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面包之间的抉择
“进化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梦想与面包之间的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梦想与面包之间的抉择,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梦想与面包之间的抉择
“吴小姐,不是我无理取闹,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讲会后,一位少妇走过来,对我这么说。一时之间,我有些恍惚……不会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么关系呢?怔怔了几秒钟后,我开始怀疑眼前这个模样端庄的少妇精神上有问题。但是,除了眉宇之间的淡淡愁容之外,怎么看都觉得她的眼神都与常人无异。
“你的不幸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决定问到底。
“是这样的,我先生是你的读者,他……本来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辞了职,说他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要跟你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结果呢?”
她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失业两年了,本来还积极开发自己的兴趣,会去上摄影、素描课程等,后来也没看他上出什么心得、培养出什么专长来,也看不出他的梦想到底在哪里。现在,我只看见他每天上网和网友聊天,约喝下午茶,唱KTV,动不动混到三更半夜……家里的开销只靠我支撑。我也是个明理的人,怕一说他,伤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为阻碍他梦想的杀手。我想,他这样下去,只能跟社会与家人之间脱节得愈严重,我该怎么办?”说完,她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她的困境还真棘手,在她叹气的一刹那,沉重的罪恶感压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没错。
我常在签名时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对我来说,有梦就追,及时去追,是我的生活态度。我总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时光中,我们的缺憾可以少一点,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多一点。错只错在我对“有梦就追”这几个字,解释得不够多。“有梦就追”,在实行上有它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梦想与面包冲突的时候。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真心追求自己的梦想,愿意少赚点钱,多折点腰,我们也都有佩服之情。我认识几个很会画画的朋友,本来在待遇不错的报社、广告公司工作,后来都决定离开上班族的轨道,回去当画家。这时,我绝不会用“画画是不能当饭吃的”来泼他们冷水,而是祝福他们:“有梦就追。”事实证明,他们都能用自己的天分画出一番天地来。
我不认为梦想与面包一定相违背,本来只想追求梦想,但后来以梦想赢得面包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有时候我们是在和现实赌博,总还得靠点运气。运气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连一张画都卖不掉,忧郁而终。
其实,凡·高不算是运气不好的。他好歹还有身后名,而且是响响亮亮的身后名,这可不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还有数不清的画家,一样用了一辈子力气来画画,生前潦倒,死后也没在艺术史上占个小位子,甚至连名字都被彻底地遗忘。
追梦的本身是个赌博,但也不是单纯的赌博。你的才华愈高、想法愈周全、技术愈无懈可击、经验愈丰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缘愈好,赢的几率就愈大。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断了。赢了,通常还得感激许多懂得赏识自己的人;输了,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无论如何,我肯定人们追求梦想的决心,因为我们这一辈子,总该做些自己觉得值得的事,尽管旁人也许会发出一些名为“关心”的杂音来阻碍追梦者的脚步,但自己的人生总得自己负责。问题在于,到底你追寻的是梦想,是理想,还是白日梦?
我不是没有泼过别人冷水,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
“你认为我应该辞职做个专业作家吗?”曾有位银行职员这么问我,“我想在家里写写稿子就好,印书就好像在印钞票,比我现在在银行当过路财神好。”
“你立志从事写作多少年?开始写了吗?”我问。
“我现在太忙了,我打算辞职后再开始写。”他说,“我以前作文写得还不错,被老师称赞过。”
“我想,你最好考虑考虑。”我忍不住说了,“因为,现实不像你想象的这么简单。”我钦佩那些“肯定自己的梦想后决定辞职”的追梦人,却很怕那些“辞了职才想试探自己的梦想”的妄想者。后者因为想得太简单、做事太草率,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其实,那位转任摄影师还算成功的电子新贵,在他每年领巨额红利时,摄影作品早有独特风格。变成画家的朋友,在当上班族时,本来就画得一手好画。
成功开设咖啡厅或餐厅的转业者,也都不是在开店前才学经营须知、才上烹饪班恶补的。他们早已花了经年累月的时间去考察和尝试,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兢兢业业。没有任何成功追求梦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间”成功的。
一念之间以前,不知已经累积了多少智慧与能力。多数人一下班回家,在看电视、睡觉、打电话聊天的时候,这些真正的追梦人为了日后有源头活水喝,还在花力气为自己掘井呢。我们只算计到他成功后可以得到多少面包,却粗心地忽略了他们滴下的汗水。
追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必须逐渐建立的生活习惯。谁说你要放弃一切才能追梦?也别再怨梦想与面包两相碍,其实,阻碍你追求梦想的,不是你手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面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篇2: 梦想与面包之间的决定的励志文章
有关梦想与面包之间的决定的励志文章
“吴小姐,不是我无理取闹,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报告会后,有一位少妇样子容貌的女子走过来,对我这么说。一时之间,我有些恍惚……不会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么关系呢?怔忡了几秒钟之后,我开始猜忌面前这个模样端庄的少妇精力上有问题。然而,除了眉宇之间的淡淡愁容之外,怎么看她的眼神都与凡人无异。
“你的可怜与我有什么关联呢?”我决议问到底。
“是这样的,我先生是你的读者,他……本来是上班族,突然有一天,他辞了职,说他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要跟你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成果呢?”
