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
“chenl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当端午节来领之际,孩子们活蹦乱跳的盼望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大人们也开始忙乎着准备包粽子的佐料。
小的时候,对于吃粽子只是一种奢望,一来那个时候没有充足的粮食;二来那时会包粽子的满村也没有几个。自我记事到十四五岁完全懂事,也没有吃过几次粽子。到了我十五岁以后,吃的粽子歪与好在,每年都在端午节吃一次粽子。
在过去吃粽子,没有一颗软大米;只有大软米。说了软大米和大软米也许好多人分不清,就连我自己以前在农村期间,因为见的软大米很少。现在我细细解释一下这两种米的区别:软大米就是用稻子碾的米,稻子又分为软硬两种,这个也许好多人都懂;而大软米则是用“糜子”碾的米,这糜子也像稻子一样,分为软硬两种。一般农人不种些软糜子,因为人们觉得种软糜子产量太低,种软糜子不划算。糜子碾下的米金黄金黄,吃起来香甜爽口,盛世美味;但是要是包粽子光用大软米包的粽子,总觉得没有软大米所包的粽子光滑爽口,再加上人们总觉得买来的白花花的软大米包的粽子一定很好吃。当然这是孩子们嘴里念叨的,大人们总是说“还是我们自种自产的软糜子碾的米黄阁搓搓(方言,表示特别黄的意思)的,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要说农村人过去吃粽子,那才有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包粽子的缘故,也是由于好多人舍不得买包粽子的粽叶,所以有的人想吃粽子,就在锅上放上锅屉,铺上笼布,然后撒一层金黄色的大软米,撒一层洗干净的枣;有的为了简单,就把大软米和枣放在一个小盆子里,用快火蒸熟,凉冷以后,美餐一顿;有的人买来了粽叶,但是不会包,又不好意思请人,所以他们就铺一层粽叶,然后一层大软米,一层枣的蒸熟,然后挖在一个小盆子里,晾冷美餐一顿。
在过去的时光里,由于人们吃的少的缘故吧!会包粽子的人少之又少,自我记事以来,只要是村里人包粽子,经常叫我的妈妈去包粽子;到了我十五六岁的一个端午节,妈妈在家里包粽子,我们姐妹几个早已在山上砍一些篓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叶子类似粽叶,窄而短小),回家以后,把植物的茎喂了羊,叶子留下,在妈妈包粽子的不远处放一些土和一些小石子,代表米和枣,妈妈的手动一下,我们姐妹们跟着妈妈动一下;三番五次的重复,终于我的第一个成功了,但是姐姐妹妹怎么也弄不成功,后来她俩索性放弃了,再也不学了。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包粽子,一次妈妈包过时间长,一时难以把握哪个巧道,我还指点妈妈。
自从我学会包粽子,也重复了妈妈跑遍全村包粽子。每到端午节来临,我可是忙人了,东家门里进,西家门里出的忙乎着。
记得在我十八岁的那一年,我去姐姐家里做客,走到姐姐家半道上,开始包粽子,从中午的十一点开始,一直包到下午五点;在三婶(姐姐的三妈)家安营扎寨,张家三升米,李家二升米,大家都是姐姐的婶婶和妯娌,从中午到下午一共包了一斗八升米的粽子,还不算枣,那么多的米的粽子,枣基本占粽子的百分之三的空隙吧!可想而知包了有多少个粽子啊!那么多的粽子,只有姐姐的一个嫂嫂给我打下手,别的人就在一边说笑话,开玩笑。那一次包粽子,让我刻苦铭心的记忆犹新。三婶是得了癌症晚期的患者,她对吃粽子兴趣最大,但是她又不敢吃大软米粽子,而且不敢放入红枣;所以三婶给她自己泡了二升酒谷米(用谷子碾的米,也属于软性的。),当三婶看到我包好的一个个粽子,口里咽着口水,仿佛已经吃到自己嘴里。三婶吃了那一次粽子三个月以后去世了,我一想到三婶看我包粽子的眼神,以及她哪渴望的贪恋口水,心里真不是滋味。
不会包粽子当然是比我们大多的婶婶阿姨们,自从我结婚以后,村里同龄的媳妇们陆续进门,村里会包粽子的人也多了,但是每到五月端午来临之时,还是摆脱不了一些不会包粽子的邀请。
而今人们都吃的是软大米粽子,就是从农村拿来一些大软米,人们也会如获珍宝,舍不得多搅如,搅一小部分,偶尔在粽子中撒几粒金黄色的大软米,也是一种稀罕。
如今每当和邻居们坐在一起包粽子,总是免不了和邻居们讲讲过去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十几年前,邻村的一位二十几岁的妇女,由于常年舍不得包的吃粽子,那一年她早早准备好包粽子的佐料,二升大软米,一升左右大枣,二斤粽叶。把米泡好以后,请村里的一妇女包粽子,母子几个沉浸即将吃粽子的喜悦之中,孩子们活奔乱跳到处宣扬自己家在包粽子,母亲声称今日能美餐一顿粽子了。请来的包粽子妇女给她把粽子包好,并且放到锅里面,给她交代了如何煮粽子。包粽子的走了,这一妇女烧火煮粽子,她不懂火候,在上面压的东西过轻,快火煮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二升米的粽子成为一锅糨子,急的这妇女坐在地下大声啼哭。从此以后,这煮粽子也是一种教训,开始要慢火煮,并且在上面压上较重的石块或者水盆,这也是一种巧道吧!
