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
“mingzh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
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
春末夏初
过往的稚言童语抄写在我们手心,在文字中痛哭失声,与少年往事分离,描述来不及温存就已经转身的纯白年代。 —题记
欢春末夏初时期。那时,满园的花开达到鼎盛,然后是花面临的一次考验,能够承受逐渐升高的气温,那么那些鲜花就可以继续张扬。否则,就会零落。这些让我看到了以后的将来,或是将来的以后。
小时候,沉醉于花开的瞬间,以为这便是美的所在;长大后,沉溺于水流的永恒,以为这才是美的归宿。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掺水。泉水激石,留下的才是浩瀚。如今,我已置身事外,原来,洋溢的微笑亦是种美;原来,永恒可以藏在一条紫色的心形项链中;原来,过去也只能够原谅。把回忆当作白衬衫洗干净,让时间的风轻轻晾干。
月辉清冷。从积尘的碎窗洒落而进,映出千万模糊在尘土岁月的残影。清光从地面深凹的裂缝向里探。“滴答~”是水管里水流呆滞的流动声,或是古老时钟不甘寂寞的争鸣声,亦或是愤懑世道的夏初的青蛙入水的.声音?然而这些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了。只是,揣测的人多了,寂寞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到了8848米的高度,只是想知道,那上面会有空气在流动吗?也许这上面是有空气流动的,可为什么会感觉不到生命的呼吸呢?——那里都是寒冰,没有其他。
我想,春天像是幼稚的孩童,虽然绚丽,烂漫却是显得那么无知,不够坚强。而现在,我们则是初夏。解下稚嫩的外套,泪水与欢笑,失望与希望,构成十八岁的天空,充满夏天的豪情、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在这热闹值钱或是之后是一段安静。
生命年轮上的绿肥红瘦,在一个逆光逝去的季节,凋谢重复着绽放。我们始终相信一种可能,让我们突然跑过来时间,在哪场艰苦卓绝的角斗中突兀地赢了。于是,似乎已成为化石的手臂,在那一刻,变成了翅膀。
篇2:春末夏初散文
春末夏初散文
站在春天的末端,感受春末夏初的生机勃勃气息,陶醉在春末夏初的瓜果飘香馨香里。
五月,到处一幅生机勃勃,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自然景色。五月,家乡的荔枝开始红了,漫山遍野,红彤彤的一片,龙眼绿了,芒果也绿了,挂满了枝头。
五月,风儿淡淡的,绿色淡淡的,红色彤彤的。初夏五月,没有盛夏时的浓烈,却有着盛夏时的生机勃勃气息。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绿草茵茵的早晨,晨风如母亲的手抚摸孩子般轻抚着我们。晨曦初升,在村边的小路上,时不时有早起的人们在来回走动,穿梭于自家的菜园和果园之间,采摘着可以上市的香蕉,荔枝,送到附近的收购点。晨风悦人,轻盈地吹拂,拂过洋溢着丰收喜悦笑脸的人们,到处弥漫着一片丰收在望的气息。
午后的天空下,阳光明媚而灿烂,村边的池塘里长满了荷叶,放眼望去,只见满眼的青绿,满眼是荷的世界。一片片圆圆的荷叶,像伞般挺立在平静的水面上,清凉的风儿吹过,风吹伞动,伞随风动,片片荷叶摇曳着自己娇柔高挑的身姿,在翩翩起舞。翩翩起舞中,可惜只见满眼的青绿,不见青绿中荷花摇曳,半遮半露的时而露面,时而隐藏在荷叶背后的半遮半掩之美,没有六月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致。
阳光明媚中,几只田鸭在荷叶底下来回穿梭着,寻找着可口的食物,时不时叫几声只有它们自己才听得懂的语言。寂静中,偶有几只青蛙在来回跳着,久不久响起一二声跳下水的叮咚声,点缀着午后阳光明媚的寂静。
