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
“江小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
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
本文详细调查了江西省黄金企业的规模、生产现状,分析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黄金的生产情况,并结合国外黄金工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江西省黄金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对江西省黄金工业发展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 者:汪波 Wang Bo 作者单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刊 名:铜业工程 英文刊名:COPPER ENGINEERING 年,卷(期): “”(4) 分类号:F272.9 关键词:黄金产业 发展 措施篇2:黄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晴隆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地区,地形地貌比较特殊,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自然环境差,但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尤其是黄金矿产的分布面积较大,县境内有金矿储量的区域约100平方公里,虽然开采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一、基本情况
据地质部门勘察资料显示,晴隆县已探明的氧化金矿资源总量28.69吨,可控资源量22.59吨。矿点分布情况:老万场16.10吨,大窝凼1.24吨,紫马4.69吨,王家寨0.56吨。远景原生矿主要分布在大厂背斜西冀(红土型)、茅口组顶部(卡林型、与锑共生)。晴隆县从1993年开始开采,跨入“全国黄金万两县”行列,并连续9年产金超万两。
截止12月,晴隆县共有黄金生产企业18家,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安谷、紫马、大厂和碧痕等乡镇;黄金冶炼厂1家,全县已实现了采、选、冶一体化生产。十多年来,共生产黄金18万两。晴隆县黄金生产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等在全州均处于领先水平。黄金产业增加值和税收所占比重大,从至20,黄金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800万、5650万元、5300万元、5240万元、5240万元、5390万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16.5%、15%、11.9%、10.5%、8.1%、7.9%。上缴利税分别为965万元、1011万元、961万元、591万元、1200万元、1146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5%、24.4%、22.5%、11.8%、19.6%、14.2%。晴隆县的黄金开发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基础较好,氧化矿仍有潜力可挖,预计在前仍可保持年产5000两的产量。远景发展主要依托原生矿的进一步地质详察和招商引资开发。
二、黄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截止2005年12月,晴隆县共有黄金生产企业18家,注册形式全部为国营企业,注册资金675万元,投资规模5390万元,实际完成5390万元,生产规模156万吨(冶炼能力,不是成品金数量)。各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配备和安全措施均能按照行业管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但由于生产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弱,加之氧化矿是露天开采,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从2005年调查数据显示,18家企业由于受生产规模、矿源、金价波动和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大有小,生产有亏有盈。产量最大的是老万场金矿,全年生产黄金4096两(128千克),产量少的是白泥坳金矿,全年产金128两(4千克)。规模大的企业全部盈利,小企业大部分亏损。
三、投融资情况
晴隆县的黄金生产企业资金主要来自集资入股,因为黄金开采规模弹性较大,生产规模依赖资本金大小决定,也就是说,规模可大可小,没有严格的规定。从调查情况看,18家黄金生产企业在各金融机构均没有银行信贷记录,企业资金需求主要靠集资入股来解决。例如碧康金矿,在生产资金不足时,就向亲朋好友集资入股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晴隆县的黄金生产企业除个别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大部分都是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解决临时生产资金不足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资金。黄金产业是“三高”行业,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商业银行难以介入,民间融资就显得异常活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小,单个产量低,生产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氧化矿均为露天采掘,采矿区域地表植被大部分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已满目疮痍,生态恶化。
3、黄金勘探工作停滞不前。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晴隆县黄金开发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开采回收率相对较低,资源浪费大,部分企业已处于矿源枯竭、生产萎缩的境地。县境内已发现原生矿,但原生矿的分布、品位、储量尚需进一步的.地质详察。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境内许多地质空白地带至今都没有勘察,勘探增储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五、政策建议
1、积极推进黄金产业规模生产的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整合技术设备,便于专业化协作,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增加投入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2、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谁破坏、谁赔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重点解决好采空区、废渣、废水无害化处理问题,尽力防止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通过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防止新的破坏行为产生。
3、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摸清黄金资源“家底”。地质勘察数据是黄金行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晴隆县还有许多黄金地质勘察“盲区”,物别是原生矿的勘察是黄金产业远期资源增储的重点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有部门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资源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横向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大对原生矿的勘探和开发。
篇3:晴隆县黄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晴隆县黄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据地质部门勘察资料显示,晴隆县已探明的氧化金矿资源总量28.69吨,可控资源量22.59吨。矿点分布情况:老万场16.10吨,大窝凼1.24吨,紫马4.69吨,王家寨0.56吨。远景原生矿主要分布在大厂背斜西冀(红土型)、茅口组顶部(卡林型、与锑共生)。晴隆县从1993年开始开采,19跨入“全国黄金万两县”行列,并连续9年产金超万两。