我做粽子的基本渠道是。头一天把米掏一遍,然后倒水泡上,这泡米的过程一般是一天两夜,中途换水两次。包粽子一般是下午的两点左右,包好粽子正好到做下午饭时候。把粽子整整齐齐放入锅内,放的时候棱角压好,这样煮出的粽子不易变形,然后在上面压上一块菜石。生火一边煮粽子,一边做饭,饭做好了,粽子慢火蒙的差不多了,为了让粽子煮出好看,所以把慢火蒙一个多小时以后的大菜石拿出,放一小盆水,为的是比刚才轻一些,快火再煮几个小时以后,天气黑了,粽子煮差不多了,孩子们闻到香味,早已垂涎三尺了,叫着喊着妈妈,问能不能吃了,挖出一些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吃粽子,锅里面的还是不往出挖,因为粽子再蒙一夜,粽子既酥软,又爽口。我这人做别的做不好,煮粽子从来没有煮破过,也没有煮的把粽子之形状变形过。
自从住到县城以后,每年端午节包的粽子包的不少,自己一家人吃,捎回老家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也吃。年年如此,但是吃的人越来越少,让人不免有点心酸;开始是四位老人吃,后来公公去世,对于捎粽子总是一视同仁,不分爸爸妈妈两个人,婆婆一个人之多少,总是捎同样多,为此邻居经常提醒我“你爸爸妈妈两个人多捎一点,你婆婆一个人吃得少,少捎一些嘛。”我总是说“一样的老人,一样对待吧!”而今年的端午节,捎粽子只有爸爸一个人吃了,妈妈去弟弟家带孙子,婆婆去世了,就是想给吃,她们也吃不上了,不免有点心酸。
回忆中的包粽子很有趣;回忆中的往年吃粽子时,老家等待捎回的粽子香味飘溢两边,而今只有爸爸一个人吃到我亲手包的粽子,却快乐不起来了。
[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
篇2: 粽飘香散文
粽飘香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节,忽然收到远在北京的女儿发来的照片,是几张包粽子的全部过程,看到她手上擎着一个精致又漂亮的小粽子,一脸的幸福和自豪,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个时候,总是企盼端午节,因为每年端午节家里都会散发着浓郁的欢腾和粽叶飘香,那时候,妈妈还不会包粽子,总是请来隔壁的大娘过来给我们家包粽子,端午的味道总是浓郁而温馨。年复一年,大娘的年纪大了,也就不好意思请了,之后的几年,端午节总是到街边买上几个粽子表示一下而已,从此家里再也没了端午节的气氛,看着那几个冷冰冰的粽子,回想起那些年跑到芦苇塘摘粽叶、泡江米、红枣、花生。然后端午节的`前一天请来大娘,孩子们忙着屡粽叶,大娘灵巧的双手转的飞快,不一会一锅粽子包好了,然后妈妈又忙着在柴火上架一口大锅,煮粽子的时刻是在节前一天晚上,香味一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香气里,走过来,走过去,探头探脑的。心里是欢喜的等待,脸上是无忧的笑容。闻着粽香,咽着口水,睡梦中也依然会有一些轻轻的牵挂。第二天一大锅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妈妈总会给左邻右舍的送一些过去,这时候,就感觉满弄堂都是我们家里幸福的味道。
思绪落回桌上那几个冰冷的粽子,忽然我直奔里屋,叫妈妈再去请大娘一次,这次我决定学会自己包粽子,不能让端午节失去那种欢腾,不能让弟弟妹妹们失去对端午节的企盼,我学的很努力,很快就能自己包上一锅粽子了,于是,每年的端午节又延续了那份欢腾和企盼,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圆桌前,弟弟妹妹吵嚷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馅的粽子, 角角落落都飘满粽叶的香味,忽然觉得,那一刻,幸福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如今也二十多岁了,端午节那一天,她说,很感谢妈妈教会她包粽子的手艺,自己包粽子过端午节会觉得很开心,能感觉到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说现在所怀念的并不仅仅是家乡的粽子的味道,更多的则是对父母的想念,父母在家里挂念着我们,心中才会有一个依靠。学会包粽子的女儿,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延续着端午节的温暖,同时也延续着中华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传统节日,粽子不仅仅是美食,它还是一种文化,端午的粽子会久久飘香,中国的文化也将源远流长!