五月的天空,孩子的.面,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一下子就乌云密布,响起雷声,下起倾盆大雨来。好一场狂风骤雨,时而一阵大雨,一会小雨下着,洗涤着一切。池塘的水胖了,村边小溪里的水也胖起来了。风雨沥沥,村边,路旁的树木也在凑着热闹,在雨水沥沥的冼刷中欢快地舞动着自己茂盛的绿衣裳。风雨沥沥,时不时响起的雷声,给淅淅沥沥的雨天增添了几分热闹。
大雨沥沥地洗刷着一切,满了村边的池塘,也满了村边的田野。你看,风雨中,只见整个群山怀抱中的小山村到处是一片雨的朦胧世界。
雨停了,大地也进入了黑暗。星星点灯,寂静的小山村亮起了星星点灯般的灯光。剪一方丝雨,掬一把清新,雨后的晚上,打开窗户,清新的雨后自然气息随夜风涌入,空气里溢满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吹在人的面上,凉凉的,清澈的细腻。窗外,虫鸣声响起,和着夜风一路呤唱,在雨后的夜里,唱响一曲清新轻柔的乡间动听音乐旋律。
星星点灯,夜幕星空上,一轮弯月高高挂,摇摇欲坠般,遥挂天边,繁星点点,稀稀疏疏眨着一只只或明或暗的眼睛,耀了夜幕下湛蓝的星空。月光似水,星星点灯,虫鸣声响,于夜风的呤唱里,合奏着一曲轻柔动听的月光小夜曲,尽显山乡月色下小村庄的无限月光似水的柔情。
春末夏初,微风,阳光,雨声,夕雷,新月,一幅柔情的春末夏初的美丽画卷,是那样的美丽,柔情,悦人。
篇3:春末夏初的散文
这几日的天气,风和日暖,甚是适宜。 适宜感怀,适宜遐想,也适宜憧憬。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天性温吞,不擅追求的我,在这般缠绵悱恻的季节里,一如既往地心如止水,却又思绪万千。
终我一生,我都希望自己能是一个内心波澜不惊,淡然处世的人。可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的,虽然生来是一张白纸,可它赋予你的人生轨迹,偏偏造就你本不想拥有的性格。若是你倾心于素淡山水画,它必许你浓墨重彩的一笔;若你眷恋于简洁明了的痕迹,它定为你繁复细致地铺陈。智者常言,人生最美好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为了不辜负这醒世名言,造物主为你这副躯体搭配的,往往是等你思想成熟之后,才发现并非自己所愿意有的个性与灵魂。生命就是在这般的矛盾与结合中挣扎度日。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自己真正爱的是什么。一次次沉沦在别人的故事里,蠢蠢欲动地,是自己以为可以压制的,不可与人明言的心思。那样的人生遭遇,我深知自己不可能拥有, 存在于渴望中的东西,就是因为心向往之,才成为了高山仰止般的存在。无论是感动,心疼还是希冀,都只能存在于沉沦的那一刻,随着时间推移,只能变成回忆,而永远不可能在生活里留下足迹。可是,我还是喜欢那种感觉,这样沉沦、期待、清醒、失望、释然的经历,让我觉得,我的心还是鲜活的,还跳动着对生活的热情。虽然喜欢心如止水的境界,但那并不等于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我希望的,是以超脱红尘的姿态,在这俗世里踏踏实实地走一遭。我以为我就是这样,爱着做一个读故事的人。
可是,读完故事,流完泪之后,心里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泛起涟漪。我无法忽视,纵然轻微,却还是可闻可感的那一份渴盼——创造故事。不是难于登天,不是需要你殚精竭虑,只要坚持就好,因为没人决定你故事的长短,作为原创者,你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喊卡。可我还是至今未拥有一个哪怕稍稍让我满意的故事。这应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尤其是在我意识到,我竟然知道,我一无所获的原因。
