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今天在我家吃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常用的修复方法有:面层直接加铺法、破碎灌浆法、破碎换板法等几种常用方法,但不同程度存在基板难以稳固或路基压实不彻底,承载层软弱.造成新铺面层仍易损坏,并且因施工设备落后造成劳动强度大,施工作业速度缓慢、费用高、影响交通时间长等弊端,而冲击压实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简单介绍和分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压实效果和相应的.施工工艺.以期在今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中,更有效地推广使用这种新型筑路机械和技术.
作 者:孙万涛 作者单位:肇州县公路管理站,黑龙江,肇州,1512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U4 关键词:冲击压实机 水泥混凝土 路面篇2:恒温恒温机工作原理
恒温恒温机工作原理
恒温恒湿机由制冷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湿度系统,送风循环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组成,上述系统分属电气和机械制冷两大方面。下面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1.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是恒温恒湿机的关键部分之一。一般来说,制冷方式都是机械制冷以及辅助液氮制冷,机械制冷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它们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组成。如果我们试验的温度低温要达到-55℃,单级制冷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恒温恒湿机的制冷方式一般采用复叠式制冷。恒温恒湿机的制冷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每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冷系统。高温部分中制冷剂的蒸发吸收来自低温部分的制冷剂的热量而汽化;低温部分制冷剂的蒸发则从被冷却的对象(试验机内的空气)吸热以获取冷量。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之间是用一个蒸发冷凝器联系起来,它既是高温部分的冷凝器,也是低温部分的冷凝器。
2.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相对制冷系统而言,是比较简单。它主要有大功率电阻丝组成,由于试验要求的升温速率较大,因此加热系统功率都比较大,而且在试验机的底板也设有加热器。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综合试验箱的`核心,它决定了试验机的升温速率,精度等重要指标。现在试验机的控制器大都采用PID控制,也有少部分采用PID与模糊控制相组合的控制方式。由于控制系统基本上属于软件的范畴,而且此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4.湿度系统:温度系统分为加湿和除湿两个子系统。
加湿方式一般采用蒸汽加湿法,即将低压蒸汽直接注入试验空间加湿。这种加湿方法加湿能力,速度快,加湿控制灵敏,尤其在降温时容易实现强制加湿。
除湿方式有两种:机械制冷除湿和干燥除湿。机械制冷除湿的除湿原理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汽凝结析出,这样就降低了湿度。干燥器除湿是利用气泵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抽出,并将干燥的空气注入,同时将湿空气送入可循环利用的干燥进行干燥,干燥完后又送入试验箱内,如此反复循环进行除湿。现在大部分综合试验箱采用前一种除湿方式法,后一种的除湿方法,可以使露点温度达到0℃一下。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但费用较贵。
5.传感器系统:传感器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用较多的是铂电组和热电偶。湿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干湿球温度计法和固态电子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法。由于干湿球法测量精度不高,现在的恒温恒湿机正逐步的以固态传感器代替干湿球来进行湿度的测量。
6.送风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一般有离心式风扇和驱动其运转的电机构成。它提供了试验机内空气的循环。
卓邦专业制造生产净化空调、转轮除湿机、调温除湿机、恒温恒湿机组、机房空调、加湿器!的制造商,为您精心设计酒窖空调!现诚聘各地优秀经销、代理商!!!!!!咨询热线:15968165272
篇3: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应用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工作原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一般以汽油为燃料,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为飞机提供动力,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应用
。绝大多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依次是进气冲程、压缩冲程、膨胀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因此也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应用条件适于低空低速飞行,广泛地应用于小型低速飞机,不适于速度较高的大中型飞机。低空低亚声速飞行(马赫数<0.6,高度<8km)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工作原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经压气机压缩后,流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油混合后燃烧,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再进入燃气涡轮中膨胀作功,使涡轮高速旋转并输出功率。由燃气涡轮出来的燃气,仍具有一定的能量,通过喷管喷出,产生推力。