截止20xx年12月,晴隆县共有黄金生产企业18家,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安谷、紫马、大厂和碧痕等乡镇;黄金冶炼厂1家,全县已实现了采、选、冶一体化生产。十多年来,共生产黄金18万两。晴隆县黄金生产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等在全州均处于领先水平。黄金产业增加值和税收所占比重大,从20xx年至20xx年,黄金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800万、5650万元、5300万元、5240万元、5240万元、5390万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16.5%、15%、11.9%、10.5%、8.1%、7.9%。上缴利税分别为965万元、1011万元、961万元、591万元、1200万元、1146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5%、24.4%、22.5%、11.8%、19.6%、14.2%。晴隆县的黄金开发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基础较好,氧化矿仍有潜力可挖,预计在20xx年前仍可保持年产5000两的.产量。远景发展主要依托原生矿的进一步地质详察和招商引资开发。
二、黄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截止20xx年12月,晴隆县共有黄金生产企业18家,注册形式全部为国营企业,注册资金675万元,投资规模5390万元,实际完成5390万元,生产规模156万吨(冶炼能力,不是成品金数量)。各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配备和安全措施均能按照行业管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但由于生产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弱,加之氧化矿是露天开采,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从20xx年调查数据显示,18家企业由于受生产规模、矿源、金价波动和内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大有小,生产有亏有盈。产量最大的是老万场金矿,全年生产黄金4096两(128千克),产量少的是白泥坳金矿,全年产金128两(4千克)。规模大的企业全部盈利,小企业大部分亏损。
三、投融资情况
晴隆县的黄金生产企业资金主要来自集资入股,因为黄金开采规模弹性较大,生产规模依赖资本金大小决定,也就是说,规模可大可小,没有严格的规定。从调查情况看,18家黄金生产企业在各金融机构均没有银行信贷记录,企业资金需求主要靠集资入股来解决。例如碧康金矿,在生产资金不足时,就向亲朋好友集资入股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晴隆县的黄金生产企业除个别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大部分都是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解决临时生产资金不足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资金。黄金产业是“三高”行业,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商业银行难以介入,民间融资就显得异常活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小,单个产量低,生产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氧化矿均为露天采掘,采矿区域地表植被大部分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已满目疮痍,生态恶化。
3、黄金勘探工作停滞不前。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晴隆县黄金开发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开采回收率相对较低,资源浪费大,部分企业已处于矿源枯竭、生产萎缩的境地。县境内已发现原生矿,但原生矿的分布、品位、储量尚需进一步的地质详察。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境内许多地质空白地带至今都没有勘察,勘探增储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四、政策建议
1、积极推进黄金产业规模生产的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整合技术设备,便于专业化协作,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增加投入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2、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谁破坏、谁赔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重点解决好采空区、废渣、废水无害化处理问题,尽力防止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通过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防止新的破坏行为产生。
3、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摸清黄金资源“家底”。地质勘察数据是黄金行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晴隆县还有许多黄金地质勘察“盲区”,物别是原生矿的勘察是黄金产业远期资源增储的重点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有部门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资源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横向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大对原生矿的勘探和开发。
篇4: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药、水、游”三篇文章。面对新机遇、新形势,作为“绿色氧吧”的××如何让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快步跟进,实现大发展?如何为经营绿色××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县情,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一、发展旅游产业是××的战略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并且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的强劲势头。它以其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高等显著特点,被经济人士称为西部开发的第一桶金。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效4─8元,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就能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其投入产出也是一般加工工业无法相比的。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做大做强,这充分说明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产业是顺应国际国内外潮流,立足资源优势,符合××实际,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1、优美的'自然风光奠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绿色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是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区,有国家珍稀保护树种33种。