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抱抱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拜月光:
拜月光,主要为南方民族习俗之一。仪式在中秋节月亮升起时进行。
古代的.人民以务农为主,农事和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一年中的秋季,农历八月中旬,又是丰收的黄金季节。「秋」字原本就有「禾谷熟」的意思。人民辛辛苦苦,终於等到收穫,於是家家户户都设酒备菜,祈求农耕顺利,以及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了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古代称为「秋报」。这就是拜月习俗的开始。
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由周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继承下来的。古人早已察觉到「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自然变化,所以很早在中秋前後已有「祭月」和「拜月」的活动。《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是拜月的意思。全句意思为周天子在春分之日祭太阳,秋分之日祭月,祭太阳的时分在清晨,而祭月的时分是在傍晚(夕月以夕)。 有诗去: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刻饼分瓜几案陈,团团同拜月光神,归宁阿姊夫家接,目送那知妹生嗔。”
拜月仪式是:对月当天,有天台的在天台,无天台的在门口竖起竹子,挂起灯饰。放置供桌,摆上月饼、茶水、糖果,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油甘子等(芋头的摆法是,在盘的中央放芋也母,周围摆芋仔),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虔诚的许愿祈福。
纸扎灯笼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靓景,可对此大 家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得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得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得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色彩。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在儿时得记忆里,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起大灯笼,各种样式得“孔明灯”在夜空中飞,孩子们打着灯笼追逐嬉闹,情侣们提着灯笼依偎赏月,大街小巷成了灯海,灯笼光乃至盖过了天上得月光,靓丽极了……
今年中秋佳节,“提灯笼”得保守民俗还流行起来!在中山,过去专制做灯笼得民间老艺大 家,今年纷纷重操旧业,制做得灯笼供不应求,民俗生活得回归热潮,让老艺大 家七天长假“人民币包鼓鼓囊囊”,心里更舒坦
中秋节,提灯笼、吃月饼都是必备得节目,“咱们微型时候,流行木瓜灯,利用木瓜皮制成得别致花灯,非常有意思,木瓜灯陪我度过整个童年。” 小时候,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几乎家家户户得小孩都能做,每逢中秋佳节,非常多小孩都能提着灯笼一块儿游玩,大家也提着灯笼到田野里赏月。提着灯笼赏月是一种传统,保守手工灯笼有非常多文化要素,打个比方说灯笼上得画,‘仙女散花图’、‘嫦娥奔月图’、‘八仙过海图’……都有着浓浓得文化味。而提着灯笼赏月,特多得是为了和亲大 家交流,小微型灯笼给中秋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浪漫。”
篇2: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一·圆月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菜肴中以桂花鸭、毛豆烧仔鸡、老菱烧肉等为主,酒后还须食浇以糖桂花糖芋艿助兴。同时家家陈以菱、藕、芡、栗、柿之类供于中庭。祀月之余,全家再吃月饼,俗称“团圆饼”,意为团聚。将“圆月”之仪推向最高潮。月饼以瓜埠的“赖月月饼”为上。传说六合瓜埠寺住持和尚赖月曾于中秋节,精心制作月饼供奉下江南的驻跸此庙的乾隆皇帝。乾隆品之龙颜大悦,遂命名为“赖月月饼”。还有“金陵套饼”也为上乘。“金陵套饼”将大小不同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且滋味尤佳。
老南京中秋节期间,通常要吃月饼、葡萄、石榴、柿子、梨子、香藕、熟菱、芋头、栗子、桂花鸭,饮酒助兴,当晚阖家团聚宴饮。
晚宴之后,南京百姓便于自家庭院、露台或门前空地上设案,供奉月饼、鲜果,烧斗香(扎香如宝塔、楼阁形,“或剪彩作月宫状黏之”,上加纸斗)祭拜月神。也许是嫦娥害羞怕见男子,抑或传统观念认为月乃太阴,而女性素来属阴,故昔有“男不拜月”谚俗。
传统食俗中月饼具有“团圆”韵味,相传早先还与朱元璋组织起义军反对元朝统治、在饼中暗藏“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有关;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柿子蕴含着“柿(事)柿(事)如意”的口彩……
二·走月
妇女夜游街市称“走月”,俗称“蹈月”。中秋之夜,南京女子三五成群相约夜游,走街串巷,互拜亲朋,赏月看花,此来彼往,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至深夜方散。有人也借月幽会,与心上人倾诉衷肠;有的结伴而聚,托月寄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望子者至夫子庙游后,过桥一行,可得子。”讲的是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涧子桥”,中秋之夜,未有子嗣的人来此往桥下摔瓦罐,能得子,久而久之,这座桥后被讹称为“见子桥”。
三·摸秋
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据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金陵民俗有南京女子中秋月夜摸秋之戏。《中华全国风俗志》亦云:“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旧时南京妇女“摸秋”还有一去处,即信府河畔真武庙,庙门外竖长杆,上立铁鹳,其大如驴,俗呼为铁老鹳。因其立身的长杆也能给妇女带来福音,遂成为摸秋的主要对象。清中期后此物不存,摸秋内容遂改为在园中了。
四·斗香
《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所谓焚斗香,亦曰“点天香”,垒瓦片为宝塔形状,周边长宽约一尺余,高四、五层至六、七层。越往上越小,形状如塔尖。最上一层裁纸叠做量米的斗状,谓之香斗,中燃以线香,斗旁插着纸扎的龙门、旗斗、魁星和彩旗之类。敲锣打鼓,绕塔以戏。
五·玩月
南京人玩月之举由来已久,自东晋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留下了“牛渚玩月”佳话,到诗人李白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并赋诗:“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以至演化为后来南京人欢度的中秋节的必有节目。南京旧有“玩月桥”,其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后来的“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它从现在的江南贡院一直延伸到白鹭洲公园北门,康熙年间,长板桥被毁,但中秋玩月之俗绵延至今。
篇3:细数安徽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祭月
江淮赏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赏月。香案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供桌上摆放的祭品一般都有月饼和水果,有些地方水还加有特殊的供品,如六安贡茶水、蒙城供焦馍等。祭祀时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鸣炮染香拜月,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祭过月神,才真正开始赏月。
舞香龙
徽州的舞香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作“五龙闹中秋”之舞。中秋之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蔑香,星光遍体,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元末农民刘福通(阜阳人)领导的红巾军起义。今天阜阳地区的农村,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仍然流行着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以至于当地的百姓干脆直接将中秋节叫成“火把节”了。
舞草龙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龙习俗。黔县又称“舞草龙”,用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
堆宝塔
