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爬行类习题
“yang44m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第九章爬行类习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第九章爬行类习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第九章爬行类习题
第九章爬行类习题精选
第九章爬行类习题精选1、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 )
A.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B.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C. 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D. 头、胸、腹、四肢、尾五部分
解 与两栖动物明显不同的是爬行动物有了颈部,颈的出现傅头部的运动更为灵活,对于寻觅食物和发现天敌都十分有利;四肢有利于爬行动物在陆地的活动,但由于四肢短小,不能完全支撑起身体,运动时,须借助身体的扭动来爬行,爬行动物也由此得名。选项C正确。
2、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
A. 适应水生生活 B. 利用皮肤呼吸
C. 适应陆地生活 D. 自由活动
解 鳞片的出现,使得动物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失出去,保持水分,就减小了对水的依赖,可以更长时间地离开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角质细鳞还有保护作用。但鳞片的出现,使氧很难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因此,蜥蜴已不再依靠皮肤的辅助呼吸,而完全依靠肺呼吸。选项C正确。
3、蜥蜴呼吸的特点是( )。
A.完全用肺呼吸 B. 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 用体表呼吸 D. 用鳃呼吸
解 蜥蜴的肺发达,肺泡数目很多,气体交换效率高,完全可以满足整个身体对氧的需求。蜥蜴体表的鳞片使得氧和二氧化碳不易通过,所以皮肤不能呼吸。选项A正确。
4、蜥蜴的'生殖特点是( )。
A.雌雄异体,水中受精 B.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C.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D.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解 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雌、雄蜥蜴经过交配,雄蜥蜴将精子送人雌蜥蜴的体内,精子和卵细胞在雌蜥蜴体内受精形成受精卵。体内受精方式使得动物的生殖活动脱离水的限制,是对陆生生活的一种适应。选项B正确。
5、蜥蜴卵的发育方式是( )。
A. 产大型卵,靠雌蜥蜴孵化蜥蜴卵
B. 产大型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靠阳光的热量孵化
C.卵很小,产于沙土中,借阳光的照射孵化
D.卵较大,在雌蜥蜴体内孵化成小蜥蜴
解 蜥蜴产下的卵较大,绝大部分空间由卵黄等营养物质占据,营养是供受精卵细胞发育的。卵外有坚韧的卵壳,有保护作用。雌蜥蜴将卵产在沙土中,借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孵化,雌蜥蜴不孵卵。选项B正确。
6、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昆虫纲 B.爬行纲 C. 蛛形纲 D. 两栖纲
解 四个选项中,两栖纲和爬行纲为脊椎动物,两栖纲动物虽能在陆地生活,但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域,而爬行动物由于体表有鳞片防止水分蒸发,肺泡数目多,不需体表呼吸,生殖为体内受精,卵在沙土中发育,生命活动离开了水域,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虽然有些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如鳄、海龟等,但这,些爬行动物的祖先已进化成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后来又回到了水中生活,所以从进化和身体结构来看,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选项B正确。
7、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蜥蜴 B. 扬子鳄 C.马门溪龙 D. 蛇
解 “活化石”是指,――些与已灭绝的远古时期的动物结构很相似的,仍在世界上生存的珍稀动物。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具有一些原始特征,对研究古代爬行动物、古地质学和生物进化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被称为“活化石”,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选项B正确。
8、爬行动物是指( )。
A. 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的一类脊椎动物
C. 体表有鳞片或硬壳的动物
D. 四肢短小,行动缓慢的动物
解 爬行动物专指这样一类脊椎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磷片或甲;用肺呼吸哼心室里有不完全隔膜;体内受精,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有以上特征的动物有蜥蜴、龟、蛇、鳄鱼等类群的动物。只以“爬行”这一个特征来认定是爬行动物是错误的。选项B正确。
篇2: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2)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能力方面
(1)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爬行动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爬行类和两栖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比较,以及
重点难点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因为: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是理解
(2)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的基础;
(3)是理解爬行类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基础;
(4)为学习鸟类和哺乳类奠定基础;
(5)可使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观点和进化论的观点。
2.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为本节难点。因为学生对古代爬行动物了解不多,对兽齿
教具准备
1.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殖的录像;
2.龟、扬子鳄习性的录像或挂图;
3.兽齿类挂图;
4.模拟古代爬行动物生活的录像;
5.龟、蜥蜴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出示标本引出课题
篇3: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2)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能力方面
(1)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爬行动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篇4:第九章爬行类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教学设计
第九章爬行类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2)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能力方面
(1)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爬行动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爬行类和两栖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比较,以及对占代爬行类中兽齿类牙齿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重点难点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因为: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是理解晰踢适应陆生生活的前提;
(2)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的基础;
(3)是理解爬行类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基础;
(4)为学习鸟类和哺乳类奠定基础;
(5)可使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观点和进化论的观点。
2.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为本节难点。因为学生对古代爬行动物了解不多,对兽齿类这个过渡类型更是陌生,不易接受。所以把这个知识点划为难点。
教具准备
1.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殖的录像;
2.龟、扬子鳄习性的录像或挂图;
3.兽齿类挂图;
4.模拟古代爬行动物生活的录像;
5.龟、蜥蜴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出示标本引出课题
【第九章爬行类习题】相关文章:
6.化学平衡习题
7.平方根习题
8.经济法习题
9.原电池习题
10.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