我很懒,不只是表面的懒。当我喊完开始之后,背景早已存在,或明媚得直逼人心,或暗淡得几不可寻,总归是没有缺席;人物也粉墨登场了,犹抱琵琶也好,风貌尽显也罢,都不致唐突看客;至于故事情节,我以为在我心动之初,我便已想好了。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一泻千里,洋洋洒洒地一笔挥就。但是心懒、性懒的我,却总是在结局尚未来临之前,失了继续下去的耐心,一次又一次喊停。所以,我经常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前景大好的.故事,硬生生地被我这个狠心人拦腰截断。更可恨的是,我神智清明,却依然漠然旁观,想来就算我想要欲盖弥彰地辩解几句,也是苍白地自己都接受不了吧。我不是不遗憾,不痛心,但还是没有办法避免。下一个故事创造之际,总是一遍遍强调,这次会坚持的,会给它一个结局的,但结果,依旧惨不忍睹。而我,这个又一次对自己失信的人,竟然懊恼自责了一阵之后,又将它连同消失了的那许多肢体不全的故事一起束之高阁。呵,这样看来,我还是有事情能坚持做了这么多年的,我的人生,我纠结的灵魂与思想,都是源于此吧。
我的生命里,因此而充满了未尽的故事。偶尔午夜梦回,再难入眠之时,这许多的故事,便化作弱水中的恶鬼三千,牵扯着我的手足神经,直要把我拉入那深渊之中,溺得我无法呼吸。一阵夜风吹过,从窗帘翻起的缝隙中溜入室内,解我狼狈困境。大口喘息之际,在我汹涌的心潮中, 作为主旋律的,不是害怕,而是漠然。的确,自己种的果,自然是要心甘情愿的独自吞食。只是,沾湿枕巾的,应该不是随风而入的霜露吧。
依旧是不知所言。兴致勃勃地开了头,深深期待着结局,却逃脱不了既定的命运,我仍然不能写完我此刻的心情。
就这样吧,再写,也不是我想说的话了。不能写我心的字句,不如不写。
明日的天气,即使有天气预报,不亲身感知,也不能不差分毫地描绘;而明日的心情,永远无法预测,甚至,即使经过,也可能遗忘在记忆的沙漠里,再想起时,无迹可寻。下一秒的我,又是什么样子呢?没有人能回答。
只希望,无论我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世,都能有一个结局。哪怕所有的珠子都是残缺的,我也能串起人生的项链,这样就足够了。
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也未可知。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篇4:春末夏初的暗恋散文
春末夏初的暗恋散文
春末夏初的暗恋散文
每当路边和公园里的新绿明晃晃地伸向天空时,每当潮湿的空气中充溢了植物的生长气息时,她知道已是春末夏初。这时,她心里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一股思念强烈地在一丛丛新绿中膨胀。她总觉得,春末夏初是一切浪漫故事发生的时间,就像她第一次的暗恋。
那时,她在镇上读初中。班里有一个很优秀的男生,长相帅气,学习成绩总是年级第一,为人又随和。班里几乎所有女生都崇拜他,并从心里爱慕他。她也不例外。她是个害羞的女孩,像窗台上的含羞草一样,任何人的一句嘲笑都会让她缩回刚刚打开的叶子。她只是一心一意地关注他,关心他。每次上课听乏了,她的眼睛就忍不住朝他的脸望过去。只要看到他的脸和他嘴角的笑,她就觉得是一种安慰。若是在校园的某条路上遇见他,她也会觉得这是种不期而至的幸福。她观察到他的一个小动作:总是喜欢从嘴里吹出一股风去吹动额前的头发。并不自觉地露出淡淡的笑。她为这个小动作痴迷,心里总是漾起特别的温柔。
下午放学后,她会去操场的树阴下坐着,看不远处的他打篮球。学校操场边有一排樟树,春末夏初的时候,那排樟树的叶子一点点茂密起来,而那让她安静的新绿也一层层旺盛起来。树下落了一地黑黑的籽,她走过时故意用脚踩碎,黑黑的籽发出“啪”的爆裂声。看着他打篮球,对她来说是一种淡淡的幸福。她同时会想一些事,觉得春末夏初是最特别的转换。冬末春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的世界在她眼里都是荒凉的,只有春末夏初,生命走向繁盛,满世界的新绿让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她的暗恋当然不会有结果。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而她只考上了另一个镇上的普通高中。