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

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

2023-10-24 08:16: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ici1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

篇1:童年里的雪花散文

童年里的雪花散文

柔美的雪花簌簌地飘落,悠然的北风轻轻地荡漾,洁白剔透的冰雪溅落心底,那些跟雪有关的美好回忆,闪现在念想纯真的脑海里。那或是童年里的单纯和淘气,或是年少时的呆萌和天真,充满想象的世界里,浮现着一种不安分的遐想,活跃着一种不甘寂寞的心跳,那些稚嫩的符号,跳动在净洁无暇的雪花中,堆砌在弥漫大雪的冬风里……

孩童的心,一直期盼着岁末的冬雪,冷风中,小嘴巴吐着哈气,玲珑的小手冻得通红,捂着稚气未脱的面庞,直勾勾地看着天,盯着远方。童年里的雪仿佛来得特别缓慢,焦急的心盼望着阴云密布,迫切地等待着雨雪的光临……大自然不会让那群孩子失望,待黑云笼罩家园,气温冷到极点,密集的雪花从天而落,不一会儿,便堆积成厚厚的雪层。我依稀记得门口那个雪人的模样,两个小球当做眼睛,胡萝卜当鼻子,再用彩笔画上嘴巴,最后扣上帽子。在雪人旁,我们酣畅淋漓地打着雪仗,那些欢声笑语,那些追逐嬉戏,在那片雪地,在童年的天空,悠悠缠绕,久久不息……

童年里的我,在很多时候,也会偏爱一种雨雪降临时的宁静。我喜欢沿着湖畔游走,踏着白雪铺平的道路,一直走着,走着……儿时心灵的深处,似乎在暗地里酝酿着一颗诗心,在雪花纷飞的某一刻,诗情画意骤然萌发,嘴边念叨一些可能并不属于那个年纪的'诗句,那些零零散散的词句,只有飘絮的雪花听得懂,只有厚厚的冰层看得到。那或是心灵的碎语,或是梦中的呓唔,是稚嫩的思想在自我构建成的幼小天地里纵横驰骋,是聪颖的心智自顾自地对世间万物进行最浅显的思考。那一场场风雪的飘零,那一次次瑞雪的降临,埋下了无尽的灵感,埋下了无尽的想象,埋下了青春韶华里对于文学异常热衷的种子,这份执着别样的的希望,成就了我在悠悠岁月里畅游文学海洋的嗜好!每天,每刻,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充实美满、幸福康安;每时,每分,我在编织的故事中阳光快乐、铿锵振奋!

一片雪花,悠然落下,蕴藏着一段令人感怀的往事;一场大雪,茫然一片,蕴藉着一个诗情画意的童年。无忧无虑地行走在冰封的湖畔,大雪掩盖了脚下的黄土地,瑞雪覆盖了每天都要走过的那条路、那条街。慈祥的奶奶喊我回家吃饭,怕她的孙儿饿着、冻着;赋闲在家的伯伯教我在雪地里捕鸟,一捉就是一大筐;隔壁的大娘送给我好吃的零食,那滋味儿甜蜜了整个童年!我爱上了雪地上那份纯澈的美,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多想时光停驻,雨雪不再融化,多想光阴静止,容颜不再沧桑……

年长的心,再也跟不上雪花飘落的节奏,满天的霜雪,模糊了不再灵动的目光。回望那一朵朵雪花,回首那逝去的年华,依旧向往简单和美好,但其间多了一层沉重,多了一抹伤感,这或是成熟的代价,或是风霜雨雪终究散去的结果。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北风依旧,小鸟呢喃,万象更新的世界,似乎更加美妙,童年逝去的湖畔,流水更加清澈。依然走在那条路、那条街,静美的时光让人回味,我抬眸望天,朝着阳光,朝着最明媚的远方,一路向前……

