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英文小报
“瑟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端午节的英文小报,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端午节的英文小报,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端午节的英文小报
有关端午节的英文小报
一、有关端午节的英文小报图片
二、有关端午节的英文小报的内容
(一)
我的家乡在安铺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会举行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
有一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和我到九洲江边观看人们赛龙舟。到那里观看赛龙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处都是人,真的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呀!江上大桥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旧桥上的人却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这是因为旧桥比较小,而且有些栏杆也不见了,还有些桥墩也断了。因为人比较多,我就和爸爸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才挤到前面去。
赛龙舟开始了,有黄队和蓝队还有红队,龙舟是长长的.,可以坐很多的人。随着一声哨响,运动员一起划桨,隆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飞去。这时,两岸的观众大叫起来“加油!加油”。这时候的鼓声越来越大,运动员越划越起劲,各支队伍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互相追赶。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比赛终于结束了,结果就是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
我们随着人流就离开了江边。这时候的街灯已亮了,我越想越觉得龙舟比赛很好看。
我爱我家乡的龙舟比赛,更爱我的家乡。
(二)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划龙舟。可是,同学们你们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的风俗又是怎么来的吗?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官,楚国不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自尽。楚国百姓知道后,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来不及了,百姓们担心江中的鱼,鳖,咬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包粽子就是我们中国的风俗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青少年儿童就合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红 、黄 、蓝 、白 、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 、黄瓜 、咸鸭蛋黄 、黄豆子瓣包的棕子 、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黄”字,还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们都去看赛龙舟。比赛场上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发令枪一响,龙船似离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挡。队长一边打鼓,一边为队员们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下,队员们的力气也好像涨了三分
其实,赛龙舟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
(四)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和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篇2:端午节小报
关于端午节小报
一、关于端午节小报图片
二、关于端午节小报的内容
(一)
每当提到农历五月初五,你们肯定会想到的端午节和粽子吧,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我就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楚国大夫屈原,一直热爱国家,可他这颗爱国之心遭到了子兰、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对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怀爱国忧愤,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里自*了,楚国老百姓万分悲伤,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汨罗江里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只好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希望水里的鱼儿不要啃屈辱原的尸体。打那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百姓都划船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到江里,再后来,人们把竹筒里的米改为粽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粽子用绿色的粽叶包住糯米和枣,还有人包了肉颜色和样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独一无二,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爱吃。
每当我吃到粽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和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是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青少年儿童就合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红 、黄 、蓝 、白 、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 、黄瓜 、咸鸭蛋黄 、黄豆子瓣包的棕子 、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黄”字,还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们都去看赛龙舟。比赛场上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发令枪一响,龙船似离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挡。队长一边打鼓,一边为队员们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下,队员们的力气也好像涨了三分
其实,赛龙舟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
篇3:相关端午节小报
今天是五月五端午节,爸爸在做粽子。
做粽子的材料有:叶片·米·肉·蛋黄·豆沙·还有菜……
做粽子时要坐着,我看爸爸在十分专心做粽子,我也要做。爸爸先把粽子弄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就把大米放进叶片里,再放肉,又把一层大米铺在上面,最后系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觉得很简单。我也的开始做了。我先洗洗手,来到做粽子的地方,然后坐下,把叶片弄成漏斗状,可是怎么也是弄不起来,我随便弄了一个球形,把大米铺上一层,又把豆沙放了一块,再偶是一层大米,用绳子把它包好,放到锅里一煮,结果我做的粽子都散了。
端午节不仅是要吃粽子,还有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屈原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美好的假期。”所以我们就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就是到一条“龙”上,用船桨把“龙”给游起来,比比谁先到终点。
端午节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呀!
篇4:相关端午节小报
端午节到了,妈妈照例买回来几个粽子,笑着说:“我们要吃粽子了。”
妈妈去煮粽子了,又问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我脱口而出:“我当然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被他的楚国皇帝赶到了秦国,他在秦国听说了楚国灭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绝,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怕鱼儿咬他,便包了粽子丢入江中。从此,百姓们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妈妈听了我的讲述,连连点赞,“不错!不错!”。
妈妈端出了煮好的粽子,我的手刚碰到了粽叶,就赶紧缩了回来,只是觉得手火辣辣的疼。妈妈笑话我:“粽子刚刚出锅的时候,是很烫的,不能够随便碰。”说着,妈妈抓住包粽子的线头,一拉,线掉了下来,再抓住粽叶的一角,一抖,粽子就在碗里翻起了跟斗,粽子出来了!我开始拆第二个,这一回,我吸取了教训,学妈妈的样子,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到了我的碗里。我开始了风卷残云般吃起了粽子,边吃边问妈妈,“粽子怎么做出来的`?”妈妈跟我讲,包粽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用粽叶包好糯米红枣,细绳扎好,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说得是那么的简单,我才不相信呢!包粽子就是一种技术,肯定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的。
粽子真好吃啊!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传统美食,哪能不自豪!