虽然每到春末夏初,她都期待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但关于他的消息却一点点褪色。后来,竟然不知道他在哪里读大学。。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春末夏初的一天,她坐车回省城。上车的时候,眼角一瞥竟然瞥到了他。她的心跳加速,找了个离他不远的位子坐下,这样可以看他的背影,甚至他的脸。她发现他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两人很是亲密。她看见他脸上依然淡淡地笑着,还给女孩指窗外的风景。她甚至看见他朝身后的自己看了一眼。可是,他的目光很快离开,根本就没认出她来。她的心像被踩的樟树籽一样爆裂。可是爆裂过后,她并没有心痛的感觉。
到了省城后,她和他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开。她忽然觉得时光真是最伟大的化妆师,躲在时光背后的人们却依然要走过春夏秋冬。而暗恋的感觉也许就像春末夏初,永远是美丽而浪漫的,不会有悲伤。
篇5:在春末夏初写景散文
在春末夏初写景散文
热,余热,夏末余热;凉,微凉,天微凉,秋初。夏日里的那股虎虎的暑气,燥燥的,渐褪去。伴随着淡淡的凉意,渐进秋。
夏末,不免还有点热,人们依旧着短T―恤,或者短裤,也有的穿着裙装,很是惹眼的那种也有,或者再火辣一点的。只是这样相对单薄穿着的人少了,少点了。细心点的你似乎会发现,哦,人们几乎都备个小外套,特别是早晚的时候,无论是随意套着的还是正经的穿着,都是为防凉。虽然白天更多的时候是正好的温度。妈妈说,换季,初秋,早晚凉。所以,接着衣着单薄者,会少之更少。不说“一叶知秋”看这情形,知道,夏末,热渐去,秋凉近。
记得盛夏时节,早早的,太阳的光线就已马力十足,照得人刺眼,胜过暖意,是燥热。落幕时节,早早的,光线是柔和的,有那么一点点暖意,当然不比寒冬时节大清晨,喜人的太阳公公。秋初,有点柔美,走的是婉约的路线吧,丝丝凉意混合着暖意。骑着“小驴”,走过一条街,排满梧桐的街,阳光渗进来,密密的枝叶,透着斑驳,软绵绵的照在身上,心情大好。起早晨练的人,阳光沐浴,该是幸福的享受啊。运河边,大有悠闲垂钓者,鱼儿早起溜达,呼吸新鲜空气,或许,“醉翁”不在鱼,是种心境。阳光满满的洒下来,水面上,人身上,都是浓浓的暖意。阳光倾泻在小弄堂,巷子里,人声吵杂,满满的哟呵声,急急得催促声,汽车的鸣笛声,小孩、妇人的对话声,声声入耳,清早好一派温馨的协奏曲,不似夏时的燥,彼时是急匆匆的,此时亦有急或缓,但更多的感觉是什么,是一种莫名暖暖的.滋味。夏末,初秋,真好,暖暖的洋溢着满是幸福的味道。
夏末的傍晚该是很美的一道风景线。不似漫天的火烧云,天边是什么色彩,不是很暖,不是很冷,浅色系,淡抹相宜的。如果说清晨的阳光是暖暖的,那么此时的余晖该是懒洋洋的。为什么说之“懒”?许是一种姿态,就摆在那,任你索取,却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行人来去匆匆,该是回家的时候,耳边有风吹过,不能说是凉爽,亦不能说是冰凉,微凉,恰到好处。穿上小外套,踏着“小驴”穿过梧桐街道,经过运河边,不能不为之感叹,大自然是神奇的,林荫间的不似清晨那般的斑驳,现是晕染的色彩;水面,算不上一泻千里,至少眼之所及之处满是…或者哪天,匆忙回家的行人,停一停脚步,缓一缓节奏,我们整个的心情是否会不一样,我想应该会是恬然温馨的吧。末夏,秋初,披着“光环”甚好。
现值九月,夏末秋初,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篇6: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散文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候的天空开始由浅变蓝,云朵被明媚的阳光照耀着,经折射呈现出一团团耀眼的白,随吹面而不寒的杨柳风,轻盈的、漫无边际的漂浮着。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候的风会夹杂着花草的清香向你迎面扑来,柔柔的、淡淡的。