篇2:《童年里的果树》散文

《童年里的果树》散文1000字

今天晚上和西西小姐过完她的十八岁生日回寝室后,发现这些天都没买水果,对于每天都要吃水果的我来说有些不自在。看着书桌上孤零零的放着一个大大的石榴,那是阿公前几天从家里带来的安徽石榴,他说是他家的特产。搁着几天没动它,主要是太大了,舍不得吃,现在碍于没东西吃于是把它给切来吃了,分了一半给室友。

果粒很大,晶莹剔透的,圆溜溜的模样,看起来挺可爱。吃完第一口我就顿住了,真的很好吃,好甜,甜而不腻,香香的甜,咬在嘴里,冰冰凉凉的。真的好久没吃到这么甜的石榴了,就跟童年时候吃的味道一样。虽然石榴不是我喜欢吃的水果之一。

每当石榴丰收的时候自己也不常买,因为看着路边水果摊上的石榴,让人提不起劲去买,也很难买到甜的石榴,但对石榴却有着最深的印象。

童年时代几乎是在大姑家度过的,大姑当时的家还没搬到镇里,在离镇里不远的郊区边上的变电站里,四周都是山围绕着,随时都可以听到鸟叫声。

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石榴树、李子树、桃子树等等,除了果树,还有其它的叫不出名的苍天大树、花花草草。果树一年到头都没有人打理,听说是公家种的。

每年当各种果实盛开树头时,我和表哥还有院子里的其他小伙伴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过丛丛杂草,毫不拘束地爬上果树摘水果吃,那时候的自己像极了野孩子,完全不怕蚊虫叮咬。

而长在高枝的果子,无法爬上去,我们就找来长长的棍子把它们用力地拍打下来,而这些水果完全不会因为无人打理就失去了它最美的.味道,反而觉得甜入心底,特别是石榴,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石榴了,冰凉凉的甜入味觉里,怎么吃都不厌。

那些“野果子”,充塞了整个夏天,那是夏天的味道,清爽怡人。

后来搬到了镇上去了,就再也没有回去过那里,也不知道那里的果树还在么?有时候只是路过远望,后面听表哥说,什么都装修成新的了,果树自然也被砍掉了,听上去心里有些难受,毕竟那里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也是最无忧无虑的童年。

还读幼儿园的时候,还有小学,由于太小,大人不放心我们自个去镇上的学校上学,于是大姑每天都要骑着她那辆滴滴嗒嗒的单车载着我们上学放学,我和表哥两个人就乖乖地坐在后面,像极了两个淘气的小不点。有时候姑丈要去镇里单位上班,也会用他的摩托车载着我们去,姑丈话很少,有时候跟他一天说不上一句话,不管是对我还是姑姑、表哥。他总是很安静地每天上班下班,下班回来也总是坐在沙发上和电视呆着,记忆中就觉得他除了爱看电视就是吃了。

每当夏天来了,我和表哥就会很开心,因为他们会带着我们去河边游泳,那仿佛成了我们放学后最期待的事,但好像天生对水性就不符吧,自己学了一个小学直到如今都没有学会游泳,说起来确实有些欲哭无泪,怎么天底下会有这么笨的“旱鸭子”。

记得有一次,我依然是带着游泳圈下水,那天的水有些大而急,因为刚下完雨。在一片嬉戏当中,我居然游着游着就到了河岸的下游去了,而奇怪的是我也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下去了,到了下游才知道。而下游两边都是长满了带有诡异色彩的野草,周围没有人,而我也没有大喊大叫,更别提大哭了,就静静的傻傻的等着大人们发现我。

大姑发现我不见了才看到远处的我,后面大姑责备我干嘛不叫他们去救我,我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是出奇的大胆,大胆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也因为经常去游泳而认识了住在岸边的小伙伴们,以致那时候的自己是完全不缺小伙伴玩的,每天的日子过得除了笑还是笑,甚至还挺庆幸那时候爸妈把我丢给大姑带,呆在变电站的日子是童年无忧无虑最好的见证了。

即便当中也会有成长过程中的小烦恼,但那种和大自然共处的田园生活却是如今很多小朋友可望不可求的事,很多人都很羡慕当今时代的小朋友,觉得他们拥有了很好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但殊不知他们也在与原本属于爱玩该玩的童年渐行渐远。我更庆幸有那样独厚的自然环境让我放肆成长,我想现在那么爱往外跑与那段时光分不开的吧。

