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白《猛虎行》注析

李白《猛虎行》注析

2024-04-10 08:14: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米粒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白《猛虎行》注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李白《猛虎行》注析,欢迎参阅。

李白《猛虎行》注析

篇1:李白《猛虎行》注析

李白《猛虎行》注析

《猛虎行》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1,泪下不为雍门琴2。旌旗缤纷两河道3,战鼓惊山欲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4,胡马翻衔洛阳草5。一输一失关下兵6,朝降夕叛幽、蓟城7。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8。

题解:

《猛虎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词六·猛虎行》郭茂倩题解: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以此题为诗者,或写客行,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喻苛政。

注释:

1、断肠句:《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见《古风》二十二注1.

2、雍门琴:春秋齐城门名。据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时齐人子周居雍门,曾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増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两道均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旌旗缤纷,言叛军势盛。

4、秦人句:谓中原及关中军民为叛军所蹂躏。秦人代指中原和关中广大军民。燕地代指叛军。

5、胡马句:谓叛军占领唐东都洛阳。安禄山是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难以接受。

6、一输一失句:谓军事上失败,决策上失误,致使官军一败涂地。军事上失败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失败退守。决策上失误指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致使潼关无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于敌后,河北诸郡响应。时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击诸郡,广平诸郡复为贼守。见《资治通鉴》。

8、巨鳌二句:谓安禄山叛军未平,天下纷扰,不得安宁。巨鳌喻安禄山;鱼龙喻朝野上下。

第一段:诗人感伤时局,忧国忧民。首四句为比兴,引出“肠断”、“泪下”作为全诗之眼。旌旗四句言两河道、洛阳城失陷百姓官兵遭受胡兵蹂躏。一输一失四句言时局不定,贼势尚盛,朝野上下不宁。

颇似楚汉时1,反复无定止。朝过波浪沙2,暮入淮阴市3。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4。暂到下邳受兵略5,来投漂母作主人6。先哲栖栖7古如是此,今时亦弃青云士8。有策不敢犯龙鳞9,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称客,掣铃交通二千石10。有时六博11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注释:

1、楚汉时:指秦末刘邦与项羽相互交战的时期。

2、朝过句:指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一次行动。《史记·留侯世家》:良得力士,为铁椎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良与客狙(jū)击波浪沙中。

3、暮入句:指韩信受贫。《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4、下邳句:《史记·留侯世家》:良尝从客步游下邳圯(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五日后,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帝王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5、刘、项句:言刘邦与项羽的胜败,全凭张良和韩信这两个人来决定。

6、来投句:《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以水击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十日。信喜,谓漂母:“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你)而进食,岂望报乎?”

7、栖栖(xī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8、青云士:本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指才能出众的人。

9、有策句:谓自己虽然有良策,但不敢献给皇帝,怕触犯皇帝的威严。龙鳞,喻指人主。《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着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达到)矣。后因以逆鳞喻人主。

10、掣铃句:谓与州刺史交往。唐时官署多悬铃于外,有时报闻,则引铃以代传呼。掣铃,即拉铃。这里指拜见长官时,拉铃告知。交通,即结交;交往。二千石,指州刺史。

11、六博:古博戏之一。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

第二段:引张良、韩信未遇时的窘况及得志后,左右刘、项存亡的业绩,与诗人自己怀长策而见弃,窜身南国,流落宣城,寄兴博戏的失落相比,心理感到很不平。

楚人每道张旭1奇,心藏风云2世莫知。三吴帮伯皆顾盼3,四海雄侠两追随。萧曹曾作沛中吏4,攀龙附凤5当有时。溧阳6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苎》绕梁尘7。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客8。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9。

注释:

1、张旭:《新唐书·张旭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2、风云·:喻高才卓识。

3、三吴句:谓张旭家乡的地方长官都很敬重他。三吴,郦道元《水经注》:吴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也。邦伯,即刺史。《尚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庶、殷,皆众多义;甸,京城郊外的地方;侯、男皆爵位名)邦伯。孔颖达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顾,拜访。盼,企望。

4、萧曹句:谓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当初不过是沛中小吏罢了。《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5、攀龙附凤:喻臣子追随帝王建功立业。这里是鼓励张旭的`话。

6、溧阳:旧县名,属丹阳郡。唐时属江南道之宣州。

7、吴歌句:谓吴歌《白苎》的乐声悦耳动听。吴歌,吴地的歌曲。《白苎》,乐府吴舞曲名。绕梁尘,即歌声绕梁。《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lì梁栋的别名)。

