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送别的诗词名句

送别的诗词名句

2022-06-16 08:13: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检疫合格小香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送别的诗词名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送别的诗词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别的诗词名句

篇1:送别诗词名句

送别诗词名句

1. 尊前不用翠眉颦。——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5.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7.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李觏《秋晚悲怀》

8. 无端更借樵风送。——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9.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0.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1.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12.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13.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4.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15.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6.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春送僧》

17.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18.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张纮《闺怨》

19.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20.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21.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韦应物《送杨氏女》

22.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23.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古离别》

24.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25. 明年应赋送君诗。——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26.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27.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白居易《江楼月》

28.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29.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30. 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刘铉《蝶恋花·送春》

31.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32. 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33.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34.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35.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6.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严仁《鹧鸪天·惜别》

37.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江淹《古离别》

38.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39.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40.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41.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42.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43.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44.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45.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王建《田家行》

46.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7. 教人怎不伤情。——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48.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49.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50.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51.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52. 夕阳长送钓船归。——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53.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4. 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55. 若到松江呼小渡。——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56.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高適《送魏八》

57.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58.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羊士谔《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59.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60.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61. 别离滋味浓于酒。——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62.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63.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64.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65.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66.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7.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李白《久别离》

68.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张籍《蓟北旅思》

69. 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70.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韦应物《送杨氏女》

71.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72.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73.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74.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75.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

76.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77.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78.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韦应物《送杨氏女》

79.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80.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篇2:送别诗词

送别诗词

1.《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易水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相送》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4.《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後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5.《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6.《送邢桂州》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铙吹喧京口,**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7.《南浦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8.《柳枝词》

年代: 宋 作者: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篇3:送别名句

送别名句集锦

唐诗送别名句集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也犹如近在身边。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不要在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我们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在长安这个“行乐处”白白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的.亲友如果问到关于我的消息,(您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洁白无瑕、澄空见底。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到明年春草绿了的时候,他回不回来呢?(送别回来很久还在想: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请您再喝一杯酒,过了阳关老友我就不在您身边了。(临别依依,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直扑向您,跟随您归去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如此深湛,虽深千尺,也不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船帆的影子已经消失,只能见到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远远的水天相接处。(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可爱的故乡水啊,一路送我远行。(表现了思念故乡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不要忧虑自己到外地找不到知心朋友,天下哪一个能人高手不知道您?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只怕是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功名应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只。)

篇4:描写送别朋友的诗词名句

1.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高适《夜别韦司士》

2.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6.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7.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8.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晏几道《愁倚阑令·花阴月》

11.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1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6.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7.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18.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2.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23.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6.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27.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28.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29.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30.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篇5:描写送别朋友的诗词名句

1.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2.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3.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5.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6.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送沈子福之江东》

7.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8.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9.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10.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1.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1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4.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5.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16.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

17.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8.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19.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20.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1.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23.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24.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25.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26.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27.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8.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古离别》

29.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30.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篇6:唯美送别诗词

唯美送别诗词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魏万之京》

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寄黄几复》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赠范晔》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伐木》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问刘十九》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篇7:《送别》诗词鉴赏

唐代: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赏析

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篇8:《送别》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译文翻译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释解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

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阳关第四声: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词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此词为离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苏州。宣德郎马忠玉、好友刘季孙等在西湖饯行。席上,词人作此词赠之。

诗文赏析

上片,写词人再次来杭复又离去,在饯行席上产生的依依难舍的心情。第一、二句交代行踪,表白恋情。“旧路”表明东坡重来杭州,“刘郎”词人自指,引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沧桑,时事速变。不说词人再来杭州,已是踪迹渺然,而只说刘郎来又去成为“应恨”。“来又去”,包涵着词人黄州生活之后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写饯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倾倒,忍听着别后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音。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对杭州的眷恋,对西边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下片,承上一转,进一层渲染“怀恋”杭州“仙乡”般的生活能否重新获得。“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写词人第二次来杭州,“仙乡”重现,发现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重得到”的是词人特别值得“怀恋”的“仙乡”道佛生活。在他经历黄州的大劫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实是万幸万幸。最后两句。写词人仍心有余悸:怕只怕朝廷“因循”旧路,诬陷忠良,我东坡这次别离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刘郎今又来”,能不能再度见到“劝酒人”。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真的应验了。东坡自此以后再没有到过杭州了:“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全词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词人第二次离开杭州前的矛盾心情,意欲复朝而又“怀恋”杭州。尤其引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个词篇充满了仙道色彩,从中可以窥见词人惊魂未定的矛盾心绪仍未消失。

篇9:《送别》诗词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篇10:《送别》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春江渺①,断送②扁舟过林杪③。愁云青未了,布帆④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译文翻译

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注释解释

①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释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

②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

③杪(miǎo):树木的末梢。孙觌《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④布帆:布质的帆。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州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创作背景

《望江怨·送别》是清代万树写的一首词。词人以轻松语写沉重情,雅韵与俗美兼具,虽用比兴而无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却有流动之趣,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诗文赏析

《望江怨·送别》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残照”,夕阳、落日。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见怪也。

篇11:《送别》诗词鉴赏

《暮春浐水送别》

唐朝: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浐水送别》古诗简介

《暮春浐水送别》是唐代诗人韩琮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暮春季节帝城傍晚的寂寥景象,表现了浓重的沧桑之感和凄凉的年命之悲。这种衰飒情调,是中唐日趋没落的政治形势的反映

《暮春浐水送别》翻译/译文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

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暮春浐水送别》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年光:年华;岁月。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暮春浐水送别》赏析/鉴赏

这首诗大约写于韩琮在朝任中书舍人时期。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暮春浐水送别》作者简介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篇12:《送别》诗词鉴赏

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这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鉴赏

绿暗红稀出凤城。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 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眼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

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虚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廊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统括为 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送别的诗词名句】相关文章:

1.送别诗名句

2.诗词名句

3.诗词名句大全

4.豪放诗词名句

5.古典诗词名句

6.端午诗词名句

7.励志诗词名句

8.古代诗词名句

9.经典诗词名句

10.王之涣诗词名句

下载word文档
《送别的诗词名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