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2024-07-04 07:39: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olev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供大家阅读。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篇1: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

在现代作家徐志摩的一生中,有着三位非常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张幼仪、林微因以及陆小曼。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其时,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张幼仪在离婚之后,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林徽因在《纪念志摩逝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本身性情与性格抵触,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幻想与事实当面抵触,侧面或背面激成悲痛。”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地,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悲凉,她与后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所谓感情,也只是徐志摩曾经的万紫千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映衬布景。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在束装重拾娇艳如花的四月过后,她来不迭悲伤回望,因为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主要男人――梁思成出场了。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报告,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6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至爱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出事的那块残骸永恒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酣畅淋漓,不再婉约退守。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徐志摩失事前为一个阶段,那时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剧烈震动,人变得消极而沉寂;解放后为第三阶段,她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

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际,陈定山先生说:志摩去世后,她素服终身,从不看见她去游宴场所一次,她请贺天键和陈半丁教她画,汪星伯教她做诗。她没有钱了,她卖了《爱眉小札》的版权。她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

1935年,徐志摩过世的第四个年头,在陆小曼的努力下,《爱眉小札》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陆小曼在序中表达了她的心愿: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什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1947年3月,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志摩日记》,里面包括《西湖记》、《爱眉小札》、《眉轩琐语》、《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和《小曼日记》五个部分,小曼在序中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我决心要把志摩的书印出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认识他。这本日记的出版是我工作的开始……我预备慢慢地拿志摩的东西出齐了,然后再写一本我们两人的传记,只要我能够完成上述的志愿,那我一切都满足了。

知识扩展: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篇2:元稹生命中三个女人

元稹生命中三个女人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但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爱情故事。元稹生命中三个女人他到底爱誰?

元稹认识薛涛的时候,他30岁,她41岁,有年龄差距,但这都不是问题,事实上是元稹追的薛涛。

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好处在哪呢?

比如追女生,不好意思开口吧,可以写诗:啊大海,你为什么这么多水。

追上了手,要分手,还是写诗,元稹是唐朝相当出名的文学家,经过一千多年还能被记下来的,都是经典,比如这一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是对女人说的,意思是认识你,和你谈恋爱,是一场灾难,因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办法爱上其他女人了。

高!写的好!

元稹的这首诗属于系列诗中的一部分,当时刚和薛涛分开,通过书信还保持着联系,但史书上明确记载,这些诗不是写给薛涛的,真正的主人是元稹的老婆,还有种说法,是写给他的初恋。

看,社会对读书人多么包容。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蜀中名妓薛涛和她的三个男人

2、大文豪韩愈:男人成不成景戏的关键在女人

3、杜甫很忙,是忙着养活老婆孩子

元稹对女人的吸引力,除了有才有貌,还有不一般的少年生活,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上进心。

元这个姓,最早出现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草原的放牧文化撞上了中原的农耕文明,拓跋改姓元,半个世纪后北魏分裂,后来杨坚建国统一南北,直到唐朝,几百年过去了,元氏家族成了彻底的汉人。

元稹的父亲叫元宽,是舒王府的大管家,这一届的舒王来头很大,是唯一能抢走太子之位的王子,唐代宗嫡长子李邈的儿子。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李邈去世,后来的德宗收养了李谊,大历十四年被册封为舒王。

元稹的母亲姓郑,是元宽的小老婆。

童年的元稹生活在一个有背景有靠山的家庭里,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德宗上台后形势一下就紧张了起来,又是打仗又是兵变,连皇帝都搬了家。

社会混乱的结果就是,元稹的父亲和叔叔在他八岁的时候死了,而唯一的伯伯在战场上失去了消息,原本豪气的元家忽然就青黄不接,到了领取社会救济金过日子的地步。

经济困难,最常用的解决手段就是裁员,在一个家族里也是如此,作为小老婆,郑氏被扫地出门,带着元稹回到凤翔的娘家过日子。

古代出嫁的女人再回娘家,被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郑氏只能独自抚养元稹长大。

单亲家庭,母亲的教育,对元稹日后的影响很大。

白居易在见过元稹的母亲后说,她在颜值、妇德、母仪方面属于三高人群。

特别说明一点,古代对女人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从一而终,相夫教子,即使丈夫去世也要独立抚养子女长大,这对女人来说很辛苦,实在顶不住了才选择再婚,但郑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贞洁女子,也是社会要求身为妇女的道德规范。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元稹15岁的成年仪式刚过完,就进京参加了明经科的考试,中举后留在了京城。

