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
“人间天使柴小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欢迎大家分享。
篇1: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
1.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教完加法后,想要休息一下,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
老师心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5050。
从此,高斯小学的学习远远超越了其他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高斯用尺规作正17边形(两千年数学难题)
17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 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 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 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 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 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篇2: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王子高斯
数学王子高斯
高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祖父是一个朴实的德国农民,父亲也以种果树为生,母亲则是一个穷石匠的女儿。
高斯的父亲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账。而小高斯则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父亲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父亲算账。父亲一边算,一边直摇头,无论怎么算也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他终于说出了一个结果。父亲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点上一支烟,拿起笔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却在一旁不停地摇着头,他用小手敲击着桌子,向父亲示意这个结果是错误的,然后自己从口中慢慢地说出了一个数字。父亲感到非常吃惊,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眼前一亮,莫不是高斯说的是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父亲抱着好奇的'心理,又重新算了一遍,答案竟然真的和小高斯说的一样,高斯对了!
父亲高兴极了,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就会做数学题了。此后,高斯的父亲发现高斯具有良好的天赋,于是决定全力供他上学。
高斯8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他们的数学老师非常傲慢,瞧不起乡下人,觉得自己不能长久地留在这个地方,
他认为:穷孩子的智商都是低下的,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不会让他们变聪明。因此在给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他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这一天,数学老师的情绪非常低落。看到老师那阴沉的脸孔,同学们顿时变得紧张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找他们的麻烦了。
果然不出所料,老师发话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要是不会算就不让他回家吃饭。” 说完这句话后,老师就不动声色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
教室里的学生拿起石板开始计算。一些学生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加越大,非常麻烦。有些孩子的小脸儿涨得通红,有些孩子手心、额头渗出了汗来。
不一会儿,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老师头也没抬,摆了摆手,说:“回座位重算!肯定错了。”他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这么快得出答案。
可是高斯却并没有离开,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说:“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非常生气,正准备发火,可是一看石板上整齐地写着这样的数:5050。他非常吃惊,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孩子怎么这样快就得出这个数值呢?
高斯向老师讲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个方法就是古时中国人和希腊人用过的方法。高斯的发现,让老师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以前太高傲了,不应该轻视穷人的孩子。他后来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的数学进步很快。
篇3:数学家小故事高斯和泰勒斯
下面提供的是两篇数学家小故事,是关于数学家高斯和数学家泰勒斯的小故事。可以用来作数学报的素材。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
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好了!
数学家泰勒斯的小故事
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篇4:名人故事: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名人故事: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希帕蒂亚 (公元约370~约415) , 西罗马帝国时期着名的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她全力协助父亲注释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后来《几何原本》成为世界各国中学几何学的教材, 先后出了1000 多种以上的版本。希帕蒂亚由於为欧氏几何的普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数学发展史上成为第一位最杰出的女数学家而永载史册。
希帕蒂亚生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她的父亲是托勒密王朝开始设立的文化研究院的院长, 是大数学家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对女儿天资聪颖又爱动脑子非常喜欢, 想方设法帮助她一步一步踏入知识的王国, 希望她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
10 岁的希帕蒂亚已经显露出超人的才华。她用心攻读数学, 对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尤其对各种各样的数学应用题最感兴趣。有天清晨, 父女俩照例进行体育锻炼, 在林间草地上呼吸清新的空气。
这时一轮红日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小希帕蒂亚全身早已热汗淋漓了, 可她还是不肯停止运动。
父亲说: “别练了孩子, 你该休息休息了。”
女儿说: “好。咱们在草坪上散步吧。”
太阳光照射在v茵上, 花草树叶上的露珠开始消散了, 湿润空气中隐含一种淡淡的馨香。父女俩兴致勃勃地交谈着。
父亲说: “你看, 草地上咱们的影子是什么?”
女儿说: “一长一短, 一大一小, 一胖一瘦。我看爸爸的影子像一只大黑熊, 我的影子像一只小猴子。”
两个人都乐得哈哈笑个不止。
父亲说: “小东西, 也亏你想象得出来。”
女儿说: “本来就像么。再说它总是影子么。”
父亲说: “好吧。我问你, 这地上的影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女儿说: “那还不简单?物体把太阳光挡住了, 不就成了影子?”
父亲说: “说得对。过几天我带你去参观有名的古埃及法老齐阿普斯的金字塔。到时候咱们要测量一下金字塔的高度。我要你先想一个最方便的测量方法。行吗?”
