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历史故事
“appyl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儿童经典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儿童经典历史故事,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有关儿童历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也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
瞎子们答道:“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过来摸吧!”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瞎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
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
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篇2:儿童历史故事
阅读历史故事认识其中的道理对于我们人生有指导作用,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及早接触历史故事的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以下精选了一些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历史故事,让儿童在故事中学习。
郑人买鞋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yang)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么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凉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
寓意: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儿童历史故事]
篇3:经典儿童历史故事
有一只八哥鸟,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模仿人说话。它每天颠来倒去就会说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树梢上一个劲儿地叫,叫得八哥心烦意躁。
它就对知了嚷嚷:“喂,喂,歇会儿行不行?就会发单调的噪音,还叫起来没个完了呢。我会说人话,也不像你那样炫耀。”
知了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当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学说的话,依我看其实等于没说。我不会模仿人说话,也没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而你呢?”
八哥听了这席话,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把脑袋深深地埋进翅膀里。从此以后,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学舌了。
篇4:经典儿童历史故事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篇5:儿童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故事推荐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篇6:儿童历史故事书故事精选3个
鸦片生意利润很高,不但英国商人能从中赚很多钱,而且英国政府也能从中得到很大好处,因此,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使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元1840年6月,英国派出48艘共装备有540门大炮的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于林则徐率广州军民早已严加防备,英军只好沿海岸线北上,攻陷浙江的定海,8月到达天津。清朝皇帝非常害怕,派主张求和的大臣琦善前去谈判,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就一定惩治林则徐。英军撤退后,朝廷就把林则徐撤职查办,把琦善派到广州去。
1841年1月,英军强行占领香港岛。清政府被迫宣战,并派大臣奕山到广州指挥。2月,英军猛攻虎门炮台,守将关天培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英勇奋战。炮台失守后,关天培和将士们用大刀和敌人拚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英军进攻广州城,胆小如鼠的奕山举白旗投降。攻下广州的英军作恶多端,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与侵略者展开斗争,保卫家乡,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英军继续扩大侵华战争,进攻浙江省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地。以葛云飞为代表的沿海爱国军民拚死抵抗,但终因武器落后,加上朝廷腐败、指挥不利而连连失败。1842年6月,英军进攻上海吴淞口,年近70的老将陈化成率军迎战,虽身受多处重伤,血染战袍,仍紧握令旗指挥战斗,直到牺牲。吴淞失守后,英军沿长江入侵,8月打到南京。清政府慌忙投降,与英方签订了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南京条约》,内容有: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五个城市为通商口岸等等,这是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儿童历史故事书故事精选 夭折的日军“性病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日军占领的太平洋各岛受到美军的进攻时,他们不仅动用了飞机、战舰、坦克等武器来进行抵御,而且还有计划、大规模地采用了世间最卑鄙的武器——“性病武器”,又称“性病战术”。 “性病武器”是一个名叫金马的日本医学博士提出并发明的。1942年3月,正是太平洋战争开始之际,金马博士就以极富有远见的目光预测到,太平洋各岛早晚会因美军的反攻得而复失。他发现岛上的女人多数穿得很少,甚至上身和腿是裸露于外的,性感迷人,且热情似火,男女关系很随便。据此他预测,一旦美军登陆太平洋各岛,他们距家千里之遥,身边又没有妻室儿女,欲火如焚,看见岛上漂亮、热情的女郎,必然难分难解。于是,金马向日军参谋总部献计献策:凡属美国进攻必被夺取的岛屿,日军放弃前,先给岛上的女人注射性病病菌,如梅毒、淋病等,使其在美军中迅速传染,这样,美军的战斗力将被极大地削弱,日军趁机进行反攻则易如反掌。
日军参谋总部却认为这只是金马博士个人的一个灵感,事实上根本没有必要采取这一措施。那时,日军当局很自信,他们认为日本的兵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别说美军不能反攻,日军还要寻找机会对美国发起进攻呢!受到冷落的金马博士并没有放弃他的所谓“性病武器”,仍在偷偷地进行药丸、注射等试验。
没过多久,太平洋诸岛相继失守,日军自信心大减。这时,日军参谋总部忽然又想起了金马博士当初所提出的建议,遂立即于1943年12月5日邀请金马博士详谈有关“性病武器”的制造与使用办法,并批准太平洋诸岛倘若做必要的撤退,撤退前要对诸岛上的所有年轻女性进行“性病病菌注射”。这无疑是对太平洋岛女性所实施的一种最卑劣的阴谋,但却被列入了日本作战计划最机密的一部分。
1944年6月,太平洋战事危急,日军当局催促金马博士立刻出发。6月12日,即美军攻击马来群岛的第二天,金马博士便带领一支由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性病武器”制造队,乘海军潜艇前往关岛,开始正式实施他的“性病战术”。
然而,培养病菌需要相当多的时日才能酿成,在战事如此紧要时实施显然为时已晚,所以,日军在太平洋岛的战事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至此,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策划并实施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卑鄙的“性病战术”随之破灭。
篇7:中国儿童趣味历史故事
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这片博大雄浑的陵园建筑遗迹不仅被日本游客称为“东方金字塔”,而且给人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
西夏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千米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暴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西夏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被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
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是什么?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这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仍不见分晓。
拒理争辩了十多年仍不见分晓。
【儿童经典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2.儿童故事王子
3.编写儿童故事
4.儿童故事小毛驴
5.1年级儿童故事
6.儿童趣味故事
7.儿童故事精选
8.现代儿童故事
9.儿童故事简短
10.睡前儿童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