篇5:端午节小报
端午节小报精选
端午节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现在的人没有几个喜欢过传统节日,大多数的人喜欢过西方节日。民族的传统节日几乎都被遗忘。不说繁华的大都市,就连偏远的山区,人们都被这“时尚”吸引着。现在,过传统节日的人越来越少了。传统节日的过法、方式越来越简单化、单一化。使人有一种过传统节日和没过传统节日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进而使人们产生不好的想法,传统节日过不过无所谓。再加上西方节日的新颖、流行。人们渐渐把目光转到西方节日上来。在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最被遗忘得厉害。而中秋节、春节虽然有一点影响。但是,端午节,许多的人听到都觉得奇怪,有这样一个节日吗?
我记得以前,过端午节之前就开始为节日做准备了。怎么准备呢?早早的就起来,远处都还看不清,就上山去采棕子叶,有时到了山上,已经是闹哄哄的了。大多数人都在采粽子叶,还是湿的。
到了端午节这天,大多数都上街来玩,吃传统食品——粽子。刚到街尾已经挤满了人,但是,还是可以看到街的两旁有规律的摆着锅锅里的粽子,许多人即使吃过了,都还要去买。有着这样的部队,有时想走也必须跟着走。虽然说挤得想移一下位置都不能,但是,我们都高高兴兴的买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现在,到了端午节,还是和平常一样。该工作的时侯照旧去工作,该玩耍的也在玩耍着,没有一丝的改变。要不是这一天赶街,那真是无聊极了。有些识趣的人会特意在偏僻的角落里,买上几个棕子来度过这久积淀下形成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和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个节日,我想他把粽子带回家,他也不知道从何处向他的孩子介绍“它”和“为什么要吃它”。吃粽子不仅品尝它的味道,而且应该品尝它代表的意义。
啊,现在已经没有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没有关心我们长久积淀下形成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和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了。
端午节的诗句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篇6:端午节小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各地区的粽子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大多数是糯米粽。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状如锥子。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花生、五花肉及莲子,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嘉兴派
浙江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
闽南派
猪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等,吃时蘸调蒜泥、红辣酱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
山东派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分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风味独特。食用时,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以麻辣著称。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麻、辣、鲜、香的口感,绝对地道的川味享受。
西安派
西安的蜂蜜凉棕子历史悠久,最早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
云南派
竹筒粽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以新鲜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为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水乘米盛配料,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篇7:春节英文小报
Christmas arouses increasing attention year by year in China. Christmas cards become popular with students. People hold Christmas parties and exchange Christmas girts. A lot or TV and radio programs about Christmas are on. Meanwhi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less appealing to youngsters. Thus some people wonder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worry is fairly unnecessary. Why? One reason lies that Christmas only affects Christians,college students and joint-venture workers. Another reason is that Christmas is mostly celebrated in cities. Few people in countryside show extreme interest in this exotic festival. By contrast,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every family.
I think,it is natural that with increasing exchanges with the West,a lot of Western holiday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China. For us Chinese we should never neglect or even discard our own traditional festivals. For centuries Chinese have observed this traditional holiday to welcom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And we will treasure the Spring Festival forever.
圣诞贺卡很受学生欢迎。人们举行圣诞聚会和交换圣诞礼物。很多关于圣诞节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都在播出。与此同时,春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小。因此,有些人想知道圣诞节是否会取代春节。
这种担心是相当不必要的。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圣诞节只影响基督徒、大学生和合资工人。另一个原因是圣诞节大多在城市庆祝。乡村里很少有人对这个异国节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相比之下,春节是每个家庭中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
我认为,这与欧美地区加强交流是很自然的,许多西方节日逐渐被引入中国。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不应该忽视甚至抛弃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遵循这个传统节日来迎接新年的开始。我们将永远珍惜春节。
篇8:春节英文小报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gates,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to drive away the legendary monster “Nian”.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Dumplings 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
The Spring Festival lasts about 15 days long .Peopl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the words “Happy new year”. People enjoy the Spring Festival, during this time they can have a good rest.
Children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 .They can als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ir elders. This money is given to children for good luck.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之前,人们要扫尘、贴对联、放鞭炮来驱赶传说中的怪兽“年”。
春节前夕,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饺子是最传统的食物。
春节大约持续15天。人们都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还要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还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孩子更是喜欢过节,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吃到美味佳肴、穿上新衣服,还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端午节的英文小报】相关文章:
1.英文春节小报
2.端午节小报的内容
3.关于端午节的小报
6.端午节英文祝福
10.关于端午节的英文演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