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长优美散文
“chsh186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古韵悠长优美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古韵悠长优美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古韵悠长优美散文
古韵悠长优美散文
风不语,风过流年,风化着时间……
时光终是无言,回忆穿越千年的尘烟,灵魂忧伤地滑过寂寞纤指。回望中华五千年,丹青揽尽春秋韵,岁月悠悠之上驰。诗词若一杯香茗,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恬淡却不失芬芳,越品越香……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诗中佳句仿佛有魔力,引人入胜,美景如画,诗词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景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热情奔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缤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无限愁思,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傲然芬芳。
似“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句,画中之景感人,而诗中之画迷人。诗词本就很美,美丽的风景,复杂的心情在诗词中展现,古韵悠长。
我并不喜欢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道路,而更倾心于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恬淡……即使喧闹,也如“车水马龙”形容的一般。为此,我在书海中找寻,历史、诗词,去翻阅,去徜徉在其中。读过于丹的《最美古诗词》,安意如的《陌上花开》诗词的评析,背后的故事,品味着其中的韵味,乐意之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若然,唐诗宋词,我能背出许多,里面的哪些意象,寥寥几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是靠自己去悟得的,并不同于白话文的通俗易懂。
我很佩服那些才子佳人,诗仙李白的浪漫,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诗豪刘禹锡的豪情壮志,才女李清照的婉转清丽,纳兰性德的“冠盖满京华”。诗中寓情,不论是什么情,读者那朗朗上口的文字,也不论你是否亲身经历过,若你感性,也会被深深触动吧!
从小练习书法的我,一笔一画,这是先人的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研究它的写法,也探索它的意境,诗文、碑文总有那么一段故事,我想听它的诉说……
诗情画意的文字能打动人心,而韶华流逝,浮光掠影,就像一场海市蜃楼,渐渐长大的我,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也渐渐换了个味儿。
周围的人惊诧于我所了解的历史之多,出口的诗词之多。那是二者互相结合,从古诗文中探索历史的痕迹。
《诗经》之雅,汉赋之韵,建安风骨,唐诗浪漫,宋词理性……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不会消失殆尽,香飘十里,宛如一坛美酒,越酿越醇。
心因这古韵悠长而暖,物随心转,以一种浪漫不乏理性的心态看待万物,在时光的长河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有情的笔,为岁月写就衣袂诗行。心随着那缕古韵飘向远方……
篇2:悠长的叫卖声优美散文
悠长的叫卖声优美散文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这一次刚踏进村口,就听到了那曲悠长的调子,仿佛从岁月的深处远远地传来,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卖煎堆——米糖——烙饼——米筛——簸箕罗……”犹如当头棒喝,附近的空气似乎都颤动在这富有节律的声音里。黄阿婆从我的面前走过,还是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黑襟黑裤,梳得发亮的头发已经疏白,背有些佝偻了,眼神浑浊,两腮干瘪下去,可就是这干瘦的唇里发出的声音竟和十几年前一模一样,还是那样高亢,那样富有活力,衰败的生命和坚强的生命力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我的心猛地抽住了,正想张嘴喊她,但却如鲠在喉,怎么也叫不出声来……
十几年前,穿着一身黑色襟裤,用一柄篦子把梳得油黑发亮的发鬓挽在脑后,脸色铁灰而健康,精神矍铄的黄阿婆就已经挑着一担煎堆在家乡的村村寨寨中奔走叫卖了。每当那“卖煎堆罗、卖煎堆罗……”的叫卖声响彻村庄的上空,我们一群孩子便欢呼雀跃着纷纷围上去,掏出平时积攒下来的分分角角零钱跟她买煎堆吃。可黄阿婆并不忙着卖给我们,她两手护住箩筐,细细地将我们打量了一番,然后把锐利的目光停留在我们的.手上,看看谁的手干净就先卖给谁,并对满脸灰尘,手上沾满泥土的伙伴说:“快、……快回家去把手洗干净再来,用脏手拿东西吃会生病的。”
黄阿婆给我们拿煎堆的时候,我看见她慢慢地打开箩筐里裹住煎堆的白色油布,一层又一层,然后才拿起搁在里边的一个小嵌子夹起煎堆递到我们的手里。黄阿婆虽然满脸风尘,可她的煎堆却纤尘不染,怪不得我们吃她的煎堆又香又甜,没有半点怪味。
久而久之,黄阿婆不仅仅只卖煎堆,还有米糖块和烙饼,米筛、簸箕之类乡人常用的竹篾品。或用钱买,或以谷物番薯交换。乡人本就纯朴厚道,加上黄阿婆做生意只求薄利多销,老幼不欺,人们更加喜爱她。黄阿婆在村寨间来来回回奔走,走累时,也常常和老人妇女一起聚在树底下、竹丛中拉家常,说东家长,道西家短。可她休息的时间极短,不久便又挑着担子上路去。晚上,黄阿婆常借宿在村东头一个老人家里。每天天刚破晓,黄阿婆就整理好她的担子上路,并扯着嗓子叫卖,后来那声音也加长了,变成:卖煎堆——米糖一烙饼——米筛——簸箕罗……”几个音节的尾腔都拖得很长,吆喝成一支悠长而美妙的调子,在村头村尾来回激荡着,如钟,如鼓,人们不需再去校对时间,便知道是该起床的时候了。渐渐地,黄阿婆长年累月、准确无误的晨卖声深入了乡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要是有一天突然听不到那支调子,人们的心中就空落落的像缺少了什么,或是谁家的小子、媳妇偷懒了,就有长辈教训似地骂咧咧开来:“你看人家黄阿婆,一大早就上路叫卖啦。想过好日子,惦惦一下,容易吗?”
