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的感情落差——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
“wangliblai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把握诗歌的感情落差——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把握诗歌的感情落差——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把握诗歌的感情落差——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
江西省清江中学——李弗不
如果没有水位差,就不会有瀑布的奇观。诗文亦然。诗文所以忌平铺直叙,贵能波澜起伏,究其实质也是感情落差的把握问题。
最常见的拉开感情差距的表现方法是:从反面写来。譬如,唐?王昌龄的《闺怨》就是这样写的。明明是表现闺中少妇的满腔愁绪,却偏偏要从“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起。再如骆耕野的新诗《不满》,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这样的特点。此诗着意写人们对四化,其实也是对改革的满腔热望,却从对这也“不满”,那也“不满”落笔,所以别有一种摇曳人心的艺术魅力。
这种正面不写写反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手法。王夫之《薑斋诗话》论反衬之妙时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所以有“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也是由于把感情推向两极,使之在一哀一乐之间,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刘熙载在《艺概》里,则把这种加大感情落差的艺术手法,称为“衬跌”。他认为“词之妙全在衬跌”。这个“跌”字,即是跌落之义,是对感情落差的非常形象化的说法。
强调一般的习惯心里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能使欣赏者有出人意料之感,而造成较大的感情落差。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可以为例。这首套曲开头渲染出一种大事将临,好戏就要上演的气氛和神秘色彩。特别是当作者写到“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匹头里几面旗舒……”时,人们在心理上会习惯地认为,这将有贵人来到。此时,人们起码是怀着要么敬、要么畏的感情的。可是当“贵人”走到跟前“覷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原来是从前明抢暗盗、敲诈勒索的刘三(刘邦)。套曲前后感情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一种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展示抒情人物心灵瞬间的剧烈变化,不用说,也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样的特色。
作者开头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的感情是多么地潇洒、激昂、豪壮,大有一展卓越才华的气势。可是,当作者想到,杰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时,感情一落千丈。郁闷,甚至消极、颓丧: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正是这巨的感情落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和胸中的积愤。把握了这种感情落差,就能更好地欣赏此诗。
把握抒情人物此时与彼时迥然不同的行为与表现,也能造成极大的感情落差,取得较好的抒情效果。尚方的《男兵讲叙的故事》在艺术表现上以此见长。这首诗共六小节三十五行,前面五行以调侃口吻,讲述一只老鼠窜进女兵宿舍所引起的一场虚惊:“女性在户籍上注销不了的弱点/被放在耗子黑亮的小圆眼里/无限地放大/乞求母亲保护的呼叫”。直到一个小男兵听到“呼救信号”,“用扫帚代替重武器/送葬尊贵女性的冒犯者”时,“女兵们失重的心/才从失态的惊恐向日常的文雅/滑落”。然而,就是这群见了一只闯进来的耗子都怕的女兵,在后来的一天:“《人民日报》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提到她们/她们和男军人一起/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地区/严惩了进犯祖国的挑衅者”。这也就是这首诗的结尾几行。
有道是,怯弱者的勇敢,往往愈其勇敢,也愈觉侵略者的可憎。于此,我们也就明白了,前面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在一只老鼠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上做文章,正是为了把感情落差尽可能地拉得更大。
清?冒寒山《葚原说诗》对诗曾有“诗肠须曲”,“诗思须知”,诗趣须灵”的精辟论述。这“诗肠须曲”即指诗的情节构思曲折多姿,跌宕多态。表现感情落差,是作者获得抒情效果的重要艺术手段,把握感情落差,也是读者欣赏艺术作品的有效方法。
篇2:欣赏诗歌的方法是把握感情落差
欣赏诗歌的实用方法是把握感情落差
如果没有水位差,就不会有瀑布的奇观。诗文亦然。诗文所以忌平铺直叙,贵能波澜起伏,究其实质也是感情落差的把握问题。
最常见的拉开感情差距的表现方法是:从反面写来。譬如,唐·王昌龄的《闺怨》就是这样写的。
明明是表现闺中少妇的满腔愁绪,却偏偏要从“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起。再如骆耕野的新诗《不满》,艺术表现上也有这样的特点。此诗着意写人们对四化,其实也是对改革的满腔热望,却从对这也“不满”,那也“不满”落笔,所以别有一种摇曳人心的艺术魅力。这种正面不写写反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手法。王夫之《薑斋诗话》论反衬之妙时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所以有“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也是由于把感情推向两极,使之在一哀一乐之间,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刘熙载在《艺概》里,则把这种加大感情落差的艺术手法,称为“衬跌”。他认为“词之妙全在衬跌”。这个“跌”字,即是跌落之义,是对感情落差的非常形象化的说法。