应用条件涡轮喷气发动机可在马赫数介于0.7~3.0之间使用,飞行速度过高或过低,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都是不利的。一般在20km以下的高度适用,在8~12 km的高度上可以获得最大飞行速度。涡轮螺桨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似,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螺旋桨和减速装置。 工作原理:发动机启动以后,涡轮开始工作,带动前面的压气机转动,并从进气道吸入大量的空气,被压气机压缩的空气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从燃烧室出来的高温高速气流吹动涡轮高速旋转。涡轮除了带动前面的压气机转动以外,还要带动螺旋桨旋转。由于螺旋桨的转速比涡轮低得多,所以需要在发动机上安装一套减速装置,使涡轮的转速降低到螺旋桨需要的转速。由于涡轮燃气的大部分能量都转变成轴功率带动螺旋桨和压气机转动,因此,螺旋桨产生的拉力占飞机总推力的主要部分,约为90%。而只有部分燃气能量用来在尾喷管中加速气流而产生推力,因此,排气推力只占一小部分,一般不超过10%。应用条件涡轮螺桨发动机在低亚声速(马赫数<0.6)飞行时效率较高,耗油率小,经济性能好。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功率重量比大、耗油率低、振动小且高空性能好,与涡轮喷气发动机比,螺旋桨的排气量远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量大,因此适用于低速中型飞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结构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也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风扇和驱动风扇的低压涡轮。涡轮分为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高压涡轮带动压气机转动,低压涡轮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吸入的空气气流分成外涵道和内涵道两股,所以这类发动机又叫做内外涵发动机。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启动后,风扇转动,风扇吸入大量的空气,并将空气进行压缩。压缩的气流分成两股,一股气流经过外通道向后流去,经喷管加速排出,这股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称为外涵道。另一股气流与普通涡轮喷气发动机相同,经过压气机,进入燃烧室和涡轮后由尾喷管排出,这股气流通过的通道称为内涵道。其中外股气流与内股气流流量之比称为涵道比。两股气流可以分别从各自喷管排出,也可以在涡轮后混合,然后再一起排出。前者推力是内外涵推力的总和,推力随着发动机参数和工作状态的不同变化很大;后者带有共同的喷管,经过涡轮膨胀后的内涵燃气流在混合室与外涵空气流进行混合,混合气在喷管内膨胀加速,然后产生推力,由于喷管出口处的温度场均匀,所以这种发动机与前者相比,推力可有所增加,经济性也有所改善。应用条件在亚声速飞行时有较好的经济性。在燃油一定的情况下,推力却有所增加,因此发动机的效率有所提高。涡轮桨扇发动机工作原理涡轮桨扇发动机是可用于800 km/h以上速度飞机飞行的一种燃气涡轮螺旋桨风扇发动机,简称桨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介于涡轮风扇和涡轮螺桨发动机之间,它既可看做是带先进高速螺旋桨的涡轮螺桨发动机,又可看做除去外涵道的超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产生推力的装置是桨扇。桨扇无外罩壳,故又称开式风扇桨扇一般有8 ~10片桨叶,桨叶的剖面形状为超临界翼型,桨叶薄而后掠,桨盘直径仅为普通螺旋桨的40%~50%,质量减轻到原来的50%~60%,这对于提高桨扇的转速较为有利。桨扇的桨叶数目较多,可以弥补桨叶短和后掠角带来的缺点。主要结构:涡轮轴发动机是现代直升机的主要动力,它的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与涡轮螺桨发动机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燃气的可用能量几乎全部转变成涡轮的轴功率,用于通过减速器应用条件桨扇发动机的突出优点是推进效率高,而且省油。桨扇发动机与正在使用的先进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可省油20%。因此,这类发动机将在新一代亚声速(马赫数介于0.8~0.85之间)运输机上得到广泛地应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工作原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一般以汽油为燃料,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拉)力为飞机提供动力。绝大多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依次是进气冲程、压缩冲程、膨胀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因此也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应用条件适于低空低速飞行,广泛地应用于小型低速飞机,不适于速度较高的大中型飞机。低空低亚声速飞行(马赫数<0.6,高度<8km)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工作原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经压气机压缩后,流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油混合后燃烧,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再进入燃气涡轮中膨胀作功,使涡轮高速旋转并输出功率。由燃气涡轮出来的燃气,仍具有一定的能量,通过喷管喷出,产生推力,应用条件涡轮喷气发动机可在马赫数介于0.7~3.0之间使用,飞行速度过高或过低,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都是不利的。一般在20km以下的高度适用,在8~12 km的高度上可以获得最大飞行速度。涡轮螺桨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似,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螺旋桨和减速装置。 工作原理:发动机启动以后,涡轮开始工作,带动前面的压气机转动,并从进气道吸入大量的空气,被压气机压缩的空气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从燃烧室出来的高温高速气流吹动涡轮高速旋转。涡轮除了带动前面的压气机转动以外,还要带动螺旋桨旋转。由于螺旋桨的转速比涡轮低得多,所以需要在发动机上安装一套减速装置,使涡轮的转速降低到螺旋桨需要的转速。