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家传的文言文习题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

2024-08-25 07:44: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rd198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家传的文言文习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家传的文言文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

篇1:家传的文言文习题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

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判断实词的解释的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做题时,千万不要把所给的意义只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这常常是个陷阱;必须要还原到原文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比较保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内容,再同文本内容进行内容仔细比较,以确定正误,发现问题。同A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同B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同C项相关的文字是“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同D项相关的文字是“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答题时要先弄懂它们的意思,再做比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 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答案】(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篇2:文言文习题

文言文习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

【答案】

17(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答案】

17.(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满井游记(节选)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课内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8.D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9.D(A: 前“孰”:谁,后“孰”:仔细 B:前“乃”:于是,就 后“乃”:竟然 C: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10.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 ,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 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答案】

5. A (走:跑) (3分)

6、B(B项均为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来”、“因为”;D项分别译为“如(表比 较)”、“你”)(3分)

7. B (3分)

8.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逆旅”1 分, “再”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 分,共3分)

隆中对

陈 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

翻译: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答:

【答案】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0~14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敝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14.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3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0.(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2分,每小题1分)

11.(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4分,每小题1分)

12.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3.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4分,每处1分)

1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3分,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21

11.(2011?福建省南安市)阅读《岳阳楼记》,完成6—9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仁人之心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云归而岩穴暝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如土石何

7.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百废具兴( ) (2)春和景明( )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8.翻译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请从内容、结构说说第⑤段的作用。(4分)

(1)内容上:

(2)结构上:

【答案】6.(3分)C

7.(4分,每个1分)⑴都,全⑵日光⑶探求⑷喻指朝廷

8.(4分,每题2分)⑴(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够没有差别吗?⑵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9.(4分,各2分)⑴内容上表达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⑵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即书诗四句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稍稍宾客其父

(4)泯然众人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父异焉”和“邑人奇之”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本文,你从中等到什么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写 完成 渐渐 常人

6、(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2)(他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父异焉”的原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邑人奇之”的原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示例:一个人要成才,仅有好的天资是不够的,后天还要接受教育,努力学习;否则难于成才,就像仲永一样。

篇3: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 “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其乡人曰其: 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之

D. 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2 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分)

篇4: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

参考答案

12. 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 13.D (2分)

14.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 “察” “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

16. “徳”(或:“明徳”“仁德” “重德” “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篇5:《文言文》课后习题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

一,我能读准确写美观(读拼音,写词语)。(5分)

hóng hú jù xué xué yì chē gài pán yú biàn dòu

( ) ( ) ( )( ) ( )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二,玩变字词组词游戏(加上偏旁组成你学过的字,再组词)。(8分)

鸟__( )__( ) 具__( )__( )

每__( )__( ) 斤__( )__( )

三,对号入座(选字填空)。(8分)

1.奕 弈 翌 异

对( ) ( )日 ( )常 神采( )( )

2.俱 惧 具 据

( )说 ( )怕 文( ) 面面( )到

3.汤 场 杨 扬

表( ) ( )面 白( ) ( )地

3.沧 仓 苍 抢

( )茫 ( )购 ( )海 ( )库

四,翻译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3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词.(6分)

1.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

2.极其( )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 )近者热而远者(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蓝猫巧答(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0分)

1.弈秋擅长下棋吗?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弈》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人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一文两小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而辩的。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由此还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欢乐岛(阅读并作答)。(36分)

(一)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尺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邃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新也。

1、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2、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默写一首

篇6:狼文言文习题

狼文言文习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

【小题1】根据课文内容,将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小题2】给文中加线词语注音。(2分)

苫()尻()

【小题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_______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小题5】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屠户起初对狼抱有幻想?他最终放弃了幻想,智慧勇敢地杀死了狼,你从中得到启示?(4分)

答案

【小题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小题2】shànkāo

【小题3】股:大腿犬:象狗一样

【小题4】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小题5】“投以骨”、“复投之”(2分)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或坏人),我们不要抱任何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只要能背诵则可以写出来,但是默写时,要注意黠、毙、哉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小题2】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注音”,否则就会出现解释词语的'现象。这两个字都是易读错的字,平时要进行熟读并积累练习.

【小题3】试题分析:“股"在文言文中是"大腿"的意思,"犬”是活用词,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像狗一样".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并驱如故”等。根据上下语境推断,"故"是"原来"的意思,"并驱如故"应译为“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小题5】试题分析“屠户起初对狼抱有幻想”是审题的要点,我们要在选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可见"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由此可知,切题的答案是"投以骨”、“复投之”,即用骨头喂狼.第二问,"放弃了幻想,智慧勇敢地杀死了狼"是审题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不能心存幻想,对于恶势力要勇于斗争.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相关文章:

1.文言文习题训练

2.文言文桃花源记习题

3.文言文阅读海市蜃楼习题

4.文言文习题的内容

5.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习题

6.高中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7.高考文言文篇目习题及答案

8.赵氏孤儿文言文阅读习题

9.文言文阅读习题犯日记柳宗元

10.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选段阅读习题

下载word文档
《家传的文言文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