她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失业两年了,原来还踊跃开发本人的兴致,会去上摄影、素描课程等,后来也没看他上出什么心得、培育出什么特长来,也看不出他的幻想到底在哪里。当初,我只看见他天天上网跟网友聊天,约喝下战书茶,唱KTV,动不动混到三更深夜……家里的经济只靠我支持。我也是个明理的人,一说他,又怕伤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为妨碍他妄想的杀手。我想他这样下去,只能跟社会与家人之间脱节得愈来愈重大,我该怎么办?”说完,又重重地叹了一口吻。
她的窘境还真辣手,在她叹气的那一霎时间,繁重的罪反感压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整没错。
我常在时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对我来说,有梦就追,及时地追,是我的生活立场。我总盼望,在人生有限的`时间中,我们的缺憾可以少一点,成绩感和幸福感都可以多一点。错只错在我对“有梦就追”这几个字,说明得不够多。“有梦就追”,在实施上有它的庞杂性,特殊是在梦想与面包抵触的时候。
寻求梦想,老是能让一颗心发亮。然而梦想与面包之间,自古以来常有些抵触存在。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真心追求自己的梦想,乐意少赚点钱,多折点腰,我们也都有信服之情。比方,曾经当过电子新贵的工程师或捧着铁饭碗的上班族,决心离开待遇优厚但不再让他们快活的环境,去当摄影师、向导,甚至开一家自己想开的咖啡厅。
我也意识几个很会画画的友人,本来在待遇不错的报社、广告公司工作,后来都决定分开上班族的轨道,回去当画家。这时,我毫不会用“画画是不能当饭吃的”来泼他们冷水,也都会祝愿他们:“有梦就追。”事实证实,他们都能用自己的天性画出一番天地来。
我不认为梦想与面包必定相违反,本来只想追求梦想,但后来以梦想博得面包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有时候我们是在和事实,总还得靠点运气。运气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连一张画都卖不掉,愁闷而终。
不,凡?高不算是福气不好的。他好歹还有身后名,而且是响洪亮亮的身后名,这可不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还有数不清的画家,一样用了一辈子力气来画画,生前潦倒,逝世后也没在艺术史上占个小位子,基本被彻底地遗忘。
追梦的自身是个,但也不是单纯的。你的才干愈高、主意愈周全、技巧愈无懈可击、教训愈丰盛、付出的尽力愈多,或者人缘愈好,赢的几率就愈大。
每个人胜出的多少率并不一样。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断定了。赢了,通常还得感谢很多理解赏识自己的人,而输了,则不任何理由可以自怨自艾。无论如何,我确定人们追求梦想的信心,因为我们这一辈子,总该做些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只管旁人兴许会发出一些名之为“关怀”的杂音来阻碍追梦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总得自己负责。问题在于,到底你追寻的是梦,是幻想,还是只是白日梦?