由于涡轮燃气的大部分能量都转变成轴功率带动螺旋桨和压气机转动,因此,螺旋桨产生的拉力占飞机总推力的主要部分,约为90%。而只有部分燃气能量用来在尾喷管中加速气流而产生推力,因此,排气推力只占一小部分,一般不超过10%。应用条件涡轮螺桨发动机在低亚声速(马赫数<0.6)飞行时效率较高,耗油率小,经济性能好。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功率重量比大、耗油率低、振动小且高空性能好,与涡轮喷气发动机比,螺旋桨的排气量远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量大,因此适用于低速中型飞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结构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也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风扇和驱动风扇的低压涡轮。涡轮分为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高压涡轮带动压气机转动,低压涡轮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吸入的空气气流分成外涵道和内涵道两股,所以这类发动机又叫做内外涵发动机。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启动后,风扇转动,风扇吸入大量的空气,并将空气进行压缩。压缩的气流分成两股,一股气流经过外通道向后流去,经喷管加速排出,这股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称为外涵道。另一股气流与普通涡轮喷气发动机相同,经过压气机,进入燃烧室和涡轮后由尾喷管排出,这股气流通过的通道称为内涵道。其中外股气流与内股气流流量之比称为涵道比。两股气流可以分别从各自喷管排出,也可以在涡轮后混合,然后再一起排出。前者推力是内外涵推力的总和,推力随着发动机参数和工作状态的不同变化很大;后者带有共同的喷管,经过涡轮膨胀后的内涵燃气流在混合室与外涵空气流进行混合,混合气在喷管内膨胀加速,然后产生推力,由于喷管出口处的温度场均匀,所以这种发动机与前者相比,推力可有所增加,经济性也有所改善。应用条件在亚声速飞行时有较好的经济性。在燃油一定的情况下,推力却有所增加,因此发动机的效率有所提高。涡轮桨扇发动机工作原理涡轮桨扇发动机是可用于800 km/h以上速度飞机飞行的一种燃气涡轮螺旋桨风扇发动机,简称桨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介于涡轮风扇和涡轮螺桨发动机之间,它既可看做是带先进高速螺旋桨的涡轮螺桨发动机,又可看做除去外涵道的超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产生推力的装置是桨扇。桨扇无外罩壳,故又称开式风扇桨扇一般有8 ~10片桨叶,桨叶的剖面形状为超临界翼型,桨叶薄而后掠,桨盘直径仅为普通螺旋桨的40%~50%,质量减轻到原来的50%~60%,这对于提高桨扇的转速较为有利。桨扇的桨叶数目较多,可以弥补桨叶短和后掠角带来的缺点。主要结构:涡轮轴发动机是现代直升机的主要动力,它的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与涡轮螺桨发动机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燃气的可用能量几乎全部转变成涡轮的轴功率,用于通过减速器应用条件桨扇发动机的突出优点是推进效率高,而且省油。桨扇发动机与正在使用的先进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可省油20%。因此,这类发动机将在新一代亚声速(马赫数介于0.8~0.85之间)运输机上得到广泛地应用。涡轮轴发动机工作原理带动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旋转,因而燃气不提供推力。涡轮的输出轴可以由发动机的前面伸出,也可以由发动机的后部伸出。工作原理:它一般有两种涡轮结构:自由涡轮和普通涡轮。普通涡轮带动压气机工作,而自由涡轮不带动压气机,是专为输出功率用的涡轮,而且主要用在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落飞机上。由于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转速不能太大,因此涡轮轴和旋翼之间有必要加装减速装置进行减速。 应用条件优点:与活塞发动机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功率大、质量轻和体积小,且由于没有活塞式发动机的往复运动,所以振动小,噪声低。涡轮轴直升机无论从航程、速度、升限还是装载量上都比活塞式直升机要大,经济性也更好。缺点:耗油量要比活塞式发动机大,随着功率的增加,此差距将会缩小。垂直起降发动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一种可转喷口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它既可用于垂直起落,也可用于水平飞行。发动机装有可转喷口和阀门机构,能改变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在垂直起落过程中,喷口逐渐旋转向下,燃气向下喷出,产生向上的推力使飞机起飞,巡航飞行时可转喷口转向后。如图所示为一种升力风扇发动机,它是在普通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上加装了一个风扇。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巡航飞行提供推力,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时,涡轮喷气发动机尾喷管中的换向活门关闭,燃气通过管道引向升力风扇,吹动风扇的周缘涡轮转动而产生升力,此时喷气发动机是作为升力风扇的燃气发生器而工作的。当飞机水平飞行时,换向活门打开,燃气直接从尾喷管喷出,产生推力。应用条件可转喷口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优点是单台发动机即可满足产生升力和推力的要求,发动机利用率高,使用维护也方便,其缺点是起飞升力较小,可通过加装加力燃烧室来提高垂直起飞时的升力。此类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产生较大的升力,且风扇排气速度较低,噪声小。但缺点是风扇体积较大,巡航飞行时升力风扇成为消极质量,实际使用存在一定困难。篇4:冲击压实技术在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应用
冲击压实技术在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应用
通过冲击压实技术在泉三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分析研究了冲击压实技术的加固效果,变形规律与冲击次数,冲击影响深度的关系,指出冲击压实技术能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值得推广.
