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知识
“shibo071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陈情表》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陈情表》知识,欢迎阅读借鉴。
篇1: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2) 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3) 名词作动词。 且臣少仕伪朝(做官)/ 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察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少多疾病(患疾病)
(4) 名词作状语。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5)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6) 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一词多义
(1)矜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2)悯 悯臣孤弱(动词,悲痛,怜惜)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篇2: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二、文言虚词
1.以
(1) 连词,因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 连词,表目的。 谨拜表以闻
(3) 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 介词,凭借。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 介词,比。 急于星火
(2) 介词,对,向。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 助词,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进退
篇3: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表否定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篇4:《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
《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
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为大家提供参考。
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教学建议
一 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二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篇5:初中语文知识之陈情表译文
初中语文知识之陈情表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总结: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陈情表》知识】相关文章:
1.陈情表教案
3.陈情表读后感
4.陈情表说课稿
5.陈情表知识点
7.陈情表读后感个人
10.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