我不是没有泼过别人冷水,因为每个人情形不同。
“你认为我应当辞职做个专业作家吗?”曾有位银行人员这么问我,“我想在家里写写稿子就好,印书就好像在印钞票,比我现在在银行当过路财神好。”
“你破志从事写作多少年?开始写了吗?”我问。
“我现在太忙了,我盘算辞职才开始写,”他说,“我以前作文写得还不错,被老师称颂过。”
“我想,你最好考虑斟酌,”我忍不住说了,“因为,不像你设想这么简单。”我钦佩那些“肯定自己的梦想后决定辞职”的追梦人,却很怕那些“辞了职才想试探自己的梦想”的妄图者。后者因为想得太简略、做事太轻率,履行梦想的可能性切实太小了。
如果然的酷爱写作,不用等辞职才写。等辞职才写或等辞职才想学某项专长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找借口脱离某个人生关卡,并不是真心追梦。这样的人,梦想失落伍只会变成愤世嫉俗;花太多时光愤世嫉俗的下场,就是一事无成。
字人人会写,所以大家会感到写作比拟轻易。这么打比喻更好懂:咱们总不可能由于梦想当小提琴家,辞职后才开端学小提琴吧。
那位转任摄影师还算的电子新贵,在他每年领巨额红利时,摄影作品早有奇特作风。变成画家的朋友,在当上班族时,本来就画得一手好画。
成功开设咖啡厅或餐厅的改行者,也都不是在开店前才学经营须知、才上烹饪班恶补的。他们早已花了经久不息的时间考核和尝试,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的爱岗敬业。没有任何成功追求梦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间”成功的。
一念之间以前,不知已经累积了多少智慧与才能。多数人一放工回家,在看电视、睡觉、打电话聊天的时候,这些真正的追梦人为了日后有源头活水喝,还在花力量为自己掘井呢。我们只合计到他胜利后能够得到多少面包,却大意地疏忽了他们滴下的汗水。
总有人认为,辞职才能追梦,握在手头的面包似乎变成阻碍自己梦想的绊脚石。
我从不认为,辞职才能追梦,伤感句子,全心全意才能造就专长。以我自己当例子吧:其实我从没有想变成专业作家,多年来我始终有一份可以支付生活的工作。这是因为从前常有长辈劝我“作家不能当饭吃”,所以我决定,即便靠写作换不了任何面包,我也一样会写下去,至于为了要赡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现在我仍是以为,不靠写作营生,就不须要摇尾巴谄谀任何人,我才干真正地畅所欲言,写出我心中实在的声音。
追梦是一种进程,也是一种必需逐步树立的生涯习惯,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感到。谁说你要废弃所有能力追梦?也别再怨梦想与面包两相碍,实在,阻碍你追求梦想的,不是你手头食之无味、弃之惋惜的面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篇3:考研与就业之间如何抉择?
古语说,猛虎的犹豫,还不如蜂虫的致鳌;骏马局促不前,还不如驽马的安步,虽然有舜禹的智慧,却默默不言,还不如聋哑人的手势指点。把握住时机,最后的结局也许大为不同。现在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机遇:考研,考与不考,只要抓住了时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结果都可能是很好的。但是,怕就怕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正在犹豫,以致坐失良机,什么也得不到。人生实际上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当一个机会消失后,必定又有一个新的机会出现。如何把握眼前的机遇,往往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逃避失败心理从小到大,我们都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考试的结果给了一些人信心,也给了一些人打击。尤其是一些重要考试,如中考、高考、专升本考试等,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们的命运,同时也改变着家人、朋友对我们的看法。我们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我们会尽一切力量获得好的成绩。然而,有时候付出和结果是不成比例的,于是一些人产生了惧怕、逃避考试的心理。考研也是如此。准备考研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们的心理也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一旦失利,许多人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尤其是听到或看到师哥师姐的不幸经历,他们就更惧怕失败了。
其实考研和其它考试很不一样,我们不能还用老眼光看待我们自己。我周围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中不乏本科入学时成绩很低,但考研却考得很好的人。西南大学的教育学在我国也很有影响力,不少有实力的同学也没敢报,反而有些同学平时成绩不是很好,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如愿以偿,还得到公费生名额。
怕错过其它机会的心理 此时此刻有很多机会,如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等等。选择了考研,就相当于放弃一些其它的机会。我也见过一些人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其它考试,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打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神话。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了考研就要始终如一地走下去。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放弃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说白了就是随大流,看到别人都在做,自己也就跟着做。这种人做事缺乏目的性,其成就动机也不会很强。有许多同学很渴望能早点过独立的生活,能自己争钱养活自己,但是看到周围其他同学都在考研,于是心里也有点动摇,难以遵从自己的真实想法。当时我也是如此。宿舍六个人中就我一个人不考研,每当她们出去学习,宿舍就剩我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孤单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备考资料