8、槌牛句:谓备筵席,击钟鼓,与众宾客会餐。槌,读chuí,通椎,通捶,击杀之义。挝,读zhuā,敲击。

9、我从二句:是诗人自言将游历东南常通书信。是惜别之辞。“得鱼”用“任公子”典。《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黑色)五十犗(jiè阉过的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急剧翻腾)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声势威盛貌)千里。任公子得若(这样)鱼,离(分割)而腊(xī作成干肉) 之,自制河(地名)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吃饱)若鱼者。

第三段:美张旭,记盛会,惜离别。

简析:

此诗当是天宝十五年,亦即至德元年春,诗人与张旭遇于宣城之溧阳,前往剡溪之前,与张旭宴别而作。诗人对安禄山叛乱造成惨痛的时局深表忧虑;自许张良、韩信而报国无门。为避胡尘,身窜南国,文才武略,付诸东流;同时对张旭的才品予以高度赞扬。最后以悲转乐,表示惜别。

在这首诗中,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表示了对朋友的关切。正是这种报国心切之情,使他后来参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

篇2:李白《猛虎行》赏析

李白《猛虎行》赏析

猛虎行

作者:李白

原文: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译文:

清晨创作《猛虎行》的诗篇,日暮而作《猛虎吟》。愁肠已寸存而断,却与陇头水的悲鸣无关。泪下纷纷如雨,也不是因为雍门琴的悲声。是因为旌旗缤纷的河南河北两道。战鼓惊天动地,战火遍地燃烧,山岳欲被颠倒。秦地人一半被安禄山叛军俘虏。胡马在啃吃洛阳的花花草草。高仙芝先为一输,封常清又为一失,关下兵败如山倒。河南河北的守军朝降夕叛,风云变幻。巨鳌未斩,海水动荡不安。鱼龙奔走,哪有安宁的时候。就仿佛楚汉相争的时侯,朝降夕叛,翻覆不定。清晨才过博浪沙,日暮已到淮阴市。张良未遇黄石公的时候,韩信饥贫交迫的日子,没有人会欣赏他们。刘邦项羽谁存谁亡,谁知道竟然与这两个大臣有关。张良暂到下邳受黄石公的兵略。韩信竟然来投漂母做主人。贤哲也有栖栖之时,古来如此。现今之时,世人也看不起胸怀青云之士。即使有谋略也不敢犯龙鳞而上谏。李白我现在窜身南国躲避胡尘战乱。宝书玉剑闲挂高阁。金鞍骏马散与故人。昨日刚刚在宣城做客回来。在那里与太守交流。有时也像刘裕一样赌六博以快壮心。绕床几三圈, 大呼一掷。楚人都说张旭是个奇人。心藏风云,世人莫知。三吴的.长官都很尊重他的意见。四海的豪雄侠客紧紧追随他。萧何曹参曾做沛县的小吏。攀龙附凤跟随刘邦才时来运转。在早春三月的溧阳酒楼上。杨花飘飞,靡靡茫茫,如此风景愁杀人。绿眼的胡人小儿吹着玉笛。歌姬的吴歌,白纻飞绕梁尘。大丈夫相见,且须为乐。杀牛击鼓大会宾客。我从此后,去钓东海的大鱼。到时候一起来吃鱼肉,欢乐相亲。

简析:

《猛虎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栗阳(今江苏溧阳),作此诗以赠张。这首诗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

篇3:李白《猛虎行》全诗赏析

李白《猛虎行》全诗赏析

猛虎行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紵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鉴赏:

《猛虎行》为乐府诗旧题。《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慄阳(今江苏慄阳),作此诗以赠张。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乐府曲调名,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象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秦人半为燕地囚”;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至德元年(756)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象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本人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昨天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今天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象《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信笔写来,其实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品。其结构是颇具匠心。王琦曾评此诗说:“首尾一贯,脉络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

篇4:李白《猛虎行》原文翻译注释

李白《猛虎行》原文翻译注释

《猛虎行》作品介绍

《猛虎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5卷第37首。《猛虎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词六·猛虎行》郭茂倩题解: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以此题为诗者,或写客行,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喻苛政。

《猛虎行》原文

猛虎行

作者:唐·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紵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行》注释

1、断肠句:《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见《古风》二十二注1.

