赫敏宝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化石吟》练习与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化石吟》练习与答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化石吟》练习与答案
《化石吟》练习与答案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其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引人入胜。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2、《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3分)
3、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3分)
4、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3分)
5、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3分)
6、划分诗句最后一节的朗读节奏。(4分)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7、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3分)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8、将下面的句子改为一个反问句。要求:不能改变原义;词语可以适当增删;词序可以调整。(3分)
原句:我们心疼,因为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
改句:
第二部分:
(一)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9、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3分)
10、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3分)
11、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3分)
12、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3分)
13、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3分)
14、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3分)
(二)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国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用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切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15、选文说明的内容是,写作的顺序是。(3分)
16、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⑴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⑵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17、作者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岩石被外力的破坏。(4分)
18、“就像砂轮在用力地转动”“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这两处比喻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三)
所有的星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全是一样的东西。认识的人却认得每颗星的名字,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是天空天书上的字母。它讲现在的事情,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日子,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霪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种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夹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那么有力。
拓展阅读:化石吟有关资料
一、话说鱼类进化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物信息,经过千万年的沉积,形成化石,成为研究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史的根据。
鱼类的化石并不十分丰富,但它们依然能够展示出古今各种鱼类发生、发展的过程。最早的鱼类化石沉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岩石里,距今已有大约四亿年的历史了。通过对岩石的研究,人们知道这种最早的鱼类生活在咸水环境里,或者说是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身体外面披有铠甲一样坚硬的外骨骼。这些原始的鱼类浑身布满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们没有颌,所以被称为无颌类。它们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鱼类,因为穿了甲胄,它们不能游泳,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积物中。应该说,它们是一群不会游泳的鱼类。无颌类的内骨骼没有被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具有软骨骼,像我们见到的软骨鱼类鲨鱼和鳃鱼一样。
大量完整的无颌类化石是在泥盆纪找到的,泥盆纪可算是鱼类初生时代。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1.3亿~1.6亿年),是鱼类中兴时代。新生代时,各种古今鱼类共存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鱼类家庭达到全盛。
在无颌鱼类的基础上,最早的有颌鱼类也发展了。最初的颌是由几个硬骨鳃弓改造过来的。鳃弓最初埋在肌肉里,在进化过程中,颌与头部背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坚固、更有效率的进食器官──咀嚼器。
原始有颌类也称作盾皮鱼,它们在泥盆纪盛极一时,但到泥盆纪末已大部灭绝了,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演化来的,它们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但尚未找到十分清楚的证据证明这个推论。一些盾皮鱼仍具有扁平的身体,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但是大多数都变成流线型,甲胄也减少了,这种变化使它们获得了很强的游泳能力。软骨鱼类也脱去了沉重的甲胄(但仍有背板的痕迹),发展出更加强劲有力的适于游泳的肌肉组织。有些科学家认为,软骨鱼类是“原始”鱼类,但它们是否真正比硬骨鱼原始,还有待证实。
篇2:《化石吟》练习答案
《化石吟》练习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朽 裹 码皱乌 魔
2、事——势洋——杨想——享代——待
技——伎贬——砭中——衷画——化
3、骸骨桃核睡眠泯灭葱茏笼罩
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驱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5、BCDC
6、对错对对
7、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排比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8、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
9、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0、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11、“刻下道道皱纹”写的不是人、而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12、《化石吟》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个物群;而《鱼化石》的作者联想到的是精力旺盛活蹦乱跳的鱼和它的灭顶之灾。
13、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14、(1)以生命来衬托死亡,表现悲剧发生的悲烈。
(2)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
篇3:《化石吟》阅读练习与答案
《化石吟》阅读练习与答案
《化石吟》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化石吟》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
2.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
3.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否换成“它”吗?为什么?
