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4-01-09 08:51: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o-with-win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欢迎阅读分享。

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1: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使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我校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师专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其它高校相当,在性别、系际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师专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自信与焦虑、身体素质与机能、人际交往、情绪与情感、自我控制等方面.

作 者:魏昌盛 Wei Changsheng  作者单位: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福建,南平,353000 刊 名:南平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2) 分类号:B84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篇2: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了解高职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564 名护理专业新生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全国青年组进行比较。结果:(1)护理新生F2和F7因子高于全国青年组并有显著差异,而F3、F4、F6、F8等各症状因子都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组。(2)五年专新生与高职单招新生比较,在F1、F2、F4、F5、F6、F9、等因子上差异显著、(3)在F1、F6二因子上五年专新生得分显著高于高职高招新生。(4)高职高招新生在多个因子得分上都高于高职单招新生,其中F2、F5等因子差异显著。结论: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高于全国青年组。在五年专、高职单招、高职高招新生间存在某些症状的显著差异。

论文关键词:护理新生,心理健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心理健康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护理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使她们在学习上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而且因为护理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压力等原因造成的护士心理应激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也要求护士具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职业素质的培养当从职业教育阶段开始,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由于环境、生活、人际、学习等方面适应不良而发生心理问题的新生时有发现,直接影响新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并进而影响其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本课题通过对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的研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本人运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对本校级588名护理专业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并对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以期对心理辅导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并制定相关措施为护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一、对象和方法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校2009级护理新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共发放问卷588份,回收有效问卷564份,有效回收率95.9%。其中五年专三年级学生96人,高职单招生118人,高职高招生350人。

方法工具:选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为测评工具。该量表共90个项目,可以测查10个范畴的内容,其中症状因子9个,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采用5级评分制(1—5分):1-无:自觉无该项症状;2-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4-相当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严重程度,因子分反映症状群的特点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统一指导语,统一方法进行测试。以SCL-90测试结果作为基本数据,对护理新生在SCL-90中表现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国青年组常模作差异检验。另外比较五年专学生、高职单招生与高职高招生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全面了解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结果

(一)高职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一般来说,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即可做阳性筛选。单项因子分≥3,表示该因子症状程度达到或超过中等痛苦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经测试,样本中总分大于160分以上的有80人,为样本总数的14.1%;阳性项目数43项以上的有112人,约占样本总数的19.9%。

将各因子阳性人数和检出率进行排序(见表1),以及与全国青年组进行比较(表2)。因子分≥3的阳性人数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6(敌对)、F7(恐怖);与全国青年组比较发现,F2(强迫症状)和F8(恐怖)因子高于全国青年组并有显著差异,而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6(敌对)、F8(偏执)等各症状因子都显著低于于全国青年组。

表1因子分≥3的人数与检出率(排序)

因子 人数 检出率(%)
躯体化 0 0(9)
强迫症状 20 3.54(1)
人际关系敏感 20 3.54(1)
抑郁 6 1.06(7)
焦虑 7 1.24(5)
敌对 10 1.77(3)
恐怖 8 1.42(4)
偏执 7 1.24(5)
精神病性 4 0.71(8)
表2护理新生与全国青年组SCL—90常模比较( )
因子 护理新生 全国青年组 T
躯体化 1.28±0.30 1.34±0.45 4.75
强迫症状 1.77±0.54 1.69±0.61** 3.52**
人际关系敏感 1.68±0.56 1.76±0.67 3.39
抑郁 1.45±0.47 1.57±0.61** 6.06
焦虑 1.42±0.44 1.42±0.34** 0
敌对 1.33±0.42 1.50±0.57** 9.61
恐怖 1.40±.0.46 1.33±0.47** 3.61**
偏执 1.40±0.45 1.52±0.60** 6.33
精神病性 1.35±0.38 1.36±0.47** 0.62
注:*P、**P下同) (二)五年专与高职单招新生差异比较

表3显示,五年专新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高职单招新生,U检验显示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9(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3五专生与单招生因子分比较(

)

