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

2025-01-04 09:23: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秀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

篇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人才是这一工程得以胜利完成的.有利支撑.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清楚了解东北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战略,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 者:刘海军 陈庆华 Liu Haijun Chen Qinghua  作者单位:刘海军,Liu Haijun(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陈庆华,Chen Qinghua(大连海事大学,学生处,辽宁,大连,116026)

刊 名: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F427.3 关键词:人才战略   经济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  

篇2: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高层次人才资源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资源.本文从人才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用的角度对高层次人才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东北地区高校目前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倪婷婷 宿亮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 “”(8) 分类号:F4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   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高校  

篇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金融制度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金融制度创新

支撑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资源、技术、体制、政策等各种条件.本文从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金融资源短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制约作用,指出创新金融制度是解决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并设计了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

作 者:刘洪军 LIU Hong-jun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1) 分类号:F427 F127 关键词:金融制度   老工业基地   振兴  

篇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北区域辽阔,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虽然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东北地区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作 者:车文娇 田炜  作者单位:车文娇(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田炜(大连理工大学)

刊 名:辽宁经济 英文刊名:LIAONING ECONOMY 年,卷(期): “”(3)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和意义,提出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作 者:李文 李晖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2006 “”(1) 分类号:F121.23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   非公有制经济   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  

篇6: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

产业集聚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探讨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重建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实现产业集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是产业集聚的形成.

作 者:刘文革 朱兴龙 刘海莉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 “”(11) 分类号:F403.4 关键词:产业集聚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  

篇7: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其与西部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中央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东北固有的优势,并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确立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作 者:范林榜 祁晓玲  作者单位:范林榜(徐州师范大学)

祁晓玲(四川师范大学)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F42 关键词: 

篇8: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论文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论文

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应科学定位、挖掘特色,树立“三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的大类通才型、宽基础复合型、“合格+特长”型、外向型等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关键词地方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 多模式 高级应用型

1 找准定位、突出地方特色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东北地区地方工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地方工科大学要认清自己根在地方这一现实,考虑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地域优势、传统优势,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建立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并于产业界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根据其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要求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学校的地方特色。

2 树立“三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各高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龙头,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适应社会需要密切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既较好地体现和保持地方高校特色,又紧随时代变革和社会需要不断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新老专业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撑,构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平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开瓶颈、奠定有利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各项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在业务方向、服务方向、人才类型与质量等方面,都应适应本地区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地方性。

2.2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一、二、三课堂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明确第一、二、三课堂的教育理念及其分工作用,要做到“三个课堂”有机结合,既有主次,又有互补,明晰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理念。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要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这三大教育板块,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

首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学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第一堂指按培养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其次要充实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地方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教育特点,建设坚持经常、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化的教育空间。

第三要开辟多元化的第三课堂渠道,使之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亮点。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努力建设校企合作、校研合作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走向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第三课堂与第一、二课堂的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保证人才培养的 (下转第79页)(上接第36页)质量。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及各类社团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实效明显的有效人才培养途径之一 。

3 构建“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3.1 大类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学科内的“通才”,指在文化科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基础上,以某一专业为载体,培养学生既能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又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要按共同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培养,着重加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教育,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专业口径较宽、文化科学基础较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3.2 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宽基础指学生必须具备本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牢固打下广博的学科基础;复合型指学生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学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能跨学科(专业)工作的能力。培养这类人才一方面要拓宽专业口径,指导学生跨学科、专业选课,实现文理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实行双学位、主辅修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原专业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第二专业的主干课程,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领域得到扩展。

3.3 “合格+特长”型人才培养模式

合格是指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各门课程成绩合格;特长是指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上有特长。这种培养模式强调重视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某一专业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某一领域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科毕业后能尽快承担工作任务。在制定这类人才培养计划时,要遵循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和行业发展,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又使所学知识贴近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4.1 高级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关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当代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偏重于经济社会实践的实际工作者,但并不排斥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实际应用中需要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际应用。一个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2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是两大学习要素。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需重视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但并不降低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实际应用技能是指具有宽厚基础知识作支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掌握实际应用技能,不能排斥学习基础知识,学好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实际应用技能的形成。

地方高校应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机遇,科学准确定位,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诠释与应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肖海涛,向春.论大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中国大学教学,(2).

[3]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

[4]周绍森.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中国高等教育,(2).

篇9: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资本经营支持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资本经营支持

本文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资本经营三者之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经营支持作用与运作机制,并提出借助资本经营的支持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基本观点.

作 者:周航 庄岩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刊 名:环渤海经济t望 英文刊名: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年,卷(期):2004 “”(12) 分类号:F4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资本经营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相关文章:

1.基于循环经济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

2.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党课

3.党课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4.乡村振兴战略个人体会

5.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经济读本体会

6.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心得体会

7.天津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调查报告

8.大学生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9.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学习心得感悟

10.贵州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投资情况调研报告

下载word文档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