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
“大土04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著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篇2: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文背景
1、范读课文。
2、解题
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自学这首诗。
a.自读课文。
b.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c.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a.煮豆持作羹煮豆用来作羹。
b.漉菽以为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c.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锅下燃烧。
d.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锅中哭泣。
e.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f.相煎何太急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篇3: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2、在与学生共同经历读文、查找筛选资料、体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通过感悟诗歌方法的渗透,达到转变学生以往学习古诗方式的转变。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帮助学生进行有分类性质的资料收集,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古诗,读文。初步交流:有哪些同学能够背诵下来这首诗?
二、读文环节
1、多种形式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3、练习书上“看画面,讲诗句”的练习。
三、自读感悟环节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料的时间。
1、幻灯片出示资料的分类
作者和时代背景资料
题目资料
时间资料
人物资料
事物资料
2、阅读后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
3、结合诗句汇报。
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更从这首诗中初步掌握了体会是个的方法。《出塞》只是我们学习诗歌的一个例子。希望大家今后能以这些方法为例,反复体会,说说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发现。
作业: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创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
板书:
作者和时代背景
题目
《出塞》为例 时间 说说发现
人物
事物
篇4: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著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篇5:《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七步诗》,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幻 灯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看幻灯片,听古诗诵读。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古诗。
二、学习朗读古诗
1.教师泛读
2.幼儿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古诗的意思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幼儿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篇6:七步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高学年段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准,生成教学;以情感朗读为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以课程性质为重点,从读学用。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运用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煮豆燃萁。注意最后一个字读萁,跟老师读两遍。
1、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出自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七步诗”。
2、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二、初读正音通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巡回指导)
2、初读检查。
(1)认读生字:羹 漉 菽 釜
指名、正音,齐读。
(2)识记生字(指名讲述识记方法)。
读顺古诗(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评价)
三、再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自学反馈。
(1)出示图片理解“萁”和”豆“的关系。教师板书 同根生
(2)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
(3)在诗中豆指的是谁?萁指的是谁?
3、学习写作背景
教师串讲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四、三读感悟诗情
1、大家再来读这首诗,你又读懂了什么?读出了怎样的曹植?
预设1:
生:我感觉曹植的心里特别悲伤
师:说说你的理由
师: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读的真好,老师仿佛看见曹植的眼睛里溢满了伤心的泪水。再找1-2学生读。
预设2:
生:我读出了曹植心里的无奈。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好样的,老师好像听到曹植那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预设3:
生:我读出了曹植心里充满怒火。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评价:真不错,老师好像感受到曹植内心的团团怒火在蔓延、在燃烧。再找1-2学生读
2、从哪个字读出这种感受的?(教师板书 煎)
(出示煎 图片)釜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釜中是备受煎熬的豆子。曹植在杀机重重的大殿上就像豆子在釜中一样被摧残被逼迫,此时他的心里仿佛在想哥哥啊哥哥,你怎么能如此的逼迫我呢?他非常地着悲伤、愤怒、无奈,可以说是“交织在一起”啊,带着这种感受大家一起读。
3、在体会这首诗的时候,细心的孩子还会有发现?
预设1:我发现最后一句后面是个“?”。
指名读、说体会。
评价:理解文章不仅要抓住重点的字,有时候一个标点也能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教师板书:?
预设2
如果你是曹植,此时你会质问哥哥些什么?
