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
“Bigbigeyeee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下面给大家分享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欢迎阅读!
篇1: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
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介绍称,我们按照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同步抓好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的环境建设。
北京的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一方面,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采取一馆一案、挂账督办的方式,推动无障碍设施实现由点及线到面,8个竞赛场馆、2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注重细节设计,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实现全坡化、全圆角和全低位设计。
另一方面,科技助力冬残奥。智能化手段多点开花,如使用手机APP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已投入使用。八达岭高铁站斜拉箱式无障碍电梯落差达80余米,成为国内首创。冬残奥村的灯具、空调、窗帘等设施使用实现自主控制;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需求,彰显北京温度。
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和河北张家口举行。本次冬残奥会将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将于明日正式成立。
篇2: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
“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很开心”,前来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国选手泰勒·卡特表示。“这里的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好的。”荷兰代表团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赞不绝口。2月25日,北京、延庆、张家口冬残奥村正式开村,中国、意大利、瑞典等多个代表团的630多人入住。
2月27日,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首次高层协调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北京冬残奥会赛时高层协调机制正式启动。帕森斯高度赞扬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并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冬残奥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注重细节,让大家有了更好的参赛体验。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我们非常期待这届冬残奥会,希望双方继续保持顺畅、紧密沟通,共同努力让运动员享受比赛,取得更好成绩。”
“我们有信心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期待北京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说。如今,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已经从“冰墩墩”手中接过接力棒,迎接选手们的到来。期待着残疾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共同书写不畏困难、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感人 篇章,一起向未来。
篇3: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启迪2022
2月20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北京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各项转换有序完成。
书记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6年多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冬残奥会同样精彩。
以残疾人运动员为中心,从点滴细节着手,冬残奥会竞赛各场馆和冬残奥村里的无障碍设施广受好评。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我们看到冬残奥会筹办工作高效顺畅,竞赛场馆和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为办赛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环境。”
一面广角镜,映射温暖的人文关怀。冬残奥会赛时,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将作为轮椅冰壶项目的比赛场地。场馆内,有一条运动员无障碍坡道,双向通行,上下三层,拐角处立着一面广角镜。工作人员介绍,这面广角镜能够让对向而行的残疾人运动员及早发现对方,避免发生碰撞。此外,坡道还设有多处休息平台供残疾人运动员使用。“所有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是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公平、舒心的比赛环境。”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营团队设施主管刘振铎说。
一条专用道,打通比赛的全部流程。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坐姿运动员更换坐姿滑雪器后,便可独立完成热身、参赛、赛后采访等全流程动作。这得益于赛道外沿设有一条2.5米宽、近1000米长的专用通道。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介绍,往届冬残奥会上,往往只有赛道上才有坐姿运动员的专用通道,“但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可以轻松实现无障碍通行。”
一台充电柜,降低冬残奥村中的用电风险。延庆冬残奥村将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融入日常运行。在运动员公寓楼下,一台台智能充电柜已安装完毕,可供不同大小的轮椅电池充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充电柜为运动员提供了安全的充电场所和良好的消防环境,不仅向运动员免费开放,而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充电。
秉持节俭办赛的原则,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全部沿用冬奥会已有场馆,经过相应转换和调整,得到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高效顺畅,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始终坚持两个冬奥“同步筹办、一岗双责”。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实现,大幅降低转换期间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4: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启迪2022
“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刚刚落幕,3月4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大幕又将开启。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将在这个舞台上闪耀绽放。为此,中国已做好准备。
举办一届“同样精彩”的北京冬残奥会,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是底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时期,不断取得历史性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如期实现,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已达8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累计建设残疾人社区健身示范点超过1万个……而今,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显著增强。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新局面。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筹办好北京冬残奥会,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目标。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
举办一届有温度、无障碍的北京冬残奥会,完备的设施、体贴的服务必不可少。竞赛场馆和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定点医院、签约饭店进行无障碍改造,切实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医、食、住、行。大量科技产品带来便捷体验,冬残奥村内设有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残疾人运动员出行可以利用手机APP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让听障人士也能更好感受赛事盛况。从残疾人运动员实际需求出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北京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的基础。
举办一届“开在家门口”的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格外令人期待。,俄罗斯索契冬残奥会上,中国10名运动员参加了2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而在今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派出的近百名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共73个小项的比赛。这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展示我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努力争创佳绩,为国争光”是中国代表团的参赛目标。作为东道主,中国运动员必将在赛场上展现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善的精神面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所说,“北京冬残奥会将成为残奥会历史上的标杆性体育盛会,对此我很有信心。”让我们同世界一起,期待北京2022冬残奥会的到来,一起向未来!
篇5: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启迪2022
北京冬奥会的“大雪花”仍在闪耀,冬残奥会的圣火又将照亮山城。3月4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运动员将在北京和张家口继续演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故事。
如果说冬奥会是见证奥运健儿们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极限的冰雪运动盛会,那么冬残奥会则是展现残疾人运动员敢于向命运挑战、勇于向巅峰拼搏的强大意志的舞台。相较于身体健全的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在生活、训练及参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无疑更大,付出的艰辛也无疑更多。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竞技, 更是参赛运动员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力量和积极乐观、坚韧不屈的品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冬残奥会不仅是彰显体育精神的盛会, 也是体现人性光辉和人文关怀的盛会, 它所传递出的激励自强、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早已超越了冰雪运动本身。
所以,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在赛事服务和城市运行方面坚持冬残奥会标准,更应保持对冬残奥会赛事和残疾人运动员的高度关注,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赛场内外迸发出的家国情怀与奥林匹克精神,在见证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收获直击心灵的力量。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34名运动员来自河北,占代表团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还包括我市5名残疾人运动员。未来十多天的竞技比拼中,他们将和所有参赛运动员一道,共同续写人类体育事业的新辉煌。让我们为这些祖国和家乡的骄傲助威,为全体运动员喝彩,用东道主的掌声和呐喊,让“同样精彩”的北京冬残奥会更加出彩。
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给了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生命活力、平等融入社会的契机,也给了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渠道。我们汲取和弘扬残疾人运动员的可贵品质, 更应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残奥精神转化为对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持续投入,以及对残疾人事业的大力支持。可喜的是,借助奥运东风,近年来,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残疾人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而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加速普及,也带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也期待,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能有更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举措加快落地张家口,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生命的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与超越。
篇6: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启示
2月20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北京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各项转换有序完成。
书记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6年多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冬残奥会同样精彩。
“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很开心”,前来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国选手泰勒·卡特表示。“这里的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好的。”荷兰代表团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赞不绝口。2月25日,北京、延庆、张家口冬残奥村正式开村,中国、意大利、瑞典等多个代表团的630多人入住。
2月27日,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首次高层协调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北京冬残奥会赛时高层协调机制正式启动。帕森斯高度赞扬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并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冬残奥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注重细节,让大家有了更好的参赛体验。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我们非常期待这届冬残奥会,希望双方继续保持顺畅、紧密沟通,共同努力让运动员享受比赛,取得更好成绩。”
“我们有信心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期待北京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说。如今,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已经从“冰墩墩”手中接过接力棒,迎接选手们的到来。期待着残疾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共同书写不畏困难、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感人 篇章,一起向未来。
【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