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要点
“张小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雨水节气养生要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水节气养生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雨水节气养生要点
雨水节气养生要点
雨水起居养生
做好“春捂”以防病
在起居养生方面,重视“春捂”,可以很好地预防季节性疾病。
预防慢性病
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预防过敏性疾病
春季是冷暖交替、鲜花盛开的时节,也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等过敏体质人群最难过的'季节,容易出现病情发作、复发和加重。
预防过敏性疾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也通过检测尽可能查清过敏源,针对性防护,减少接触过敏源,必要时可接受脱敏治疗。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温水洗鼻、毛巾热敷面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于减少鼻炎发作和缓解鼻炎症状。
特异性皮炎或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的患者,雨水节气要注意保持衣物的干爽、透气,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出现皮疹和皮肤瘙痒时,可以用温热的艾叶水清洗局部,有助于减轻症状。
饮食养生
1、饮食“甘淡”以养脾祛湿
雨水节气,肝气旺盛,易克脾土。饮食上要“省酸增甘,以养脾”,同时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以舒肝祛湿。
省酸增甘,以养脾
日常饮食中应当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
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丝瓜、柚子、甘蔗等,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
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如韭菜、葱、香菜、小茴香、陈皮等。
甘淡清香,以祛湿
对于湿气重的人,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生冷、肥腻和过甜的食物。
同时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能够健脾和胃、温中化湿的食材、调料等,如猴头菇、莲子、淮山、五指毛桃、生姜、小茴香、草果、桂皮、陈皮等。
春天还应注意舒肝。对于肝气不舒,平时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可以选用玫瑰花、合欢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2、多食粥以养脾胃
雨水节气还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
“春时宜食粥,有三方:
一曰地黄粥,以补虚。取地黄捣汁,待粥半熟,以下汁。复用棉包花椒50粒,生姜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肾一具,碎切成条,如韭叶大,加少许食盐食之。
二曰防风粥,以去四肢风。取防风一大份,煎汤煮粥。
三曰紫苏粥,取紫苏炒微黄香,煎汤汁作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还可常食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等。另外,雨水时大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运动养生
1、适当运动以健体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是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
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
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汗出为度,切勿盲目攀比。
2、导引功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具体做法是:
①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脖项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溉上愕,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常练此功法可改善咽喉干肿、呕吐、呢逆、喉痹、耳聋、多汗、而颊痛等证。
情志养生
1、按摩经络以调情志
雨水节气,应顺应春季万物生发向上的趋势,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并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春天到了,人们容易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2、保持心态平和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也就是说,人过度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比如,我们若在吃饭前与人发生争执或发生其他不愉快的事,就会有“气饱了”的感觉,这时若强制进食,很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可使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
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篇2:2023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
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脾胃气滞之时就得调养好。
在中医上,脾胃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效。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如何协调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外,饮食调整很重要。
首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
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养生喝喝茶,葛花茶养肝又解酒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雨水节气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
葛根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葛花茶有强效解酒,还具有清热、解毒、护肝、养颜、补肾之作用。在中医领域里就有“千杯不醉葛藤花”之说。
决明子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雨水的养生食物
山药
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佳品,《本草正》称其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本品因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且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红枣
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之说。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枣不仅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等作用,它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鲫鱼
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有肾炎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尽量少吃蛋黄。
牛肉
《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牛肉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有脾虚、中气不足、气短乏力、大便泄泻、容易浮肿的人,将牛肉炖着吃,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由于薏苡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故常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本品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疗,作用都很缓和,故须服用一段时间后,方能见效。还有美肤的功效。
雨水节气后,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还会有口舌干燥现象。因此,我不仅要通过以上的食物来食补,还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雨水节气什么意思
1、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
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2、雨水节气的具体表现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3、雨水节气前后气温会有所回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篇3: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注意穿衣保暖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这个时候仍要注意保暖,不要急着减衣,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不要频繁增减衣服,要注意足、腹部的保暖。
饮食合理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早晚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和上火的现象,这个时候平时应多饮用温开水,晨起可用温水冲一杯蜂蜜水,因天气还较为寒冷不宜过早引用凉茶。平日饮食以少油腻多清淡为主,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对于肝火旺的人多吃些山药、红薯、紫薯等根茎类蔬菜,以清蒸或煮粥的方式能够起到平肝之用。。
调整起居早睡早起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不要熬夜,早晨不要赖床,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助于有效的预防春困。如有需要中午可睡个午觉,但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为宜。否则睡的时间越久越没有精神。
运动要适度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但因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过早晨练,一些喜欢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锻炼的中老年人应晚些出门,最好与太阳同起床,在气温稍高时进行一些柔和的锻炼。
慎防皮肤过敏
春天晴朗风大,紫外线增强,空气中过敏原增多,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可引发症状。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外出要注意戴口罩,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夜里,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饮食上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篇4: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1、宜养肝补脾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总体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加,万物生发的气息更浓了,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生发。中医认为,阳气生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
雨水节气,湿气盛行,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从而使肝气舒畅条达,人体才能气血和畅。
因此饮食上宜多食具有养肝、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
同时,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食味上建议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
春月宜喝粥(糖尿病人除外),建议用芡实、莲子、山药煮粥健脾利湿,适当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蔬果来润养胃气。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生活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样可帮助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2、食宜平忌吃燥热食物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辛辣刺激、燥热或油腻食物,可导致人体阳气外泄或生发不够,饮食应保持中庸,五味不偏,平性为宜。应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品。
吃热饭热菜,韭菜、香椿、百合、春笋、柑橘等都适合此时食用。要少吃鱼虾、海鲜、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也要少吃。
3、“春捂”防寒
雨水节气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春捂”做法: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1. 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
2.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3. “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因此,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4、雨水养生记住“三早”!
