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忧国忧民的诗词

忧国忧民的诗词

2022-11-29 08:34: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月火水木金土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忧国忧民的诗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忧国忧民的诗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忧国忧民的诗词

篇1:忧国忧民的诗词

忧国忧民的诗词

《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雨无正》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曾我暬御,憯憯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平陵东》

年代: 汉 作者: 两汉乐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战城南》

年代: 汉 作者: 两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篇2:形容忧国忧民的诗词

形容忧国忧民的诗词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田家》

年代: 唐 作者: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富贵曲》

年代: 唐 作者: 杜光庭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几乡税。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九歌 国殇》

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沔水》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十五从军征》

年代: 汉 作者: 两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别房太尉墓》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登高》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远别离》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寄李儋元锡》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篇3:描写忧国忧民的诗词

描写忧国忧民的诗词

《沔水》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别房太尉墓》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蜀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秋望》

年代: 明 作者: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

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

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

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

只今谁是郭汾阳。

《上之回》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金陵望汉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篇4:古人忧国忧民的诗词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篇5:古人忧国忧民的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篇6:古人忧国忧民的诗词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篇7:古人忧国忧民的诗词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篇8:忧国忧民的杜甫

忧国忧民的杜甫

史家只载一时事迹,诗家直显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浦起龙《读杜心解》

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元稹

浣花溪边,风景秀丽,林塘优美,细麦轻花,一派田园风光。这里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俗称“杜甫草堂”。“背郭堂成阴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鸟将数子,品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这就是杜甫结束了4年的颠簸生活后,对自己的安身之地所作的描述。草堂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定寓所。

杜甫,字子美,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明将名儒,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而且官拜膳部员外郎。其父亲杜闲为衮州司马、奉天县令,母亲是当时著名学者崔融的女儿。在如此显赫的家庭里,杜甫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也曾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从小就下苦功读书,7岁学诗,15岁扬名。在35岁以前,他过着读书与漫游的生活。这既是为了增长阅历,也是为了交结名流、张扬声名,为日后的进仕作准备。20岁时他就结束书斋生活,开始他的漫游生活。他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梁、宋等。天宝三年他与李白在洛阳相识,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随后在宋地他们又遇到高适,三位高才谈诗论文,携手同游,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一时期的《望岳》和《画鹰》表现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青春朝气。

天宝五年,杜甫志豪气壮地来到长安,准备一展平生抱负,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冷酷严峻的现实。那时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因此杜甫在原本象征读书人出路的.科举之途上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后来几经周折他才得一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所谓右卫率福州曹参军。在此期间,杜甫作诗百余首,其中《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各种社会矛盾,展示了危机四伏、盛世将逝的国家政治形势,因而也就奠定了杜甫的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安史叛乱,时局剧变。杜甫携家逃难,先由奉先逃到白水,再由白水逃到鄜州。逃亡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也是他思想感受最丰富、最深刻的时期。随后,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则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让差役将自己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炽热灼人的情感互为表里、和谐统一。他特别注重铺陈手法的运用。这首杰作正是铺陈到底,全无比兴,但是由于诗人善于将自己的褒贬与爱憎、震惊与感叹、怨愤与怜悯、悲痛与无奈,全都溶入“有吏夜捉人”这一事件中,老翁翻墙、府吏发怒、老妇哭诉等等情节的具体描写,而未加任何主观议论,因而全诗显得形象逼真,情节感人,恰如一幕精品话剧,各个人物的举止声情真切可闻、历历在目。

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6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在这卓绝千古的“三吏”“三别”中,杜甫以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以“诗史”特有的“实录”的笔墨,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百姓在经历叛军的催残后,又经受着官府大肆征兵的苦难;人民不满官府的凶残,却又忍受着痛苦承担起杀敌卫国的责任。漂泊西南时,杜甫仍然心系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悲欢,根据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以炽热的情怀继续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以“安史之乱”为轴心展示出更广阔、更完整的历史面貌,完成了以“诗史”补充和修正史传的千秋重任。

杜甫是盛唐后期大乱年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直面残酷的现实,客观真实地描绘了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面貌,同时在诗歌艺术方面,他转益多师,元稹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所以他兼有各家之所长,为后世诗歌树立起了不朽的典范,因而杜甫被尊为“诗圣”。

篇9:忧国忧民的诗句

忧国忧民的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 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 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 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 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 愤》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3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3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33、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

3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 丘迟《与陈伯之书》

3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3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 李百药《元景安传》

38、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3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4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岳飞

【忧国忧民的诗词】相关文章:

1.古人忧国忧民的诗词

2.高中议论文论据素材:辛弃疾忧国忧民

3.诗词

4.曹操诗词

5.诗词赏析

6.霜降诗词

7.大暑诗词

8.中秋节诗词

9.柳永诗词

10.水调歌头诗词

下载word文档
《忧国忧民的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