强调一般的习惯心里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能使欣赏者有出人意料之感,而造成较大的感情落差。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可以为例。这首套曲开头渲染出一种大事将临,好戏就要上演的'气氛和神秘色彩。特别是当作者写到“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匹头里几面旗舒……”时,人们在心理上会习惯地认为,这将有贵人来到。此时,人们起码是怀着要么敬、要么畏的感情的。可是当“贵人”走到跟前“覷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原来是从前明抢暗盗、敲诈勒索的刘三(刘邦)。套曲前后感情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一种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展示抒情人物心灵瞬间的剧烈变化,不用说,也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样的特色。作者开头写道: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三国周郎赤壁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篇3:如何把握诗歌欣赏技巧
如何把握诗歌欣赏技巧
如果没有水位差,就不会有瀑布的奇观。诗文亦然。诗文所以忌平铺直叙,贵能波澜起伏,究其实质也是感情落差的把握问题。
最常见的拉开感情差距的表现方法是:从反面写来。譬如,唐·王昌龄的《闺怨》就是这样写的。
明明是表现闺中少妇的满腔愁绪,却偏偏要从“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起。再如骆耕野的新诗《不满》,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这样的特点。此诗着意写人们对四化,其实也是对改革的满腔热望,却从对这也“不满”,那也“不满”落笔,所以别有一种摇曳人心的艺术魅力。
这种正面不写写反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手法。王夫之《薑斋诗话》论反衬之妙时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所以有“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也是由于把感情推向两极,使之在一哀一乐之间,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刘熙载在《艺概》里,则把这种加大感情落差的艺术手法,称为“衬跌”。他认为“词之妙全在衬跌”。这个“跌”字,即是跌落之义,是对感情落差的非常形象化的说法。
强调一般的习惯心里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能使欣赏者有出人意料之感,而造成较大的感情落差。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可以为例。这首套曲开头渲染出一种大事将临,好戏就要上演的气氛和神秘色彩。特别是当作者写到“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匹头里几面旗舒……”时,人们在心理上会习惯地认为,这将有贵人来到。此时,人们起码是怀着要么敬、要么畏的感情的。可是当“贵人”走到跟前“覷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原来是从前明抢暗盗、敲诈勒索的刘三(刘邦)。套曲前后感情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一种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展示抒情人物心灵瞬间的剧烈变化,不用说,也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样的特色。作者开头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的感情是多么地潇洒、激昂、豪壮,大有一展卓越才华的气势。可是,当作者想到,杰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时,感情一落千丈。郁闷,甚至消极、颓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正是这巨的感情落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和胸中的积愤。把握了这种感情落差,就能更好地欣赏此诗。
把握抒情人物此时与彼时迥然不同的行为与表现,也能造成极大的感情落差,取得较好的.抒情效果。尚方的《男兵讲叙的故事》在艺术表现上以此见长。这首诗共六小节三十五行,前面五行以调侃口吻,讲述一只老鼠窜进女兵宿舍所引起的一场虚惊:“女性在户籍上注销不了的弱点/被放在耗子黑亮的小圆眼里/无限地放大/乞求母亲保护的呼叫”。直到一个小男兵听到“呼救信号”,“用扫帚代替重武器/送葬尊贵女性的冒犯者”时,“女兵们失重的心/才从失态的惊恐向日常的文雅/滑落”。然而,就是这群见了一只闯进来的耗子都怕的女兵,在后来的一天:“《人民报》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提到她们/她们和男军人一起/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地区/严惩了进犯祖国的挑衅者”。这也就是这首诗的结尾几行。有道是,怯弱者的勇敢,往往愈其勇敢,也愈觉侵略者的可憎。于此,我们也就明白了,前面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在一只老鼠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上做文章,正是为了把感情落差尽可能地拉得更大。