2、雍门琴:春秋齐城门名。据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时齐人子周居雍门,曾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増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两道均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旌旗缤纷,言叛军势盛。

4、秦人句:谓中原及关中军民为叛军所蹂躏。秦人代指中原和关中广大军民。燕地代指叛军。

5、胡马句:谓叛军占领唐东都洛阳。安禄山是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难以接受。

6、一输一失句:谓军事上失败,决策上失误,致使官军一败涂地。军事上失败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失败退守。决策上失误指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致使潼关无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于敌后,河北诸郡响应。时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击诸郡,广平诸郡复为贼守。见《资治通鉴》。

8、巨鳌二句:谓安禄山叛军未平,天下纷扰,不得安宁。巨鳌喻安禄山;鱼龙喻朝野上下。

《猛虎行》赏析

《猛虎行》为乐府诗旧题。《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公元756(至德元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江苏溧阳),作此诗以赠张。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乐府曲调名,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

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秦人半为燕地囚”;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公元756年(至德元年)旧历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信笔写来,其实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品。其结构是颇具匠心。王琦曾评此诗说:“首尾一贯,脉络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

《猛虎行》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猛虎行》繁体对照

卷165_37猛虎行(此詩蕭士赟雲是僞作)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腸斷非關隴頭水,

淚下不爲雍門琴。旌旗缤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顛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壹輸壹失關下兵,

朝降夕叛幽薊城。巨鳌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甯。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

來投漂母作主人。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雲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寶書玉劍挂高閣,

金鞍駿馬散故人。昨日方爲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壹擲。楚人每道張旭奇,

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溧陽酒樓三月春,

楊花茫茫愁殺人。胡雛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纻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爲樂,槌牛撾鼓會匈e。我從此去釣東海,

得魚笑寄情相親。

篇5:猛虎行 李白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行 李白字词解释:

1、断肠句:《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见《古风》二十二注1.

2、雍门琴:春秋齐城门名。据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时齐人子周居雍门,曾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尝君涕泣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两道均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旌旗缤纷,言叛军势盛。

4、秦人句:谓中原及关中军民为叛军所蹂躏。秦人代指中原和关中广大军民。燕地代指叛军。

5、胡马句:谓叛军占领唐东都洛阳。安禄山是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难以接受。

6、一输一失句:谓军事上失败,决策上失误,致使官军一败涂地。军事上失败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失败退守。决策上失误指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致使潼关无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于敌后,河北诸郡响应。时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击诸郡,广平诸郡复为贼守。见《资治通鉴》。

8、巨鳌二句:谓安禄山叛军未平,天下纷扰,不得安宁。巨鳌喻安禄山;鱼龙喻朝野上下。

1、楚汉时:指秦末刘邦与项羽相互交战的时期。

2、朝过句:指张良刺杀秦始皇的一次行动。《史记・留侯世家》:良得力士,为铁椎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良与客狙(jū)击波浪沙中。

3、暮入句:指韩信受贫。《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4、下邳句:《史记・留侯世家》:良尝从客步游下邳圯(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五日后,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帝王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5、刘、项句:言刘邦与项羽的胜败,全凭张良和韩信这两个人来决定。

6、来投句:《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以水击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十日。信喜,谓漂母:“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你)而进食,岂望报乎?”

7、栖栖(xī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8、青云士:本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指才能出众的人。

9、有策句:谓自己虽然有良策,但不敢献给皇帝,怕触犯皇帝的威严。龙鳞,喻指人主。《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着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达到)矣。后因以逆鳞喻人主。

10、掣铃句:谓与州刺史交往。唐时官署多悬铃于外,有时报闻,则引铃以代传呼。掣铃,即拉铃。这里指拜见长官时,拉铃告知。交通,即结交;交往。二千石,指州刺史。

11、六博:古博戏之一。共十二棋,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

1、张旭:《新唐书・张旭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2、风云・:喻高才卓识。

3、三吴句:谓张旭家乡的地方长官都很敬重他。三吴,郦道元《水经注》:吴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也。邦伯,即刺史。《尚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庶、殷,皆众多义;甸,京城郊外的地方;侯、男皆爵位名)邦伯。孔颖达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顾,拜访。盼,企望。

4、萧曹句:谓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当初不过是沛中小吏罢了。《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5、攀龙附凤:喻臣子追随帝王建功立业。这里是鼓励张旭的话。

6、溧阳:旧县名,属丹阳郡。唐时属江南道之宣州。

7、吴歌句:谓吴歌《白苎》的乐声悦耳动听。吴歌,吴地的歌曲。《白苎》,乐府吴舞曲名。绕梁尘,即歌声绕梁。《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lì梁栋的别名)。

8、槌牛句:谓备筵席,击钟鼓,与众宾客会餐。槌,读chuí,通椎,通捶,击杀之义。挝,读zhuā,敲击。

9、我从二句:是诗人自言将游历东南常通书信。是惜别之辞。“得鱼”用“任公子”典。《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黑色)五十希jiè阉过的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急剧翻腾)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声势威盛貌)千里。任公子得若(这样)鱼,离(分割)而腊(xī作成干肉) 之,自制河(地名)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吃饱)若鱼者。

猛虎行 李白中心大意:

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表示了对朋友的关切。正是这种报国心切之情,使他后来参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