她们都早起晚睡,过得很充实,而我则早睡晚起,感觉很空虚,那时候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不知该怎么办了。迷信文凭心理
现在社会上的确有点过于重视文凭。工作岗位有文凭限制、家长也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很高的学历。以教师岗位来说,许多大学都要求博士学历,好点的中学非硕士生不要,甚至小学最低也要本科学历。这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学历越高,工作也会更好的错误观念,于是有些人本来不想考研,却由于担心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不得不陷入考还是不考的困境中。
其实,现在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一些招工单位列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件,可见,文凭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再存在。记得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也就是初中毕业,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干了许多关于印刷的工作,凭着一股好学劲,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印刷的技术。他到一家工厂工作时,要求自己的工资每月不少于3000元。厂长给他一个月的试用期来看他的技术水平,结果令厂长非常满意,后来他的工资能拿到4000元。光有研究生文凭而能力并不和学历成正比的话,就一定能拿到4000元的工资吗?
逃避工作心理上面一条是说有些人想工作,但没有正确的文凭观念,才陷入迷茫中。这一条说的是一些人不想考研,但又不想工作,二者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才犹豫不决。工作是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不像学校生活那样单纯。确实如此,我和已经工作的同学交流时,他们也向我讲述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每说到此,我们就会更加怀念以前的学校和以前的同学,他们都很羡慕我们这些还有学上的同学。一开始我还不大理解,倒是还挺羡慕他们的,因为感觉他们工作了,也能独立了。后来慢慢理解了,这就像围城,墙外的人想进来,墙里的人想出去。其实,我们不应该如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工作和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事,其中都有艰辛和快乐,正是这种矛盾的感觉,才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所以,请不要再逃避。
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对于考不考研,我们不要想得太复杂,有时候把问题简单化,也许会更易于做出抉择。我们的建议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社会、家庭、朋友等外界因素是我们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必须参考的,我们不要让他们成为我们做出决定的阻碍因素,而应该善于利用他们,帮助我们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但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夜晚的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仔细听我们心跳的声音,它是否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是的,我们内心一直有个强烈的声音,它告诉我们心灵深处还拥有自己的理想,让我们朝它不断努力。如果你内心倾向于考研,那就马上准备复习吧;如果你内心倾向于不考,那就着手准备就业的事情吧。让你的父母、朋友成为你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参谋者。一旦作出决定,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不要怕做出选择,因为我们不确定它的结果。选择后,重要的是去做,不做则百分百失败。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当你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你翱翔的时候,你是不应该爬行的。
篇4:工作与考研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工作与考研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推进到现在这个阶段,相信大部分考生已经立下考研的志向,这就简单了,根据自己的计划往前走就可以。但同样相信还有一小部分人正在纠结于到底是先工作,还是接着考研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去考虑。
我们都知道,考研是在一月份,而找工作的开始时间一般在三月份,所以这并不冲突。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做出考研的决定,同时认真对待。
设想,如果一月份初试结束,而初试的成绩在录取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这之后,你完全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复试。
无论是考上研究生,还是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对你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说明你的人生之路还是在顺利的境况中。
