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
“xingsh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
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
本文主要讨论了遥感技术在水文学领域的应用.利用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S模型,结合NOAA/AVHRR数据,通过遥感方法估算了华北平原的'区域陆面蒸散量,并分析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植被指数对蒸散发的影响.通过遥感估算方法得到,华北平原6~8月份是蒸散量较高时期,变化幅度较大;1、2月和11、12月是蒸散量较低时期,变化幅度较小.其日蒸散量变化范围在0~8 mm之间;年蒸散量在520~1100 mm之间,平均为700~800mm.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沿海,黄河沿岸以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农业区为蒸散发的高值区.在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蒸散量与植被指数之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性.且在潜水埋深介于1~2m的情况下,陆面蒸散与植被指数问的关系最明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述到0.669.
作 者:赵静 邵景力 崔亚莉 谢振华 ZHAO Jing SHAO Jingli CUI Yali XIE Zhenhua 作者单位:赵静,邵景力,崔亚莉,ZHAO Jing,SHAO Jingli,CUI Yali(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谢振华,XIE Zhenhua(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
刊 名:城市地质 英文刊名:URBAN GEOLOGY 年,卷(期): 4(1) 分类号:P332.2 关键词:蒸散发 遥感 华北平原 NOAA篇2: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量及其估算方法
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量及其估算方法
首先阐述了土壤侵蚀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自然侵蚀是自地球形成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继而从夷平面、河流阶地、沉积盆地等侵蚀和堆积地貌形迹论述了第四纪以来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存在的佐证事实;在此基础上,依据侵蚀沉积相关原理,利用沉积物的厚度、面积和沉积时段分别计算了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古云梦泽流域全新世以来的自然侵蚀量,它们分别为264.2 t/km2・a、312.5 t/km2・a和297.0 t/km2・a;同时,本文还辅以川西和三峡地区的对比实验小区资料,现代自然侵蚀量分别为342.0 t/km2・a、75~270 t/km2・a佐证历史自然侵蚀量.长江上中游区域的自然侵蚀量介于264.0 t/km2・a~342.0 t/km2・a之间.流域平均自然侵蚀量是现代侵蚀量的50%~60%之间;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对长江中上游现代土壤侵蚀的属性、演变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可为生态保护、环境友好建设目标提供背景参照物.
作 者:景可 张信宝 JING Ke ZHANG Xin-bao 作者单位:景可,JING Ke(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张信宝,ZHANG Xin-bao(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刊 名:地理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GRAPHICAL RESEARCH 年,卷(期): 26(1) 分类号:P4 关键词:土壤自然侵蚀量 相关原理 地貌形迹 长江中上游篇3:利用遥感和GIS的方法预测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
利用遥感和GIS的方法预测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生态事件之一,它直接威胁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公众健康、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的完整性.该研究利用遥感和GIS的方法进行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对适生区分析,预测了外来物种-豚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并在信息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加权平均逻辑回归模型.利用logit阈值和频率统计的方法对入侵物种的生境进行相对适应性划分,减小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作 者:陈浩 陈利军 CHEN Hao CHEN Li-jun 作者单位:陈浩,CHEN Hao(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100080)陈利军,CHEN Li-jun(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100080)
刊 名:遥感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年,卷(期):2007 11(3) 分类号:P208/TP79 关键词:遥感 GIS 入侵物种 逻辑回归 信息理论 频率统计篇4:毕业设计论文-利用本量利方法测评企业效益
毕业设计论文-利用本量利方法测评企业效益
第一章××乳业公司的企业概况
1、自然状况
哈尔滨××乳业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境内,企业的前身为松花江第二乳品厂,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121公顷,由政府财政部门投资建设,总投资额为160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965人,其中管理人员占9.8%,主营业务为乳粉生产,公司所属的乳品饮料厂生产鲜奶饮料及系列酸奶等。公司共设四个基本生产车间及动力车间、化验、质检、鲜奶收购部门、总经理工作部、销售部、财务部、劳动人事部、企管部等十五个部门。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企业净资产达到三千多万元,作为较早的乳品生产企业,××乳业凭借优质的奶源和高品质的产品,较早地跨入了全国十大名牌乳粉的行列。产品覆盖了除新疆和海南外的全国各省市,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不断地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目前已经拥有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特色产品,如:××中老年奶粉、××女士奶粉、××婴幼儿奶粉等几个系列30余个品种产品,年生产能力达9000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公司于完成了企业的公司制改组,使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相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绿色无公害食品企业的认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使“××”这一全国十大名牌乳粉的品牌更加夺目。
2、财务状况
××乳业公司凭借市场优势,企业自建立以来连续盈利,但受市场、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自1995年以来,盈利额连年下降,如继续下去,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公司经营者制定了使盈利额保证持续增长的经营目标。经过努力,公司实现净利润1,855万元,比公司预算增加160万元;较增加188.84万元。
20公司生产乳制品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328.5万元,生产成本10,400万元,上缴税金1,374万元,实现利润1,855万元,利润总额2,769万元。年企业的财务状况较20有所改善,但由于企业建厂较早,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许多弊端,由此引发的企业生产成本逐年升高,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特别是营业费用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章企业效益测评