或许,不安分的自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吧。现在在慢慢发芽盛开。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自己的童年,我们有很多共同旧时光和旧物,它们都是让长大的我们对它们怀着一颗自由的向往和追忆情结,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已经长大了,而原来的我们也自由过,无忧无虑过。那是童年送给我们最不想忘记的岁月。

直到现在,自己居然已经二十一岁了,即将毕业迈出社会的女大学生,这一恍恍惚从头到尾想起来说出来都觉得是件可怕的事啊......

真的是恍恍惚之间,一下子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那时候的我才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也就是八九岁这样的年龄,还是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懵懂小不点,眼里只剩下玩的吃的童年世界。

还好还好,以往的一切我还记得,趁着灵感和手,把它轻轻纪念。

篇3:散文童年里的小园

散文童年里的小园

在我的童年里总有一些记忆挥之不散,犹如陈年的老酒越来越醇香。记得门前的那片杏园就曾给我带来过无数的欢乐。

杏园不大有半亩地吧,里面种了几十颗大大小小的杏树,听父亲说是祖母种的,由于我没出生祖母就去世了,每当我看列这些成长茂盛的树本我就能想象到祖母一定是和蔼慈祥的好奶奶。

每当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杏树,这种黄土地上最顽强的树种早以按奈不住冬天的寂莫,花芽以悄峭的从拊梢伸出鹅黄的小手,一个月后花芽己经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一场春雨的滋润下一夜之间粉红的杏花就开满枝头,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所说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港明朝卖杏花!早上起来漫步到小园,深嗅泥土花香,顿觉心旷神怡。这是的我总是喜欢折一枝杏花插在装满水丽瓶子中摆放在家中,仿佛连春光都带满屋子。

炎热的空气让整个村庄怠倦不已,农人都在自家的凉席上缓午觉,这时我们孩子们是闲不住的,呼朋引伴的玩闹,而小园是我们必须去的“军事基地”茂盛的杏树早以是绿叶成簇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开为我们遮住了火球般的骄阳,我们可以自由的`在树荫下游戏,恰巧这是的杏子刚长大还没成熟,酸酸的引着觜馋的我总是想先偿为快,这时小园中其他花草也正是生长茂盛时期,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星星点点撒在绿草从中,摘一朵捻碎了嗅嗅,清香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丰硕的季节,黄橙橙的杏子挂满枝头,这是我总会提着篮子拿根长竹竿把黄橙橙的杏子打落枝头,我和小伙伴们提着篮子在“杏雨”中穿梭不一会儿就盛了满一笽子,还有几个衣袋里都装满了,然后高高兴兴回家,然后母亲就会在扫的干净的水泥院中把杏子一颗颗捏破晒成杏皮,尤于水泥的比热大,几天就晒干了,在杏子成熟的这半个月内,我的牙齿决对是不能吃锅盔的。杏皮晒好后我们就把它存装起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吃,那种味道酸酸甜甜,现在想起却是那么好吃。秋未,无情的秋风吹走了一切,生命的迹像没有了,大地一片潇条,一陈寒风吹来枯黄的树叶打着旋儿往下落,犹如翮翩起舞的蝴蝶,在高处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叶归根,回到了自己的归宿。

篇4:眷恋童年里的老屋味道散文

眷恋童年里的老屋味道散文

时光悄悄地流逝,岁月轻轻地滑过指尖。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回忆,随着清风消失在天际的尽头。对于出生地的中街路我会时时想起,对老屋的那份眷恋,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温馨记忆。那个老屋,有我童年时的回忆,有对父母的回忆,有对家的味道的眷恋。虽然没有留下全家人的照片,但有许多往事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中街路的回忆,温馨了我多少个不眠之夜。曾经幼时的记忆,潜藏着一段段的如影子般的花絮。梦中的那口井早已干涸,耳边常常听到父亲讲述着母亲的故事:“四儿掉入井里了。”我的脑海里呈现出,父亲纵身一跃,井底之水花飞扬。待得父亲爬出井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四儿与五儿在一旁悠然自闲地玩耍着呢。怎奈我一支秃笔,无法描绘这父亲救儿的美轮美奂。我时常想起,父亲的那种充满无限爱意与舔犊之情。崇拜父爱的伟大,我不舍父亲为此而付出的后背负伤。