可能有些学生会问,如果既考上了研究生,又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该如何抉择?是的,遇到这种情况,你只有让别人羡慕的份了。但也许你自己却陷入了选择的烦恼之中。这个时候,你自己要做好权衡利弊的分析。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找到的工作的前景以及与你兴趣和能力的匹配程度,也就是你如果选择工作,前途到底如何,这个要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分析你将要就读的'研究生的学校和专业,学校的排名、实力,你所选择的专业的就业趋向和情况。两者比较,总能做出明智的决定的。如果自己实在分析不了,建议与家人以及比较了解的老师、朋友商讨,他们的建议也许有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但如果你在考研之前已经落实了非常理想的工作,那么可以考虑先去工作,在工作中再慢慢地沉淀自己和重新认识自己。如果工作需要或者自己个人需要,再读研究生,那时再考也不迟。或者工作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没有兴趣,也没有前途和方向,可以通过更换工作以及重新读研来改变一下现状,到时候根据重新审视的结果再选择一次,也许会更加理想而合理。
总之一句话,当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一味地纠结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浪费太多时间,不如先去把事情做了,再去选择。
大学网考研频道。篇5:梦想与面包-励志散文
梦想与面包-励志散文
“吴小姐,不是我无理取闹,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讲结束后,有一位少妇模样的女子走过来,对我这么说。一时之间,我有些恍惚……不会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么关系呢?怔忡了几秒钟之后,我开始怀疑眼前这个模样端庄的少妇精神上有问题。但是,除了眉宇之间的淡淡愁容之外,怎么看她的眼神都与常人无异。
“你的不幸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决定问到底。“是这样的,我先生是你的读者,他……本来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辞了职,说要追求自己的梦想,要跟你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结果呢?”“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失业两年了,本来还积极开发自己的兴趣,会去上摄影、素描课程等,后来也没看他上出什么心得、培养出什么专长来,也看不出他的梦想到底在哪里。现在,我只看见他每天上网和网友聊天,约喝下午茶,唱KTV,动不动混到三更半夜……家里的经济只靠我支撑。我也是个明理的人,说他,又怕伤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为阻碍他梦想的杀手。我想他这样下去,只能跟社会与家人脱节得越来越严重,我该怎么办?”说完,她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沉重的罪恶感压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没错。我常在签名时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对我来说,有梦就追,及时地追,是我的生活态度。错只错在我对“有梦就追”这几个字解释得不够多。“有梦就追”,在实行上有它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梦想与面包冲突的时候。
追求梦想,总是能让一颗心发亮。然而梦想与面包之间,自古以来常有些矛盾存在。我不认为梦想与面包一定相违背,本来只想追求梦想,但后来以梦想赢得面包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有时候我们是在和现实,总还得靠点运气。追梦的本身是在,但也不是单纯的.。你的才华愈高、想法愈周全、技术愈无懈可击、经验愈丰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缘愈好,赢的几率就愈大。
每个人胜出的几率并不一样。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断了。问题在于,到底你追寻的是梦,是理想,还是只是白日梦?我不是没有泼过别人冷水,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
没有任何成功追求梦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间”成功的。一念之间以前,不知已经累积了多少智慧与能力。多数人一下班回家,在看电视、睡觉、打电话聊天的时候,这些真正的追梦人为了日后有源头活水喝,还在花力气为自己掘井呢。我们只算计到他成功后可以得到多少面包,却粗心地忽略了他们滴下的汗水。
我从不认为,辞职才能追梦,全心全意才能培养专长。拿我自己当例子吧:其实我从没有想变成专业作家,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份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不靠写作谋生,我才能真正地畅所欲言,写出我心中真实的声音。
追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必须逐渐建立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谁说你要放弃一切才能追梦?也别再怨梦想与面包两相碍,其实,阻碍你追求梦想的,不是你手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面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篇6:哲理散文:面包与梦想
哲理散文:面包与梦想
“曾经梦想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熟悉的旋律响起,心中五味杂陈。
多少次,徘徊在十字街头,理想和现实的大路都亮着绿灯,到底是追求梦想,还是选择紧握面包?