总结一下元稹的少年经历:

第一是贵族,虽然落魄了但底蕴还在,什么是底蕴,就是相信自己能成为大人物的底气;

第二是母亲对他的影响,勤劳持家,有文化有学识,元稹少年的学习主要是由母亲负责;

第三是渴望成功,元稹太需要出人头地了,为了这个目标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去村里借书去舅舅家请教,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方法他都想遍了。

为什么他科举考的是最容易的科目,因为手头上能读到的,就是这些最基础的四书五经。

后来能成为大文豪,是在进入家族藏书馆,从陈子昂和杜甫的诗书上学习起来的。

这些经历决定了元稹想要娶的媳妇,只能是后来成为老婆的韦氏。

篇3: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其时,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张幼仪在离婚之后,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林徽因在《纪念志摩逝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本身性情与性格抵触,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幻想与事实当面抵触,侧面或背面激成悲痛。”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地,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悲凉,她与后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所谓感情,也只是徐志摩曾经的万紫千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映衬布景。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在束装重拾娇艳如花的四月过后,她来不迭悲伤回望,因为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主要男人――梁思成出场了。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报告,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6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至爱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出事的那块残骸永恒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酣畅淋漓,不再婉约退守。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徐志摩失事前为一个阶段,那时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剧烈震动,人变得消极而沉寂;解放后为第三阶段,她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

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际,陈定山先生说:志摩去世后,她素服终身,从不看见她去游宴场所一次,她请贺天键和陈半丁教她画,汪星伯教她做诗。她没有钱了,她卖了《爱眉小札》的版权。她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

1935年,徐志摩过世的第四个年头,在陆小曼的努力下,《爱眉小札》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陆小曼在序中表达了她的心愿: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什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篇4: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林徽因传》白落梅

很多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TA却不爱我?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然后我研究了许多关于恋爱交往的书籍,也请教了许多PUA(Pick-upArtist把妹达人),并通过长时间实践,终于发现了其中最简单却最难以实践的秘诀。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说明。

徐志摩这个渣男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的故事,就是阐述这爱情秘诀的最典型例子。

首先你要接受这个事实:爱情从来就不是付出与收获均等的公平交易。

这关键的秘诀是什么,我相信你看完应该会理解。

第一段:徐志摩与张幼仪女向男一边倒

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

而反观张幼仪,她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为让世人知道渣男的著作,她来策划编撰了《徐志摩全集》。

她说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第二段:徐志摩与陆小曼势均力敌

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两人也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和徐申如(徐父)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使妻子欣喜,就一味迁就她。

再后来

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想知道自己一生的姻缘如何,结交大师:FS3360,免费给你测姻缘!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而依旧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徐志摩死后,她说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

第三段:徐志摩与林徽因男向女一边倒

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单方面有谈论婚嫁之意,并与张幼仪提出离婚。

然而,这场所谓的恋爱至始至终都是徐志摩自导自演的。林徽因经过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多情的徐志摩不辞而别。

而徐志摩,正是因为要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而坠机遇难的。

她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大家应该看得出这三段恋情的排序,并非按时间,而是按渣男付出的程度由浅至深排序的。

但是站在女方的角度看

张幼仪是最爱渣男的,也是付出最多的。

陆小曼也是爱渣男的,但却是享受最多的。

而林徽因,不爱渣男,但却是渣男的最爱。

这下你应该明白了吧,爱情从来就不是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的对等公平交易。

而这其中关键的秘诀是什么呢?我想你也看明白了些。

付出最多、最爱渣男的张幼仪,长相平庸,学识平庸,所以渣男对这“乡下土包子”不理不睬。

而陆小曼,虽生活堕落糜烂不堪,但却是他们三个中最漂亮的,也不乏才气。所以渣男愿意为她忙碌奔波补贴家用。

而才女林徽因,虽不及陆小曼的花容月貌,但才华横溢,一举手便是张力,一投足便是气场。所以渣男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林徽因却根本看不上渣男,与门当户对的梁思成走在了一起,还有了一个为了她而终生未娶的优质备胎金岳霖。

所以爱情的本质,就是势均力敌的相互付出,自身的实力就是数字前头的那个123……89,而付出,就是那后面的0,没有前头的数字,再多的付出也只是0000000000=0。