一缕夕阳霞光暖了父亲的心胸,中年得女的父母,脸上的笑意让人陶醉,上有五儿下有一女,我坐拥独宠。而我的到来,使母亲吃尽了苦头。似乎要证明,我是标新立异之人。一只脚先出来探路,待将那脚缩回,在母亲的肚子里翻身打滚,终将头面示人。落地后,旁人一声惊呼:“是个女婴”,母亲擦了一把带泪的汗珠笑了,父亲在门外对天膜拜。母亲成了父亲的有功之臣,父亲亲自下厨,烹饪慰劳母亲。几位哥哥互相拥抱,拍手,高呼着:“我有妹妹啦”,这中街路的老屋里,成了欢乐的天堂。

小时候的生活像小说,一个小段一个篇章,都充满着五光十色,演绎着喜怒哀乐。

我的童年生活里充满着幸福,每天都是精彩直播。哥哥们将我的点滴故事都及时向奶奶汇报。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一直是瘫坐在床上的。打我有记忆时,总是对我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给我拿块大饼”。我不肯,好像从来没有拿给过她。家中大饼有的是,因为父母就做此生意的`。哥哥们抢着要拿给她,她偏偏不要,就想要我拿给她。奶奶说:“你坏,长大了会嫁瘸子、麻子、秃子。”我哭着跑着向父母亲告状,他们会抱起我,亲我一口说:“别听奶奶的,奶奶在逗你玩呢。”这样的游戏一直做到奶奶去世。而这样的玩笑,我受不了。常常梦到我做了新娘,新郎就是奶奶说的样子,我梦中哭醒,伤心至极。小小的心里充满着对奶奶的埋怨与不满,对奶奶不理不睬,还翻白眼,而奶奶并不生气,常常伸展着双臂想要拥我入怀,我总是逃了,难得的一二次被她抱住,我就是哭着叫着喊着父母亲,似乎奶奶要将我抓去做新娘。

长大后,才知道奶奶这是疼我,奶奶也没生过女孩,对女孩一定是喜欢的,而我当时并不理解,以至于奶奶去世时,我不懂得落泪,当时也就只有七岁,看到母亲哭时,才抱着母亲的大腿跟着哭……

记忆里的老屋有二套房子,分别在马路的两侧。中街路是南北通向的马路,在古时的苏州算是市中心黄金地段,所以由此得名。

我家东侧的房子有近六百平方米,其中院子近四百平方米。西侧的房子前面隔了一间做着生意,后面几进住着哥哥们,共有近二百平方米。旁边有个拉链厂,厂里的工人常常来我家抱我玩,给我买好吃的。我和哥哥弟弟们常常在西侧的房子里玩,东侧的房子里住着奶奶和三哥,院子里养着鸡鸭和温顺的小绵羊,鸡鸭会生蛋,我会常常拿着刚生下的蛋,敲破一头,然后吸着热乎乎的蛋液,满嘴的蛋黄,谁见了谁都会笑。院子里还有两只鹅,一公一母,体型很大,母鹅还算温顺,公鹅见我就咬,所谓的“自家人不识自家人”,说的便是它。父亲养了它是用来看门的,那时时兴这样。

每次到东侧房子时,我总是拉着父亲的衣角,小心翼翼地走。那公鹅不懂事,拍拍翅膀,张大嘴巴迎着我冲上来,被父亲一巴掌拍醒,灰溜溜而逃。这公鹅是父亲的宝贝,这一巴掌属实是为了我。我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公鹅独独咬我,算我是小孩子吧,还有更小的弟弟它不咬,也许我被父母宠着,它吃醋了?只能如此地解释,人与动物之间也要沟通的,而我偏偏不理它们。