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说过:“梦想让我热血沸腾,现实让我为了生活而冷静下来。”大千世界,有太多寻梦的背影,但真正赢得生活的,却是那些手握面包的人。
一部(堂吉诃德),成就了一位文坛巨擘。塞万提 斯用鲜活的语言特色,缜蜜的逻辑思维征服了读者的心,但塞万提斯的梦想不是成为作家,而是随船队去海外冒险,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殖民庄园,但他在接连遭受了海战、残废、被海盗抓扣的打击后,塞万提斯的身影最终定格在了书桌前,因为稿费成了他当时生活的唯一。终于,一部名著,一位文学大家,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成为文化长河中最摧璨的明星。现实,更容易让人叩响成功的大门。
“天子或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集神仙、剑术、酒客、诗人多种性情于一身的李太白,面对皇帝诏令时也依然豪放不羁,他曾的胸怀“济苍生、安梨园”的万丈豪情,仗剑云游天下,访道学仙,广结天下名士。他才华横溢,是盛诗坛上一枝独秀的奇葩,熠熠生辉,光辉千秋,“李杜在,光焰万丈长”,受到尚志文人士大夫下至乡村野老的追捧,但在年少轻狂的岁月之后。他也成为一个向往仕途的文人。他曾上书张九龄,请求引荐,并最终进入翰林院,成为皇上颇为看重的“文友”。最后直至高力士、杨国忠等人进谗,看遍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渗透宦海险恶,世事无常,后又飘然而去,云游四方,访道学仙,可是残酷的现实仍使他不能超越然物外,忘情人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现实,更容易让人面对艰辛的'生活。
然而,人生道路上不乏那些行色匆匆的追梦人,他们执着前行,撞到南墙不回头,最终一个个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谭嗣同,一个变法的不屈战士。“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面对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年轻的热血喷薄着光复中华民族,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远大理想。但面对以慈禧为代表保守势力的大肆杀戮,他回天乏力,最终无法逾越残酷现实这道高墙,徒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千古绝唱,义薄云天,捐躯赴国难,视死复如归,百日维新就此以失败告终。
梦想很美丽,让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但旅途上却有未知的风景和看不见的暗礁,现实很残酷,却能让我们慢慢走,慢慢看,花香依旧,树影婆娑,面包,终究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成了我们追求成功的动力。
篇7:面包与梦想应怎样选择
职业理想与优厚待遇,如何取舍?
我毕业4年了,并不是人力资源科班出身,期间也换过几次职业,直到在上家公司做了人资,感觉这才是真正让我热爱的工作,想一直干下去。后来因为架构调整,我从上家公司出来,应聘到了现在的公司做人事,待遇在我们城市算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入职之后,发现公司根本没有让我做人事的打算,而是一直让我做其它的工作。我曾经向经理提过,让我接手一些人事的事情,经理同意了,但之后就没了下文,不了了之了。今年上半年,我利用业务时间考取了三级证书,也找了人事方面的工作,但工资待遇都比现在的公司要少很多。 可我还是很想从事人事工作,但考虑到待遇的问题,现在从公司出去的话,在外面拿到相同水平薪资的可能性很小,还有自己已经毕业4年,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机会,所以一直很矛盾。我要如何选择,请指点。
以下是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黄红发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当下社会爆炸式的发展,多数时候人心也是相对的爆满而浮躁,能沉下心来思考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的年青人,可谓是越来越少。非常有幸的是你还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考,并感受到痛苦与难于决策,说明你是位对自己有相当认识的人,值得恭喜!
在你的问题中,提到4年换了几份工作,并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一点是你未来选择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人生的职业规划过程中,毕业出来工作的前5年基本上是探寻期,即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关键爱好点,从而找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工作。在这4年中,你试了几份工作,并有幸从中找到人力资源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非常难能可贵。
在回复你的问题之前,需要进行一个人生的定义的讨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什么会有快乐与痛苦?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有了解了“人生”这个话题,对于你的问题就能相对容易地解决。
虽然原因有很多种,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能在某一个特定的事情、环境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如果能找到,那么你一定是快乐的,因为这样能体现你的价值。你会有一种“被”感:被需要、被认同、被尊重……你会有一种“悦”感:心情愉悦、状态愉悦、效率悦高……当然,这种“被”感与“悦”感,又会促进你有更高的价值呈现,而得到更高的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感。
当然,如果你不幸,不能找到,那么你一定是痛苦的,如同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自己无法找到价值时,自己仍然坚持在这个领域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抱怨,并在抱怨中慢慢的失去自己的梦想、斗志、人生追求,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的接受一个平庸的自己。当看到曾经的同事、朋友、同学都比自己强时,多时会发出一声叹惜:上天不公、命不如人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其二、逆商高,自我调节能力强,能够快速在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领域进行别样的耕耘,从不喜欢、无奈接受,再到喜欢、找到成就感,最后超越价值,成就自己。这个过程必定是痛苦的,也是相对漫长的。能做到的,绝非常人所能。
人活着需要有价值、有成就,需要被关注、被认同。如同你提到的,向经理提出希望能为公司分担一些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你的经理口头答应而却不了了之。那一阶段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会不会有一种不被重视、不被信任的挫败感、失落感,笔者想多少都会有一些吧,是吗?