一早:厚衣服别脱太早
二早:早起+午睡更精神
初春季节,很容易出现“春困”的现象,也就是不管前一天晚上是否睡好,第二天都容易感觉困乏。
不妨试着把饭后午睡改为饭前午睡,更能有效消除疲劳和困乏,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在午休前,可以对眼部进行穴位按摩,能舒缓眼部疲劳,同时对太阳穴按摩放松减压,改变午后哈欠连天的窘境。
同时,晚上睡前,即21:00~23:00间也应该对头脑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来舒缓一天的压力与疲劳,有助于快速入眠。
三早:早防晒多保湿
初春基本集合了大风和干燥两个因素,护肤很有必要。另外冬天室外较冷,大家不愿意到外边晒太阳,接受的日晒较少,皮肤中产生的用来抵抗阳光辐射对肌肤造成影响的黑色素减少,相应的角质层变薄,因此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相对较弱。
天暖后,大家外出活动增多,日晒增多,可能会由于没感觉到那么热而忽略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尤其是敏感性皮肤的人群,从初春开始就需做好防晒工作。选用防晒系数在SPF15左右的化妆品即可,可选用乳液状或水状的防晒品,能在抵御紫外线的同时,还能补充皮肤水分,滋润肌肤,让皮肤更加舒畅。
此外,春天应换掉冬季油腻的面霜,选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果酸或是以甘油与尿酸为保湿成分的面霜即可。
5、春练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参加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一定保健养生功效的运动来练习。
这些缓慢柔和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增强内脏的功能等作用。不必强求整套动作,只要做到舒展、缓慢,对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就会有很大帮助。
雨水时节养生秘诀
1. 宜养肝补脾:饮食上宜多食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等
2. 忌吃燥热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
3. “春捂”做法: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4. 雨水养生记住“三早”:一早:厚衣服别脱太早;二早:早起+午睡更精神;三早:早防晒多保湿
5. 吃两样:山药、大蒜
6. 喝三茶:绿茶、柚子茶、山楂决明子茶
雨水节气的习俗
1、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气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2、拉干爹
雨水节气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3、接寿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节气的诗句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韦应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窦群《春雨》
昨日偷闲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
人间尽似逢花雨,莫爱芳菲湿绮罗。
7、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8、徐俯《春日游湖上》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9、邵雍《春雨吟》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
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10、唐寅《山水图》
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
携筇出矶上,何以地行仙。
篇5:雨水节气养生习俗
2016雨水节气养生习俗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这个时节天气渐暖,春风拂面,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人们走来。
雨水节气养生应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调养脾胃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另多食热粥调养脾胃。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古人云: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雨水节气养生:以谷类为主防春寒
雨水节气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还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尽管天气开始转暖,但早晚的气温还比较低,要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能量的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雨水节气养生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做成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每天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做粥时,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可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米粥、莲子粥、红枣粥等。雨水节气养生动物性食物适量吃、油炸等油腻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雨水节气养生:少酸多甜以养脾脏
雨水节气养生防止肝气过旺。初春后的一段时间,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雨水节气养生应尽量避免酸味食品,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防止肝气过旺,同时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这不仅有利于补益脾气,还可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以免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
雨水节气养生:多喝水防春燥
雨水节气以后,气候仍然干燥,雨水节气养生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防止毒素损害肝脾脏。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雨水节气养生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所以,雨水节气养生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雨水节气养生要点】相关文章:
3.雨水节气祝福语
4.雨水节气说说
5.雨水节气诗句
6.雨水节气是什么
7.雨水节气诗词
8.雨水节气时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