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道德教育
“kenny13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新的道德教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新的道德教育,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的道德教育
新的道德教育
――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及瑞安的五种学习模式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潘发勤 编译)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Kevin Ryan)在总结了二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后,提出了实际上是植根 于古典教育思想的新的道德教育方法(五个“E”)。本文以瑞安的《The New Moral Education》中的要点加 以编译。
瑞安首先简述了二战后美国的道德教育。他指出美国的教育有许多成功的地方,如普及教育和对精神病患 者、残疾儿童的教育。但考察美国的教育史就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症结,就是好追求时尚,往往是一种补救措施 尚未实现,就转向另一种,如程序教学、开放教育等。这种时尚也影响到学校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不 过,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变化没有象其它正规课程中激烈的变化那么明显,这是因为美国的道德教育很少在课时 计划、课程标准中得到反映,而把德育的许多方面归于隐性课程,学生在一种道德情境中通过开展大量的道德 实践活动形成道德品质,学习个体对团体和社会所应具备的'义务。
纵观美国的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由认知转向认知和行为并重,即起初由于六十年代中期社会危机引起 的价值混乱、道德教育呈现出高度的认知性质,学校帮助儿童澄清自己的价值,达到道德思维的较高水平。八 十年代后道德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行为,学校给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道德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既具有道德思想 ,也具有道德行为。此时学校在传递民主价值和传统道德方面更加自信。
根据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的变化,可分成三个阶段:一、40―50年代;二、60―70年代;三、80年代前期。
一、40―50年代
这二十年美国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和冷战,还经历了由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引起的文化 的巨大变化,婴儿数量的激增和城市郊区的迅速扩展使得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道德教育没有根本地改变。学校向学生灌输美国式的民主,反对共产主义,这正是美国社会所期望 的最好的价值观。学校要求尊崇总统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尊敬校长和老师,因为他们代表着一定的 权威。学校教育是一份有附带条件的礼物,是有限的权利:谁能按上述要求去做,遵守这些规章,谁就可以留 在学校;谁违犯纪律,就被拒之门外。虽然学校制度也有不公正的地方,但那被看作是例外情况。
此时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多象往常一样进行。学生学习遵守一些日常规则,读一些反映爱国,勤学这类文化 价值的故事,并参加各种仪式、集会,从情感上进行这方面的强化,教师也不自觉地向学生灌输是非善恶的标 准,告诉学生他们所认识到的正确的生活方式。虽然教师的育人作用并没有这么简单轻松,但相对来说,此时 的道德教育目标还是清楚的。
二、60―70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理想主义的兴起为开端。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年轻人提出要求:“别问国家能为你 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学校也积极响应总统的号召。然而,几乎就在同时肯
[1] [2] [3] [4] [5]
篇2:品格教育: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品格教育: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大学生品格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有益尝试,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彰显大学的`德性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提出,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紧迫性,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品格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
作 者:王小宁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品格教育 核心价值观 途径篇3: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是一个需要大量高道德素养人才的世纪,学校作为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尤为重要.本文对21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就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作 者:彭承铸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教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01 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RAINING AND RESEARCH-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9(6)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新世纪 道德教育 新体系 构建篇4: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态平衡的献身精神.
作 者:刘湘溶 戴木才 作者单位:刘湘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3)戴木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0 29(1)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生态环境 道德教育 道德意识【新的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1.小学生道德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思想道德教育
5.思想道德教育标语
7.关于道德教育心得
9.道德教育小故事
10.童话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