关于你考虑的薪水问题,如果在你现在工作城市再找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薪水比现在的低很多,从而让自己难以决策,你的内心的徘徊是能理解的。工作嘛,薪水当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但你想过没有,你现在的“高薪水”是怎样来的、能保持领先多久?如果你在这里得不到足够的发挥,你的业绩不能充分地呈现出来,你觉得在目前企业薪水还有上升的空间吗?即使有,又有多少呢?笔者10多年前毕业时,有同学进政府事业单位,也有进国企的。当年的“优秀生在优秀单位”里,但10多年后的今天,从收入看来并不是最“优秀”的。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呢,是他们能力不行吗?当然不是,只是选择的问题。
是要相对的安逸,还是要为了自己理想去奋斗;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高薪水”,还是要为了兴趣与爱好拿出从头再来的勇气?笔者从人生存在的意义、当下薪水与真正的爱好相比较来分析,至于最终如何选择你的职业,希望能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祝福你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篇8:坐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作文
坐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作文
往返于拥堵的世界,曾经的饱读诗书,道德修养在现实的悲壮下终于按耐不住,节操碎了满车,意志丢了一地。
时光凝固在十一前后。公交车前没有傻傻排队的孩纸,却都像拥站在校门前的蜜蜂,只为等待离别前的一辆公交。如若不活在这个现实,也就不会梦想那些自尊,虚荣,光辉。排队当然不属于这个世界。孩纸们在你推我挤里冲进了大公交。这个时候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公交太少了。这个时候没有男女分别,不管男孩子,女汉子,抢到了位子才叫真本事。我曾想,公交才是最伟大的发明。不管拥挤还是冷清,他都不言不语,往返于固定的起点和终点。而我们呢?
我们是累了选择最后一搏,还是静静等待车门的最后一个角落。不管站着坐着,不管是自己跑上了车还是被推上了车。难忘的是那一幕幕可笑又可叹,可悲又可忆的画面。孤独成了我最后的奢望。原来这个世界,人少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挤公交。
当然,这个假期的开场只是前奏。不管你去哪里,哪里都是一片繁华。当然,你一个人去学习的就免谈了。物欲横流,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不要说,这不公平。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你妄想的完美。别单纯的像个傻子,鬼都知道那些正义的`谎言,在顷刻间会把你氧化。你还在凝眸,惊讶,但一切都已过去。恍惚间我们真的长大了。梦想只是梦一会,其他的就别想了。
不过拼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用去等待或者担心下一秒的551会不会把你的脑袋夹在门里,下一秒的你是否还在为重重的行李被售票的大姐抱怨或责骂,甚至你不用听到紧紧贴在你背后或胸前的男生或汉子的呼吸,或者会闻到他们的汗味或体香。当然,脚不会麻,腿不会疼,背不会痛,手不会紧握。但你有多少钱去拼车,再说那些钱会给你坐多少次551(这里土豪除外)。
我们就坐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等待练就一身乾坤大挪移,就不会再渴求,再抱怨。这些全都当做一份大学的回忆吧,祭奠那些消失在校门口的时光,那段可笑又不可笑的冲刺,忘却了我们到底是谁的那一秒钟。颓丧的心,无以言表。只希望551再大一点,再大一点。只为赶上回家的那班列车,只为争取与家人相聚的时光,只为在青春里找到我们还活着的年轻。
篇9: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梦想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可以让人甘心放弃手中拥有的一切,一切不属于梦想的东西。
但我却从未曾如此清醒的,那样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那样热切的想要把自己完全释放,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象是浮浮沉沉多少年,从我出生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梦,也许就没有我们的相遇,如果没有对爱的痴迷,也许就没有我们的逃避。我们生活在网络的虚幻里,彼此依偎着冰冷的显示器,在冰冷里,感受爱的热度和现实的距离。