当时光随着岁月的脚步缓慢而行,不得不离开老屋时,父母亲那眷恋的眼神,我至今不会忘记。那一刻,如今想来,小小的年纪,初步地懂得了什么叫做不舍不依,什么叫做难舍难分。

记得那是1969年的年底,上山下乡的风暴席卷了全城,老实的父亲,经不起一次一次的动员,积极地报了名。蒙在鼓里的母亲,见大红喜报贴在家门口,面对着敲锣打鼓的人群,哭着说:“你们一定弄错了”,这时的父亲早已躲在后院不敢出来。面对母亲的声声询问,父母亲抱头痛哭,父亲说:“这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母亲擦干了眼泪,微微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全家便开始进入搬迁前的整理运动。我跟着父亲的身后,只见父亲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一砖一瓦,眼眶里闪现出泪花,望着这些用自己的一双手搭建起来的房屋,如今要远离了它,心中有无限的不舍,这样的感情,只有父亲一人能懂。因为这是父亲独自一人用了半年的时间,起早贪黑地砌成的,一砖一瓦中倾尽了无数的感情与热爱。那时的父亲还年青,刚结婚不久。这屋子里有父母恩爱的身影,有他们的子女承膝欢娱的笑意;这屋子有父母生意上兴隆的喜悦和对奶奶尽孝的忠心;这屋子底下埋藏着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的衣包;这屋子几十年来为全家遮风挡雨。父母亲早已与此老屋分不开了,如今真的要离开,当然是千万个不舍。

十年后,我们全家从农村回城,中街路的老屋早已不是自己的了,再也回不去了。我曾跟母亲拜访过当年的邻居,那些上了点岁数的人指着我,笑着对母亲说:“这就是会哭的姑娘么?”并对我说:“你小时候,夏天不肯睡觉,你母亲将你从中街路北头抱到南头地哄着你,你可要对你母亲孝顺点哦。”我深深地点了点头,表示了我的听话。

我常常无数次独自一人,站在中街路的老屋前扒着门缝朝里看,路东侧房子的院子里放着三架翻斗车,路西侧的房子门紧锁着,暗暗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几年前,中街路改造,将私宅全部拆除,建成了一排排的洋房,有二层楼的,有三层楼的,楼下全部是店铺,一家连着一家。

中街路的老屋早已不存在了,而色彩斑斓的童年记忆一直铭刻在我心头。当我想起父母来,想起童年时,我就会来到中街路的高师巷口,看望曾经的中街路老屋地址,这里有我父母和奶奶的味道,这里有我兄弟们成长的记忆。

老屋虽已消失,而这份回忆,这份温馨,这份家的味道成了永远的定格,成为我生命中的永恒……

篇5:童年里的猪油香精美散文

童年里的猪油香精美散文

在一农家乐饭店用餐,酒过三巡,店主端上一盘“猪油渣炒白菜”,那白菜碧绿一片,泛着光亮。用筷子夹上几粒猪油渣,细细咀嚼,唇齿留香,胃口大开,童年时熟悉的味道又回到了舌尖……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里许多人家常年吃不上油。炒菜的时候,用一块粗布裹着一块豆腐大小的肥肉,垫着手往锅上抹一圈猪油渍,就炒菜了。抹完放在灶头上的一只小碗里,等下次做菜的时候再用,直到那一小块肥肉磨得精光,油渍净尽。

为了能让我们全家吃上油,母亲时常为我们熬些猪油。猪油的熬制过程并不复杂。母亲先凭肉票到菜场买来一大块“板油”。这“板油”位于猪的'腹部,是猪油最集中的地方,出油率高、油渣少。母亲先用刀把“板油”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方块,然后投入热锅进行炼制。肥腻的“方块”在锅里发出欢快的“滋滋”声,慢慢有油流出来,“方块”也漂浮起来,拥挤着、翻腾着,直到最后收缩起身子,成了一小块一小块色泽金黄、香香脆脆的猪油渣。刚熬出来的猪油呈液体状,母亲用勺子舀进搪瓷缸里。放上一两天后就凝固了,变得雪白雪白,晶莹光润。一打开盖子,香味就扑鼻而来。