随着乳品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资源日益短缺的经济社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把握好,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企业效益测评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信息的会计学分支。它使会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提供会计信息和单纯的核算(记录、反映),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变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法,其核心是确定“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指企业在这一点上正好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即“所得”等于“所费”,收入等于成本,亦称为保本点。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测算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即收入达到多少时,刚好收支相抵;超过盈亏平衡点的收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效益测评主要运用本―量―利分析,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预测利润等指标进行测算,为合理规划安排企业的整体经营、客观评价企业效益,科学决策企业生产,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企业效益测评方法及分析
财务会计通常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予以核算和反映,要求信息客观、真实、力求准确。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着眼于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故其所提供的数据不要求绝对精确,只要做到尽量合理即可。对企业的一定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状况,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
××乳业的产品分为几个大系列的品种,每个系列产品对不同的消费市场都有不同的需求量,其生产成本也不同,所获取的利润也不同,要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达到成本最低,获利最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不断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指导本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做到心中有
数。
我们采用综合边际贡献率法对企业进行本―量―利分析。
该法不要求分配固定成本,而将各品种所创造的边际贡献视为补偿全部固定成本的收益来源。其计算公式分别为:本网版权所有
多品种保本额=全厂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保
利额=(全厂固定成本利 目标利润)÷综合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的销售额比重=该产品销售额÷全厂销售收入总额×100
综合边际贡献率=σ(某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的销售额比重)
每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a产品的销售比重=3500÷7000×100=50
b产品的销售比重=2500÷7000×100=35.71
c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7000×100=14.29
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27.03×50 21.82×35.71
10.39×14.29=22.79
全厂综合保本额=2500÷22.79=10,969.72
a产品保本额=10,969.72×50=5,484.86
b产品保本额=10.969.7235.71=3,917.29
c产品保本额=10,969.72×14.29=1,567.57
a产品保本量=5,484.86÷1.85=2964.79吨
b产品保本量=3,917.29÷2.75=1424.47吨
c产品保本量=1,567.57÷3.85=407.16吨
××乳业计划资料
表2-1单位:万元
项目
品种
销量
单价
单位变
动成本
固定
成本
销售
收入
边际
贡献
边际
贡献率
甲(栏)
①
②
③
④
⑤=①×②
⑥=①×②-③
⑦=⑥÷⑤
a产品
3500
1.85
1.35
6,475
1,750
27.03
b产品
2500
2.75
2.15
6,875
1,500
21.82
c产品
1000
3.85
3.45
3,850
400
10.39
合计
7000
2,500
17,200
3,650
21.22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品种结构因素的构成是影响多品种本―量―利关系的一个要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边际贡献率水平较高的`a产品的销售比重,降低边际贡献率水平较低的c产品的销售比重,从而提高本企业的综合边际贡献水平,达到降低全厂保本额和保利额的目的。
第三章结论
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产品的产量及销售量的效益测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品的新品种开发、旧产品产量的增减方案的提供、可行性投入产出分析、使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产量调整,以及企业未来的投资等决策,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2、优化产品结构,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实现企业在生产中从量的扩张转为追求质的提高。
3、加强企业的销售量、费用和利润的数据调查,可及时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利润增减因素的计算分析,有利于挖掘开源节流潜力,实现企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通过对××乳业产品的本―量―利进行分析,以及时对其分析的具体意义的理解,希望对合理地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有所帮助,这一本―量―利分析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来的,它有助于使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向有序化、程序化、规范化过渡。企业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合理调整后,必然会提高该企业在乳品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篇5:全球及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的地表植被覆盖分类方法
全球及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的地表植被覆盖分类方法
全球和区域尺度上陆面生态系统与气候密切相关.全球和区域模式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气候与陆地生态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些模型中,植被覆盖是影响大气-植被间热量、水分和CO2等交换的重要陆面参数.在分析了陆地植被覆盖分类原理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全球不同植被覆盖分类方案,包括基于地基观测的植被分布、基于生物气候特征的分类方案(如:Holdridge的方案);特别近年来陆面过程试验表明,各种遥感数据源(如:NOAA-AVHRR,EOS-MODIS,Landsat-TM)等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来监测全球植被动态,完善植被分类,并且采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状况特征,在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代表性的3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陆面植被分类方案,分别是BATS(18类)、SIB(9类)、SIB2(12类)和BIOME-BGC(31类)陆地模式的植被覆盖分类方案.最后分析了目前可用于全球植被覆盖分类的新的遥感数据库.