篇3:端午节粽飘香作文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了。这个节日在我们家乡也算的上隆重热闹的,划龙船、插艾蒿、吃粽子。
提到粽子,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点心了。每当端午节,奶奶就会包粽子给家里人吃。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会准备一盆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珍珠一样的赤豆”、红彤彤的蜜枣、香喷喷的咸肉,想到这些就能让我垂涎三尺。
粽子不但好吃,包粽子的过程也充满着乐趣。我坐在奶奶旁边,看她拿起几张粽叶,挽成一个小兜兜,在里面放入糯米,再放入馅料,包成棱形,或者包成像“小脚”一样的形状。我在旁边看的都出神了。没过多久奶奶就包好了满满一大篮粽子。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足足煮了2、3个小时之后,打开锅盖一阵阵粽香扑鼻而来。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奶奶帮我拿了一个我最爱吃的蜜枣粽,轻轻地剥开粽叶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蘸上白糖放到我手中,我大大的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耐人寻味!
我喜欢过吃香喷喷的粽子,喜欢过端午节。
篇4:粽艾飘香散文
像山间的一缕清风,
净化心灵。
龙舟艾叶,
像独特的一杆旗帜。
流芳百世!
五月初五,
一个永不磨灭的纪念。
又是一年粽飘香,
沐浴在五月的细雨中,
品味香甜粽子。
将那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
连接着旷世的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据云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所以在以前端午节临近时,大人们就将五色花线缠到小孩手腕、脚腕,甚至脖子上,寓意平安健康成长,将艾草放置门口或别在门楣,意为辟邪。
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初夏如树,到处充满着阳光和生机。红的草莓、黄的香瓜,火红的石榴花、青黄掺杂的枇杷果。此时的家庭“主角”――粽子,被打扮得“花样百出”。当你拿起一个粽子,一层一层剥开已煮成黄绿色的粽叶时,掺红枣的糯米便露了出来。在碗里蘸一点白糖,放进嘴里,轻轻地咬上一小口,顿时,牙缝里都充满了粽子的味道,更能让人品味到的是粽叶的清香。当一家人吃着粽子,品味粽叶清香时,老人们总会向晚辈讲起不同版本的端午节来历。
从记忆中返回到我的童年,不知从何年开始,但足有数十年过去了,我家每到端午节,粽子全是母亲自己包,在包粽子前几天,母亲去菜市场分几次买很多粽叶,回来把它放在盐水里浸泡一天,算是杀菌,再洗干净;包粽子前一天把十多斤糯米放在水里泡,第二天午后开始包粽子。母亲把两片粽叶很熟练很优美很艺术地用手一转,转成漏斗状,右手捞起糯米放入漏斗状的粽叶里,右手每放一次糯米到左手时,母亲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一转去撞压几下左手的糯米,装两次糯米后,就要装粽子馅了,粽馅有:红枣、栗子、豆沙、枸杞、花生、芝麻等。有时是单一的馅,有时是两种馅,有时是几种馅,馅的.搭配全靠母亲来调剂,放完馅后,再装两下糯米,再撞压两次。母亲用棕榈大叶条条分开的筋子五花大绑把粽子绑了个结结实实,不同馅的粽子绑好后再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加以区别。母亲蒸煮粽子时,在粽子锅里要放同样粽子数量的鸡蛋,她老人家说:“这是:圆圆满满,和和美美!”端午节的粽子虽小,也大!所以,母亲包的粽子粘而劲道,特别好吃!母亲看着花花绿绿的“作品”,有些自豪地说:“我也不太懂屈原、赛龙舟、香包、艾草、钟馗什么的,就知道怎么包粽子!”另一种是晚米粽子,馅子特别考究,含有豆酱、香葱、海蜒、肥肉、五香等为馅,味道可人,吃不腻,我特别喜欢吃,一吃就十来个下肚!总之,端午节,她传承着家庭的情愫,她传承着母子的情愫,她传承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是啊!