类别 因素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五专(n=96) 1.34±0.38 1.84±0.54 1.55±0.54 1.48±0.51 1.54±0.61 1.49±0.50 1.52±0.56 1.40±0.47 1.47±0.50
单招(n=118) 1.16±020 1.64±0.45 156±0.44 1.36±0.34 1.33±0.30 1.29±0.36 1.45±040 1.35±0.40 1.29±0.27
U 4.19** 2.90** 0.15 1.98* 3.08** 3.29** 1.03 0.83 3.17**
(三)五年专与高招新生的'差异比较

表4五年专与高职高招新生因子分U检验显示,五年专新生在F1(躯体化)、F6(敌对)二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高职高招新生。

表4五专生与高职高招新生因子分比较(

)

类别 因素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五专(n=96) 1.34±0.38 1.84±0.54 1.55±0.54 1.48±0.51 1.54±0.61 1.49±0.50 1.52±0.56 1.40±0.47 1.47±0.50
高招(n=350) 1.20±0.29 1.79±0.56 1.70±0.58 1.46±0.48 1.43±0.44 1.29±0.35 1.40±.0.46 1.39±0.43 1.35±0.39
U 2.97** 0.66 1.95 0.29 1.48 3.31** 1.69 0.16 1.92
(四)高职单招生与高职高招生差异比较

表5显示,高职高招新生在多个因子得分上都高于高职单招新生,其中F2(强迫症状)、F5(焦虑)等因子差异显著。

表5单招生与高招生因子分比较(

)

类别 因素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单招(n=118) 1.16±020 1.64±0.45 156±0.44 1.36±0.34 1.33±0.30 1.29±0.36 1.45±040 1.35±0.40 1.29±0.27
高招(n=350) 1.20±0.29 1.79±0.56 1.70±0.58 1.46±0.48 1.43±0.44 1.29±0.35 1.40±.0.46 1.39±0.43 1.35±0.39
U 1.19 2.17* 2* 1.78 1.97* 0 0.85 0.7 1.33
三、讨论

(一)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问题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护理新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比较乐观的。其中F1(躯体化)、F3(人际关系)、F4(抑郁)、F6(敌对)、F9(精神病性)等因子明显优于全国青年组。但在F2(强迫症状)、F7(恐怖)等症状因子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可能。

1、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笔者在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时,学生总体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堪忧,事隔5年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这与学校、领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无关系。

2、学生整体生源质量提高

从我校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来看,生源质量一年高过一年。生源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提升,所以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也就成为现实。

3、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护理新生在女生在F2(强迫症状)、F7(恐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因为护理专业学生99%以上为女生。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给她们带来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比男生多,使她们更容易产生紧张和不安,再加上家庭从小对女孩的关心、照顾、保护比较多,更容易导致女生胆怯、敏感等特点,并表现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

(二)五年专与高职单招、高职单招新生差异的比较分析

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源性质包括五年制大专、高职单招、高职高招三种。三类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比较来看,高职单招优于高职单招,高职高招优于五年制大专。其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高职高招生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高职单招生是职业学校、中专学校的学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录取的,五年专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经中考录取进来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生。相比较而言,单招生大多已经接受了三年中职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大学专业的学习性质、学习方法、学习规律、学习内容都比较熟悉,再加上许多职业学校、中专学校的管理模式、集体生活与大学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她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比较强;可对高招生来说课程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环境都是崭新的,必须有一段长时间的适应;五年专学生初中毕业录取后进入学校的头两年学习的都是高中课程,未涉及专业课程,到三年级的时候重新编入大专新生班成为大专生,所以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学习均无优势,心理的焦虑感、自卑感、压力感较为严重,所以导致最后的调查结果中单招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高招生,高招生要优于五年专学生。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所带来的效果,所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不断加强深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同性质生源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针对不同生源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如果能对那些通过SCL-90测试筛查阳性的同学做进一步的追踪调查和提供心理帮助,将更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解决更多的个案问题,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下册

2 赵冰洁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3 张付全,唐秋萍,邓云龙等.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12

4 刘美涓. 大学生SCL-90 测试结果的研究. 心理科学, 1995, 18

5 张茗 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井冈山学院学报 、2

篇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论文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论文

新生心理普查是大学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南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2003年11月对全校2003级新生开展了心理普查,普查采用了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表OJ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发放问卷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10份,施测率为98%。其中男生2855人,女生1555人;理工科学生2183人,医科学生1286人,文科学生941人。普查采用海南席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精神卫生测量软件进行统计。