中医药材质量上乘,无草不药,盛产中药材420余种,中医药文化积淀浓厚,是我国药文化发源中心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林麝驯养基地,盛产名贵中药麝香,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县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22种。县域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溪2740余条,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境内地质构造奇特,有世界第一大“天生桥”,黄柏樘地穴深不见底,天坑峡峡谷幽深,溪水纵贯,是地质科考、旅游探险的最佳去处。山水风光巧夺天工,林海瀑布,草甸湿地,奇峰幽峡,飞禽走兽,珍木异草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2、淳朴的民风异俗丰富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享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心岭,奇景繁多,民风淳朴,民俗各异,山野田园风情浓郁。“湖广移民”人文遗存众多,风土人情四方八杂,十里不同。大榆河外来棚户原始风貌至今保存完整,原始生活风情神秘古朴。海拔2917米的大巴山主峰化龙山位于县境西部,山地立体气候、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显现,素有“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之称,来此领略“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天”的奇特自然景观。××自古就是川陕鄂商业贸易和商贾客旅的重要通道,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
3、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逢机遇。××地处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文化带融汇区,北连西安安康,南接重庆三峡,东承神农、恩施,西启岚皋、平利,承南启北,连接东西,是西北地区进入长江大经济文化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大开发的战略结合部位,既是联接古都西安──安康瀛湖──大小三峡──神农架原始林区──恩施土家人文风情──张家界绿色旅游热线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旅游的重要补充。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旅游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完备的配套设施打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我县正在与邻县共筑省级公路网,着力建设新三峡陆路大通道。平镇公路二级路项目正在实施。针对公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休闲度假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的服务管理指导,规范管理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价格等。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为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度假旅游提供优雅、安静、整洁、舒适的场所。理顺经营体制,组建××旅行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努力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配套设施、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体系,极大满足游客对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6、扩大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对于起步迟、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来讲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宣传。一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做到集中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唱响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二要利用政府网站建立××旅游招商网页,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来××游玩。三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图片、展览、资料、广告、会议等媒介,举办公关活动,对外宣传介绍××旅游资源和整体形象。
(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篇5: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药、水、游”三篇文章。面对新机遇、新形势,作为“绿色氧吧”的××如何让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快步跟进,实现大发展?如何为经营绿色××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县情,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一、发展旅游产业是××的战略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并且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的强劲势头。它以其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高等显著特点,被经济人士称为西部开发的第一桶金。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效4─8元,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就能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其投入产出也是一般加工工业无法相比的。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做大做强,这充分说明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产业是顺应国际国内外潮流,立足资源优势,符合××实际,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1、优美的自然风光奠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绿色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是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区,有国家珍稀保护树种33种。中医药材质量上乘,无草不药,盛产中药材420余种,中医药文化积淀浓厚,是我国药文化发源中心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林麝驯养基地,盛产名贵中药麝香,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县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22种。县域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溪2740余条,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境内地质构造奇特,有世界第一大“天生桥”,黄柏樘地穴深不见底,天坑峡峡谷幽深,溪水纵贯,是地质科考、旅游探险的最佳去处。山水风光巧夺天工,林海瀑布,草甸湿地,奇峰幽峡,飞禽走兽,珍木异草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2、淳朴的民风异俗丰富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享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心岭,奇景繁多,民风淳朴,民俗各异,山野田园风情浓郁。“湖广移民”人文遗存众多,风土人情四方八杂,十里不同。大榆河外来棚户原始风貌至今保存完整,原始生活风情神秘古朴。