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语忧心的阅读答案总结
“乘运阿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为汉语忧心的阅读答案总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为汉语忧心的阅读答案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为汉语忧心的阅读答案总结
(1)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2)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3)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4)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5)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的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被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下滑、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6)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面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7)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8)发人深省的是,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多万人,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9)词语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10)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11)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作者说,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阅读第(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忽视母语修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视母语修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举了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的例子,简要说说这个例子的表达效果。
3.说说下面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
(2)汉语却一直活着。
4.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危机?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不超过50个字)。
参考答案:
1.(1)放弃母语、消解母语;认为汉语不学自能
(2)造成书面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汉语文化意韵日渐消退(意思正确即可)
2.示例:反衬出汉语在国内受到冷落。(意思正确即可)
3.要点:(1)停止使用 (2)仍在使用(意思正确即可)
4.示例:网络语言对我们母语的污染(言之成理即可)
篇2:《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阅读答案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阅读答案
⑴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⑵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⑶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⑷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⑸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⑹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⑺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⑻“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⑼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⑽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阅读第5、6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3分)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9段加点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3、比较第6段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3分)
4、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
1、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文化意蕴日渐消退。
2、“死”指希腊文与拉丁文已经不再使用了,“活”指汉字充满生命活力,仍在使用,或指汉字一直在滋养着中国人,或指汉语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3、后者丧失了汉语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意蕴美、凝练美(简洁美)、含蕴美等。
4、因为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生命中血脉相延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篇3: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的阅读答案
卢新宇
⑴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⑵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⑶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⑷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⑸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⑹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⑺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⑻“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⑼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⑽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篇4: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的阅读答案
1、阅读第5、6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3分)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9段加点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3、比较第6段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3分)
4、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
1、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文化意蕴日渐消退。
2、“死”指希腊文与拉丁文已经不再使用了,“活”指汉字充满生命活力,仍在使用,或指汉字一直在滋养着中国人,或指汉语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3、后者丧失了汉语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意蕴美、凝练美(简洁美)、含蕴美等。
4、因为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生命中血脉相延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篇5:《汉语我为你忧心》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①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②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而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③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扪心灵的母语?
④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⑤“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⑥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篇6:《汉语我为你忧心》的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为汉语心忧原因的一项是
A.在校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B.拒绝汉语的优雅,只会粗言俗语,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生活用语乏味,汉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日趋式微,会有希腊文、拉丁文的命运。
D.有不少人认为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结果“语言破碎处,万物不存在”。
6.下列说法涉及汉语的特点,不属于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汉语让我们牢记自己身份,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标记。
B.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C.汉语在中国式生存中血脉相延,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
D.汉语隽永有致,古老而优雅。故深受欢迎,“热”追全球,可见汉语的魅力。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代表了国人汉语书写的最高水平,他们是我们母语文化的集大成者。
B.汉语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有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也会引领中国走向未来,汉语最终也会世界通用。