—2003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1、UPI测量结果整体情况。UPI的筛选标准共分三类(由于测量软件的限制,量表辅助题没有纳入统计的范围)第I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②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此类学生可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尽快邀请他们到咨询机构面谈,了解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筛选。第U类(应引起关注的学生),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0—24分之间;②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第U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面谈,或者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第U1类,即不属于I类.U类者,是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UPI测量统计结果(见表一)显示:第I类学生的总人数为513人,占11.63%,其中总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数为390人,占8.84%,对第25题做肯定回答的人数为123人(不包括总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数),占2.79%。第U类学生的总人数为1091人,占2474%,其中总分在20-24分之间的人数为397人,占9.00%。第I.U类合计为1604人,占36.37%。第U1类,即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数为2806人,占63.63%。可见,2003级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与国内其他一些研宄结果基本相吻合,但是新生中第I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有些偏高。

表二反映四个关键题做肯定选择分布的情况,其中对第8题做肯定回答的学生为466人,占10.57%,对这部分学生要适时给予帮助和温暖,因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状况,这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幸的经历很可能导致扭曲的人格和不健康的心理。“想轻生”反映学生可能有自杀倾向,应特别引起关注,这也是进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鉴别的项目,对这个问题做肯定回答的学生为206人,占467%,比例有些偏高。

2、SCL—90测量结果整体情况^SCL—90量表包含90个评定项目涵盖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普查采用4级评分制进行统计(0、没有;、轻度;2、中度;、偏重;、严重),它表示被测量者的自我感觉介于0-4的哪一个范围内,数值越大问题越严重。SCL—90的统计指标有两现即总分和因子分,在总分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总均分(总均分二总分/90)SCL—90共分10个因子,每个因子着重反映被测量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因而因子分可以了解被测量者症状分布的特点。9个因子是:1、躯体化,2、强迫,3、人际敏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其他.从SCL—90的测评结果来看,2003级新生中总均分大于(等于)2,即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为605人,占总人数的13.72%,这一比例与UPI测量中第1类的比例11.63%基本持平。同时,我们对4410名新生的因子分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具体见表三)从整体上反映出我校新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新生的整体心理卫生水平。从表三可以看出,首先,各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的水平,说明2003级新生心理卫生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

其次,按因子分的高低排列,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居前三位,偏执、敌对两个因子次之,这一分布特点与国内大学生常模反映的特点基本一致。

强迫症状主要是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以及一些一般的感知障碍。新生从中学升入大学,面临一个全新的,更加开放和宽松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环境,部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一时难以适应。譬如有的思想比较封闭,精神紧张,行为拘谨,在学习和生活上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害怕出现差错和失误等,这些是造成新生强迫症状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新生环境适应和学习等方面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人际环境与中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复杂和多样的人际关系,语言的障碍、个性的不同、自卑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等使他们人际交往面临许多障碍,从而带来种种心理困惑。可见加强对新生人际关系的辅导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抑郁的代表性症状是忧郁苦闷的情绪和心境,以及失望、悲观、缺乏活动愿望等方面的特征,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抑郁的症状在新生中表现比较明显反映出新生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学校的不满意、对专业的不满意带来的悲观情绪,理想中大学与现实中大学的落差导致的失望情绪,缺乏新的学习动力、压力以及新的生活目标导致的茫然苦闷的心态,新的竞争产生的自卑感等等。总之,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还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还较差,情绪还不稳定,加强对新生群体的心理教育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三)不同专业类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2003级新生分为理工科、医科和文科三大专业类别,其中理工科有16个专业,学生2183人,占49.50%;医科有11个专业,学生1286人,占29.16%;文科有9个专业,学生941人,占21.34%从表六的统计可以看出,文科生的整体状况最好,这与文科生的专业特点有关,文科学生知识面较广,比较活跃,爱好广泛,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较少。当然,从统计也可以看出,文科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明显,文科生中第1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偏高(11.48%)医科生与文科生相比的差别不大,说明医科新生整体心理状况较好,医科是南华的特色,在招生中相对是热门专业,新生进入大学后存在一定的心理优势,加之医科生中女生较多。因此,认识医科生的这一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医科生的心理教育,促进医科生的心理健康。理工科与医科和文科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理工科学生第1、U类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医科和文科,其比例分别为13.06%和26.11%,两者的比例达到近40%.可见理工科学生整体状况最差,理工科是新生中的最大群体,应该引起重视。理工科专业分布广,相当部分专业新生是调剂录取,他们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加上理工科学生中男生比较多。