沧海桑田,岁月悠悠。端午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回,就像浓浓的粽香从古到今一直飘着,悠悠的,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人们当然会想到的是屈原投汨罗江的历史。记得屈原留下的一句经典名言:“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名言后人作为人生追求的座右铭,曾经鼓励着不少的成功志士。如今手中的粽香,是从老人那一辈一辈传递过来,每次从中都会品出浓浓的母爱和父爱。一缕粽香,寄托着我们浓浓的思念,五彩花线,裹着我们深深的祝福。愿那翠绿的粽叶给你带来一份安祥与如意,那甜甜的馅儿能给人送来无限开心与甜蜜,让那长长的五彩花线连同一种朴素的思想,纯洁的情愫,融入浓浓的端午粽香,随风悠悠飘远。
此时此刻,我心中不禁想起,回到那个七国争雄的年代,想起汨罗江边那位让端午节变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就是在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五月,在这充满空灵的诗意的山水之间,在这绿草如茵的汨罗江边,仿佛见到了这位让世人敬仰的屈原。那映着清清的江水,看着水中峨冠长铗而又困顿的形象,往事历历地涌上心头,长久的辗转流离,回楚都既已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的现状折磨着这位汉子,使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闷闷的心事只能对着清澈的江水诉说。可水又岂能明了这位的一腔豪情?罢了,也只有这清清的江水能接纳他了,于是他带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平静,带着“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的悲哀,缓缓走进汨罗江那清清江水的怀抱。两千年在弹指间已成为烟云,但如今粽子依然散发着它应有的清香。
不由人们想起了龙舟赛,龙舟上的船桨激起的水花依然那么晶莹,雄黄酒依然是那么的火辣,那个伟岸的身影也应该还清晰地活在人们心里。龙舟赛那场面实在热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加上观众的拍掌吆喝声,耳朵里塞满人潮呐喊声。这是水乡围观龙舟赛的感受。近年来龙舟赛时有时禁,使端午节缺少龙舟赛的节目,节日的氛围就显得淡淡的,对端午节也觉得索然无味了。也许出于和谐安定的考虑,将这个千古习俗人为的废止了。
篇5:粽叶飘香端午节演讲稿
“哦耶!”班级里传来一阵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和掌声。原来,端午活动要开始了!
一进教室,扑鼻而来的便是浓郁的茶叶香,伴着茶叶香的,还有一丝淡淡的粽叶香。在座的同学跃跃欲试,早已经迫不及待想动手做粽子了。只听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整个班级便沸腾了。大家立刻行动了起来。
看,有的人在急切地询问父母粽子的做法;有的人在创作着自己的花样粽子。我拿着粽子四处张望着,忽然一个小小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他一手拿着粽叶,一手用勺子把白白的糯米和馅料放进刚才搭好的粽叶中,再加一把糯米用线固定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他把粽子高高举起,仔细打量了一番,嘴角微微上扬,眼里露出满意的神情,似乎捧在手里的不是粽子,而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奖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刚刚放入锅中的粽子终于出炉了。刚煮好的粽子是淡褐色的,就像一块诱人的蛋糕,浑身散发迷人的芳香。大家纷纷打开软糯的粽子开吃。一口咬下去,淡淡的肉香在口腔中回荡,香软的糯米就在齿上留香。
活动持续了许久,大家被热闹包裹,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笑声伴着粽叶的香气飘在了校园上,快乐在空气中弥漫,久久不能散去!