黄阿婆是家乡西边黄流人氏。大概每隔五、六天,黄阿婆就回黄流一次,再挑来新的货品在我的家乡叫卖。家乡人对黄阿婆的身世和家境做了种种猜测,然而,她却从来不肯以真实示人。后来,我才听母亲说,她辛辛苦苦一分一角地攒钱是为了一个精神痴呆的遗腹子,黄阿婆在人们的心目中于是近乎神圣和神秘起来,人们对她越发敬重。十几年中,我相继在外地读书、工作,因了黄阿婆的精神的鞭策,因了那激荡人心的调子的鼓舞,从未敢在走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停下来坐一坐,歇一歇,喘一口气,未敢在碰到艰难险阻的时候,转身调头离去。十几年了,我满以为黄阿婆已经衰老了,她的孩子也已长大,不可能再挑着担子四处叫卖。可现在,又听到了那支动人的调子,既遥远又亲切,还是那样充满活力,那样激荡人心。我默默走在乡间的路上,低头注视着路面,一个在外面做了大官的人将半段路面换成水泥路,铺到自己家门口,还剩有半段土路,走起来怪不舒服。新年快要到了,一些撑饱了腰包赚够了昧心钱的人,正忙着回家乡树碑立传,可在生活的舞台上,黄阿婆和他们,谁能真正给乡人们留下永久的纪念呢?
篇3:优美散文《古韵河水流》
优美散文《古韵河水流》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居住的小区就在姜夔笔下的竹西佳处,和竹西公园仅隔一条竹西路。小区蛮老了,但是很旧的几幢住宅楼倒是都坐北朝南,南边就是哺育了扬州繁华历史的古运河。一到晚上,古运河两边灯光璀璨,岸边的灯光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煞是热闹。游船妆点的一如古代画舫,灯火辉煌地在古运河里游走,只可惜听不见船上有丝竹之声,否则真和十里秦淮无异了。
我是孤独到骨子里的人,向来不喜欢热闹。所以也就每天晚上在阳台晾衣服时扫一下楼下的喧嚣,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要走到这古风古韵的如画风景里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我一直羡慕的陶公的境界,经历了太多的人间风雨,忽然发现自己也能闹中取静,宠辱不惊了。心下窃喜,于是更加安于孤独。有朋友开玩笑说你改名独孤求败吧,我笑曰我还是东方不败吧。孤独是心灵的宁静与思想的平和,能独守不败,乃大智。一边精心工作,一边柴米油盐,时刻保持静心,足矣。
随着创建森林城市的热潮掀起,楼前的平房几天内就被拆了,很快,绿地取而代之。各种树木如雨后春笋,动画般突然矗立在楼前。那栽种的密度使我不由得担心这些乔木有一天会因为太拥挤而长成灌木!