清·冒寒山《葚原说诗》对诗曾有“诗肠须曲”,“诗思须知”,诗趣须灵”的精辟论述。这“诗肠须曲”即指诗的情节构思曲折多姿,跌宕多态。表现感情落差,是作者获得抒情效果的重要艺术手段,把握感情落差,也是读者欣赏艺术作品的有效方法。
篇4:诗之美贵委曲——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
江西省清江中学——李弗不
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从诗的技法上讲,行文之委曲,就是采用委婉曲折、闪烁迂回的方式,“体情察物,巧吐心曲”,使人再三读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而如果语直文平,意思过露,则绝无沉吟回味之余地,诗的美也就丧失殆尽。清
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小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由此观之,“委曲”早与诗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读新版高中课文第一册的几个诗歌单元,感悟出古诗人们委曲的技法,若分条述之,可归结为三。
言此意彼:即为双关,是委曲生成的一种表现技法。诗文中的双关词句,含有双重意义,一明一暗,言此意彼,“醉翁之意不在酒”,词句的意思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暗含的意思,就像打哑谜,用意主要不在手势本身,而在于手势的背后,蓄高乃题外之旨。
用这种手法的诗,几乎俯拾即是。譬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是最美的,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但没有说出的言外之意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返回这优美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虽不曾号召人们对黑暗官场进行激烈反抗,却启示人们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教人们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再比如杜牧的《泊秦淮》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但实际上是批判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家政事为重,一味地沉醉于歌舞,贪图享乐。像这种言此意彼的诗,课文里还真是不少。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不是。
正意反说:就是正话反讲,有意颠倒为之,或明褒实贬,或明贬实褒。总之言是意非,闪烁其辞,表里相悖,而注重的是反面的意旨。这也是造成诗歌委曲美的一种表现技法,而且往往比上一种来得更为深沉强烈,更具艺术感染力。
譬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整首诗表层写的是神仙世界的美丽,深层其实是要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跟权贵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这个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亮。再如骆耕野的抒情诗《不满》,诗人写的是,对这也“不满”,对那也“不满”,而其要表达的正是满意,是对祖国的真摯的爱 。这种反笔真是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十分难忘。
委婉曲折:就是话不直说明言,而是迂回行进,委婉陈情,由一意转出另一意,笔触如丝,含而不露。品诗人须再三味之,方可发微显胜,参透其奥。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委曲美的表现方法。
譬如,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三日入橱房,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中巧赞新嫁娘的聪颖灵慧,但不直言,而是抓住心灵写她的手巧。新媳妇入门,其“首场演出”——做羹汤能否成功,能否由此而博取婆婆的欢心,在夫家立稳脚获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决定着她未来的命运与幸福。我们不能不为这位初来乍到的女主人公捏一把汗。但幸运的是,新媳妇很懂得做婆婆的诀窍——她懂得“知母莫如女”,于是先选准小姑为突破口,从侧面了解到“姑食性”,从而避免了与婆婆的正面冲突;又通过“先遣小姑尝”,而取悦了舌馋嘴尖的小姑子。
这就争取了主动,在未来的可能的麻烦纠葛中,她已以二比一对婆婆占得了优势。总而言之,诗文抓住人物的心灵写手巧,结果二者全写了出来,写活了一个聪慧过人的新嫁娘。
诗意之委曲美远不仅于此,究其实乃是诗人王建的夫子自道。表明他初入宦途,对上司、对同僚陪着小心。真是曲说之妙用也,神!
篇5:诗歌欣赏:岁月会证明感情的长短
诗歌欣赏:岁月会证明感情的长短
这些年,我放弃了不必要的矫情。
不再遇事非要和人争论个输赢,
输了又如何,赢了又怎样,
事情的真假时间总会给个论定。
这些年,我放弃了不重要的感情。
离开我的就是一时激情,
陪伴我的才是一生真情,
感情的长短岁月会给出证明。
这些年,我放弃了不快乐的心情。
不再为不值得的`事而乱心,
不再为不值得的人而伤心,
心情的好坏我必须自己做决定。
这些年经历了人心薄凉,
也学会了自我疗伤: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不变长情,
何苦沉沦回忆不愿醒;
不是所有的情都能有始有终,
何必挂怀心中让泪涌。
这些年看遍了世态炎凉,
也懂得了自己坚强:
不是我哭就有人哄,
不是我难就有人帮,
不是我累就有人疼,
不是我痛就有人懂。
放弃了该放弃的事情,
我活得比以前更轻松,
因为少了很多无谓无果的付出,
多了一份珍贵的自由。
放弃了该放弃的感情,
我过得比原来更快乐,
因为少了很多苦苦追求的执着,
多了一种难得的洒脱。
人生因放弃,而更加清醒,
什么事最该拼命,
什么事最不该拼命;
心灵因放弃,而更加透明,
什么事能放在心中,
什么事不能放在心中。
感情因放弃,而更加看重,
什么人只能是萍水相逢,
什么人最能适合相守一生。
放弃了那些:
没必要的牺牲,没必要的痴等,
没必要的深情,没必要的纷争,
你才能活出自己的好心情!
