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吃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据此,汉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予以纪念。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众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而诞生了“腊八节”。
篇2: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原料:小米2份(60克),粘大黄米1份,燕麦片1份,莲子1份,花生1份,桂圆1把,干枣5个(撕开),枸杞1把
做法:莲子预先泡2小时,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电高压锅,加10倍水(1800毫升,约5-6碗水),静置1小时,然后加热15分钟,时间到后令其自然冷却,到压力平衡之后即可食用。
点评:小米腊八粥中小米和大黄米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钾和铁的含量均为大米的4倍以上,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好主食,特别适合女性食用;燕麦和花生所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更为丰富,而且有利于“三高”人群;小米和莲子有安神作用,有利于睡眠,所以特别适合作为夜宵食用;饱腹感强,又有利于肠胃功能,性质温和,四季皆宜,老人、孩子、女性吃它都很合适。
篇3: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第一:腊八粥可以轻松做到食物的多样化,简单易操作。
一碗腊八粥,里面有很多种原料,少则四五种,多则可以十几种。这种多样化的程度,对于我们以精米精面为主食的今天是无法比拟的。正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所说,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一碗腊八粥就完全做到均衡营养,平衡膳食的目的,里面放粗粮,豆类,坚果,还可以加点水果干。同时做起来非常方便,用高压锅一键搞定。对于早上没有时间做早餐的朋友,可以晚上先泡好放在高压锅里,睡觉前预约一下时间,第二天早上你起来的时候,腊八粥已经做好。
第二:口感好、易消化。
以前人们对粗粮和豆类的认识是扎嗓子、不好嚼、不容易消化。但是现在将杂粮豆类等十几种原料煮在一起,吃起来香浓可口,入口软耐嚼。当你细嚼慢咽时,可以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使大颗粒变成小颗粒有利于消化,同时舌头上的味蕾可以告诉机体提前做好消化吸收的准备以及增加饱腹感。
第三:腊八粥里面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丰富,有利于养生。
腊八粥里面有很多种粗粮、豆类、坚果、水果干,这些原料不但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还可以提供矿物质、膳食纤维、B族等各种维生素及多种营养素,而且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精白米高出几倍到十几倍,这些原料几乎都有自己的保健作用如抗氧化、美容、健身、减肥等,利于养生。
第四: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可以做出相应的营养粥
腊八粥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在原料的选择上不同,制作出适合自己身体的养生粥。有些粥有利于控制体重,有些粥有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些粥利于强身健体等等。
篇4: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制作腊八粥,选料有特别的讲究,尤其是具有食疗作用的原料,要根据身体状况投放。
1.糖尿病病人:燕麦、荞麦为首选
营养学上,并不主张糖尿病病人过严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坚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降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淀粉较多的栗子、莲子等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在1.2%~3%,其血糖生成指数远比精制的米面低。荞麦中含有铬,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选燕麦和荞麦作主料。专家提示说,糖尿病病人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2.老年人:可多放点大豆
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腊八粥符合这些要求。而且腊八粥多在晚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正好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
3.中青年人:多放些不同的米
中青年人由于工作量、活动量大,对能量要求高。许多中年人应酬多,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越来越少,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粮谷类应占55%~65%的原则。所以,在腊八粥中不妨多放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类,也可适当多放些栗子、莲子等既富含淀粉又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坚果。
4.孕妇:香软腊八粥最合适
女性怀孕早期一般早孕反应严重,此时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更何况是香糯软烂的腊八粥。孕中期,胎儿生长加快,需要补充能量,同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孕晚期则需要加强钙的补充。所以,对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以下食物可以多考虑一下:糙米中含有大于100毫克/千克的钙,花生仁、大豆、黑豆、青豆、枣中都含有较丰富的钙,大豆和坚果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
5.儿童:原料尽可能丰富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以取得膳食平衡。12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谷类是我国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来源,豆类、坚果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所以孩子喝八宝粥所选原料可以尽可能地丰富一些。3~5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此时多给孩子吃些粗粮类食物,对培养孩子日后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好处。
6.肠胃不好:把粥熬得稍稠些
粥中水分较多,稀的食品容易使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肠胃引起疼痛。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把腊八粥稍微熬稠一些,而且最好在食用腊八粥的同时吃些干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片等。
由于腊八粥的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被人体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腊八粥不必等到腊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适宜年老体弱或病愈后脾胃虚弱者食用。
篇5:农历腊月初八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1、祭祀的供品,祈福
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
古时干物称腊。到年终十二月祭神时,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变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来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演变成腊八粥。
2、舍粥,行善积德
旧时,大户人家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将腊八粥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在这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腊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对穷人是一种享受。而对施舍者来说,也是一种功德。
3、赠送亲友,联络感情
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兴地道谢。也许这家的腊八粥中多得是豆类,也许那家的腊八粥中多的是谷类,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尝腊八粥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喜悦,加深亲友间的感情。
