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
“椒盐那个大蘑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
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任选一句)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
1. 信:信用惠:通“慧”,聪明
2.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相报(“牺牲、加、以、信”等词属于给分点)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比不上。(“固、彻、孀妻、若子” 等词属于给分点)
3.取信于民。或:鲁庄公能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愚公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怕困难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篇2: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2)败绩:
(3)不私:(4)恂恂:
(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篇3:《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节选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彼竭我盈: ②惧有伏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面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公将驰之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①战于长勺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①登轼而望之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吾视其辙乱②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4: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害怕
小题1: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气势,第二次击鼓就气势衰退,第三次击鼓气势就消失殆尽。
小题1:B
小题1: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谋远虑,冷静沉着。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字意思的能力。B项中“于”的意思都为“在”。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曹刿”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篇4: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小惠未偏______________
(2)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
5.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遍”,遍及;普遍。(2)参与
2.C
3.(1)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4.(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篇5: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6: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练习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十年春,齐师伐我师: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 鄙: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_
(4)既克,公问其故 克: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军队(2)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3)虚报(4)战胜,攻取
2.C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必定按实情判断。(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则士气完全消失了。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篇7: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曹刿论战和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相关文章:
8.愚公移山文言文
10.曹刿论战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