篇6:诗歌导读教案 第三讲 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
诗歌导读教案 第三讲 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 课堂讨论与课堂作业: 如何欣赏或解读一首诗(100字) 在还原和创造诗美中获得欣赏诗的乐趣 ――论诗歌欣赏的任务和方法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形式的美主要指诗的音乐形式的美和视觉形式的美。诗的抒情美、音乐美和视觉美融为一体,才构成诗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由于诗歌文体的特殊性,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欣赏诗,甚至古人也发出无奈的感叹:诗无达诂。诗真的不可解读吗?既然不可解读,为什么诗又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上存在数千年,直到今天,诗也有大量读者。人们通常认为,因为诗是抒情的文学,人们读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情感共鸣。抒情美确实是诗最大的内容美之一。但是,因为“诗无达诂”,要弄清一首诗的抒情主旨是很难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得诗的抒情美,这样的欣赏是单一的,甚至在解读一些写得很朦胧很晦涩的诗(这种诗古代现代都有)时,很难达到这种知道诗的“写什么”的目的。在高度重视技巧的现代诗出现后,特别是宣扬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ake)的口号出现后,世界诗歌都出现了追求“纯诗”的潮流,诗人写诗的重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现代诗歌大师奥登甚至说:一个青年诗人的前途不在于他情绪的力量中,也不在于他的观念的独创性中,而在于他的语言技巧中。面对这样的“纯诗”,欣赏者又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只重“怎么写”?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本更需要欣赏者的参与,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欣赏活动,在欣赏活动中偏重“诗意”(写什么)和“诗艺”(怎么写)都是不对的,它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欣赏者只有在还原和创造诗美中,才能获得欣赏诗的乐趣,创造性地获得诗美,是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 即诗歌欣赏是通过欣赏主体与文本、世界的有机融合的审美活动。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的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要诗歌知识,还需要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欣赏者正是在重构诗美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获得了美的享受。 在人类诗歌批评史上,主要有两类诗歌阐释方法。一种是重视“写什么”,即探讨诗的内容(意蕴)和诗人的创造心态的“灵魂的探险”;另一种是重视“怎么写”,即纯粹的语言分析和文本结构解析的“语言的探险”。两者都常常使用诗化语言,导致阐释方法在信息模式面前苍白无力,因为它只是用形象的诗化甚至诗歌语言来阐释富有弹性的诗歌语言和相对稳定的文体,如同用一个旧谜诠释一个新谜,虽然有挑战自我的语言智力游戏般的快感,却无法准确地解开其中的奥秘,才有“诗无达诂”的无奈喟叹。最重要的原因是诗美具有模糊性,印象主义式的批评更会加剧诗的模糊性。 以卞之琳《断章》为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小诗问世后很多人都费尽心思破译过,但结果大都是望诗兴叹,不得要领。原因是它是虚幻的艺术,它的诗美是动态的。这种动态诗美由诗人和欣赏者的审美自调节功能决定,所以众论不一。 有人曾经花费了许多笔墨阐释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阐释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常常使论者陷入虚幻艺术的语言迷宫中不能自拔。这种仅根据“黑夜”、“黑色”、“眼睛”、“光明”等意象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的原始意义和象征意义(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按图索骥地用同类的语言符号阐释诗歌文本的方法也无法恰当地把握住诗美,更无法科学地测出诗美的信息量。阐释者的主观性更增加了诗美的模糊性。所以彼尔・马德雷结论说:“阐释是对谜的分析,向我们说明我们差不多就要陷入的圈套。因此:评论是一个披露,那揭示出的那个奥秘乃是虚构的东西。有人虽然揭穿了奥秘,却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做法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更深的奥秘。”[i]虽然他承认“分析是推理力的显示,跟它分析的对象是暗暗地一致的。”[ii]但是他否认了结构分析的作用,认为结构分析“对诗人的定义包含着一个艺术的程序,它只考虑外表的虚饰:艺术家给事物蒙上了一层飘忽不定的面纱,像尼采以惊人的柏拉图式的文体进行的写作。”[iii] 诗的语言的多义性及诗美的多重模糊性和不稳定性使诗的意象式阐释更加变幻莫测,有的甚至牵强附会地远离诗美本身。中国当代诗评家常常以庞德的名作《地铁站上》为例,展开全面的阐释,加上诗歌创作技法上的许多名词,认为是描述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相加的结果,是“意象选加”(superposition)、“超感觉”、“超级联想”、“梦幻意识流”的结晶,认为这首小诗具有“立体的多维诗美”,是“意象派”诗歌的杰作,夸大诗美的信息量。