女儿高兴得跳起来, 说: “太好了。我一定要想出测量的最好办法, 又简单又方便。”
父亲上班去了。小希帕蒂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学功课。花园里鸟儿的鸣叫再也惊动不了她, 要是在平时, 她早就跑出去玩了。但是父亲要她先想好测量金字塔的方法, 而她到现在还没想好, 说什么也不能出去玩。她知道父亲的脾气, 要是完不成预先指定的任务, 游金字塔就会落空。
希帕蒂亚在桌子上画了许多张金字塔的图形, 聚精会神地思考着计算塔高的方法。父亲告诉过她: 金字塔的底部是一个正方形, 那么底部的边长就是能够用尺子测量出来的了。根据勾股弦定理, 很容易算出金字塔底面 (正方形) 对角线的长度, 如果再根据勾股弦定理演算, 只要知道金字塔一条棱的长度, 便很容易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了。
小希帕蒂亚高兴极了。她从书桌边一跃而起, 推开房门跑进了花园。她已经找到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好办法, 完全可以让父亲满意了。兴奋不已的希帕蒂亚找来一段很长很长的测量绳 (这是父亲经常用的东西) , 打算到游金字塔的那一天, 让父亲拉住测量绳的一头, 站在金字塔塔底, 自己拉住测量绳的另一头, 顺着塔棱一直爬到塔顶。一旦量出棱长, 再用勾股弦公式计算, 金字塔的高度不用费劲便知道了。
希帕蒂亚把测量绳放进自己的书桌里, 忽然听到窗扇咣当咣当直响, 原来起风了。风势一阵猛似一阵, 把窗框都震响了。希帕蒂亚嘴里嘟噜着: “真讨厌, 这该死的风,
”说着便去关那些敞开着的一扇扇窗子。这时, 一股劲风直扑进来, 把她书桌上画金字塔的图纸全吹落到地上。等窗子都关好了, 她费了好大功夫才把图纸一张张收起来, 重新整理了一遍。突然一种莫名的烦恼攫住了希帕蒂亚。她望着金字塔图又发起呆来。她这是怎么了?
她想: 金字塔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去过, 对它们并不陌生, 这些古代埃及的伟大建筑曾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观光者, 至今魅力不减当年。不过那里距离大海很近, 一年四季差不多都有强劲的海风吹着。自己有一次爬金字塔玩, 刚到一半高度, 头上戴着的美丽的小花帽便被吹掉了。一刮便刮得老远老远, 再也找不到了。为此她还痛惜地哭了一场。这一次去测量齐阿普斯金字塔, 自己得手拉测量绳一直爬到高高的塔顶。那里海风劲头更大更猛, 弄不好自己会被刮进大海里去呢……想着想着, 小希帕蒂亚害怕起来了。说不定刚才她想的这种测量金字塔的办法, 父亲是根本不会同意的。
希帕蒂亚的猜测并没有错。父亲从研究院回来, 看见女儿坐在那里不高兴, 便问明缘由。他真的不同意极为危险的爬金字塔测量高度的方法。他安慰女儿说: “更简单更方便的方法还有的, 那要看你会不会动脑筋思考了。”
这一天, 父亲给希帕蒂亚讲相似三角形相对边成比例的定理后, 留下了10 道应用题, 希帕蒂亚一气做完, 天色已经不早了。父亲正在花园修剪花树枝叶, 见女儿走出书房, 便丢下手里的树剪跟她一起散步。这时西下的'夕阳把父女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父亲突然说: “女儿, 你快看咱俩的影子呀。”
希帕蒂亚看到地上两人的影子很快地由一长一短变得重合在一起了。她惊叫起来: “看, 西边的太阳正好和咱们两个人的头顶位於一条直线上。”
父亲说: “你说得对极了。这时咱们两人的影子长度和两人的身高还成正比例呢。”
希帕蒂亚不由得心里一动, 猛的想起刚才做的几何应用题便说: “你站着别动, 我这就来测量。”她刚想跑回书房, 便被父亲的大手拉住了。
父亲说: “等你拿测量绳回来, 咱们的影子还能在一条直线上吗?”
希帕蒂亚一下明白过来了。她想了想说: “假如我的影子长一米, 你的影子长二米, 那么知道了我的身高, 便可以算出你的身高了。”
父亲高兴地说: “对极了, 正好成正比例! ”
希帕蒂亚突然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她兴奋地叫了起来: “爸爸, 我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齐阿普斯金字塔的高度, 再也不用爬到塔顶了。”
父亲假装不明白地说: “女儿, 别忙着高兴。我还不明白你有什么办法呢。”
希帕蒂亚说: “等咱们去游齐阿普斯金字塔时, 就在那里一直等到太阳西斜。也就是今天这个时候, 金字塔的塔影和我的影子正好重叠时开始测量, 只要量出我的影子长度和金字塔影子长度, 便行了。”
父亲说: “你再说清楚一点儿, 好不好?”
希帕蒂亚说: “金字塔塔影长度我能测量出来。它等於我影子头部到金字塔底的距离加上金字塔底边长度的一半。我的影长也很好测量。如果已知我的身高, 那么通过正比例便可以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了。你看这个办法行不行?”
父亲高兴地说: “我看行, 完全可以。我的聪明孩子, 你终於想出来一种最方便的测量方法了。”
希帕蒂亚说: “您同意带我去齐阿普斯金字塔了?”她一边说着, 一边伸出了右手。
父亲的大手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说: “一言为定。”
篇5:数学名人故事
纳皮尔只有一个发明,但这个发明极为重要:对数。简单的说,一个数的对数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数额数量级。用现在的话来说,对数有一个“底数”,一个数的对数就是得到一个数,使得这个底数的那么多次方等于这个数。比如,以10为底数,10的对数是1,100的对数是2。因为10的1次方等于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于100。对数之所以这么有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一些性质:对数能把乘法变成加法,把除法变成减法。更确切的讲,两个数乘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取对数在加起来。
同样,两数商的对数等于两数对数的差。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个性质打打降低计算的难度。对两个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细的小数做乘除法要比做加减法的时间长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对两个大数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对数表的得到两个数的对数,在加起来,然后再用对数表返查得到结果。一些计算工具,比如说计算尺,利用对数来做快速计算。这种快速计算器在科学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场,我们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数的计算。很多用数量级来衡量计量单位也是用对数来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级,以及衡量声音大小的分贝。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神童高斯】相关文章:
2.数学故事
8.高斯作文
9.数学的小故事
10.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