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2023-11-17 08:40: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谜★Enigm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大暑时节常识介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暑时节常识介绍,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篇1: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大暑时节常识介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指炎热到极点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光照强,气温高,雨水充沛,是各种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是,旱、涝等自然灾害也会频繁发生。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防旱、防涝的准备工作。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

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起居:此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当出现持续6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37℃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天气太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常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动也好,应巧妙地避开最高气温段。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还是气温。此节气是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炎等患者,在此节气中要格外小心。

饮食:大暑节气是大热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和温热升阳为宜。

篇2:立秋时节常识介绍

立秋时节常识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7月的头一个节气,虽然立秋,但炎热的天气必须过了处暑到白露时,才会转凉。换言之,从立秋开始,还会热一阵子,这段期间大约是三十天。民间形容一种热得令人十分难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气候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气。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雨水逐渐减少,因此被太阳一晒,往往比大暑时觉得还要难过。

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农谚有“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说。但江南的'“秋老虎”却也有它的威力。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收,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篇3:大暑时节的养生常识

大暑养生常识一、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专家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 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大暑养生常识二、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大暑养生常识三、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大暑养生常识四、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海带、冬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

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大暑养生常识五、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大暑养生常识六、“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篇4:大暑时节的养生常识

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苦瓜、荔枝、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还需喝些绿茶为佳。

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大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大暑的来历介绍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篇5:大暑时节的由来介绍

大暑时节的由来介绍一

大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暑”是炎热,“大”是说炎热的程度。古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时节的骄阳如烈火,大地上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手摇凉扇,头顶湿毛由,想尽办法来对付着热。这种酷暑难耐的日子,前后要持续近一个月之久。

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开始节令交大暑,太阳已运行到黄经120度。当日正午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三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83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暑月、伏月、荷月。十二消息卦为遁卦,卦象表示天气虽然着热,但地下已有许多阴气出现了。

大暑三候。“初候腐草化萤”,“萤”就是萤火虫,夜晚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中间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二候土润溽暑”,这时节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合喜水性作物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这时潮热的天气会随时形成雨水落下,热极生风,闷极生雨。这时可看到路上行人手中提着伞或带着雨具以备突降的雨水,尤其是堤坝河道由于雨水不断,土壤层含水量已经很高,再有暴雨冲刷必有不利,这个时节是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必须组织专业人员查看。

“热在三伏”,三伏中又数中伏最热,头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中伏如果赶在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时已到立秋节之后,中伏就是十天,如果庚日赶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还要延长十天,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南方有些地区的平均气温达30℃以上,个别地区的绝对气温历史上曾高达47℃。“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炎热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不适,但对农作物的生长却十分有利,玉米此时已开始拔节孕穗,即将抽雄,大豆也开花结荚了,棉花花铃期叶面积也长到了最大值,由于气温偏高,水分蒸发极快,“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对于生长极速的庄稼,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农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伏天是播种蔬菜的最好时节,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此时,有的地区棉花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七月小暑大暑连,茶园出来去摘棉”。南方有的地区早稻已“禾到大暑日夜黄”了,农民则要“早稻抢口,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天气热,地里的农活又多,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到了大暑节,农民顾不得歇”,超常的体力劳动会使许多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身倦体乏,口干舌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一般来说在气温高于35℃时,人体的散热会受到严重影响,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气温达37℃以土时,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为了减少中暑现象,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农民可以采取歇响的办法,清晨早出工,待到太阳升高时休息,避开中午的暑热,还可以积蓄体力,待下午三点以后太阳西移时再下地劳动。适当多喝一些清凉饮料,必要时还要补充一些淡盐水,多吃些清淡食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城乡居民家里安装了空调,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因为人们在炎热的室外环境中身体出汗毛孔张开,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会迅速降温,毛孔收缩,造成伤风感冒,影响消化系统,造成身体不适。

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微生物及细菌的繁殖季节,人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尤其是食用新鲜瓜果时一定要洗净。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饭菜,一定要蒸煮后再食J月,防止腹泻、痢疾等夏季常见病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及工作,这个暑热的天气就愉快地度过了。

大暑的诗句二

《大暑》

[闻一多]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是斑鸿唤雨的时候。

大署到了,湖上飘满紫鸡头。

大署正是我回家的时候。

我要回家了,今天是大暑;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我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像橄榄,呵!今年不回家,更待哪一年?

今天是大署,我要回家了!

燕儿坐在析梁上头讲话了;料头赤脚的村家女,门前叫道卖莲蓬。

青蛙闹在画堂西,闹在画堂东,今天不回家辜负了稻香风。

今天是大署,我要回家去!