生1:
师评价:多少心痛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生2:
师评价:多少愤怒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生3:
师评价:多少无奈就在这一声声质问声中。
4、观看视频,感受曹植。----齐读。
五、四读诵读运用
1、总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凭借过人的才华在短短的7步之内作出这首传诵千古的七步诗,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评价他才高八斗,但是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41岁就郁郁而终,让人非常的惋惜。但是这首七步诗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劝戒人们不要自相残杀的警示名言了,对那些为争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兄弟我们可以说:――下面让我们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2、总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首七步诗,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方法:
1、正音通句 2、理解诗意 3、感悟诗情 4、诵读运用。(教师板书)
六、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对比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体会另一种的兄弟情谊和它的表达方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篇7:《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曹植像(课件出示)
师问: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学生回答)
2、对,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步诗》作者:曹植,有谁知道《七步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吗?出示课题:《七步诗》
3、 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PPT出示)(2分)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著有《曹子建集》,存诗80余首、赋文40余篇。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从后人的称赞中,可见曹植的才学非同一般,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也从而有了才高八斗的说法。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遭到曹丕的嫉恨。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
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板书)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4、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播放PPT)
5、齐读课题。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同学们,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古诗呢?(熟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二、学生熟读古诗
1、现在知道怎样学习古诗了,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出示)
1)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评议 (读出感情)
4)、再指名读。再评议(要求读出节奏)
5)、师范读。(读出节奏)(出示)
6)、全班齐读
2、自主理解诗句意思 。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认真看看下面的注释,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问问同学或老师,然后再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1)生自学古诗,弄懂诗句大意。
2)、小组合作,大家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讲给你小组的人听,他们有什么
建议或给予你什么样的评价?一会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汇报,看看哪组同学能获得这次汇报机会。
3、检查引入意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刚才小组同学汇报,我们了解诗的大概意思,下面我要提几个问题考考
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否更加透彻,不知大家有没信心接受老师的考查。
1)“豆在釜中泣”中泣是什么意思?(哭泣)
2)文中字面意思是指什么在哭泣?(豆子)
3)它为什么而哭泣呢?(萁在釜下燃)
4)仅仅是因为被箭熬吗?(引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我们生活中煮豆时豆会“泣”吗?(不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萁在釜下燃,或者说因为曹丕和曹植是兄弟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适当点写作方法:以物喻人
6)那文中的豆指谁?曹丕又指谁什么呢?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是同胞兄弟,却互相残害。
7)诗人作诗时在想什么?心情如何?(比喻兄弟间互相残害,逼迫而伤心哭泣)
8)萁在釜下然,你认为这种哭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泣?(这仅仅是一种伤心的哭泣吗?(难受的、痛苦的、绝望的)
9) 同学们,诗人曹植为什么要写这样令人难受的、痛苦的、绝望的、悲伤的诗句来呢?
(因为曹丕和曹植是兄弟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
师:是啊,所以诗人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示)
10)从这句诗句中,你还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对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无奈与哀怨。)
4、有感情朗读古诗(7)
师: 是呀,这样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怎能不让人绝望、痛苦和无奈呢?你能把这种痛苦,悲伤,无奈和哀怨的感情读出来吗?
1)有感情读
2)同学们,如果你们看了三国演义里是如何讲述这段故事的,你就能更加真切体会曹植当时的悲痛与绝望了。播放故事片断。(出示视频)
3)看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也许说曹植的可怜、悲伤、
无奈和哀怨,以及曹呸的的冷漠)
4)如果你就是曹植,此刻的你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 学生自由读)(出示)
5)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的哀怨与悲伤,多么令人心疼呀。
6)如果你是“曹丕”听了弟弟曹植的《七步诗》后会怎么想?会怎么处
理?(学生自由说)
7)继续播放视频.师:据说曹丕听了曹植的诗后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最后
放了曹植。 不过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用现在的话来说——郁闷。但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
5、小结。 同学们,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可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还是常有存在,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学生自由说) (同学之间为小事打架;师机之间为争一个顾客面红耳赤,甚至大骂;顾客与师机之间为一两块钱动刀杀人;西藏喇嘛们企图分裂中国,到处搞破坏性活动。。)
三、升华朗读
1、我们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打大出手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示)
2、我们想对同学之间为了一块橡皮擦而争得面红耳赤,或打架的同学们说一声:
3、我想对为了一两块钱争执,最后杀死人的师机和顾客说一声:
4、我们更想对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西藏的喇嘛们说一声:
四、德育渗透
1、 同学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后的我们,学了《七步诗》后,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胞?为什么?