篇6:粽叶飘香时散文
粽叶飘香时散文
五月端五节,粽叶飘香时,我总会吃到在乡下生活的婆婆和嫂子包的粽子,收到一份浓浓的亲情与牵挂。
今年同样不例外,嫂子和婆婆总在节前就包好粽子,托人捎给了我们。这看似简单的工序却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完成,糯米的浸泡、配料都要有一定的功夫,盐、碱,这些都很重要,少了,味不够,多了,味就重了,等把料配好了,就用几张竹叶叠加,足够放二两糯米的宽度就好,然后将拌好的糯米放到手中的竹叶中,再将沾满芝麻的五花肉放到到铺好的糯米里,加几颗板粟,等这些都放好了,再铺一层糯米,就可以把竹叶折回包紧、扎好草绳,然后放进锅里,慢火煮上三几个小时,等糯米烂了,里面的肉汁浸到糯米中,就全部完成了。
解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糯米中各种香味就出来了,有竹叶香、板粟香、芝麻香、肉香,可谓是色香味具全。
我喜欢吃放有板粟、五花肉、芝麻的粽子,而且这些都不能放少了。曾尝试过包粽子,记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乡下工作,单位离嫂嫂的家不远,曾和嫂子一起包过,但没有成功,或许是我这双小手托不起宽大的竹叶,放在粽叶的'糯米和配料总也握不紧,包起来的粽子散散的,咬不出那种韧香的味道,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包过了,但每年我都会吃到嫂子包的粽子。
对粽子我总是情有独钟,没想儿子和我也一样,特别喜欢粽子,每到端五节,他总会说:“妈妈,打电话给伯娘啊,让伯娘包些粽子来吃”。其实,不用电话,嫂子都会很挂心,问回不回来过节啊,没有时间回来就托人把粽子给你们捎去了。说真的,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好嫂子,很多的家庭,婆媳不和,妯娌不好,但没想,我和嫂子却象姐妹一样,聊家庭,聊儿女,聊生活。
让我更感动的是妈妈今年也学着包粽子,妈妈其实很能干,很多事情都会做,但也是这粽子包不起来,包不紧,容易散。每到端五节,我只有等嫂子捎来了。可是今年,妈妈说:“今年我包粽子给你们吃。”我说:“你会吗?别太麻烦了,等我嫂子捎来了,就有得吃了。”可是妈妈还是操起了这份心,我也不知她怎么做的,粽子做好时就打来了电话让我开车过去拿。
说实话,味道并不是那么好,糯米盐放多了,碱少了,但这却是一份浓浓的爱,因为那份爱,所以才将竹叶,糯米,芝麻,肉块捆扎成团,用爱火慢慢炖熟,将爱传递给我,我懂妈妈的用心良苦。
粽叶阵阵飘香,亲情与爱浓浓传来,过多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我只有用心、用爱来传递我的情感,用我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浓浓的亲情与关爱。
篇7: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家乡的粽子在冀西一带很出名,个大、米黏、枣甜,老远就能闻到其香。母亲包粽子更是十里八乡的高手。包过粽子的人都知道,个儿越大越难包。母亲包的粽子每个足足1斤。我小时候常常看母亲包粽子,觉得她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
家乡包粽子都是在农历五月初四。母亲包的粽子个大,要在初四晚上煮一夜,初五早上才能吃。我自小爱吃母亲包的粽子。7岁那年端午,初四夜里我睡醒一觉后,闻着锅里溢出的粽香肚子突然咕噜起来,很想捞个吃,就悄悄从炕上爬起来,摸了双筷子到锅里捞粽子。因屋里太黑,一不小心滚烫的粽子掉在了腿上,疼得我哭起来。哭声惊醒了母亲,她点亮灯看见我倒在灶台旁,赶紧抱我到炕上,在我烫伤的地方抹了獾子油,一句训斥的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阵香气唤醒,睁眼一看,炕头碗里放着两个剥开的粽子。母亲坐在身边默默地等我醒来。9岁那年,我已上了学。那时端午节要给老师送粽子。我家到学校隔一条河,我中午不回家。上学时母亲给我带了4个粽子,两个给老师两个当午饭。谁知过河时不小心全掉进了河里。我很害怕,自己饿顿肚子无所谓,没粽子给老师怎么办?一上午我都没心思上课。中午,同学们都在吃粽子,我却悄悄地藏在教室外面的麦地里,怕闻见粽香感到肚饿流口水。正在这时,突然听见有个同学喊我,说是母亲来了。我从麦垄里钻出来,见母亲带来4个粽子。原来她听说我把粽子丢了放心不下,连午饭也顾不得吃就找了过来。