家乡的黄昏里尽是盐老鼠,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鹭鹅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我也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这首语言清新自然,呈现了口语化风格,感情表达明白质朴。“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思乡之情毫无讳饰遮拦。每节中插人两句较为整齐的韵语,增添民谣风味,使全诗的韵律、节奏显得丰富活泼、多彩多姿。

《大暑》

[宋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肿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人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在这首《大暑》中,曾几把大暑时节的炎热描述得淋漓尽致,可谓人木三分,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大暑防上火 饮食要注意三

一、少吃温热性水果

夏天多吃荔枝、桂圆、杏等温热性水果,容易引起虚火上亢。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会出现低糖反应。而于热性体质的人,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谢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温热性水果。而且,正在发烧或某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也尽量避免食用。

除了荔枝和桂圆以外,桃、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杏也属温热性水果,夏天吃要适度,千万别过量。

二、少吃坚果

坚果,是指多种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夏天吃坚果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量。因为坚果含有的热量非常高,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大碗米饭。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天吃30克左右的坚果是比较适当的量。坚果具有使体内生热的功能,所以宜冬天吃,夏天要少吃。

三、少吃肉类

气温超过35℃时,人因出汗多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烦躁不安,此时吃肉脾气更坏。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其次,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过多摄入肉类可使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血压增高是造成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少用热性调料

夏季炎热,气温高,烹饪时使用热性调料(如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感染疾病症。食用热性调料可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同时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食用热性调料,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夏季烹饪时不宜多用热性调料。

篇6:大暑时节的习俗介绍

送大暑船

在浙江台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此活动已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相传“晚清时,台州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为严重。世人认为是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人们建五圣庙,有病向五圣祈祷,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后选大暑为供奉日。并用渔船将贡品沿江送到江口外,以示虔诚之心。久而流传,便形成“送大暑船”的习俗。及至现在逐渐演变成霞址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

大暑时节,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区葭芷街道一带的传统习俗。据说在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时节病疫就更为严重,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体健康。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的,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设有神完、香案,载有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用品。大暑船必须在大暑之前造好。大暑前数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法事。船须由一两名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的船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船老大改乘所带之小灿板回来,让大署船趁落潮大水,漂向茫茫大海。船只必须漂得无影无踪,才是大吉大利。如果大暑船遇到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漂回海关门,乃是不吉利之征兆。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霞芷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现在每年农历大暑期间,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把一艘制作精美的纸质大暑船(约出海渔船三分之一大小)十分隆重地送往江边,再由渔轮一路护送至椒江出海口,在那里把大暑船焚烧掉,意思是“送暑、保平安”。

吃荔枝

在大暑节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习俗,叫做“过大暑”。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吠荔枝的最好时间。”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与人参相等。

到了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都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食品,谓之“过大暑”。荔枝多产于我国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合称为“南国四大果品”,它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尤其能补养大脑组织,增强肌体免疫力,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大暑这一天,人们将采下来的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凉后取出来享用。

在莆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那就是温汤羊肉。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把羊宰杀好,然后将其整只放进滚烫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到了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都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食品,谓之“过大暑”。荔枝多产于我国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合称为“南国四大果品”,它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尤其能补养大脑组织,增强肌体免疫力,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大暑这一天,人们将采下来的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凉后取出来享用。

在莆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那就是温汤羊肉。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把羊宰杀好,然后将其整只放进滚烫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的,加些红糖煮食,说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赶花街

彝族传统节日“赶花街”一年两次,流行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一带。第一次在农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节日期间,当地彝族汇集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资,并进行歌舞活动,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相互结识,常通宵达旦。相传赶花街可使庄稼茂盛,颗粒饱满。

喝暑羊

大暑时节,山东枣庄有“喝暑羊”的习俗。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人伏之时,正值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人们开始想吃点什么好?新麦馍馍不可少,狠狠心,再杀只羊,把出嫁了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各家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方民俗。每逢大暑日,山东枣庄的羊肉馆,便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

在大暑这一天,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去“喝暑羊”。

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夏收初过,田里的农活少了,但人已十分疲惫,所以应该好好休息和享受。那么在农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呢?一般都会吃吃用新面做的摸模。有的农户还会杀只羊,然后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回娘家,吃新面模摸,喝羊肉汤。旁人看到了,当然不落后,也把闺女接回家,也蒸新面模摸和杀只羊,全家人一起吃伏羊。于是,喝羊肉汤便成为鲁南地区的民俗。

有营养学家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最有营养。炎热的三伏天,人们体内容易积热,将加有辣椒油、醋、蒜的羊肉汤喝下去,身体就会大量出汗,而五脏积热以及体内毒素就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对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吃仙草

在广东,人们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称为“仙草”。人们将仙草的茎和叶晒干后,做成烧仙草,即广东人说的凉粉,吃下去可以祛暑。仙草还可以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烧仙草也是台湾地区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荃膏,它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赏荷采莲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浴秋水而弥鲜,百节疏通,万窍玲珑,隔水盈盈而立,如锦缎出水,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著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吴郡记)中载:“荷花荡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露韩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乳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苏人游治之盛,至是而极矣。”其他地方像河北的雄县、河南的罗山,则在六月六日起赏荷,仲秋后方始结束。北京什刹海的荷花开得也很繁盛,夏季游人络绎不绝。《内观日疏》称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女子采了莲花送给丈夫,就如同以莲子相赠。表达绵绵情意。