温度不冷不热,空气中没有悬浮的灰尘,很干净、很澄澈。还记得每天都有在清晨在黄昏和你一起放风筝的想法,然而却一次也没有。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的雨细细的、绵绵的,会斜斜的打在窗户的玻璃上,模糊望了向窗外的眼睛。然后缓缓流动,凝聚。最终汇合成一大滴水珠,在无法承受重力的情况下沿玻璃的.表面蜿蜒曲折的流落下来。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候的我们会穿着白色的衬衫,在下午放学后一起去破落但不失繁华的街上吃饭,然后去超市或者在公园的长凳上,畅聊着明天,期盼着毕业。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候的黄昏美美的。给我们诅咒过且毕业那天都不舍得离开的校园蒙上一层暗暗的橘红色。那时的我们会并排坐在教学楼前的松树下,望着夕阳,用不适合拍照的手机拍下一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
我怀念春末夏初的季节,那时候的宿舍住着没在一班的我们七个。彻夜的说话忘了时间,只记得透过窗已望见在缓缓西落并不皎洁的月光及散落夜空的星辰。那首熟悉且伤感的歌,可以听到有落泪的感觉。
篇7:寒春散文欣赏
寒春散文欣赏
前四五日是暖和了些,周一早上便刮起了风。夜里下起了雨雪,几日便风雪不断了。今日更是飘飘洒洒下了一天的雪,白日里落地便化了,我想可能今晚会上冻的,尤其苦了那些将雪地胎换了的车主们,不知又有多少车辆被刮碰了。
往年的清明前后早可以穿长袖的单衣了,而今年倒是把冬日里的棉衣穿在了身上。不仅风大了些,而且更冷些。像今年这样寒冷的春天,近些年是少有的。中午,安哥说:这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天气,峰弟,我告诉你,这种天在咱们这里才算是正常的天气。仔细想想确是如此了,小时候的春天来的很晚的,还未晒上几日春天的暖阳进入五月夏天便来了,可以穿短袖了。我跟乔哥说:这样也好,没有必要去穿那几日的长袖单衣了。虽然去年四月中旬飘了雪,但已是草青叶绿了。今年是不同于去年的,因为今日我依旧穿着棉衣过着冬日般的生活。
今年的春天虽冷些,但心还是暖的。三月中旬出差回来后,便一直忙着新宝结婚的事,新宝结婚那几日天是暖的,极好。又吃了几日的酒,便又到健身房挥汗如雨去了。那日,酒后回家跟朋友打电话说回家无聊。友笑说:出去转转吧!我说:外面太冷。他说:少喝酒,无聊时多健身。可以多活些年,待到老时一块吹吹牛。我哈哈大笑说:我的人中太长可活百岁,不如现在到我家煮茶聊天。哎!不去了,太冷了。他说。
周一那日刮风时突然想家了,便在路边打车回泉水地。车上遇见了江英(罗建的老婆),她抢先付了车票的钱,下车后顺便到罗建那儿打声招呼。罗建拉住我:不许走,一会儿吃火锅喝酒。我说:可以,我先回家跟老娘说一声,拿上两瓶好酒来。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做满了一桌饭菜,便给罗建打电话,让他带老婆孩子来家中吃饭。他说,还是你来吧!我说:不去,风太大害怕喝多了走不回来。他竟笑说:我也觉得风太大,不敢去。一场寒春竟将战友间的热情吹得九霄云外去了。
昨日,有人发微信说四月竟有一月风雪。乍一看,吓一跳,赶紧转发了。一会儿,便有人留言:别忽悠,骗人的。才想起一号是愚人节,不知又挨了多少种地人的骂了。我想月初若有风雪总是不好的,月尾若有暖阳总体来说便是好的了。因为那是这里原有春天的本色。它很短,但是它很美丽。
篇8:春社散文欣赏
春社散文欣赏
春社,这个历史上曾经被人们隆重祭祀的节日,现在早已退去了节日的色彩,没有人再纪念它了,甚至很少有人记得它。
记得母亲是记得春社日的,是极重视对春社节日的纪念的,也是村子上唯一的几十年来坚持以简朴仪式祭祀春社的人。她把对这们日子的纪念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血脉之中,表现出一个农村妇女对土地神发自内心的敬重。