这就是爱情最简单但又最难以实践的秘诀

充实自我,无私付出。

篇5:揭秘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揭秘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徐死后,三个女人各自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

一、张幼仪

张幼仪出身江苏名门,受过新式教育,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她对徐志摩并不了解,他们的婚姻,是父母定下来的。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其时,徐志摩一心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张幼仪苦劝和阻挠,提出离婚。虽然身怀有孕,张幼仪还是慨然应允徐志摩,结束了他们七年的婚姻。张幼仪在离婚之后,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后来,张幼仪与苏医生成婚。在她暮年,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感慨万千,她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并历经那么多人生荣辱沧桑。

二、林徽因

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林徽因在《纪念志摩逝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本身性情与性格抵触,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幻想与事实当面抵触,侧面或背面激成悲痛。”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地,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悲凉,她与后来两个男人之间的所谓感情,也只是徐志摩曾经的万紫千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映衬布景。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在束装重拾娇艳如花的四月过后,她来不迭悲伤回望,因为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主要男人――梁思成出场了。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报告,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6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至爱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出事的那块残骸永恒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酣畅淋漓,不再婉约退守。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三、陆小曼

陆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徐志摩失事前为一个阶段,那时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后,她受到剧烈震动,人变得消极而沉寂;解放后为第三阶段,她重新振作起来,获得新生。

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愿再跟她来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际,陈定山先生说:志摩去世后,她素服终身,从不看见她去游宴场所一次,她请贺天键和陈半丁教她画,汪星伯教她做诗。她没有钱了,她卖了《爱眉小札》的版权。她每日供着志摩的遗像,给他上鲜花。

1935年,徐志摩过世的第四个年头,在陆小曼的努力下,《爱眉小札》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陆小曼在序中表达了她的心愿: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什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1947年3月,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志摩日记》,里面包括《西湖记》、《爱眉小札》、《眉轩琐语》、《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和《小曼日记》五个部分,小曼在序中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我决心要把志摩的书印出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认识他。这本日记的出版是我工作的开始……我预备慢慢地拿志摩的东西出齐了,然后再写一本我们两人的传记,只要我能够完成上述的志愿,那我一切都满足了。

篇6: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四个女人

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四个女人

众所周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等四位民国名媛的感情纠葛当年曾轰动一时,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让我们先看一则1931年11月20日《北平晨报》的报道吧:“19日午后2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本报记者亲往调查,见机身全焚毁,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机二人,全被烧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认......”

这则报道中的乘客就是徐志摩。再看一看当时有四个女人在闻知讯息时的反应吧:当噩耗传到妻子陆小曼耳中时,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林徽因在得知消息后,两眼发黑,双腿一下软了下来。她和丈夫梁思成流着泪,编了个小花圈,中间嵌着志摩的照片,敬悼于徐志摩的灵前。前妻张幼仪在听到噩耗时,她对儿子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

而凌叔华呢,这位与徐志摩的感情似乎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才女当然也是没能忘怀徐志摩。她在《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文中说道:“志摩,你真的死了吗?谁会相信像你这样一个有生气的人会死了的?得到这消息时,我就不信,可是问了几处,都答说是真的,回电已证明了。可是我仍然不相信,我骗自己说:‘也许这孩子觉得日子太平凡了,存心弄点玄虚来吓一吓他的朋友吧!再说,他哪里像会死的人呢?’”“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辞了枝杈,这在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在骗不过自己时,也曾这样胡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

在同一时间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这四个女人,一个是始为道义终被抛弃的原配,一个是追求经年苦恋未果的爱人,一个是爱炽生怨悲胜于欢的妻子,一个是朦胧暧昧抑或隐秘的红颜,都在为徐志摩“唱悲伤的歌”,为何如此?只为徐志摩曾经有过的深情,他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四月天”!

值得一说的是,这四个女人都非等闲之辈。她们不是名门千金,就是大家闺秀,都更是才女级美女,可谓才色艺倶全。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发奋图强,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林徽因后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陆小曼当时被誉为“风华绝代的北京名媛”,名满北京城社交界,擅长绘画和表演,写得一手好诗文;凌叔华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小说方面颇有成就。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相关文章:

1.揭秘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2.女人人生感悟句子

3.女人人生励志经典名言

4.女人感慨人生的句子

5.她只不过是个女人作文550字

6.中三班家长会发言稿

7.徐志摩小说

8.徐志摩诗歌

9.徐志摩诗词

10.徐志摩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徐志摩的人生中的三个女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