作 者:姚凤梅 张佳华 YAO Feng-mei ZHANG Jia-hua 作者单位:姚凤梅,YAO Feng-mei(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院,北京,100049)张佳华,ZHANG Jia-hua(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刊 名:干旱区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LAND GEOGRAPHY 年,卷(期): 29(6) 分类号:Q948.15.2 关键词:陆面过程 陆面植被覆盖分类 遥感信息篇6:一种利用面质比调整提高编队构形稳定性的方法
一种利用面质比调整提高编队构形稳定性的方法
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受大气摄动的影响会产生沿航迹方向的相对漂移.通过合理的面质比调整,可以降低漂移,提高构形稳定性.基于包含周日效应的大气密度模型,研究了编队卫星轨道能量耗散的.差异,进而指出大气摄动引起的构形漂移与构形初始相位、以及轨道面和太阳密度周日峰方向夹角之间存在的关系.给出解析形式和数值方式2种面质比调整方法,并对后一种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利用文中给出的面质比调整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构形的稳定性.
作 者:郝继刚 张育林 Hao Jigang Zhang Yulin 作者单位:郝继刚,Hao Jigang(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张育林,Zhang Yulin(清华大学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 名:航天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AEROSPACE CONTROL 年,卷(期):2006 24(6) 分类号:V4 关键词:编队构形 大气摄动 面质比调整篇7: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山东省1:1万基础测绘数据进行更新的方法探讨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山东省1:1万基础测绘数据进行更新的方法探讨
利用遥感应用软件,对SPOT5遥感影像进行纠正,在Photoshop和Geoway等软件支持下,叠合卫星遥感影像与航空影像,确定变化区域,进行遥感影像与矢量数据同名点的`配准,矢栅叠加,再结合外业调绘,进行数据库更新.
作 者:赵云昌 丁莹莹 梁坤 ZHAO Yun-chang DING Ying-ying LIANG Kun 作者单位:赵云昌,丁莹莹,ZHAO Yun-chang,DING Ying-ying(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013)梁坤,LIANG Kun(济南市勘查测绘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
刊 名:山东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GDONG PROVINCE 年,卷(期): 25(10) 分类号:P208 关键词:遥感影像 图像处理 数据库更新篇8: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估算方法探讨-以重庆市綦江县永新冶炼厂为例
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估算方法探讨-以重庆市綦江县永新冶炼厂为例
中国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对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重庆市綦江县永新冶炼厂为例,分析了冶炼厂排放废气中含重金属颗粒物沉降进入土壤的途径,结合厂址周围土壤中镍含量的监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冶炼厂投产30年后,受影响区域因大气降尘引起的'土壤镍污染分布状况及趋势,估算得出每年大约有250 kg的镍沉降到厂址周围约4 km2范围内的土壤中,自然沉降率约为32%,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 者:赵珂 Zhao Ke 作者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政环保事业部,重庆,400013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32(11) 分类号:X53 关键词:土壤 镍污染 降尘【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华北平原陆面蒸散量】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