那猪油渣也是宝,有一段时间,我认为猪油渣就是人间罕见的美味。母亲熬猪油的时候,我们兄妹俩人就眼巴巴地守在锅边,看着白花花的“板油”慢慢挤出身上所有的油分,再萎缩成一小团黄褐色的猪油渣。随着诱人的油香在屋里弥漫开来,我们早已垂涎三尺、急不可耐。好不容易等到猪油出锅,母亲还要用锅铲把猪油渣挤压至一点油都渗不出来,才把猪油渣盛到我们的碗里。我顾不上母亲“别急,别急,小心烫着”的嘱咐,迅速抓起一粒放进嘴里,那脆香,那酥麻,仿佛要把人的心都融化掉。特别是把油渣咬碎后裹在里面的猪油喷射而出,一包油汪在嘴里慢慢顺着喉咙滑下去,感觉干涸已久的肠胃顷刻间被欢快地滋润了。

多年以后,我读到作家尤今的一段关于描写猪油渣的文字:“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喀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那种达于极致的酥香,使脑细胞也大大地受到了震荡,惊叹之余,魂魄悠悠出窍。”多少熟悉的场景,多么相同的感受,以至于再到现在,我对这段文学仍倒背如流。

那猪油渣母亲也不允许我们多吃,等我们解了馋,母亲就用剩下的猪油渣炒白菜,炒出的白菜有了油水的滋润,碧波爽清,清香四溢,品香、滋味俱属一流。或者用来烧豆腐汤,或者烧萝卜,都特别好吃。有时还会用猪油渣与青菜一起剁馅包馄饨吃。全家人难得打一次牙祭,简陋的小屋便充满了欢笑声。

那贮存起来的猪油,平时母亲是舍不得吃的,只有当客人来时,母亲炒菜时才会挑一小块放进锅里。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做猪油拌饭。用印着蓝花的粗瓷碗,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用筷子挑一小勺猪油放进碗里,再轻轻搅拌,猪油渐渐融化在饭粒中,那原本普普通通的米粒立刻都变得珠圆玉润、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吃上一口,粒粒米饭都包裹着肉的滋味,滑嫩、鲜美,不用配任何菜,就这样可以扒光一碗饭还意犹未尽。

篇6:童年里的萤火虫散文随笔

童年里的萤火虫散文随笔

梦之春

深夜,与妻儿在公园里散步,偶尔看到一只萤火虫在小樟树旁无序地绕飞着,萤火虫昏暗温柔的绿光照着薄薄的翅膀,忽隐忽暗里闪耀着,闪耀着,像在述着一段梦幻里的故事。

在城里生活,没有见过萤火虫,哪怕是夜再深、再黑的角落,也没有萤火虫的踪影,整个都市缺少了乡村巷深静幽的感觉,被红灯酒绿所淹没。

公园里的春夜,被花草的清香所浸润,夜风微吹,有点温度的空气微拂脸颊,在灯光的照耀下,仍旧能看见绿意阴浓,柳枝的倩影在轻轻摇曳,述说一段缠绵的情意,那是春意在都市里滴翠。

