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真菌的分子鉴定

真菌的分子鉴定

2024-12-30 18:07: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极地佐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真菌的分子鉴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真菌的分子鉴定,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真菌的分子鉴定

篇1:真菌的分子鉴定

真菌的分子鉴定

真菌的分子鉴定

内生真菌(Endophyticfungi)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对相应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寻找药物来源的一种新途经。 本文以我国特有药用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为实验材料,对喜树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及分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分离的表面消毒以75%酒精和0.1%升汞结合的方法较好。对喜树的根部和茎部的升汞消毒时间以4~5min为宜,喜树叶子的升汞消毒时间应控制在2min左右。在所试条件下共计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树叶(42.9%)和皮部(35.7%),根部(14.3%)和种子(7.1%)中的内生真菌数目较少,在木质部未分离到内生真菌。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应用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6株内生真菌,分布于6属。按照培养特征,把所得内生真菌归为27个形态类群。选取不同形态类群中的`代表菌株,扩增并测定其rDNAITS区段的DNA序列,结合内生真菌与GenBank中参考菌株碱基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的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个亚门,4纲,8目,8科,14属;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鉴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喜树生态系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在本研究中,共分离得到18株拟茎点霉属(Phomopsis)菌株,占25.7%,为优势菌群,对其进行了基于ITS区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TLC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3株内生真菌CZ-14、CZ-17、CZ-18的发酵产物中检出喜树碱,含量为0.03-0.04mg/g。发酵产物是以喜树种子煎汁液体培养基培养。

内生真菌(Endophyticfungi)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对相应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寻找药物来源的一种新途经。 本文以我国特有药用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为实验材料,对喜树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及分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分离的表面消毒以75%酒精和0.1%升汞结合的方法较好。对喜树的根部和茎部的升汞消毒时间以4~5min为宜,喜树叶子的升汞消毒时间应控制在2min左右。在所试条件下共计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树叶(42.9%)和皮部(35.7%),根部(14.3%)和种子(7.1%)中的内生真菌数目较少,在木质部未分离到内生真菌。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应用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6株内生真菌,分布于6属。按照培养特征,把所得内生真菌归为27个形态类群。选取不同形态类群中的代表菌株,扩增并测定其rDNAITS区段的DNA序列,结合内生真菌与GenBank中参考菌株碱基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的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个亚门,4纲,8目,8科,14属;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鉴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喜树生态系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在本研究中,共分离得到18株拟茎点霉属(Phomopsis)菌株,占25.7%,为优势菌群,对其进行了基于ITS区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TLC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3株内生真菌CZ-14、CZ-17、CZ-18的发酵产物中检出喜树碱,含量为0.03-0.04mg/g。发酵产物是以喜树种子煎汁液体培养基培养。

篇2: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对采自广东省信宜市的白木香进行了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共获得50个菌株,通过rDNA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鉴定其为20个种,其中确定至种名的`有7属8种,仅确定至属名的有8种.不能确定种属的有4种,其中A20菌株(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为国内首次报道.剌盘孢菌(Colletotrichum)共分离到17株,占分高总数的34%,为白木香优势种群;镰刀菌(Fusarium)共分离到11株,是结香部位的优势种群.白木香内生真菌分布部位的专一性不明显,茎中分离的数量及种类最多,叶中最少;5年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好,10月龄的多样性较低.

作 者:王磊 章卫民 潘清灵 李浩华 陶美华 高晓霞 WANG Lei ZHANG Wei-min PAN Qing-ling LI Hao-hua TAO Mei-hua GAO Xiao-xia  作者单位:王磊,章卫民,潘清灵,李浩华,陶美华,WANG Lei,ZHANG Wei-min,PAN Qing-ling,LI Hao-hua,TAO Mei-hua(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

高晓霞,GAO Xiao-xia(广东药学院,广州,510006)

刊 名:菌物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年,卷(期): 7(1) 分类号:Q949.761.1 Q949.32 关键词:白木香   内生真菌   分子鉴定   ITS区  

篇3:裸盖菇属的真菌鉴定及分子系统学初探

裸盖菇属的真菌鉴定及分子系统学初探

裸盖菇属(Psilocybe)的许多真菌含有神经致幻型毒素,这些毒素被中国卫生部列为A类管制药品.在药检时,这些真菌样品通常是粉末.因此,仅依靠形态分类鉴定该类真菌非常困难.研究采用ITS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该类真菌并初步探讨了该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由系统发育树推断Psilocybe属可能是多源进化的..通过序列分析可以鉴定真菌样品为 Psilocybe属.