河边的道路也修缮拓宽了,于是运河的夜晚就越发热闹起来。我依然不加入河边散步的人群,但是每天晾好衣服后会在阳台上伫立一会,因为楼下的草地上除了高大的乔木,还零星种了几丛竹子,在灯光的照射下,原本瘦弱的竹们别有一番韵味。一直爱煞东坡先生的《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有竹的居所自然平添一份雅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两句让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小时候爷爷和我讲东坡先生、黄庭坚、佛印和尚在一起的趣事,仿佛看到一个瘦瘦的文士指着一个胖胖的俗人摇头晃脑,酸文假醋,常常忍不住莞尔;“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此句一语中的,表述了俗根的顽强。我一直以为一个人俗与不俗,与文化修养无关,只关乎天性。东坡先生一句“士俗不可医”似乎故意为了佐证我的观点。
除了零星的竹子,置放在桃柳树冠上的霓虹灯因为它的别具一格让我分外喜欢。灯光设置成了夜空流星,周而复始的从树冠上坠落,仿佛提醒人们即便眼前繁华似锦,人生也如流星般短暂,所以莫流连过去,莫纠结于得失,而应好好把握现在,计划未来。
一日和友人小聚,酒至微酣,大家移步运河边,恍然觉得自己已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人在画中走,水在身边流,流动的是千年的历史,载不动的是千年的.哀愁!移步换景中,身边不停掠过各色人群,散步的男人,跳舞的女人,热恋中的情人,嬉闹的孩子,我发现我还是不适合这样的画面,因为我散发至骨子里的孤独与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
友人说你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真应该早起在运河边走走,否则真是辜负了竹西佳处的绝好地理位置。一句话说的我心动,是啊,每晚回家就看见夜色里的浮华,运河的晓色或许能够接纳我的孤独呢!于是刻意早起,提前下楼,右转,再右转,穿过草地上短短的幽径,跨过古色古香的牌楼,就置身在拂晓的古运河边了。晨光微曦,露珠清凉,鸟儿啼叫宛转,河水悠悠地流淌。夜晚的喧嚣尽数隐去,青草的气息和河水微腥的味道在晨风中交融,深深呼吸过后,似乎还能嗅到千年前的烟火味!
沿着运河一路向西,除了间或有一两个遛狗的老人从身边经过,此外就无人打扰了。我一边吮着酸奶,一边甩开胳膊故意走得东倒西歪,任由高跟鞋敲击着石砖路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妄图惊扰运河的千年沉梦。
到了大王庙,晨练的人就多了起来。打太极的老人们就分为两拨,一拨清一色唐装练功服,看上去颇有道骨仙风;另一群人竟然在一曲极其哀怨的情歌中闪转腾挪,让我忍不住掩口而笑!最可爱的是一群老太太,一连三天她们没有重复的晨练内容,第一天做眼保健操,大概我一袭职业装穿梭在她们中间太突兀了,在我经过时,好几个老太太偷偷睁眼瞄我一下,那表情就像我年少时故意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又怕被老师发现一般;第二天经过,发现他们改弯腰拍腿了;今天再经过,她们又都闭着眼站在那里抖动全身,他们滑稽的动作看得我再次掩口而笑,但是老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还是让我深深感动!过尽千帆皆不是,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想他们肯定比我更加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
古韵河水流,似水流年悠悠,感谢运河的晓色能接纳我骨子里的孤独,帮我看清了奢华的尽头——是你的好好珍惜,不是你的切莫强求,然后,原谅时光记住爱,人生即能无悔而丰满。
篇4:古韵古扇的优美散文
古韵古扇的优美散文
这是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是我最珍贵的藏品,放在我的藏宝阁中。放假了,一有时间我就会拿出来把玩。
它是在南京游玩时买的。当时它被裱在中山岭脚下的一个角落里。招牌、门槛、墙面都是用松木制成的,一走进去,便散发着一股浸人心脾的香,在小展厅里盘绕,余香绕梁。大厅里摆着坐上去松松垮垮的椅子,上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扇子,我挨个端详后,便相中了它。
那时,它被一个弧形的架支着,以一朵正在绽放的花似的形态昭示众人。它是旧的,扇柄是用一种檀木制成的,使人想仔细看一看,扇子的支架不像其他展示的扇子那般焕然一新,上面的涂料已深深地吸了进去,二者融为一体,有一种隐秘的魅力吸引住了我。
走近一看,那把扇子是用蓝色的绸缎制成的,结构是那般巧妙,使人浮想联翩——该是怎样的一双神奇、巧妙的'手赋予的它生命啊!布不是一般的天蓝色,而是一把蓝到了骨子里,透着东方特有的大气、美丽、沉稳。上面还有一排题字:“天下为公”,彰显着中华历史的风韵。毛笔字的字迹已淡去,但上面似乎还是存留着墨汁淡淡的清香,香远益清。字迹隽秀但又豪迈、大气,与扇子完美的构造结合的天衣无缝。后面还有提名,只有有一个“温”字,简单而又得当的收尾,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又使人读到一份真挚、温暖的美好,该是怎样婉转的故事呢?
