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瑾连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陷于茫茫荒原。寒冷、饥饿使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两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两人合抱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雨。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兄弟,荒原千里,风雪无边,与其两人冷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羊角哀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左伯桃举起双手,搭在羊角哀的双肩上深情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咱俩共同实现,还是你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目的了,你说是不是?”两人真诚相让,最后还是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羊角哀到楚国见到楚王后,立即带人回到荒原。这时左伯桃已冻死在空树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祷告:“伯桃,我一定要实现咱俩的理想。”
篇2: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南北朝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他别无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卖出去。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得过蹄疾,如果劳作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而今换了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到时候,人家不是等于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嘱咐使役、饲养的方法。买主听了,要求明山宾退回一些钱,明山宾想想也是,就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美德。
篇3: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做过回答,我还保存着答卷,请求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日子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惟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晏殊到朝堂感谢皇恩。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
篇4:《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读后感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后,我想给大家讲讲董三泉的故事。
董三泉是明朝一位为人正直的官吏,先后做过县官、知府。董三泉在生活上十分注意节俭。他不仅自己生活起居一切从简,住的是普普通通的宅所,平日里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且还非常注意治家勤俭。董三泉的妻子有心想劝说他置办些新家具,可董三泉却说:“我们的生活比一些平民百姓高出不少了。这些家具如果是放在贫穷人家,还是好东西呢。人家能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
董三泉要求儿女也很严格。平日里他不许儿女总穿绫罗绸缎,而要他们多穿粗布缝制的衣服。小朋友,你们想,董三泉这样有钱的人家,竟然这么朴素。换成别人,盖新房、买田地不用说,挥金如土平常事。任随子女穿绫罗绸缎,不会在意子女花钱大手大脚。
你说,我们该不该向董三泉学习呢?是的,过年时,大家一定收到很多压岁钱吧。一千、三千、五千,都有可能。那我们该用这些钱干什么呢?有的小朋友会用它买昂贵的玩具,有的小朋友用它痛快地买零食。握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觉得理所当然,忘了长辈们的心意,甚至顶撞爸爸妈妈的劝告,任意支配。我曾经也有过这么多压岁钱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念头哦。
但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后,我要像董三泉那样做一个节俭的人。听妈妈说,把一千元存进银行,一年后会增加利息30元。我和弟弟打算把一部分钱存进银行,剩下的钱用来买书啊,文具啊,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建议大家也和我一样做董三泉那样节俭的'人。快开学了,我去商店买文具,一进商店,我就被一个很漂亮的书包吸引住了:我喜欢的粉色,书包上的贝儿公主甜甜地对着我笑,底部有轮胎,顶部有拉手,上学时还可以在地上抽拉。啊!这个书包我超满意。虽然价钱很贵,但我不在乎,反正压岁钱多多。我马上把那个书包抱在怀里,怕被其他小朋友买走。
一会儿,我开始犹豫,想起董三泉的妻子想劝说他置办些新家具,可董三泉却说:“我们的生活比一些平民百姓高出不少了。这些家具如果是放在贫穷人家,还是好东西呢。人家能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对呀,我上学期用过的书包,妈妈清洗后放在书桌旁的,颜色不再那么鲜艳,图案有些模糊,边边有些起毛。可是还牢固。可以再用一学期,用不着买新书包。我看了一眼心仪的书包,小心地把它放回原处。然后,我挑了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买回家。
节俭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要从自我做起噢,要从小事做起噢。
篇5: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篇6:中华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相关文章:
10.中华传统美德小学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