作 者:刘如铟 魏涛 何培新 张长铠 LIU Ru-Yin WEI Tao HE Pei-Xin ZHANG Chang-Kai  作者单位:刘如铟,LIU Ru-Yin(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微生物实验室,新乡,453007)

魏涛,何培新,张长铠,WEI Tao,HE Pei-Xin,ZHANG Chang-Kai(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 33(2) 分类号:Q93 关键词:ITS区   Psilocybe   系统发育分析   多源进化  

篇4: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一株丛枝菌根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从广东酸性土壤分离得到一种编号为2-1A1的.丛枝菌根真菌.其孢子在土壤中单生,未见孢子果,椭圆形,黄色至褐色,孢子较大(170 μm×230 μm),孢壁一层,厚约11 μm,Melzer's 反应为黄色.其形态特征与Glomus flavisporum的特征描述相一致.提取其单孢子DNA,Nested PCR扩增其18S rDNA的NS31-AM1区,经序列测定,并在Gene-Bank上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 结果表明,2-1A1与Glomus sp.(DQ371674)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8%.分子鉴定的方法只能将其鉴定到球囊霉属Glomus.

作 者:龙良鲲 姚青 羊宋贞 朱红惠 LONG Liang-kun YAO Qing YANG Song-zhen ZHU Hong-hui  作者单位:龙良鲲,羊宋贞,朱红惠,LONG Liang-kun,YANG Song-zhen,ZHU Hong-hui(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姚青,YAO Qing(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刊 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7(4) 分类号:Q939.5 关键词:球囊霉属   形态   18S rDNA   进化树   鉴定  

篇5: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笔者介绍了ITS序列结构特点,综述了ITS序列在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鏊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白树猛 田黎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42 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 30(1) 分类号:Q949.32 Q522.6 关键词:ITS   分类鉴定   分子检测  

篇6:两株银杉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两株银杉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对银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分离,得到了形态上很相似的两株真菌F-1和F-2.在基于形态特征鏊定困难的情况之下,对真菌F-1和F-2的r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真菌F-1和F-2的ITS序列与来自于10个属30个种的'不同真菌的ITS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真菌F-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F-2属于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结果表明,基于分子水平的鏊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高效等特点,在真菌鉴定分类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 者:赵颖茹 苟小军 颜军 ZHAO Yingru GOU Xiaojun YAN Jun  作者单位:赵颖茹,ZHAO Yingru(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苟小军,颜军,GOU Xiaojun,YAN Jun(成都大学中药化学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28(2) 分类号:Q939.5 关键词:真菌   ITS   系统发育   分子鏊定  

篇7:真菌的鉴定

真菌的鉴定

麦曲在黄酒酿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微生物在麦曲中的区系分布和其中微生物菌群的系统发育,对于理顺麦曲中的微生物与产地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麦曲微生物生态数据库和麦曲品质的分子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培养基进行真菌平板分离的结果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为了最大限度地分离出麦曲中的真菌,采用了三种培养基,其中PDA和CPK培养基是用来分离真菌的常用培养基,此外还使用了麦曲浸提液培养基(WQE),因为它的营养成份近似于微生物最原始的生存环境。对于三种培养基进行平板菌落计数,PDA和WQE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在48小时后达到最大,菌落数分别达到4.7×104cfu/g干曲和8.4×104cfu/g干曲。而在CPK培养基上,由于本身是合成培养基,营养不够丰富,所以24小时后开始慢慢形成菌落,56小时后达到最大值,仅为1.4×104 cfu/g干曲。

不同培养基的麦曲真菌分布

根据菌落大孝形态和颜色等表型特征进行初步区分,共得到24株纯种菌株。各个纯株在3种分离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从PDA,CPK和WQE三种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纯种真菌分别为8种、18种和11种。PDA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但分离出来的真菌数目最少。而近似于微生物最原始生存环境的WQE培养基分离得到的真菌种类,要比预期的少。在合成培养基CPK上分离获得的真菌种类最多,暗示在低营养长时间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较多地回收得到麦曲样品中的真菌。

将10―5稀释度以上检测到的真菌认为是麦曲样品中的优势菌。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优势菌是不一样的,且每一种培养基都能检测到其它培养基所不能检测到的优势菌株,所以必须联合使用多种分离培养基,才能准确解析麦曲中的真菌多样性。另外,在分离培养基中有必要加入去氧胆酸钠来抑制菌丝的蔓延。

【真菌的分子鉴定】相关文章:

1.东海原甲藻的分子鉴定

2.真菌感染怎么办

3.入党分子思想汇报

4.hPLIC-2分子RNA干涉稳定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5.女性真菌感染怎么治

6.12月入党分子思想汇报

7.《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8.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9.真菌的八年级优秀说课稿

10.入党极分子思想汇报字

下载word文档
《真菌的分子鉴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