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
“六大帅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
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合理设计节能采暖系统的主要原则有:一是采暖系统应能保证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因此,对所有民用建筑室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设计都要满足上述三个原则的要求。
(1)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的系统,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 下供下回(下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2) 上供上回(上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3) 下供下回(下分式)全带跨越管或装设分配阀(H阀)的水平单管系统。
4) 放射双管式(章鱼式)系统。
5)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2)公共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布置,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 上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2) 下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3) 上供下回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垂直单管系统。一般用于五层及五层以上建筑。立管所带层数不宜大于十二层。
4) 上供下回垂直单双管系统。一般用于十二层以上的建筑,也可应用于四层以上的建筑。组成单双管系统的每一级双管系统不应超过四层。
5) 水平双管系统。该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如汽车库、大餐厅等)。各环路负荷应尽可能均衡,各环路管径应不大于DN25。
6) 水平单管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当需要单独调节散热器散热量时,应采用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水平单管系统,否则可采用水平串联式系统。
7)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处,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供暖作为补充。当与散热器系统合用时,应注意其对水温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必要时应分开设置。
8) 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暖系统。适用于系统静水高度超过50m、或外网供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压力、或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的采暖系统。低区系统的高度取决于室外热网的压力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可能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外网压力,降低高区负荷。当热媒为低温热水时,宜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9)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当热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或者热网静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高度,并且热网供水温度较低时,宜采用直连供暖技术使建筑采暖系统与外网直接连接,
高层直连供暖技术由加压泵组和压力隔断的专利技术构成,第一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断流器和阻旋器,系统为开式运行;第二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阻断器,系统闭式运行,安装高度不受限制。
(3)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EHR = N/Qη
EHR ≤ A(20.4+αΣL)/Δt
式中:N -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 - 建筑供热负荷,kW ;
η-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按表1选取;
Δt - 设计供回水温度差,℃,按照设计要求选取;
A - 与热负荷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1选取;
ΣL - 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a- 与ΣL有关的计算系数,按如下选取或计算:
当ΣL≤400m时,a = 0.0115;
当400<ΣL<1000m时,
a = 0.003833 + 3.067/ΣL;
当ΣL≥1000m时,a = 0.0069。
表1电机和传动效率及EHR计算系数
热负荷Q(kW)
<
≥2000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η
直联方式
0.88
0.9
联轴器连接方式
0.87
0.89
计算系数A
0.00556
0.005
篇2: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室温调控
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室温调控:
(1)散热器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室温的调控是通过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简称恒温阀)来实现的,大量恒温阀应用实践表明,使用恒温阀平均可节省能源15%~30%。
为满足室温单独调控和节能的要求,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每组(或每个房间)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应设置自力式恒温阀。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的每组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应设置高阻力的自力式两通恒温阀;全带跨越管的垂直或水平单管系统每组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均应设置自力式恒温阀,一种方式为采用低阻力三通恒温阀,跨越管与散热器支管以及立管同径,另一种方式是在散热器供水支管上设置低阻力两通阀,两通阀前设跨越管,跨越管口径较相应立管口径小1号,两种方式不宜在一个采暖系统内同时存在;垂直单双管系统的每组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应设置高阻力的自力式两通恒温阀。
(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室温的调控是通过设置在每一分支环路的远传型自力式恒温阀或有线电动式恒温控制阀以及无线电子式恒温控制阀(也可在各房间加热管上设置自力式恒温阀)来实现的,
各种室内恒温控制阀的温控器应设置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且应安装在避开阳光直射和有发热设备且距地面1.4m处的内墙面上。
(3)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室内温度的调控一般是通过在室内安装风机盘管温控器来实现的。温控器带有温度设定旋钮、风机三档转速转换开关及制冷与供热模式转换开关,分别用于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控制送入房间的风量及供冷和供热的转换;另外,在风机盘管回水管道上安装电动两通(调节)阀,以控制通过盘管的水量。
新风机组送风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安装在送风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送风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温度控制器,控制器自动调节安装在表冷器回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通过表冷器盘管的水量,从而实现控制送风温度恒定于设定值。
(4)全空气空调系统,室温的调控一般是通过在回风管道安装温度传感器,检测回风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自动调节安装在表冷器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回风温度恒定于设定值。
另外,控制器可同时检测室外新风温度、送风温度、过滤网压差状态、风机运行状态以及风机故障状态;过渡季节,控制器可根据室内、外焓(温度)差,自动调节新、回风比例,最大程度利用室外新风,达到节能效果。
篇3: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通风系统的设计
,
(2)有人员长期停留且不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房间或空调建筑(如一些设置分体式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房间或建筑),宜在各空调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新风换气机)。
(3)排风热回收装置的选用,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2)冬季也需要除湿的空调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
3)根据卫生要求新风与排风不应直接接触的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
4)其余热回收系统,宜采用全热回收装置;
(4)汽车库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否则,应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或机械送排风系统。汽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篇4: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冷热负荷的计算
,
n2.目前,有些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不加区别地将设计手册或技术措施中提供给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用来作为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空调与采暖冷、热负荷的依据。由于负荷估算偏大,导致了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管道直径偏大的“四大”现象。其结果是工程的初投资增高,运行费用和能耗增大,给国家和投资方造成巨大损失。
篇5: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n(1)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气流通畅、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n(2)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工程
连通管的管径宜比总回水管的管径放大一号,且与各塔出水管的连接应为管顶平接。冷却塔的自来水总进水管上应设置水表。
n(3)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暖通节能设计要点之采暖系统的设计】相关文章:
3.建筑装饰节能设计
10.暖通专业就业前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