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在江苏南京、苏州,当日观赏荷花。若遇雨而归,常蓬头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荡”的戏称。浙江嘉兴在“荷花生日“当天作赏花会,乘游舫畅游南湖。在四川盐源,六月二十四为“观莲节”,人们多沿袭古俗以莲子相互馈赠。

学莲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洁,自古以来就被当做廉洁高尚的品质象征。因此在赏莲之余,长者除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还往往教育小孩子要学习莲的品格,使之成为廉洁正直之人。

大暑有哪些传统风俗

1、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等地,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

2、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3、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4、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5、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6、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的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传闻在清朝同治年间,椒江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圣(传说中的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葭沚江边建了一座五圣庙。由于葭芷处于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五圣,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

7、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凤梨与菠萝很像,可不要吃错了。

大暑的来历

当来到大暑的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所以不光要防止雨水过多也要关注田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大暑节气需注意事项

1、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

2、避免在烈日下暴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3、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4、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5、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

6、可随身备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7、注意多食含钾食物;

8、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其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大暑养生保健小常识

1、衣

衣衫勤洗勤换,常洗澡。可选棉麻吸汗较好,透气性较佳衣物为宜。同时做好防晒,在闷热天气及烈日暴晒下不宜外出运动,室内空调不宜过低。爱穿露脐装、吊带装的女性,在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应避免腹部和肩部受凉,以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疾患。

2、食

大暑节气湿气较重,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食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鲜皮加倍),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常饮可起到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大暑节气出汗较多,在饮食上除了多喝水、常食粥、还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益气养阴食物,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百合等。还要谨防“因暑贪凉”,经常吃冷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住

大暑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中暑,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劳逸结合。避暑时不要过分贪凉,以免伤人体阳气。

4、行

大暑时节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合适运动方式,但总的原则是强度不宜过大。对于体健者,运动强度以运动后适量出汗、身体有舒服的畅快感为度;中老年人则以活动时不感觉疲乏为度。可根据各人身体情况及喜好选择散步、爬山、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篇7:大暑时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

一、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二、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

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三、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四、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

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五、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大暑吃什么食物最好

1、鸭肉

肉的种类有很多,平时我们最常吃的就是猪肉,不过对于上火了想要降火的朋友们来讲还是多吃一些鸭肉比较好一些。中医认为,鸭肉性寒,有养胃补肾、消水肿、止热痢、消毒热、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体内有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者食用。

2、包心菜

包心菜也就是我们叫的圆白菜,它所含的维生素C是西红柿的3.5倍,其中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人体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以上营养元素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们能够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常食可以降火、清心润肺。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还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

3、莲藕

莲藕能够帮助健脾开胃、消暑清热、凉血行淤等。特别是不同的莲藕吃法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生吃莲藕清热润肺、凉血解暑;熟吃莲藕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夏天不管是哪种方式吃莲藕都是不错的,它的最佳的降火食物。

4、莲子

夏季最适宜养心,因为夏日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而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5、萝卜

民间把萝卜称为“小人参”,这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哦。萝卜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是预防上火的好手。对已经气郁上火甚至生痰的人来说,萝卜有很好的清热消痰作用。如果要比拼“降火”能力的话,青萝卜是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

6、苦瓜

有人把西瓜当成夏日解暑的珍宝,实际上从理论上说最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类食品却是苦瓜。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严寒、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味道,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所以,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后消暑怡神。

篇8:24节气大暑时节的来历介绍

24节气大暑时节的来历介绍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天气有什么特点

基础天气

通常大暑节气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同时也最高的天气,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区气温达到35度以上。而在华南西部地区高温也很频繁,但是雨水相对而言比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见的季节。

高温酷热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然全国各地温差都不会很大。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是几伏第几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大暑习俗

大暑喝暑羊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主要流行于山东鲁南地区的大暑习俗。暑天喝暑羊能温补肾阳,补肾益气,是夏天滋补佳品。

大暑送暑船

“送暑船”的活动主要在我国的浙江沿海地区,每年到暑期,当地人就会制造一艘暑船,上面摆放各种祭品,并举行一系列的祭祀祈福活动,然后将暑船送入大海,在还海上点燃。以此庆祝五谷丰登,家人安泰。

大暑饮伏茶

饮伏茶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习俗,但不同地区伏茶的配方略有不同,大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的等十几位清热解毒的中药材熬煮成茶水,在大暑天饮暑茶有清凉解渴的功效。

【大暑时节常识介绍】相关文章:

1.大暑时节的祝福语

2.大暑时节养生的祝福语

3.大雪时节起居常识

4.大暑时节走心祝福文案

5.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时节怎么养心

6.谷雨时节的介绍

7.大暑期间七大习俗介绍

8.关于大暑节气习俗介绍

9.大暑的养生常识及传说故事

10.小满常识资料介绍

下载word文档
《大暑时节常识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