2、学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疑,轻轧,而应当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五、作业布置
1、背诵《七步诗》。
2,、有感情的朗诵《七步诗》。
篇8:《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帮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刚才老师走了几步呢?估计一下,大概用去多少时间?(30秒)那如果要准确地计时,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在古代,人们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他们用什么来计时呢?(一柱香??)那有没有听说用步来计时的?古人的走大多是踱步?以步计时。老师走了七步,什么也没写出来,可是在三国时期却有人走七步写出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去学学这首诗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七步诗 [板书:七步诗]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10分钟)
1、将五关分别分给分给五个小组,主要完成自己负责讲的那一关,其余的四关也要部分完成。
三、自主学习展示(20分钟)
1、五个小组分别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升华
附:
1、创作背景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据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行大法(杀头),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说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七步诗的来历。)
2、了解诗人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让学生表演:(一生饰曹丕,一生饰曹植,其余饰大臣)
(3)用一句话来概括所见情景,并对此情形发表自己的想法,谈谈对曹丕的印象。
二、教学《七步诗》
1、试读诗句
师:在座的“大臣们”各有所思,对曹植有的欲除之而后快,有得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而曹植的心里矛盾极了,悲伤透顶,然而他没有太多时间,就在七步之内,他作出了一首诗,那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来朗读一次。
2、师范读,生划节奏。
师:这首诗比较短,如果我走七步,大家能不能读完一遍呢?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生自由读)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指名读(要把字音读准确)。
师:如果我走三七二十一步,你们能读几遍呢?这一次,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诗的节奏,一起试试吧!生自由读。
师:你读完几遍,读给大家听听好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同学
的朗读中学上一招。指名读,评议,组织小组读。 师:曹植是个才子,我想请我们班的才子才女们一起读,这一次我希望大家能读出诗的味道。
3、理解诗句
师:这首七步诗,我们会读了。接下来要来弄清什么呢?(诗句意思)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的是勇气。大家是希望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想凭借注释自学呢? 要多长时间可以弄懂?这时用步来做时间单位好不好?当然不好,要不然老师就像走马灯一样晃来晃去,多难受呀!所以,还是给大家五分钟吧!现在开始了!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候,靠的是智慧。如果遇到自己一个人没办法解决的困难,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生自学古诗,师巡视,发现学生不懂的字词,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自学时遇到这些拦路虎(指着字词),谁来帮助?
【注释:萁:豆秸,豆秆。 泣:哭泣。 釜:锅。本自:原来是。 煎:这里是煎熬、迫害的意思。 萁(qí) 漉(lù) 汁(zhī) 釜(fǔ) 煎(jiān)】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借助工具书就弄清了字词的意思,接下来就一定能弄清诗中讲的是什么内容了,和同桌说说看。(生同桌互说意思) 指名说诗句意思。
3、体会情感
大家理解得真好!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曹植的想法。假如我们就是曹植,我们该怎样读这首诗呢?一起来试试。老师“采访”。
师采访:曹植,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
那如果你是“曹丕”,听了弟弟曹植的《七步诗》后,会怎么想?会怎么处理?他原来是怎么想的呢?(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为什么曹丕会“深有惭色”呢?(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曹植虽逃过一劫,后半生却落魄潦倒,用现在的话来说——郁闷。但这首诗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劝诫人们避免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警世用语。
4、小结。
是啊,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今天,千百年后的我们,学了《七步诗》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胞?—我们骨肉同胞不但不能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反而应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这样对于国家而言才能稳定与繁荣,对于个人而言才能幸福和安康。
5、质疑。 课文我们学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俗话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曹植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地对哥哥说——兄弟怎么能互相残杀呢?)
6、指导背诵
一首出语之快,用语之巧,比喻之妙,含义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诗这次真的学完了,大家如果不把它背下来,我觉得太对不起——曹植了。几步之内可以把这首诗背会?
三、拓展延伸
七步,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一首脍炙人口诗来。大诗人谢灵运曾这样评价说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七步,这么短的时间,曹植能作诗,你能吗?我不能。可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历史上,还真的有这样的人才,而且,他只用了五步。知道是谁吗?