海拔2917米的大巴山主峰化龙山位于县境西部,山地立体气候、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显现,素有“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之称,来此领略“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天”的奇特自然景观。××自古就是川陕鄂商业贸易和商贾客旅的重要通道,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 3、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逢机遇。××地处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文化带融汇区,北连西安安康,南接重庆三峡,东承神农、恩施,西启岚皋、平利,承南启北,连接东西,是西北地区进入长江大经济文化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大开发的战略结合部位,既是联接古都西安──安康瀛湖──大小三峡──神农架原始林区──恩施土家人文风情──张家界绿色旅游热线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旅游的重要补充。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旅游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完备的配套设施打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我县正在与邻县共筑省级公路网,着力建设新三峡陆路大通道。平镇公路二级路项目正在实施。针对公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休闲度假、娱乐观光、自然野趣等旅游品,如“南江河漂流”、“野生动物观赏”、“农家乐”等。以宾馆饭店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发展较快,上档次、有特色的宾馆饭店已发展到5家,床位数200多张,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宾馆星级创建达标正在有序进行;旅行社也正在加紧筹备组建,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已建成26家,环境优雅,服务档次高,我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发展定位:以“绿海甜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调,以奇山秀水、寻幽探胜、珍木异草、品氧减压、赏药保健为重点,打造高品质都市休闲娱乐,大众化野郊观光度假旅游品牌,发展自然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以安康、西安、渝东、鄂西地区为主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周边省市旅游客源市场,为都市游客、商务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自然生态观光考察旅游服务。 战略思路:按照上述定位,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应环绕县城,依托“三线”(207省道、曙双路、平镇路),重点开发六大景区(养麝场、三道门、天生桥、鸡心岭、三大峡、药王山),使全县旅游景区(点)呈交叉网状型发展,形成集科考探险、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绘画写生、摄影创作、自然观光、农家游乐、人文访古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满足游客幽、险、趣、妙、奥、野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快乐、温馨、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空间。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1、搞好规划设计。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要,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及线路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聘请国内专家,用发展的眼光,按照生态旅游和消夏避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地来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绘制出××旅游产业发展宏伟蓝图。 2、加快资源开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景区经营方面,可实行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格局,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路、电、水、通讯等条件,做好资源开发的前期准备。 3、突出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巴山药乡”这一美誉,抢抓中药发展机遇,打响药文化品牌,让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吸引游客到××祭药圣、游药园、观药景、逛药市、食药膳、喝药酒、品药茶、洗药浴、购药材。大力发展民风淳朴的“农家乐”,让药文化成为“农家乐”发展的主线和灵魂,力争把上竹乡建成“农家乐”一条街,真正塑造××旅游的特色,用特色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4、打造精品线路。本着资源组合,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周边市县达成发展旅游产业协议,加大横向联合,相互开放旅游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全力打造西安――安康――新三峡南北大通道。着力构筑“××――千家坪――南宫山”一日游,“××――巫溪――红池坝――白果林区”二日游,“西安――安康――岚皋(平利)――××――巫溪――巫山――奉节”五日游,“西安――安康――××――巫溪――恩施――张家界”九日游等精品线路。 5、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的服务管理指导,规范管理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价格等。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为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度假旅游提供优雅、安静、整洁、舒适的场所。理顺经营体制,组建××旅行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努力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配套设施、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体系,极大满足游客对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6、扩大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对于起步迟、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来讲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宣传。一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做到集中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唱响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二要利用政府网站建立××旅游招商网页,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来××游玩。三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图片、展览、资料、广告、会议等媒介,举办公关活动,对外宣传介绍××旅游资源和整体形象。 (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江西省黄金产业发展思考】相关文章:
3.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0.铜陵县产业发展研究初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