其实,在诗人眼中,这首诗远远没有这么复杂。庞德只是为了用“适当的字眼”来表现看到美丽女人脸庞时所产生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经验的意味,即先对自然语言进行解码,然后用人为语言编码,才成功地寻找到了这两行诗句: 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庞德这首诗的'初稿远远超过两行,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才改写成以上两行。庞德1915年发表在他的《献祭》一书中的《地铁站上》是意象派诗歌中最著名的诗作。全诗只有两行:“人群中出现的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王珂译,原诗是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这首诗新颖正确。人的苍白的脸庞在地铁站闪现恰象树上众多的花瓣。尽管我们想到这两个意象时,会发现两者有很大的差异。Apparition(幽灵)一词是暗示出死亡与超自然的意味。但是petals(花瓣)是自然的,是新生的生命的象征。这两个意象如何能够分担同一首诗?这种神秘正是诗的一部分。……《地铁站上》是以庞德、艾米洛威尔、HD和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为代表的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最著名的例子。他们都相信直接面对和处理事物和感觉,主张绝不用‘无益于表现现在状态的词(no word that doesn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在地铁站上》最开始有60行,庞德花了多月才将它削减为两行。”[iv] 这个感觉到女人的美,写作、压缩和改写诗行的行为如同爱伦・坡写《乌鸦》的“制作”,正是对自然语言解码,寻找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诗美后,用人文语言编码,制作出诗的诗美的信息处理过程。亚里斯多德的美学物理学通常是诗歌阐释的经典基础,这种经典理论认为:诗歌形式赋予了诗歌的整体结构,使作品获得有机结构而存在。但是,仅仅因为诗人的心理构架和欣赏者的心理构架在不同时刻的颇有差异,就得出诗歌形式决定诗歌的整体结构,诗美构架即是以诗歌的整体结构的存在而存在的结论是以偏概全的,只重视了诗美的抽象信息,把诗歌阐释从内容迷宫引入形式迷宫。虽然诗美活动中的主体所接受的客体扩散出的美的信息的多少由主体的心理性质决定,但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纯粹的生命运动,还受到社会运动的影响,才能重新组合成新的美感秩序。诗歌虽然也属于想象文学,却是头脑复杂的人完全通过变形手法表现世界的生命变化以及社会变化的信息文学。更偏重理想,传递的更多的是生命的理想信息。因此诗人在创作中常常“有我”,诗人的主体性及自主意识远远胜过小说家、散文家或剧作家。因此结构主义诗学和形而上学的诗学批评的共通之处是对诗美进行结构分析,出于以整体形式表现抽象的意图。 如果在诗的创作活动中从创作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考察诗美的产生,就会发现诗美正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诗人创作诗的过程正是诗人对创作客体已有的初始诗美放射出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反馈的富有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即诗人创作的任务是在已有世界的美的基础上重新营建诗美。因此诗歌文本的诗美产生于诗人与世界的契合,是诗人在感知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来呈现自然社会客观存在的诗美。换言之,诗歌文本是人、自然、社会的诗美的语言迹化。读诗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具体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和创作诗一样,欣赏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诗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再造诗美的过程。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主要有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世界(特别是文本意义所指的客观世界)等关系。如一首写大海的诗,欣赏者得到的美感不仅受诗的影响,而且受大海自身形象以及欣赏者在阅读文本前已知的大海形象的影响。即诗歌欣赏活动结束时欣赏者获得的完整的诗美信息包括文本的诗美信息、文本所写物象的诗美客观存在信息和欣赏者在接受文本的诗美信息之前感知到文本所写的物象的主客观结合的诗美信息。即在诗歌活动中,一首诗的诗美总量的多少及美感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诗作本身(文本和所写物象)的美感含量及美的质量和欣赏者对美(文本的美和物象的美)的感受性及调节能力,还由已有的对诗歌艺术和自然物象的审美经验所决定。套用这句熟语:这个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一首诗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审美自调节既对诗歌文本产生作用,也对文本所写的物象产生作用。因此诗歌欣赏过程虽然是揭示作品的潜在内容,扩建诗美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却不只是受欣赏者的个人特点制约的主观过程,而是从自然、社会和人等角度反复强调作品的富有意义的内容的不间断过程,欣赏者受到诗
【把握诗歌的感情落差——谈谈欣赏诗歌的方法】相关文章:
1.诗歌欣赏
2.忘记诗歌欣赏
5.远方诗歌欣赏
6.雪诗歌欣赏
7.桃花庵诗歌欣赏
8.《忆》诗歌欣赏
9.传说-诗歌欣赏
10.放下诗歌欣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