当时,我独行,又极爱这把扇子,想买下它,便在狭长的弄堂里追寻店主的身影,这是,一个老太太走了出来,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问我:“干什么,小朋友?”,她的年纪显然很老了,但我觉得她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应道:“我想买下那把扇子”,说罢还指了指。老人笑呵呵的说:“小朋友,你怎么会瞧上一把旧扇子?你真的喜欢它吗?”我点了点头,又走过去摸摸那把扇子,那上等的绸缎、涂料一等价值不菲吧。老人说:“我的店,已经很久没有生意了,没想到还是小娃娃来了,这样吧,我收你五元吧”。我喜出望外,又问道:“‘温’是什么意思?”,没想到老人却颇带伤感的答了句:“一个故事”,我便不好再说什么,也不再追问,结了帐便走了。在路上,我拿着、捧着、放在包里,怎么都不合适,生怕弄坏了它,最后,不知费了好大的精力才将它安全带回了家。
就是这把扇子,给我的阅历添摸了几丝芳香……
篇5:禅茶人生,韵味悠长优美散文
禅茶人生,韵味悠长优美散文
时光,在我们还未来得及埋下伏笔前,六月,已带着诸多的情绪色彩华丽落幕。七月,如期而至。静坐在飘逸着六月余韵的一盏茶香里浅斟细品,韵味悠长。
六月的光阴,已随日月悄然流逝,六月里的温馨与感动,连同那段无法复制的生活点滴,早已完完整整地刻录在流年的素笺里,典藏为一道独一无二的最美印记。
时光亦如一盏醇香的清茶,饮下后,总会留下独特的韵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每一程山水相逢的交错里,总会有初见时的欣喜,也会有渐远后的叹息;每一段平淡如水的光阴里,总会有温馨萦怀的温润,也会有凄凉怆然的薄寒。
生活如茶,百味杂陈,有平淡如水的底色,也有缤纷多彩的韵致;品生活如品茶,入嘴时有点苦涩的滋味,细品后方觉有不凡的韵味。
茶若没有苦涩的陪衬,怎会凸显芬芳的韵味;生活若没有悲苦忧愁的衬托,怎能彰显幸福快乐的珍贵。
好的演员,当能将各种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好的歌者,当能将各种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好的作者,当能将各种词汇运用到挥洒自如;好的饮者,当能将各种茶味品出至真韵香;好的人生,当能将生活过得如水清纯简净。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在水中不浮即沉,时浮时沉是常态,浮时安享飘逸,沉时静享沉稳;人生不好即坏,时好时坏是常情,好时不惊不喜,坏时不惧不悲。
持一颗安然平和之心从容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才算是真正在享受人生。
禅茶一味,全凭品茶人的心境,心情郁结,茶一入嘴,苦味弥漫;心情悦愉,茶香飘逸,入嘴生香。酷夏品凉茶,不觉薄凉;寒冬品热茶,暖香盈怀。
文有百味,全凭品文人的喜好,心性相近之人,品之如玉浆琼露,喜不自胜;心性相悖之人,读之如破烂败絮,心生厌恶。经历相仿之人,越品越爱,奉之为心之知音;经历不同之人,读之无味,评之为不知所云。
无论品茶还是品文,都得保持良好的心境,秉持客观的心态,方能品出真实的韵味。
仲夏时节,细雨敲窗,乃是难得的舒适时光。在微醉的闲暇间,放上一曲悠扬舒缓的轻音,半靠在老旧的藤椅上,微闭双眼,尽情享受慢时光里的娴静舒畅;或是静静伫立在落地窗后,隔着一窗玻璃,静赏细雨轻轻洒落,在天幕间氤氲出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的柔美风韵;亦或是,泡上一壶纯澈的绿茶,在细雨吟唱的韵律中,就着茶香静享一份最简单自然的安逸清宁,便是一种最诗意的生活。
静夜听禅,静心修身,静默养性,斟一盏茶与自己对饮,让浮躁的心性在澄澈的茶水里浸泡,涤去急躁的轻浮,留存淡定的优雅。
人说,所有的烦忧困苦皆为自己选择,若风来,自己把握气侯的冷暖,以足够的温度去抵御寒风的肆虐,怎会惧怕那寒风的凛冽?若雨来,每天不忘备上一把伞,自己握紧伞柄,以悠闲的风姿沐浴在雨幕里,静享雨的洗礼,怎会忧心那冷雨的寒凉?
原来,一切的痛苦烦忧皆是内心不够强大、不够淡然。“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生活若杯中茶,偶尔有点苦涩,偶尔有点清凉,偶尔有点醇香,偶尔有点甘甜。
忙碌时,再苦涩的茶也能一饮而尽;开心时,再冰凉的茶饮下也甘之如饴;心静神怡时,才能品出茶的醇香;幸福萦怀时,方能尝出茶的甘甜。
品茶需要好心性,才能品出茶的芳香;品人生需要好心态,方能品出生活的真味。
【古韵悠长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5.离家优美散文
6.赏月优美散文
7.赶鸟优美散文
8.何去何从优美散文
9.马兰花优美散文
10.小街优美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