如果只有梦想,也许就没有我们的分离,如果只有对爱的期许,也许就没有我们对现实的怀疑,我们生活在虚幻的网络里,彼此呼吸着爱情的氧气,在茫茫的沼泽里,感受着相濡以沫气息。
我们是在梦想里,还是在现实里呢?我们是为梦想生存,还是为现实在继续?梦想有多遥远,现实,有多迷离?如果我们只是一群没有肉体的漂泊的思维,在网络里栖息着爱的灵魂,没有黑夜和白天的等待,没有爱情和属于的日期,我们只是孤独的守望者,守望着遥遥无期的相聚。这样不好吗?这样不对吗?这样不是一段完美的童话吗?这样的童话里,公主总会等到王子的到来,吻醒凄迷的过去。
网络里,我们不期而遇,梦想和现实不期而遇,于是,我们为了梦,将黑夜泼成白昼,为了现实,又在白昼里隐身茫茫人海里。什么样的缘,可以等你到白头,什么样的愿,可以陪你白头,什么样的感动,可以让上帝为我们唏嘘,什么样的`真诚,可以让我放开手让你飞离我编织的网我破碎的洞?
你好吗?在陌生的城市里,那方陌生的窗口里投射出陌生的灯火,陌生的灯火下,陌生的你敲击陌生的键盘打出我熟悉的字迹。我们是至爱的情侣还是陌生的路人,我们有缘在路上,有朝匆匆相遇?你会突然心动的回眸看那陌生的女子?你会突然没有原由的心痛,只为她眶里扇动的泪滴?我们是有缘的陌生人吗?还是无缘的伴侣?我们是为梦来到了这里,还是为了现实逃避在一起?爱可以重来吗?梦可以继续吗?梦想和现实之间是荧屏和荧屏的距离,还是路的一头和另一头的距离?是视线和视线的撞击,还是感性和理性的撞击?
谁在问这样一个问题?谁在笑上帝为这个难题跷蹊?谁可以在这个问题面前,用我的指纹量度梦想和现实的距离。
上,我就是为了它而存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为了它而发生,但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我却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从来没有真的去追随过它。直到今天。
我的梦想,正如同我所认为的传奇一样。不是功成名就,也不与平淡或平凡矛盾。我甚至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目标,而只是纯粹的认为,应该做一个真实的我,应该为了它而去生活。那与结果无关,成败对我来说原本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那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是一种每天都要能够看见和认识自己的心态,是一种拒绝为了形式而忽视自己心灵的生活方式。
我这样热切,这样渴望,甚至于在今天的博客里觉得这样慌张的不能再象以往一样条理清晰的写完一篇我的日志。我觉得有那么多想要说的话,在心中一拥而上,我不知道应该先说什么,但一转头,又忘记了自己可以说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是不是博客,它让我这样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心灵深处一直在积压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传奇,诱发了我心里那样强烈的共鸣,使我不能再忽视心底的声音。原来成熟可以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但却绝不是要压抑心灵深处本质的东西。
就象一篇网络小说里的命题——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那么我一定会放弃我的梦想,因为现实中有那么多需要我的人和事。但今天是世界末日么?不是。所以,我不能再任由生命浪费和蹉跎。生命这么有限,梦想的吸引这么强烈,我白白荒废了这么多年,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觉得那样值得去珍惜。
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我慌乱,但不无助。我热切,但不急躁。我不知道是否有可以分享这些感受的人,但即使没有,我也义无反顾。这样就算我的生命下一秒钟就可能结束,我也不算白白活过一回。
【梦想与面包之间的抉择】相关文章:
2.命运与抉择作文
5.抉择作文
8. 作文与梦想
9.创新与梦想,
10.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感谢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