萤光闪耀,像流年里一组组记忆的音律在跳动,把我引入记忆历史的深处,思维的眼睛默默地梳理狼藉的记忆,童年里与萤光有关的片段在隐隐约约地闪现。

孩提时代的村子,到了晚上,除了狗叫,听不到一丝电子产品发出的声音,除了昏暗的煤油灯在屋内闪烁外,黑的吓人,静的心慌,幽的更深。

在黑夜里,却还有成群的小孩不知黑幕的恐怖,总喜欢在夜里捉迷藏,玩游戏,天真的笑声和窃窃私语不时地打破夜里的沉静,把黑幕撕开一个口子,向远方散播而去。

捉萤火虫是孩提时一件非常乐趣的游戏,成为多彩童年的必备元素。

吃过晚饭,偷偷地把家里的瓦罐搁在腋下,藏在衣服,满怀欣喜,急切地来到相约的晒场。小伙伴们相互约定,在一个小时内,谁捉到的萤火虫最多谁就是赢者。虽然到处都长满了野草,时常有蛇和老鼠出没,大人们也怕我们被蛇咬到,可我们却根本不去理会这些,唯恐捉的只数比别人少,自己不是第一。不管是不是阴暗的角落,还是长满荆棘的草丛,只要有萤火虫,都会懵懵懂懂地踏过去,竭力去抓住那一个闪光的梦想。

有时还卧在草丛里,两眼直盯,两手捧着瓦罐,摒住呼吸,对着萤火虫飞来的方向,静等萤火虫慢慢飞来,自投罗网。

捉住一只就会满怀喜悦一阵,像是自己的`一个心愿已经得到了实现似的,十分让人愜意。

到了时间,小伙伴们十分守规地聚到一块,稍微打开罐盖,用一只眼睛斜斜地往里面探,嘴里数着只数再向大家报出。尔后再把萤火虫放出来,让看不清腿和脚的萤火虫继续打着灯笼飞着,在黑夜里徜徉。

这样的游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其中的乐趣至今难以忘却,像只鸟儿在内心婉转清脆地鸣叫,萦绕不停,缠绵不断。

小时的我曾问过妈妈萤火虫为什么打着灯笼满天飞?妈妈说,它是为了照耀前行的路,不让自己迷失方向。

是真的不让自己迷失吗?是的,萤火虫背着满满的行囊,扇动轻柔的翅膀,打着灯笼,像精灵一样在夜空中温柔地慢慢游移,默默飞舞,寻找自己的归宿。

一盏闪烁的萤灯,就是一个无瑕的梦想,情意浓浓,旅途慢慢,萤火虫打着灯笼去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个梦,再孤再静也坚毅在心。

有萤火虫的年代,是童乐无比的年代。只要沉下心来,我似乎都能看到我童年的萤火虫,正提着它的小灯笼在我心空的黑夜里飞翔着,驱赶我心里的恶魔,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几多坎坷,让我生活信心百倍。年年岁岁,时时刻刻,孜孜不倦地在我心坎种着那份童年的纯真,面对世俗,守住了做人的尊严。

篇7:麻芋童年里的美好回忆散文

麻芋童年里的美好回忆散文

大凡三十几岁的农村人,对于麻芋是不陌生的。麻芋,学名半夏,球形的块茎可以入药,但我们更愿意亲切的称之为麻芋。它,几乎贯穿了我们的童年,在那个贫穷而又快乐的年代。

喜欢麻芋,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那时候的小学是有勤工俭学任务的。所谓勤工俭学就是学校号召我们学生自已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一定的价值,换取适当的经费,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促使我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那时候物质非常奇缺,科技比较落后,麻芋作为一种药材,几乎没有人工种植的,药商就只有靠我们这些去发现,去挖掘,然后收购。那时候,麻芋的价格是不便宜的,小颗的能卖八角一斤,大一点的能够卖到一元二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差不多能换来一斤猪肉了,这对我们小孩或大人都具有不小的诱惑。

每年春天,麻芋发芽了,人们便开始了撬麻芋的活动。等到小麦收割后,大片的土地空置着,土地里的麻芋苗清晰可见,这个时节是撬麻芋的最好时机。小孩,大人,甚至一些老人都加入到了撬麻芋的队伍,他们要用麻芋挣取一定的收入补贴家用。要知道,那时候外出打工可是一种新生的事物,还不为更多的人接受。

为了撬到更多的麻芋,我们这些小孩可是费尽心思,做足了功课。我们深知,麦地里,苕坎上的麻芋特别多,个头也比较大,于是那里便成了我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但我们往往为了撬到更多的麻芋,而毁坏了庄稼,这是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的。撬麻芋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庄稼地边的土坡上,往往长满了杂草或荆棘,那些地方往往能给我们带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桑树地里,或者桑树脚下的麻芋出奇的多,也特别的'大。可能是因为桑树是老百姓的经济林,老百姓对它关爱有加的缘故吧。

