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成语机不可失

成语机不可失

2024-08-14 08:04: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韵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成语机不可失,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成语机不可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机不可失

篇1:机不可失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

成语出处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成语繁体機不可失

成语简拼JBKS

成语注音ㄐ一 ㄅㄨˋ ㄎㄜˇ ㄕ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机不可失主谓式;作宾语;常与时不再来连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失,不能读作“shí”。

成语辨形失,不能写作“矢”。

成语辨析机不可失和“时不再来”;都指不要错过有利的条件;但机不可失偏重在“机”;指时机;机会;“时不再来”偏重在“时”;指时间。

近义词时不可失、时不我待

反义词丧失良机、错过良机

成语例子机不可失,这正是革命力量重新振兴之时。耿可员《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五场

英语翻译Don't let slip an opportunity

其他翻译<拉>Nunc aut nunquam.

成语谜语航空安全保险

成语歇后语启航赶上了顺船风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东突厥人侵忧大唐北部边境,唐太宗命李靖前去征讨,李靖大胜,东突厥的'首领不得不向唐求和。唐太宗表面答应他求和,李靖也认为要“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于是发起进攻,全歼东突厥的军队

篇2:机不可失成语解析及造句

一、机不可失成语解释

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机不可失成语近义词

可乘之机 [ kě chéng zhī jī ]

可以利用的机会。也说可乘之隙。

趁热打铁 [ chèn rè dǎ tiě ]

就着铁烧红的时候锻打。比喻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时不我待 [ shí bù wǒ dài ]

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任务紧迫,~。

可乘之隙 [ kě chéng zhī xì ]

可以被利用的空子。

时不可失 [ shí bù kě shī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不失时机 [ bù shī shí jī ]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三、机不可失成语造句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们还在犹豫什么呢?

3、本人所发房源绝对真实有效,机不可失,看房提前预约看房!

4、我不得不为它做它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青少年要利用今天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6、在经济低谷时期奥巴马政府喜欢说:“危中有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7、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你自己要知道什么叫住机不可失,好好把握吧。

8、你可不能让那样的机会溜走机不可失呀!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10、这个新成立的单位条件好,又主动聘请你去工作。机不可失,你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11、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是多么的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得到了。

12、你要想清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1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千万要抓住这大好的时机努力工作,多做贡献。

14、你也许会等待一个好的时机再去谈论它,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5、致力重建中东和平的局势观之,这回的天时地利,机不可失。

16、三思之后再做决定,日月逾迈,机不可失。

17、要记住一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有胆识的冤家,这里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为这批球员是很难得的。

19、这将是我最后的目的地,我不会再坐以待毙,你说机不可失。

20、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吧,因为你要知道机不可失,不然你就没有机会了。

21、你要好好的看一下这周围的风光,机不可失,抓住这次机会。

22、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3、我感到机不可失,所以径直走到他面前。

2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望大家互相转告!

25、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男朋友,那么你得抓紧找一个内江男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6、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一定要把握时机。

27、俞昊心想,谁先背出来,谁就胜利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篇3:机不可失的成语故事

【成语】:机不可失

【拼音】:jī bù kě shī

【解释】: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篇4:机不可失的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平定天下,委派将军李靖攻打蜀郡的萧铣。李靖的`决断对这一场战役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萧铣得到李靖大举进攻的情报,先吃一惊,继之一笑,与部将道:“深秋蜀地,寒气逼人,三峡天险,山高路陡,任李靖如何神通广大,他那几十万兵马难道都能插翅越江?他们不过虚张声势罢了,不必多虑!”各部将心中安定,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靖率三军经长途跋涉,来到长江边。九月蜀地的长江,波涌浪急,奔腾咆哮。见此,一位部下建议:“水激山险,将士疲惫,不如稍作休整,待江水退去,再过江不迟。”[2]

秋风袭来,吹动李靖的衣襟。他站在高处,满目滔滔江水。李靖回转身来,注视着将领们,语气坚定地兑:“现在一定要渡江!”他看着众位不解的眼神,继续说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我们的到来很突然。萧铣尚未察觉;并且以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可能立即进攻。我们必须趁江水迅涨的大好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猛攻。这才是用兵的上策!”[2]

良策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在李靖指挥下.将士们攻下夷陵,杀敌数万,掳船四百余艘。然后乘胜占领江陵,直逼蜀郡。在势如破竹的李靖军队面前,萧铣不得不俯首听命。

【造句】:

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们还在犹豫什么呢?

2、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吧,因为你要知道机不可失,不然你就没有机会了。

3、你要好好的看一下这周围的风光,机不可失,抓住这次机会。

4、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次谈判一定不能出差错。我们一定要取得成功。

5、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是多么的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得到了。

6、你要想清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7、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你自己要知道什么叫住机不可失,好好把握吧!

篇5:四字成语故事-机不可失成语故事

机不可失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北方的东突厥出动骑兵,不断骚扰北部边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并威胁着国都长安的安全。

朝廷派大将军李靖率兵出击,打得东突厥军队仓皇退逃。其首领颉利可汗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假装向唐太宗求和。唐太宗同意了,并派使臣去抚慰东突厥军队。这时李靖认为机不可失,可趁此良机一举消灭颉利可汗。于是他亲自率一万骑兵奔袭东突厥兵营,打得毫无防备的敌军四处逃窜,并俘获了颉利可汗。

这个成语指机会不可错过。

讳疾忌医成语故事

战国时的名医秦越,被人们称为传说中的神医扁鹊。一天,他见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劝他赶快医治。桓侯不予理睬。过了十天,他对桓侯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肌肉血脉里了,但桓侯还是拒绝就医。又过了十天,他说齐桓侯的病已经进人到肠胃了,再不治就完了,可桓侯还是不听。再过十天,他见到桓侯就跑,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没法治了。几天后,桓侯果然死去。

这个成语原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现也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划粥割齑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篇6:机不可失的成语故事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1]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成语机不可失】相关文章:

1.漫画机不可失范文

2.乘虚而入成语

3.猴年成语

4.爱 成语

5.脱成语

6.兔 成语

7.天人之分成语

8.腾蛟起凤成语

9.将成语

10.成语英雄

下载word文档
《成语机不可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