徽州地区,以砖瓦堆一个中空的.宝塔,塔上挂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再将一张桌子放在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
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
打中秋炮
绩溪中秋是流行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以稻草扎成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头上打击,使其发出巨响。
舞板凳龙
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晚,休宁田里村村民有自发舞板凳龙的习俗,每户一节板凳,每节固定上三瓣老南瓜,再插上点燃的香火,最长时达100多节,200多米长,表达乡亲们的团结友爱和庆祝丰收之情。
窃瓜祈子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偷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顶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放莲花灯
中秋节放莲花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良好祝福,表达一种对生活的希望。
篇4:细数安徽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祭月
江淮赏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赏月。香案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供桌上摆放的祭品一般都有月饼和水果,有些地方水还加有特殊的供品,如六安贡茶水、蒙城供焦馍等。祭祀时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鸣炮染香拜月,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祭过月神,才真正开始赏月。
舞香龙
徽州的舞香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作“五龙闹中秋”之舞。中秋之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蔑香,星光遍体,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元末农民刘福通(阜阳人)领导的红巾军起义。今天阜阳地区的农村,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仍然流行着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以至于当地的百姓干脆直接将中秋节叫成“火把节”了。
舞草龙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龙习俗。黔县又称“舞草龙”,用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
堆宝塔
徽州地区,以砖瓦堆一个中空的宝塔,塔上挂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再将一张桌子放在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
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
打中秋炮
绩溪中秋是流行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以稻草扎成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头上打击,使其发出巨响。
舞板凳龙
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晚,休宁田里村村民有自发舞板凳龙的习俗,每户一节板凳,每节固定上三瓣老南瓜,再插上点燃的香火,最长时达100多节,200多米长,表达乡亲们的团结友爱和庆祝丰收之情。
窃瓜祈子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偷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顶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放莲花灯
中秋节放莲花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良好祝福,表达一种对生活的希望。
中秋节送礼的由来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 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
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
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节之后养生注意事项
食养:防燥滋阴,养肾润肺
秋季,气候变凉,空气中遍及缺少水气,食养以防燥滋阴,养肾润肺为主。在饮食上,应以少数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合作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物。至于白叟,还能够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枯燥,简单感到口干舌燥,肌肤水分也易丢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弥补,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生果,防止剧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下降血栓构成的几率,进而防止心血管疾病。
秋季,暑气由盛而降,昼夜温差大,到了10月左右,暑气渐退,但逢秋老虎发威时,气候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气候,最简单伤风。
下列有几个食疗方能够防止伤风
1.生青杨桃5个,榨汁,参加一钱人参粉共服。
2.酸杨桃切片,加点盐,可防伤风声哑、喉咙痛。
3.香蕉一个,加柠檬数片及砂糖,腌半小时后食用。
药养: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
药养要点放在补养津液方面,平常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等益气滋阴的中药来养护。若简单发燥病,则用生地、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防止。
别的,中秋往后要注意培育达观的心情,享用收成累累硕果的高兴,或以哲人的眼光判别天然时节替换所体现的各种现象,坚持心里安静,收神敛气。
篇5:八月十五过中秋作文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因此,中秋节又被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
习俗一:吃月饼
八月十五吃月饼,就像过年要拜年,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等一样,过中秋节就要吃月饼。可是,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相传在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无法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让人制造圆圆的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分头传递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全国的人民都要吃圆圆的饼子即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渐渐地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等。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习俗二:设香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人们将月饼、石榴、枣、西瓜等团圆的果品供于桌案上,并在香案上放上香炉点上香,用来祭奠嫦娥,用来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而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习俗三:团圆饭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团圆圆。在中秋节这天,自然是全家人要吃团圆饭,象征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人们还会再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还记得每年我们家过中秋节时,妈妈都会买上各式各样、口味不同的月饼.到了晚上,妈妈会做满满的一桌子菜。我们全家快乐无比地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亮。
【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相关文章:
2.八月十五中秋教案
3.八月十五中秋方案
10.八月十五中秋诗意贺词参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