5.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7.为什么“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用课文原句回答。
8.“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本是两个成语,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写成“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9.“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10.“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既包括绘画、电影、电视等场景,也包括________。
【阅读答案】
一、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二、①上帝创造万物。②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肯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
三、说明了化石能够体现生物进化的道理。
四、1;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化石上的花纹。
2;不能,因为用“你”是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五、第四节;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六、运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七、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八、加强语言的停顿,可以突出时间的漫长
九、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表示猜测。因为这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想象,是化石重现的景象。
十、电脑、文学作品
拓展阅读:《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拨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篇4:化石吟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说明:这道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想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道开放题。参考答案:2、4、5、6节是化石说的“话”。
二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说明:这道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参考答案:“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三 根据自己的条件,课外请教老师、专家,或观看专题片、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说明:这道题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并将有关知识写下来,锻炼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化石吟》达标题
A卷
1.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B卷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2.《化石吟》是一首 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
3.指出下列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①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②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
4.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
5.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6.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C卷
(一)阅读下列诗句、答题: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①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一般多指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
②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已改变。(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诗句、答题: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猛犸”即大象,也称为“毛象”、“猛犸象”,是古代哺乳类动物
B.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都是指大自然
D.本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魅力
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恐龙的种类及其生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模仿本节诗的最后两句句式,以“时间”或“历史”为对象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略。
B【答案】
1.略
2.赞颂化石;赞颂
3.①拟人 ②比喻
4.“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5.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6.略
C
1.①海枯石烂 ②星移斗转或日转星移
2.作者把化石比做人的脸,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那么刻在化石上的皱纹其实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是古生物进化生存的历史记载。
3.表达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生命是在不断地延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
4.A
5.略
6.注意修辞和句式应以“时间”或“历史”为本体,选两个比喻句。
篇5:化石吟练习
化石吟练习大全
1、拼音
奇huàn( ) cōng lòng( )( ) 猛 mǎ( )
骸( )骨 潜( )行 zhuó yuè( )( )
躯壳( ) 档( )案 思绪( )
2、仿造句子
课文第一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四种古生物的神奇特征。请你仿照它的句式,结合生物知识,再写几句,要求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一致,生物名称不能重复。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吟》是一首 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
(一)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 叹服的大自然,
________的魔法师,________的雕刻家!
1、分别选词填入上文空内。
(高明 高超)(卓 越 优秀)
2、为什么“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用课文原句回答。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否换成“它”吗?为什么?
4、“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本是两个成语,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写成“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5、“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6、“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既包括绘画、电影、电视等场景,也包括________。
(二)精忠柏
分明是几段古树的化石,
后人却说你为岳王殉身。
其实你的年龄很大很大,
超过历 史上所有的忠臣。
亿万年前你有浓密的'绿阴,
是地壳运动,你把梦在石头里寄存。
只留下一截坚硬的骨架,
怀念着自己那碧绿的青春。
想不到亿万年以后,
你竟复活于一段传闻!
的确,你用古老而新鲜的生命
印证着岳飞的忠贞和不幸。
由此我想起文学的起源,
想起歌的历史,诗的命运。
既然连草木都懂得悲哀,
更何况血肉聚合的人!
作为化石,你有珍贵的考古价值,
但“精忠柏”的含蕴尤为厚深。
因为历史是杆公平秤,
秤锤,是百姓们质朴的心。
[注]“精忠柏”在今杭州岳王庙,相传岳飞父子被秦桧所害时,就捆绑在柏树下 。“精忠柏”为他们父子忠气薰染而成。实际上,其为化石,至今已有 一亿多年的历史。
1、仿“历史是杆公平秤”写一句话。
2、“传闻”在这里指________。
3、“厚深”本是“深厚”的意思,在这里调换位置是为了________。
4、“秤锤,是百姓们质朴的心”,其中的逗号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5、为什么说“其实你的年龄很大很大,超过历史上所有的忠臣”?
6、“亿万年前你有浓密的绿阴,是地壳运动,你把梦在石头里寄存”,怎样理解这句话?
7、“精忠柏”本为化石,老百姓为什么叫它“精忠柏”呢?