4、御赐腊八粥,皇恩浩荡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
5、福寿粥,积福惜福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后来,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称之为福寿粥。
篇6:农历腊月初八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1、养生
华夏饮食文化中有秋冬进补的风俗,秋冬季节的节日食品,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
2、节俭
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
3、傩文化
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
4、宗教文化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感受日。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宗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宗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我国古代的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祭祀完后,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之间,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能够很好的联络感情。
篇7:2022农历腊月初八腊八粥的传说是什么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粥的传说是什么
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的别称是什么
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宗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的腊八粥里放什么食材
腊八粥,在用料上非常丰富,要用大米、糯米、黄米、小米、菱角米、大麦米、红小豆、芸豆、核桃仁、莲子、栗子、枣、青丝、红丝等。各个地区熬粥的选材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其中以米和豆类为主是一致的。
十余种食材,所需要的火候是不同的,有的一煮就熟,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透,所以不能同时下锅。把食材洗干净后,分别放在器皿中,锅中放足了水,中间不得再添水,否则煮出的粥不黏稠。把费火的豆类和枣、栗子先用文火慢煮,待到八成熟,再放入大米、糯米,最后放入容易熟的小米、黄米。这时粥越来越稠,水分蒸发了一部分,大部分被食料吸收了。这时最怕巴底糊锅。这时手攥长把勺子,不停地在锅底来回搅动。黏稠的粥,在火力催动下,不断地向上迸发出浓热粥汁,碰到手上会烫伤,记得用蒸锅布把手裹起来。熬成一锅腊八粥,怎么也得要一个多小时。粥煮好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食用。家里人按自己的口味,往粥碗里放入黑糖、白糖、青丝红丝等配料。寒冬中喝上这么一碗浓稠滚烫的腊八粥,浑身上下都暖透了。吃剩的粥,保存起来慢慢热着吃,却也是有好兆头的,取其“年年有余”的说法。
篇8: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
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
农历十二月初八,谓腊八节,俗称“腊八”。这一日,是腊祭日,也是腊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魏收《腊节》这首诗,写出了隆冬腊月人们以酒肉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福佑的虔诚。“腊鼓鸣,春草生”,此谚语概括了村人击鼓逐疫迎春的情景。可见,古时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逐疫迎春的节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华夏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传说,释迦牟尼饿倒于地,一牧羊女给他吃了一餐各种黏米混合的杂烩饭。食毕,他跳到河里洗了澡,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所以,中国佛教徒会在每年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来供佛。
《祀记·郊特牲》说,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也”,说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以八方食物混合在一起,与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与腊日融合,这一天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并相沿成俗。
中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及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赠腊八粥,并向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煮制腊八粥,此称“佛粥”。陆游诗中“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说的就是腊八节寺院施粥之事。民间做腊八粥,除了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分享外,还要馈赠亲友。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揽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制作腊八粥,食材颇为讲究。主要是五谷杂粮辅以核桃、莲子、红枣、薏仁、赤豆、绿豆、糖等。《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注:葡萄的一种),以作点染。”其实,由于各地物产和食俗不同,腊八粥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赤豆、莲子、红枣、薏米这几样不能少。赤豆色香味俱佳,是许多甜品的主要食材。莲子为水产,具清香;薏米是熬粥的好材料;红枣性暖,冬季食用更佳,可使粥中增添枣香。其他,果脯或许多豆类,则可随意添加。总之,腊八粥有米有豆,有瓜有果,或甜或咸,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在江南一带,腊八粥常不止八种食材,大多是糯米配以莲子、百合、核桃、薏米、红枣、赤豆、银耳、小米。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精拣、洗淘、去核、浸泡,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文火熬,一直熬到清晨,直至香糯黏稠,腊八粥才算熬好。
民间喝腊八粥也有很多习俗。粥煮好后,会在上面用红丝绿丝摆出吉祥图案,如“佛”字“福”字等,寓意信佛敬佛、福临祥至。然后先供佛、供祖宗,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把粥送给穷苦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如有吃剩下来的腊八粥,则被认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吃腊八粥的意义
腊八粥食材汇集全年各季,庆贺丰收
古人是非常讲究吃应季食品的,固然这也和当时的条件有关系。即便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可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也只局限于应季的时候。
冬季万物萧条,相对而言,没有什么正好应季的食材。但是,腊八粥中的各种食材,却几乎汇聚了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收获。只不过,蔬菜水果谷物等都成了干物。
这种食材的大汇总,相当于向天地、神灵、祖先展示这一年来的收获,庆贺今年的丰收,并祷祝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御赐腊八粥,皇恩浩荡
旧时,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乐。天子要御赐腊八粥给皇子、大臣、侍卫、宫女、百姓;还向寺院发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侣食用,另一方面让他们分给更多的人。
相传,雍和宫的腊八粥香飘数里,周围的人们都会闻香而来。
福寿粥,积福惜福
据说,福寿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宁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饭晒干,腊八时将这一年的干剩饭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说吃了可以增福增寿。
【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腊八粥】相关文章:
1.传统节日腊月初八
2.腊月初八是几号
5.大年初八祝福语
6.腊月散文
7.腊八粥作文
8.腊月二十三习俗
9.腊八粥的趣事
10.腊八粥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