作 者:李明奎 申旺 郭兆林 LI Ming-kui SHEN Wang GUO Zhao-lin 作者单位:李明奎,郭兆林,LI Ming-kui,GUO Zhao-lin(湖北枣阳公路建设公司,湖北,襄樊,441000)申旺,SHEN Wang(湖南路桥集团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14)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冲击压实技术 路基 压实度 沉降量篇5:冲击压实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冲击压实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冲击压实技术是指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过程中,采用多边形钢轮冲击压实机将旧路面板击碎的'同时将其夯实稳固到基层上,从而使原有路面结构成为新铺层良好支撑的一种新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对冲击压实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介绍和探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决策和参考.
作 者:张瑞璜 ZHANG Rui-huang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福建,泉州,36 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9 11(3) 分类号:U416 关键词:冲击压实 水泥路面 旧路改造篇6:风积沙路基冲击压实及效果评价
风积沙路基冲击压实及效果评价
为了解决风积沙路基压实的难题,研究了冲击压实技术,并运用于工程实践,用瑞雷波法对冲压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冲击压实具有势能和动能的联合压实作用,更容易使材料达到弹性工作状态;冲击压路机在“揉压-碾压-冲击”综合作用下使土体得到压实,其冲击力较振动压路机大6~10倍,影响深度大3~4倍.提出了风积沙路基冲击压实工艺.现场压实对比试验表明,冲击压实较振劝压实有更高的压实度,可提高2%~5%,影响深度可达7m;冲击压实可以明显提高风积沙路基的强度和刚度,动弹模均值可达202.63MPa.
作 者:袁玉卿 王选仓 Yuan Yuqing Wang Xuancang 作者单位:袁玉卿,Yuan Yuqing(河南大学材料与结构研究所,475004;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475004)王选仓,Wang Xuancang(长安大学公路学院,710064)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道路工程 风积沙路基 冲击压实 瑞雷波篇7:浅谈冲击压实技术断裂稳固旧水泥路面
浅谈冲击压实技术断裂稳固旧水泥路面
针对目前我国大量旧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或改建工程,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冲击压实技术的有关理论根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工程实例.
作 者:黄文锋 HUANG Wen-feng 作者单位:怀化市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湖南,怀化,418000 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U416.216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冲击压实技术 断裂稳固 反射裂缝 施工工艺篇8:冲击压实技术在汕揭高速公路高路堤中的应用
冲击压实技术在汕揭高速公路高路堤中的应用
基于冲击压路机在土石混填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实践,对冲击压实在汕揭(汕头-揭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实践和工后情况进行简要的探讨.阐述了冲击压实原理、施工工艺以及冲击压实在汕揭高速公路中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实践证明,冲击压实技术用于土石填方高路堤的压实施工不仅可明显改善填料的压实质量,而且由于冲击碾压后路堤产生压缩沉降,对减少路堤施工的.工后沉降也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加快路基填筑施工进度,保证工期.
作 者:翟勇坚 作者单位:广东汕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东,揭阳,515556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22(1)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冲击压实 高填方路基 土石混填料 工后沉降 工期篇9: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 谢江涛
电磁继电器可以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还可实现远距离操纵和生产自动化,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电磁继电器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呢?
一、电磁继电器的构造
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A是电磁铁,B是衔铁,C是弹簧,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可分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是由电磁铁
A、衔铁B、低压电源E1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是由小灯泡L、电源E2和相当于开关的静触点、动触点组成。连接好工作电路,在常态时,D、E间未连通,工作电路断开。用手指将动触点压下,则D、E间因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而将工作电路接通,小灯泡L发光。闭合开关S,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动触点同时与两个静触点接触,使D、E间连通。这时弹簧被拉长,观察到工作电路被接通,小灯泡L发光。断开开关S,电磁铁失去磁性,对衔铁无吸引力。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工作电路被切断,小灯泡L不发光。
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结论: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好处: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三、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防讯报警器:K是接触开关,B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A,水位上涨超过警戒线时,浮子A上升,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温度自动报警器: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水银温度计中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因此将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使电铃电路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回原状,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 电磁
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
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录
? ? ? ? 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1、电磁(Electromagnetic 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 电磁铁,衔铁,弹簧片,触点 等组成的,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Thermal reed 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Solid-state 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
? 1、额定工作电压
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
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吸合电流
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4、释放电流
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
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继电器测试
? 1、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哪个是常闭触点,哪个是常开触点。
2、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继电器的电符号和触点形式
? 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
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
1.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小议某冲击压实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相关文章:
3.空调工作原理
7.带锯床的工作原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