40多年过去了,这两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仍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鲜活,不同的是母亲却不在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知道我爱吃家乡的粽子,竟在76岁那年学会了包粽子,说是要把母亲对我的'爱延续下去。如果端午有事回不去,父亲就把粽子给我送来或捎来。我见过父亲包粽子,那两只干枯的手笨拙地洗苇叶、装米、绑线绳,像在完成一项复杂的工程。有时好不容易包好一个粽子,往筐里置放时突然又散了架,只好从头再来。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就酸起来,哭着劝父亲不要费劲了,咱买粽子吃吧。父亲执意不肯,说商场里能买来粽子买不来母爱父爱,还说,我能给你包粽子证明我还能干活能运动,再过几年更老手更不灵便了,你想吃我包的粽子我也无能为力了。听父亲这样一说,我就不再阻拦他,希望他永远能运动永远能给我包粽子。父亲的粽子和母亲的粽子不可同日而语,邻居们都说无论外形还是味道,前者不及后者的万分之一,然而我却觉得没什么差别,一样的香一样的甜。理由很简单,因为父爱和母爱是一样的浓一样的淳。
篇8:又是一年粽飘香散文
曾几何时,那些曾经滋养过我青葱岁月的往事已背景模糊,如时光的青藤,已在秋风中老去。故乡五月的雨却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底涌现,然后窜升到我的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
故乡的五月,绿肥红瘦。山林中的野果、田野里的野菜,曾满足过我们多少张馋馋的小嘴,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时像一泓清泉淡淡漫过我心间的,是那浸润着母亲味道的从童年一路飘来的粽子的清香。
从我记事起,端午节包粽子是母亲必须做的事,不管农事有多忙,家里的景况有多不好,端午节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早早的起床做完当天必须做的农活,然后,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用的材料。糯米是自家种的,粒粒晶莹饱满,香糯爽滑,回味绵长;棕叶是新采摘的,我家房屋后面长满了一丛丛的粽叶,五月的雨把它们洗得格外的清翠、鲜嫩,刚采摘下来时,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难忘;包裹粽子的绳子是父亲早就准备好的,那是从棕树上割下来的当年刚发芽长起来的嫩黄的棕芯,撕去中间的茎,晾干水分,韧性十足,是包棕子最好的绳子。
在我们兄妹慢慢长大后,洗粽叶就成了我们的工作。从井里打上一桶清水倒进一个大盆里,把粽叶放进去,用一张柔软的布把上面的脏东西洗干净,再用另一个盆里的水清洗一遍,然后一张一张的整齐地放进簸箕里。等我们洗完一堆粽叶后,直累得腰酸背痛腿发麻,这时才知道以前母亲一个人做时是多么的辛苦。等我们洗好棕叶后,母亲把头一天就泡在缸钵里的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就等奶奶的晚饭摆上桌,吃了饭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吃过晚饭,天已经渐渐黑了,母亲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一起后,首先把一条长凳竖起来,用一根木棍挑起粽芯横放在凳子上,粽芯从高处掉下来就好捆粽子了;然后母亲端来一条矮一点的凳子坐下,把粽叶和糯米放在顺手的一边,开始包粽子,她先用两张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圆锥形,再将糯米用勺子舀进去,装满整个“圆锥”后,用筷子轻轻插几下,使糯米之间不留空隙,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松垮,煮的时候才没有米露出来。母亲把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包在上面,这时粽子上棱角分明,煞是好看,包粽子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是用粽芯把粽子捆起来,这道工序看似简单,简单得只见母亲两手一绕就把一个粽子捆得严严实实,一粒米也不会露出来,在我看来却是那么复杂,复杂得到今天我也没有学会。