C.汉语故乡的后代即使能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也不可能走向世界,又岂能尽展欢颜。
D.尤其是高学历的人,要在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容和感受中国精神的宏大深远方面用力,提高母语修养,担负起母语的责任。
二、(9分 每小题3分)
5、选C(“会有希腊文,拉丁文的命运”不符文章原意。)
6、选D(原文没有这种因果关系。)
7、选A(B、原文没有这种内在联系。C、原文没有这种意思,过度引申。D、在作者看来,母语修养不仅是在校师生的重要课题,更是所有国人的责任。)
篇7:《汉语,我为你忧心》练习题及答案
《汉语,我为你忧心》练习题及答案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 D( 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
2【答案】 B( B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答案】 A( B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项,“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的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项,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
篇8:《汉语,我为你不平》阅读及答案参考
①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邵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隽永有致的汉语承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被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⑥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一个不懂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⑦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⑧“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⑨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⑩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选自《?海外版》,略有改动)
13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鲜明的情感态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句中”危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⑤段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请结合全文写出坐着这样说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怎样看待“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这种现象?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3分,至少写出3点)
(1)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2)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全球汉语教师需要500 万,而目前只有4万人,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答:
参考答案:
(10分)13.(3分)“汉语,我为你不平!”或“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4(2分) (1)在校学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高学历青年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2)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15.(2分)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身份)。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16(3分)(1)人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必然,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有必要掌握其他种语言。(2)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汉民族的文化标志,是我们正的根。学好汉语,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越越高,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并与中国开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出现“汉风”华流”“中国热”的现象是正常的。(4)我们要努力学好汉语,使自己成为向世界传播汉语,传播汉文化的使者。(5)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走出语言教育的误区,加强母语教学。(6)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篇9:《谁该为中国人汉语功底寒心》阅读及答案参考
《谁该为中国人汉语功底寒心》阅读及答案参考
韩国报纸《中央日报》2005年12月16日刊发题为“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的评论文章,其中谈到,近期在上海举行的翻译资格考试中,虽然参加该项考试者英语水平都很高,但仍然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汉译英题目里有一道题要求将“富贵不能淫”译成英文,有人将这句话译成了“Berich,butnotsexy(富贵但不能性感)”。(《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8日)
真是咄咄怪事,中国人汉语功底差,干韩国人何事?你寒心又如何?其实,中国人不懂汉语甚至闹出许多洋相的事例在咱们这里早就不是啥新闻了。我们的大学校长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著作等身,但也因常常闹出用典错误甚至白字而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白话西游”早就被好事儿的网民们辑成专集传为“佳话”。去年在宁波,《现代金报》搞调查,一名刚刚毕业的历史系大学生不知道《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就是宁波人。最近,由于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卫视等12家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的电视台部分从业人员汉语功底实在令人寒心,“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干脆宣布,将其作为“咬嚼”对象,专门进行挑错,免费培训。
检讨国人汉语功底令人寒心的原因,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虽然国家有汉语言基础训练大纲,教育主管部门也有实施纲要,怎奈咱们的学生几乎从幼儿园起就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在升学就是一切、上好学校就是硬道理的大前提下,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汉语言基础训练,什么唐诗宋词汉赋,统统得为应试教育,为升学、四六级英语让路,学好汉语能管用,能当饭吗?
正是在这种大范围、大面积的功利性环境氛围中,不要说小学、中学生汉语功底漏洞百出,多少人大学毕业了,却对传统文化一问三不知,有的硕士研究生连论文都是别字连篇。中学的文史课平时一般不上,等到中考时学校才安排突击补课;大学同样如此,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就更如凤毛麟角。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学术交流会,组织者竟然规定不准与会者说汉语,而必须用英语,这等怪事恐怕也只有在俺们这里才有吧?
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近年来,随着国门大开、西学东渐,我们的传统文化流失与我国的水土资源流失速度几成正比。更令人称奇的是,我们国内口口声声哭着喊着要与世界文化接轨的人,根本不懂得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反倒是真正实现了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华人、华裔著名人士,如杨振宁、丁肇中等人依然心系中华传统文化,许多场合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精粹都能娓娓道来、出口成章,这其中的意味真值得国人深思。
7、根据语境,推断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免费培训:
(2)西学东渐:
8、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人汉语功底差在哪些地方?(3分)
9、中国人为什么学不好汉语,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原因。(4分)
10、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歌曲《中国娃》的歌词,说说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4分)
《中国娃》(部分歌词):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答案
7、(1)免费培训:这里指《咬文嚼字》将一些电视台作为“咬嚼”对象,专挑毛病而不受培训肥的行为。含有讽刺意味。(2)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文中有指中国部分人过于关注西方文化的意思。(2分,意对即可。)
8、(1)翻译资格考试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2)中国人不懂汉语闹出许多洋相的事例不是新闻了。(3)中、小学生汉语功底漏洞百出,大学毕业对传统文化一问三不知。(3分,一点1分。)
9、(1)学生几乎从幼儿园起就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竞争压力。(2)在升学就是一切、上好学校就是硬道理的大前提下,汉语及其传统文化为应试教育让路。所以中国人为什么学不好汉语。(4分,每点2分。)
10、(1)中国文化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精粹。(2)同时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中国的语言文字、山川河流、中国的民俗风情等,都可以构成中国文化的内容。(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为汉语忧心的阅读答案总结】相关文章:
5.汉语学习个人总结
10.中小学汉语教师个人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