唐代开元年间的史青上书给唐玄宗,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他五步之内即可成诗。唐玄宗皇帝当即下旨召见,以《除夕》为题,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大赞其才,立刻就给史青封了官。曹植七步,史青五步。如果说,有人三步内出口成诗,你信吗?不由得你不信!宋朝宰相寇准,天资聪颖,写诗词有奇才。七岁时,有一次在宴席前,客人们以《华山》为题,让他作诗助酒兴,小寇准刚迈出三步,脱口吟出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下,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寥寥数语道出西岳华山雄伟险峻,众人拍手叫绝。 曹操,大家知道关于他多少?你们知道他除了曹丕、曹植还有多少个儿子吗?据说曹操的儿子有25个,女儿至少6个,不过我国现在实施计划生育,这种做法似乎不大可行。
四、课堂小结:
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为你送去温馨和美丽;亲情是一缕明媚灿烂的阳光,在人生艰难的攀登中,为你送来光明和温暖;亲情是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你提供关爱和呵护;亲情是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在你干渴难耐之时,给你带来清凉和舒爽。让我们珍惜亲情!不要给爱自己的人伤害!
五、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七步、五步、三步 豆
(曹植)(曹丕) 一瞬间
亲情 豆秸相煎何急
篇9:《七步诗》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1、播放投影“学习古诗的秘诀_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特别的语文课上, 老师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礼物就在电脑屏幕中,请每个同学把它深深地刻在心里。下面把它大声地送给你周围所有的同学。)
2、师:带着这份学好古诗的秘诀,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国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老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并强调“曹”字是“每日一曲”的字谜。)
3、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要作这首诗吗?(点名说,如果说不好,老师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曹植作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4、师:那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共同来观赏《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播放课件《三国演义》中剪切的“七步诗”片断。)
5、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时刻啊?(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等词)
6、师:那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曹植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翻开书。
二、初读古诗,读熟古诗。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2、点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齐读古诗。
4、老师强调重要的字形并在黑板上板书。(如:羹)
三、再读古诗,理解古诗。
1、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并试着理解诗的意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首诗。
2、点名学生说说理解古诗的方法。
3、学生再次默读古诗,并理解古诗。
4、点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5、教师点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萁、豆、根”之间的关系。(老师拿出一根有着豆和根的整株实物,让学生观看,从面得出萁和豆之间的关系,用诗的原词来回答就是:同根生。)
6、引导学生能理解到这首诗中作者用“燃萁煮豆”来比喻“兄对弟的迫害”。
四、又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大家都懂了吗?这还不够,因为学习古诗不但要读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
2、点名读,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重点引导学生从“煎”字来理解曹丕对曹植的迫害。(打开关于“煎”的课件)
4、当然还可以从“泣”字来理解,当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后,还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
篇10:七步诗的教学设计
《七步诗》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自由试读(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师:很流利,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以前,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资料、查字典、上网查、查字词句篇、课本上查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的意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发言。
(前两句: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我们”指谁?
生:“我们”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板书:豆 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四、体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从“豆在釜中泣”,我体会到作者悲伤的感情。
生2:不仅仅诗悲伤,还有愤慨,我认为应该是“悲愤”。
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2、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生发言。
(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居心,弄得下不了台,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杀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将曹植终身软禁)
4、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练习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 煮 弟 悲愤
同根生
萁 燃 兄
七步诗原文及鉴赏
七步诗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篇11: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著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1.七步诗教学设计
2.七步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3.《长城》教学设计
4.《示儿》教学设计
5.《院子》教学设计
6.《师说》教学设计
7.aoe教学设计
8.白杨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试飞教学设计
篇12: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公开课《七步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步诗古诗
2.七步诗 古诗
3.七步诗的诗意
4.反七步诗全文
6.曹植的七步诗
8.七步诗原文带解释
9.曹植七步诗原文
10.古诗七步诗的意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