在我看来那样繁杂的工序,母亲那双灵巧的双手做起来却如龙飞凤舞一般。我蹲在母亲身边,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轻轻上扬,眼角露出浅浅的笑容。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沁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面颊红润如花。母亲的手不停地翻飞,挂在棕芯上面的粽子越来越多,在淡淡的灯光中,母亲竟是那样的美丽,如一幅素美的画,永远留在了我心灵的最深处。
当粽子的香味飘满屋子时,已是清晨了,我们兄妹三人揉着睡意惺忪的双眼摇摇晃晃地来到厨房,一夜未眠的母亲已将一大锅粽子煮得满屋飘香,待我们洗漱完毕后,母亲已将粽子从锅里捞起来放到饭桌上,粽子的清香争先恐后地往鼻孔里钻。我们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大的,用拇指对准一个角轻轻往下按,捆粽子的绳子一下就掉了下来,剥开粽叶,轻轻咬上一口,便觉芳香四溢、满口生津、唇齿留香,这个除了糯米和粽叶的完美结合、再也没有添加任何辅料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粽子,它的香甜永远留存于我的记忆深处,母亲包粽子时那优美的姿势如一幅珍贵的画定格在我童年的梦中,温情满满,清晰如昨。
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离端午节还有好些天,超市里、市场上早已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香的、甜的、肉的、素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的还被商家包装成精美的礼品盒,成为送礼的佳品,我也曾赶时髦买过各种口味的粽子,却总也吃不出母亲包的粽子的清香。
年复一年,母亲总要从老家包几提粽子,用文火慢慢熬煮一晚上,天一亮就从乡下赶车给我们兄妹送来,粽子还是那粽子,清香还是那清香,不同的是母亲一天一天的衰老了,两鬓已斑白,步履已蹒跚。
这粽子淡淡的清香,如一首温馨而渺远的歌,从童年一路飘来,飘成我记忆深处永不消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清香,它是母亲的味道。
篇9:又是一年粽飘香散文
早晨6:30把女儿送走,困!把身体放在床上以最舒服的姿势接着睡。刚舒服一小时,手机响了,以为是在青岛的老公打来的,却是同学的短信。眯着眼睛看看,短信说:采一株驱邪的艾蒿,撷一缕平安的轻风,摘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美味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记得想我啊,否则小沈阳趴你家窗户。笑死了,哪里还有睡意,起吧,上街吃早点、买粽子。
8:30走出家门,昨天鄂尔多斯大雨,天气有些凉,但阳光很好。懒懒的在街上逛,逛街其实是享受,很多女人喜欢结伴逛街,我更喜欢自己逛,看街上的花草,路上的行人,女孩的着装,每天都在变化的城市。吃了一碗牛肉拉面,想起了老爸老妈,先拨了老爸的电话,关机,再拨老妈的,不接,弟弟给二老的武器配备真是形同虚设,他们的原则永远都是不打电话不开机,不打电话不看手机,没招!去超市买我馋的肉馅粽子吧,还不错,这回我还真买到了,是“伊利”的,“思念”的没有,说明内蒙人还是比南方人爱吃肉。
天气的变化真快,出了超市,街上已骄阳似火,想想是回家打扫卫生还是买今夏的裙子?如今的家务活都凭一时兴起,没了过去的劲头,能拖的就拖,能腾的就腾,地板由一日三拖变为三日一拖,老了也懒了,接着逛吧,还是裙子的诱惑大。
粽子寄存在超市的寄存柜里直扑三楼,今年的连衣裙款式真多,颜色也丰富,试完粉的,试蓝的,穿完圆领的穿V领的,服务小姐不厌其烦的在我耳边说着,这家不行再去下家,折腾半天还是深色的适合自己,可是看到水水灵灵的色彩真是心头不服气。一会儿,身边来了位胖姐,原来胖女人也可以独具风韵!连日来为减肥减肥越减越肥所困扰,看到她后很澎湃,休闲的装束、休闲的发髻、休闲的神情,一个气质女人。呵呵俺也可以东施效颦了,哈。
花苞的美,美在那一刻的娇羞;花瓣的美,美在那一时的激情;花瓣散去时蒂的美,美在永恒的成熟。女人如花,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学会欣赏娇羞的美、激情的美,收获成熟的美才是最美。黑色就黑色吧!88折搞定。
回家,拖地板,给娃娃做饭!我的端午过的不错!
【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相关文章:
2.又是粽叶飘香作文
4.端午节粽”情诗歌
7.酥饼飘香散文
8.狗肉飘香散文
10.飘香的端午节500字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