(三)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不该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了这般模样。
1、本诗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青的女郎”在本诗中是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还是象征“五四”以后我们的祖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炉中煤”与“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分别比喻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诗歌又有意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造成节奏鲜明、回环往复的诗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幻 葱茏 犸 hái qían 卓越 ké dàng xù
2、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赞颂化石;赞颂
二、
(一)
1、高明 卓越
2、因为“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3、拟人。“你”不能换成“它”,因为全文用第二人称写,仿佛化石有灵,在听“我”说话,同时也 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4、因为这本是几种自然现象,凝结成成语已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已经失去了本义,在诗里这样分开写,增加了节奏感。
5、“仿佛”二字不能去掉,因为恐龙、猛犸只是人们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而不是真的变成现实,去掉“仿佛”就成真的了。
6、人们的想像
(二)
1、人民是铜墙铁壁
2、岳飞父子被秦桧所害,忠气薰染成“精忠柏”之事
3、押韵
4、号不能省略。在这里用逗号隔开,有突出作用,在诗的结构上,能引起人们的想像,增强其节奏感。
5、因为“忠臣”是从人类历史开始后才有的,而在人类历史以前,化石已形成,所以化石的年龄要超过“忠臣”的年龄。
6、亿万年前的林木经过地壳运动失去了生命,但却把生命的信息保留了下来,犹如“梦在石头里寄存”。
7、把“精忠柏”和岳飞联系起来,是为了 颂扬英雄的忠贞美德,美德永存,化石不化,正好吻合。再说,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人们解释不了其成因,也就随想像而至了。
(三)1、表现出诗人对新生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2、“年青的女郎”象征着“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
3、“炉中煤”是自喻,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心。“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长期深埋在诗人心里的爱国热枕
4、“啊,我年青的女郎”在诗中反复地 出现了四次,这是一种反复修辞手法。
篇6:化石吟阅读练习及答案
化石吟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2、《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3分)
3、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3分)
4、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3分)
5、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3分)
6、划分诗句最后一节的朗读节奏。(4分)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7、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3分)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8、将下面的句子改为一个反问句。要求:不能改变原义;词语可以适当增删;词序可以调整。(3分)
原句:我们心疼,因为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
改句:
第二部分:
(一)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9、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3分)
10、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3分)
11、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3分)
12、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3分)
13、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3分)
14、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3分)
(二)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国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用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切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15、选文说明的内容是,写作的顺序是。(3分)
16、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⑴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⑵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17、作者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岩石被外力的破坏。(4分)
18、“就像砂轮在用力地转动”“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这两处比喻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三)
所有的星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全是一样的东西。认识的人却认得每颗星的名字,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是天空天书上的字母。它讲现在的事情,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日子,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霪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种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夹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那么有力。
拓展阅读:《化石吟》课题研究
【目标导航】
1、了解生物进化方面的有关知识。
2、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说明与诗有机结合的特点。
篇7:《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1.略 2.赞颂化石;赞颂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24.略
篇8:《化石吟》同步练习参考
《化石吟》同步练习参考
练习主题: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一、基础知识探究
(一)你能给划线的字注上拼音,你能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吗?
潜( )行 档( )案 躯壳( ) 卓( )越 幽( )雅
hái( )骨 猛( )mǎ cōng茏 思xù( ) guǒ( )藏
(二)解释下列成语。
(1)海枯石烂
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转星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 化石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文章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3)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窥见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___________________。
(4) “叹服大自然”,这是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 全诗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将化石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第二人称来称呼,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化石吟》开篇一连四个问句,引发了读者的想象,请你仿写。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段赏析
朗读《化石吟》,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的“你”指代什么?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么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皱纹和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段赏析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 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注: 诗人艾青,1957年被无端打成右派,销声匿迹。1978年,诗人复出后,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用鱼化石巧妙地表现出来。
1、本诗的第一节写出了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描写鱼儿和鱼化石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节 中“但你是沉默的”中的“但”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小结:
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自评 :很棒 进步了 加油
自我反馈:
二、课内文段赏析
1、化石,2、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3、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如果说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张脸上的皱纹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显得生动、形象。4、从地下发掘出来,已成为科学研究或某种发现的物征。5、化石重现了一个逝去万载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进化世界。
篇9:《化石吟》同步练习
《化石吟》同步练习
【本课重点】
《化石吟》是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化石保留了下来,是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明证。同时它又是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从而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基础练习】
1.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1.阅读诗节,回答问题。
人造卫星又回答:
对了,我正想告诉你,
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
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
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
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
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1)这是人造卫星对地球说的一番话,诗歌采用 的手法写出了人造卫星的 技术在 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从古代的遗迹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考古的价值就在这里。请你查阅资料,举出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 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据此,科学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
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对不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许还可借助于胸脯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填入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据是:① ,② ,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 种看法。
3.泥盆纪晚期的某些肉鳍鱼类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极度干旱的`威胁,迫使它们设法寻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先爬上干旱的陆地,结果,有些肉鳍鱼类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继续过它们的鱼类生活;大多数探险者很可能悲惨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那些在陆地上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及其后代们,它们从此开创了全新的陆地生存空间,摆脱了水域对脊椎动物的限制,为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基础。
假设你是第一条从水中爬上岸的鱼,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试以第一人称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火眼金睛】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精析:这几个判断题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 ×。(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3)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
【学习预报】
1.自主探究。
(1)设计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要求简洁明了。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3)搜集积累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基础练习】
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略。
【拓展阅读】
1.(1)拟人化 遥感 考古 (2)略。
2.(1)D
(2)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②言之成理即可。
3.略。
【《化石吟》练习与答案】相关文章:
2.化石吟课件
3.化石吟教案
7.化石吟教学实录
10.《化石吟》课文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