要想撬到更多的麻芋,收获更多的希望,撬掘工具的优劣也很重要。我的第一把锹子是自己加工做成的,家里有一根废弃的铁棍,大约一尺多长,我把它的一端放在灶火里加热烧红,然后放到鹅卵石上,用铁锤将它敲打得扁扁的,便成了撬麻芋的工具。不远的堂哥家有一个锹子,既美观又好用。它大约两尺长,下面是一个桃形的小铁锹,巴掌大小,上面楔入一根光滑的木棍,木棍的顶端还有一截横着的把儿。我曾经使用过这把锹子,一锹子下去,就能把深处的麻芋撬出来,并且省力快捷,光滑的把儿握在手里轻便舒适。每次到堂哥家我都要拿着锹子把玩一会,大概是他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把他的锹子送给了我,从此我便多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利器,每次外出撬麻芋都仰仗着它,直到我小学毕业。

我们深知,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为了撬到更多的麻芋,在每一个天气晴朗的空闲日子里,我和小伙伴都奔走在撬麻芋的路上,田硬边,山坡旁,麦地里,草丛中,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到处都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瓢儿芋,是我们的最爱,那麻芋总比其它的麻芋多出一根茎叶,多出的茎叶比其他的叶片高出一截,有点象竖着的口部向上的撮瓢,我们称之为瓢儿玉。瓢儿芋特别大,每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总要放声吆喝,向其他同伴传递这一惊喜。每次撬完麻芋后,我们都要拿出自己的战利品,和同伴比较,看谁收获得多,交流交流心得,对于收获多的,我们总是充满了羡慕,心里也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超过他。

每次撬的麻芋不够多,要攒够到一定量后才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的,将每次撬的麻芋贮藏起来是一门很有学问的事情。露天放置吧,会丢失水分,质量会变少;密闭在容器里吧,会慢慢腐烂,别人是不会收购的。寻找一个既适宜麻芋生长,又利于贮藏的环境就尤为重要了。几经摸索实验后,农村中的土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你看那红苕,柑橘都能在窑里新鲜如初,为什么麻芋不能呢?于是,选一处干湿适度,能遮风避雨的角落,向下掘一口土窑便成了每个小伙伴贮藏麻芋的好地方。

我撬的窑最漂亮,容积也最大,总能得到他们的赏。口部圆圆的,仅能伸进去一只手,向下逐渐拓宽,窑壁光光的,窑底平平的,简直就象一个埋在地下面的坛子,把麻芋贮藏在里面,然后盖上一块石板,石板上再撒上土,心里就踏踏实实的了。

等到土窖里的麻芋积攒得差不多了,就小心翼翼的取出,放进洗净的洗衣粉袋子里,然后邀上一群小伙伴到集市上换成钱,看到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嗅着一股股沁人心脾的墨香,享受着自己劳动换来的收获,那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美好回忆。用这些钱买些学习用具,称上两斤肉,再花上一毛钱,换来十颗水果糖,最后高高兴兴回家,与家人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与甜蜜,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对麻芋了解得更多,我们所偏爱的瓢儿芋不过是三年以上的老麻芋罢了,因为它的生长期更长,所以他的个头特别大。

而今,我们告别了童年带给我们无限乐趣的麻芋,但关于麻芋的美好回忆却溢满心底,怕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了。

【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相关文章:

1.童年里的大槐树作文

2.童年里的“拔苗助长”作文

3.童年里的夏日感言

4.麻芋童年里的美好回忆散文

5.五年级童年里的发现作文

6.童年里孤单的小孩美文

7.拾起童年里的水晶鞋作文800字

8.发生在童年里的趣事作文

9.童年里的诗意芳华作文800字

10.童真的散文

下载word文档
《童年里的雪花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