母亲没读过什么书,不识几个字,更不懂得历史。她可能不知道在唐宋时期,春社节日的到来古人们会杀猪宰羊祭祀社神,会逛庙会、看社戏、把酒欢聚表示对春社节日的庆祝和对丰收的期盼。所以,我猜想,母亲祭祀春社可能不是为了赓续古代的做法,也不是为了继承亘古绵延的古老文化,她能始终不渝地纪念这个日子,或许与她青少年时受过淡淡的春社文化的熏陶,丢不下那份情结有关,或许与她内心渴望丰收的年景,希望早日摆脱忍饥挨饿的日子有关。所以,每当春社的到来,不管别人是否祭祀,她都要尽其所能,准备香烛、鞭炮、供品等向土地神顶礼膜拜,虔诚地祈求它的赐福和保佑。
春社的日子不是固定的,母亲只记得大概的时间,春暖花开燕子归来的时候,母亲就提前拿着老板的历书请识字了人标注出来,记于心中,便于祭祀。
春社到来的前一天,即使家中没有米下锅,母亲也会想办法备足几升大米,磨粉做成米粑,第二天和其它供品一道供奉于神龛上,祭祀土地神。母亲将备好了大米,先放在盆中,用水濡湿,浸上一段时间,白天没有时间,到了晚上便挑灯夜战,用石磨将大米磨成粉,装好放妥。第二天,东方才露出鱼肚白,她就起床将盆中的米粉掺水拌匀,调至干湿适宜后便用手揉搓成团,然后,一点点或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米团,或压成小碗盖般大小的米粑,放在事先置于锅中上面蒙了一层粗布的竹栅上蒸。蒸熟后的米粑糯且香醇,极能诱发人的食欲,但母亲不允许早早守候在灶旁的我们小孩尝吃,哪怕我们垂涎欲滴,谗相百出,也决不会开恩。母亲将蒸熟的米粑用大蓝边碗装好,在大门前和神龛上各供奉三大碗,极恭敬地请土地神“品尝”,接着点燃香烛,燃放鞭炮过后,先向天地作揖,再向神位揖拜,口中不停地念念有词表达心愿,祈求土地神的赐福。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是简短的,但对虎视眈眈地看着米粑的'我们小孩来说却是慢长的。母亲祭祀完毕,早已急不可待的我们便一哄而上,争着分享香甜的米粑。其实,这时米粑已出锅多时,早已冷冰冰,硬梆梆了,若搁在现在,孩子们连正眼都不会瞧一下。但那时,对于平时连饭都吃不饱的我们小孩子来说,米粑就是美味佳肴,就是节日的欢乐,就是母亲的赐予,吃了心里就有热乎乎、暖融融的感觉,幸福就会流淌在心中,笑魇就会绽放在脸上。而且,那时春社日能吃上米粑,村子上只有我们家,同村的伙伴是享受不到的,每当我们家祭祀的鞭炮响过之后,常常引起邻居的小伙伴的一片疑惑和围观,当他们看到了米粑之后,又是一片惊羡的目光。
在家里举行完祭祀仪式后,母亲还会到离家不远的土地庙去祭拜,若遇上雨天她就会用油布纸把祭品包好,掖在怀里,打着雨伞钻入雨帘中。土地庙在村子东南方向的小山中,高不过2米,长不过6尺,宽只有丈余,用砖木和土瓦建成,沉积了岁月的尘埃。庙建得小,但“五脏”俱全。庙两边有副对联,上书:“还心愿土地保佑,积善德南无赐福”,横批是“有求必应”。庙内只设一个香炉、一个烛台和一个放供品的小台子,显得很简陋、局促。土地庙虽小、简陋,却是村民平时寄托希望的场所,谁家若遇上有人有点头痛脑热、三病二痛的,善男信女们就会来此祈祷,请求土地神祛病消痛,保佑家庭安康。但在春社日到此祭拜祈祷的只有母亲。母亲在土地庙前会重复在家中祭祀的全过程,口里念叨的都是祈求土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等吉祥话。母亲在土地庙祭拜时,由于她是村子上唯一在春社日向土地神祈福的人,她不仅为自家,还真诚地代全村人向土地神祈祷。
现在母亲已到耄耋之年了,由于行动不便,不祭祀春社日已多年。而今,每到春社日,再也听不到鞭炮的炸响,再也看不到香烟的缭绕,再也闻不到米粑的香醇,寂寥中便感到这春社日已经离我们远去,渐渐消逝在岁月的深处了。尽管春社的祭祀活动由于母亲的年事已高,已悄然落幕了,但那份记忆在脑海中却没有消失,母亲的善良、真挚、虔诚还静静地流淌在心间。
【春末夏初的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1.春末夏初散文
4.冬末春笑散文
6.散文欣赏
7.夏始夏末优美散文
8.古诗《春残》欣赏
9.诗歌欣赏:春醒了
10.作文夏初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