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flysun2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作 者:杨保华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刊 名:中国航天 PKU英文刊名:AEROSPACE CHINA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2: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论述了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成就,突出了我国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三大里程碑的跨越以及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空间技术的未来发展.
作 者:杨保华 YANG Baohua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17(2) 分类号:V4 关键词:中国 航天器 空间技术 成就 展望篇3: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作 者:杨保华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刊 名:航天工业管理 英文刊名:AEROSPACE INDUSTRY MANAGEMENT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篇4:中国海洋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中国海洋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利用卫星探测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探测的`最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我国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A星和B星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获得的重要应用成果,并展望了未来我国海洋卫星的后续发展.
作 者:白照广 LI Yifan 杨文涛 BAI Zhaoguang LI Yifan YANG Wentao 作者单位: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17(4) 分类号:V474.2 关键词:海洋水色 海洋水温 海洋动力环境 合成孔径雷达(SAR) CAST968平台 资源一号平台 资源二号平台篇5: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概述了我国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与成就.介绍了即将发射的新一代风云三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配置的10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26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仪器的用途.给出了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基本任务、主要探测性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在研的新一代风云四号(FY-4)静止气象卫星的关键技术和遥感仪器.分析了国外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与栽荷配置.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取得的效益.
作 者:李卿 董瑶海 LI Qing DONG Yao-hai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09 刊 名:上海航天 PKU英文刊名:AEROSPACE SHANGHAI 年,卷(期): 25(1) 分类号:V474.24 关键词:极轨气象卫星 静止气象卫星 功能 技术特点 有效栽荷 应用 效益篇6: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成就与展望
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成就与展望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根据未来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其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作 者:YU Houman 范含林 YU Houman FAN Hanlin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17(4) 分类号:V4 关键词:航天器 总体设计 展望篇7: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在过去的一个半多世纪,航空摄影测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阶段、解析摄影测量阶段和数字摄影测量阶段,革新了空间数据获取的技术方法,显示出了航空摄影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文章介绍了国外航空摄影近几十年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胶片航空摄影仪、数字航空摄影仪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航空摄影发展的历史中,我国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也成为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标志.因应当前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本文着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4数字航空数码相机进行了阐述.文章最后讨论了航空摄影的3个发展趋势,意在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航空摄影的未来.
作 者:刘先林 段福洲 宫辉力 Liu Xianlin Duan Fuzhou Gong Huili 作者单位:刘先林,Liu Xianlin(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段福洲,宫辉力,Duan Fuzhou,Gong Huili(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
刊 名:前沿科学 ISTIC英文刊名:FRONTIER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V245.6 关键词:航空摄影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数字航空摄影仪篇8:中国的民族政策:成就与挑战
中国的民族政策:成就与挑战
一、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民族平等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相同的内容。现在实施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为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有关法律和政策又具体规定每个民族不分大小,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都同样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民族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利,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等。
(二)民族团结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专门法令,废止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等。其后颁布的《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有类似论述。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政治制度。早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并于2001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一制度既充分保证了国家在大政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又充分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因而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最佳政治制度。
(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系列政策中,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目标,而民族区域自治则是实现上述原则和目标的基本制度保障。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政策又包含以下一系列具体政策。
1.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鉴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乡工作条例》,也对此作了政策和法律上的相关规定。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为此,全国和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在民族地区推行民族语文教学、民族语文出版和民族语言广播,并用民族语文执行公务等。
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有类似规定。为了保证这些法律的贯彻落实,《刑法》还规定,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侵犯他人合法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
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国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医
[1] [2] [3]
【中国空间技术成就与展望】相关文章:
2.造就与迷失美文
3.年终总结展望
4.总结展望
5.展望高考作文
6.展望语录
8.回顾 展望作文
9.工作总结以及展望
10.展望高二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