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2024-07-14 07:44: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寂寞女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二七纪念塔导游词,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二七纪念塔导游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篇1: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二七纪念塔!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二七纪念塔全称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为了纪念发生于1920xx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主要陈列展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起因、经过和结果,展品有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等。馆内还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革命教育展览。20xx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1971年春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的三位建筑设计师林乐义、杨国权、周培南开始设计,7月1日开工建设,10月1日开放,三个月落成 。1971年9月29日改修成塔式,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塔底层有地道穿广场与道口相通。

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共有14层“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游客必游之地,并记入“郑州市近现代名优建筑名录”,是受到保护闻名中外的纪念建筑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在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20xx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71年,距今仅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

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馆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上百万人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墙体、漆色、内饰已破损严重,且布展形式以简单的图板、照片为主,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观赏需求。

经郑州市文物局发布消息,二七纪念塔从4月5日起闭馆维修,布展形式也将更改为三维影像系统和电子声控设备,使这张城市名片发挥更大的宣传作用,待陈列布展完成后再向公众开放。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篇2: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大家好!

河南郑州市,它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它有着“绿城”之称,这也表达了人们建设一个生态家园的美好愿望。

郑州有闻名全国的二七纪念塔,位于二七广场中心,是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牺牲的烈士们而修建的。站在塔顶向下俯瞰你会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周围的建筑线的那么渺小。走出二七纪念塔,可以看到塔的周围有很多大型商场,如:亚细亚,商城大厦,北京华联,金博大,等等。

每当夜幕降临,路灯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瞬间张开了,一排排的路灯,好像一条条五彩缤纷的`火龙。二七纪念塔上的霓虹灯也全都亮了起来,灯火辉煌、炫丽多彩,彩灯勾画出二七塔高高耸立的雄伟轮廓,就像两个高大威严的士兵,保卫着美丽的郑州市,把二七纪念塔装扮的璀璨夺目漂亮极了。广场上还有五彩的喷泉,到了夏季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边享受着喷泉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一边在这里休闲娱乐。到了白天,二七纪念塔又显得是那么的雄伟,高大。

如果外地的小朋友有机会来郑州,一定要来二七纪念塔周围看一看。

篇3: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旅客们大家好!

位于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20xx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

记得那天下午,妈妈带我步行来到了二七广场。我在塔下仔细地观察这座仿古式的建筑,塔身是白色的,带着绿色的沿儿,沿儿上镶嵌着红色的边。妈妈告诉我:“1920xx年2月7日,京汉铁路的工人们,为了反抗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就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林祥谦等革命烈士,在这里英勇牺牲。先烈们流血牺牲,才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红色是代表烈士的鲜血,绿色是代表常青的松柏。建造这座塔,是为了让后人永远也不要忘记,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无数革命先烈!”

虽然妈妈讲的那些话我不完全懂,但是其中的意义我似乎是明白的。回头望去,一个个的过街天桥连接着一个个大型的商场。像一条蜿蜒崎岖的巨龙,围绕着英雄的纪念塔。因为它的存在,整个二七广场显得格外壮观。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二七广场。远处,我再一次回头看去,庄严的纪念塔显得格外的高大。我好像明白了高大的不是塔,而是烈士们有血有肉的灵魂!是先烈们那不可抗拒的英雄的精神!

篇4:郑州二七纪念塔导游词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二七广场,瞻仰了二七纪念塔。

二七广场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在郑州市区中心,四周有华联商厦、商城大厦、百货大楼、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场、购书中心等大型商场,是游客的必到的地方,二七纪念塔就建在二七广场。

我们在百货大楼下了车,沿着二七路步行往南走,远远地看到二七纪念塔是由两个连体塔组成,最上面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红五角星,在五角星下边有两面大钟,塔的每层都装有彩灯,把塔映衬的金碧辉煌,真漂亮。我们来到纪念塔北侧的天桥上,看到两个大钟之间有七个大字--“毛泽东思想万岁”,非常醒目。我们沿天桥走到纪念塔东边,发现纪念塔成了单塔,上边只有一面大钟,我们来到南边广场,见纪念塔又成了连体双塔,上面也有两面大钟,钟之间也有七个大字--“中国共产党万岁”。

我们来到二七塔前边,看了石碑上的说明,我知道了二七纪念塔的来历,原来是为了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修建的。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普乐园,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等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杀害了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工人领袖以及工人等40多人,300多人负伤。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郑州普乐园修建了“二七”广场和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对纪念塔进行了改建。纪念塔是双身并联式塔身,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平面是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是单塔,从南北方向看是双塔,全高63米,有14层,塔基座3层,塔身11层,塔身每层顶角都是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是钟楼,有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爸爸告诉我,现在我还小,等以后学了历史课,就会更加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现在大家都来看二七纪念塔,就是来纪念二七大罢工和二七烈士,继承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做为学生就是现在要学好知识,将来有能力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我听了,虽然有些似懂非懂,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篇5:登二七纪念塔作文

登二七纪念塔作文300字

8月22号星期一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乘坐9路公共汽车来到郑州市市中心―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立的。我和妈妈购买票后,从一层开始登塔,每层都有展览室,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在最高层的展室中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我熟悉的革命英雄人物,我很受教育。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枚二七纪念章,作永久纪念。上到塔顶,观看郑州特别繁华,高楼有许多。妈妈说:“早期没有高层建筑时能看到郑州全景,现在能看到五分之一就不错了”。回来时,下起雨来,衣服有些淋湿,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篇6:郑州二七纪念塔的历史典故

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声悠扬悦耳,绵延数公里。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塔内一边为旋梯,一边为展室,游人可登至塔顶,远眺市容入夜后,多种彩灯内透外照,使双塔更加绚丽多彩。

二七广场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区。位于郑州市区中心,广场四周有华联商厦、商城大厦、百货大楼、亚细亚商场、国际友谊广场、正弘名店、金博大商城、丹尼斯商场、购书中心等大型商场和数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饮店,是游客的必到之处。

篇7: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导游词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 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 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 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 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 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 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 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擎天柱 连成弧形相衬托。

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 部是群像浮雕,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搭基前 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峰时的最高水 位,它高于下层水位0.58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的 最高水位。夏季池内的喷泉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已把汹涌 的波涛驯服成清涓细流。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 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1957年,英雄 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 。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下两层水池标志着1957、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浮雕 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 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

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

1990年,哈尔滨市建设部门在防洪纪念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

20___年,市政府又对沿江一线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防洪纪念塔广场周围进行了拆迁整治。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经融为一体,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相关文章:

1.郑州市的二七导游词

2.春游纪念塔作文

3.导游词400

4.龙庆峡导游词

5.西安导游词

6.刘公岛导游词

7.导游词300

8.北京导游词

9.象鼻山导游词

10.导游词350字

下载word文档
《二七纪念塔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