二加强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生教育从‘心”开始

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新生,大学生活从“心”开始,作为教育者,新生教育也要从‘心”开始。加强对新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地缩短新生的心理“失衡期”,为其整个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为其一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新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新生创造良好的入学环境。高校有必要为新生营造良好的入学氛围,为新生的心理创造一个适应变化的缓冲空间,从而让新生能够平稳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中来。这种环境的营造要分别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来体现,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要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加强和新生的交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让新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把握新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传统的入学教育内容呆板,方法单一,忽视新生的心理规律,容易带来负面效应。譬如军训,从指导思想到方式方法,如果不考虑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很容易给新生造成心理伤害。因此,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遵循新生的心理规律。大学的教学管理方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高校要对新生及时地传播这些重要的信息,让新生对校纪校规、学校的一些工作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对于大学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让学生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为新生提供适应环境的机会,主要是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以及为新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多让新生锻炼,多让新生参与,使新生能够尽快建立起新的人际环境。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新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保健的能力,并且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通过广播、橱窗、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对新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学校的心理教育设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要邀请有关心理方面的专家举办系统的专题讲座对新生进行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承受、学习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新生能够接受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教育。此外,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二)防止贫困生成为“心困生”

调查显示,贫困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这就是当前越来越受关注的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许多贫困生成为‘心困生”,并进而成为“学困生”,最终成为“多困生’。“多困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焦点。“多困生”的主要矛盾是心理贫困。造成“心理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贫困生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缺乏综合素质培养,造成其适应能力差和人格方面的缺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贫困生在学校面临种种压力,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贫困生尤为明显,很多贫困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而传统的观念是大学生被很多人视

天,这就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首先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人格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建立对贫困生的防御和保障机制,根据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对贫困生的关怀机制,对贫困生的成长与成才进行积极导向,让贫困生从对生活的关注转为对学习的关注,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可以成立贫困生自己的社团组织,为贫困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帮助贫困生自强、自立。要给贫困生营造一个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机会,多开展班、团活动,有意识地组织贫困生的参与,使他们更多地体会到集体的关怀。

(三)建立完善的新生心理普查体系

完善的心理普查体系有助于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更加系统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普查体系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

首先要加强软硬件建设。新生心理普查涉及面广、覆盖面大、工作量大,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目前学校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主要是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和先进的普查设备;加强软件建设,主要是要尽快研制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其次要建设一支专业的大学心理咨询师队伍。咨询师队伍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难题。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积极引进人才,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再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普查计划和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地完成普查。同时,要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之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要对心理普查的结果高度重视,对于普查显示有心理问题或需要邀请面谈的,要积极组织咨询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并且要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关注和帮助。

(四)努力推进大学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

大学心理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迅速发展也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还有很多创新与发展的空间。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重视和加强心理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推进心理教育,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大学心理教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能把心理教育看成是德育工作的“点缀”,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同时,学校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推进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切实加大对心理教育的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

其次要推进心理教育的组织创新。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要有一个集教学、科研、人员培训、心理教育活动为一体的独立的组织实体作载体。同时,心理教育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员参与的组织系统。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大学辅导员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联系密切,他优势,充分发挥大学辅导员的心理教育功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

最后,要推进心理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心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互助与自助相结合。在心理咨询方面,网络心理咨询是一种新的心理咨询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较好地解决了来访者害怕被人知道的顾虑,在网上,学生和咨询师的交流就会更加坦诚、真实。网络心理咨询的技术己经基本成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心理咨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此外,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家庭有关,家庭咨询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同样可以开展。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助作用,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成员来自于广大同学,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协会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抓住典型事例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这些事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影响,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可以使心理教育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例如,2003年的“非典’期间,由于‘非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极大危害性,高校考试被迫推迟,学校被迫封校,这打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有效果。2004年,马加爵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契机。

【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1.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3.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5.西部中心城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6.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7.大学新生入学心理状态指南

8.新生入学心理调适迎接大学生活

9.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10.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下载word文档
《山区师专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