猛虎行 李白背景: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公元756(至德元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江苏溧阳),作此诗以赠张。

猛虎行 李白赏析: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乐府曲调名,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

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公元756年(至德元年)旧历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

篇6:李白古诗《猛虎行》

李白古诗《猛虎行》

《猛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避安史之乱途中赠给书法家张旭的诗作。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猛虎行⑴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⑵。

肠断非关陇头水⑶,泪下不为雍门琴⑷。

旌旗缤纷两河道⑸,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⑹。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⑺。

巨鳌未斩海水动⑻,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⑼,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⑽。

贤哲栖栖古如此⑾,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⑿。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⒀。

有时六博快壮心⒁,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⒂。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⒃。

溧阳酒楼三月春⒄,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紵飞梁尘⒅。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⒆。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⒇。

【注释】

⑴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⑵“朝作”二句:宋本注云:作“行亦猛虎吟,坐亦猛虎吟”。猛虎,多喻恶人,此喻安禄山叛军。

⑶陇头水:古乐府别离之曲《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⑷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⑸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⑹“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⑺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⑻巨鳌:此指安禄山。

⑼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⑽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⑾栖栖:急迫不安貌。

⑿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⒀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官员。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⒁六博:古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白。

⒂两追随:宋本注云:一作“皆相推”。胡本作“皆追随”。

⒃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⒄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⒅白紵:即《白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⒆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⒇情相亲:谓知己。

【白话译文】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我之所以潸然泪下与听《陇头歌》的别离之辞无关,也并非是因为听了雍门子周悲切的琴声。河南河北战旗如云,咚咚的战鼓声震得山动地摇。秦地的百姓半为燕地的胡人所虏,东都沦陷,胡人的战马已在洛阳吃草。抗敌的官兵败退守至渔关之下,将帅被诛,实是大大的失策。幽蓟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安禄山这只翻江倒海的巨鳌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静。这就好像楚汉相争时的情况一样,双方翻来覆去,胜负不见分晓。我到过博浪沙和淮阴市,想起了张良和韩信这两位决定楚汉命运的人物。那时张良未遇,韩信穷苦潦倒。张良在下邳受了黄石公的兵书,韩信还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济为生。自古以来贤哲之士都栖栖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将青云之士却弃而不用。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昨日还在宣城作客,与宣州太守交游。心中的郁愤无从发泄,只好玩玩赌博游戏,绕床三匝,大呼一掷,以快壮心。是人都说张旭是位奇士,胸怀韬略而世人不晓,三吴的官长都对他特别垂青,四海的英侠们都争相追随。萧何和曹参也作过沛中的小吏,他们后来都有了风云际遇的讥会。阳春三月,在溧阳酒楼相会,楼前的杨花茫茫,使人调怅。楼上酒筵上有绿眼的胡儿在吹玉笛,有瓯女唱着吴歌《白紵》,余音绕梁。大丈夫相见应杯酒为乐,宰牛擂鼓大会众宾。我从此就要去东海垂钓,钓得大鱼即寄与诸位知己,与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创作背景】

李白此诗以乐府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属江苏),作此诗以赠张。

【赏析】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篇7:李白《妾薄命》注析

李白《妾薄命》注析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1。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2。宠极爱还歇3,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题解:

《乐府古题要解》:《妾薄命》,曹植“日月既逝西藏”,盖恨宴私之欢不久。如梁建文“名都多丽质”,伤良人不反,王嫱远聘,卢姬(三国魏宫女,善鼓琴,后出嫁。梁建文帝《妾薄命》有“卢姬嫁日晚”的诗句)嫁迟。

注释:

1、汉帝句:见《白头吟》注2.

2、歇:竭尽、消失。

简析:

此诗借陈阿娇由“宠极”到“爱歇”的宠辱经历为形象,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点明全诗主旨。喻阿谀之臣不得善终。

前四句写陈阿娇受宠至极,不可一世。前二句言受皇恩之隆。咳唾句言气势之盛,随风句言其娇贵之甚。宠极四句写因妒失宠。前二句,失宠之因,后二句,言皇恩近在咫尺远在天涯。雨落六句写失宠后的痛苦感受。前四句言失宠已成定局,无力回天。“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一贵一贱,对比强烈,饱含无限伤感。

“宠极”、“爱歇”为全诗叙事线索。

【李白《猛虎行》注析】相关文章:

1.《清溪行》李白

2.猛虎行 张籍 教案教学设计

3.蜀道难李白经典简析

4.长干行 李白

5.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阐析

6.《钱塘湖春行》简析

7.古朗月行 李白

8.李白乘舟将欲行

9.李白《清溪行》阅读答案

10.踏莎行,踏莎行沈注,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李白《猛虎行》注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