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

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

2024-01-31 08:46: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ztr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下面给大家分享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欢迎阅读!

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

篇1: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

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会议文件。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命令、决定、指示、批复、通知、通报。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函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会议文件。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

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采集者退散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公报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4)陈述呈请性文件:报告、请示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商洽性工作:函

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篇2:公文的写作与处理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是公务员、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以下是公文写作与处理的基本知识:

公文的定义: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等在处理事务时所用的书面形式。

公文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对象,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等不同种类。

公文的格式:公文应该符合规范的格式,包括信头、正文、落款、附件等部分。信头包括发文机关、文号、标题、日期等;正文包括主体内容、结尾、签发人等;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文号、签发人等;附件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文件、资料等。

公文的写作要求:公文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规范、逻辑严密、符合法规等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避免使用含糊、模糊、歧义的措辞。

公文的处理:公文处理是指将收到的公文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处理、转发、答复等过程。公文处理的基本程序包括签收、登记、转办、处理、存档等环节。同时,还要注意保密性和安全性,确保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篇3: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公文处理程序与方法: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一)收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2.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3.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4.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5.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6.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7.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二)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

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2.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3.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4.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三)公文的整理和归档

1.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2.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篇4:公文写作基础备考知识点

公文写作基础备考知识点

第一节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形成送审)

1)。公文写作是代机关立言

起草初稿:是指构思基本完成后动笔行文,写出公文初稿有的具体过程。

讨论修改:是指对初稿作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公文起草的组织形式:

1.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

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

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成文。

2)。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和文字表达方面。

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

A.政策性强: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地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

B.针对性强: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C.科学性: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能够及时地、正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在文字的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A.结构严谨: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要示: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完整划一。

B.语言精当: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既要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要求,又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

C.行文规范:是指公文的种类、格式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书写要清楚,标点要正确,文面要整洁。

公文效用:是指公文对机关公务活动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法规和准绳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

3)。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第二节 公文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公文写作的特点:

1.被动写作,遵守性强

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

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

5.紧迫之作,时限性强

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2)。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2.要实事要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3.在文字表达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

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和程序

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体式:公文文体、结构、附加标记和文件格式。)

(程序:交拟、起草、审核、签发、印制、发出)

(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使用墨汁、蓝黑墨水和碳素墨水,不使用纯蓝、红色墨水。)

第三节 公文写作步骤与方法

1.)明确发文主旨(公文的主题和发文目的)

1.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何种公文名称

3.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

2)。收集有关材料

1.收集、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

2.深入下去,收集有关的实际材料(要求:真实、典型、适用、时效)

3)。拟出写作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几层意思

4)。认真起草正文(导语、主体、结束语)

1.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

2.观点正确、情况属实

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

4.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5)。反复检查修改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思想是否正确、论述是否集中、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

4.关于结构有修改

5.关于语言的修改(公文稿纸格式:单面16K,260X184mm)

第四节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1)。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公文写作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公文写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也是领导机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直接反映。

2)。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修养

1.政治素质好:a.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b.严守纪律,严守保密制度。

2.有一的政策理论水平

公文写作是执行政策、依靠政策、理解政策、表达政策的过程。

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4.有较宽的知识面

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3)。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

1.完善自我,勇于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2.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勤于、勇于、善于向书本学习

3.深入实践,勤学苦练——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篇5:公文写作基础

公文写作基础「最新」

【公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1)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

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2.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3.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4.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2)收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2.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3.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4.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5.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6.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7.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3)公文的整理和归档

1.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2.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篇6:公文写作基础

1、下列符合批复写作要领的有

A、针对性要强

B、严格掌握行文对象

C、灵活运用结构形式

D、坚持一文一事

E、有申请就有批复

2、下列事项适用通报的有()

A、表彰先进B、批评错误

C、任免干部D、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表彰性通报的正文由下列哪几个部分组成()

A、表彰缘由B、表彰决定C、希望号召D、知晓范围

4、通报写作要领主要有()

A、以具体事实为基础B、以典型事例为题材

C、以教育指导为目的D、以及时有效为要求

5、下列符合答复函写法内容的有()

A、告知情况B、答复意见C、争议结果D、结尾

6、请示的结构由以下选项的哪几部分组成()。

A、标题,写明制发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B、主送机关

C、正文,包括请示理由、请示事项及请示的具体要求

D、制发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

7、关于请示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无权或确实难以处理的问题与事项

B、使用范围广泛

C、具有执行性

D、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8、下列陈述呈请性公文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有()

A、工作报告B、请示C、答复询问的报告D、批复

9、下列说法符合工作报告写作要求的是()。

A、适宜采用概括叙述的表达方式,避免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B、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C、报告内容应有新意

D、点面结合,实事求是

10、在撰写总结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时通常采用何种方法()

A、介绍工作的成绩及工作进程

B、叙述占有的材料

C、概述基本情况

D、简要揭示总结的主题,为进一步展开叙述奠定基础参考答案

1、ABCD 2、ABD 3、ABC 4、ABCD 5、ABD

6、ACD 7、AB 8、AC 9、ABCD 10、CD

篇7:公文写作基础

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公文即公务文件,是国家机关级其他社会组织 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有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格式的文件。特点有:

1. 作者的法定性;所谓的作者法定,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义务、任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也就是说,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法定的社会组织才有权制发公文。以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在个人名字前面都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职务,代表他所在的机关来发文的。

2.效力的权威性;

3.内容的公务性;公文不管是别人代拟的还是领导者自拟都只能是为了“公务活 动”而创制。

4.体式的规范性;

5.制发的程序性;公文制发程序一般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步骤。

6.创制的时效性。

公文的分类

根据公文形成和作用的活动领域,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根据公文机密程度,分为对外公开文件、限国内公开文件、内部使用文件、秘密文件、机密文件、绝密文件六类。

根据公文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类。函是最重要的平行文。 凡是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不分大小,级别不论上下,一律视为平行关系。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三类。

根据公文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分为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知照性文件、记录性文件。知照性文件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相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

根据文件的发送目的,分为主送件、抄送件、批转件、转发件等。

根据公文来源分为两类:收文、发文。

公文的文种

据《办法》的规定,国家行政公文有13种,据《条例》规定学党的机关公文有14者,各分别是: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公告、通告、议案;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决议、公报、指示、条例、规定。

公文的文体

是指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 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应用文体的一般特点:实用性、严肃性、程式性。

在公文的写作中,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并以说明为主。

公文的行文规则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来往关系。我国社 会组织的管理机关可以分为三大类:

1.政权机关:立法机关体系(自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省人大及常委会到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体系(依次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省、四大直辖市、各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市、地区、自治州政府,县级市、市辖区、县政府,乡镇政府);司法机关本系(自最高人民法院到乡镇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军事机关体系、政协机关本系等)。

2.团体机关 中国共产党机关体系,这一机关体系实质上是我国社会的领导权力核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体系;全国工会机关体系;全国妇女联合机关体系;其他群众性团体。

3.实体机关 事业单位机关,均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经费,如学校和研究机构等机关;企业单位机关。一般实体机关纵向级别较少。

我国社会组织机关及其部门、单体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行文关系有以下四种:

1.隶属关系,如国家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

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如国务院所属 各部、委、办之间、省人民政府各厅(局)之间;

3.平行关系,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

4.非隶属关系,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为不相隶属关系,如省军区与县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与县民政局。

【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相关文章:

1.写作基础入门知识

2.公文写作与处理

3.公文写作基础:命令的概述

4.写作公文

5.公文函的写作与

6.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

7.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8.公文写作题

9.公文写作培训班

10.优秀公文写作

下载word文档
《公文写作与知识的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