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于读书的诗句

于读书的诗句

2024-01-22 08:05: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ct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于读书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于读书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于读书的诗句

篇1:于读书的诗句

有关于读书的诗句集锦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篇2:于读书的诗句

有关于读书的诗句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5)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1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8)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1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0)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2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5)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7)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28)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2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0)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31)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3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3)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4)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36)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篇3:于读书的古诗句

有关于读书的古诗句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7、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1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8、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19、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20、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2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22、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23、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2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2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8、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30、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3、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3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5、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3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7、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3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42、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4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

46、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47、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48、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5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篇4:于写读书的诗句

有关于写读书的诗句

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 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11.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12.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13.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14.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15.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1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17.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18.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

19.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20. 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21.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2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5.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0.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2.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33.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3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6.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3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8.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9.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40.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4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42.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3.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44.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4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6.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47.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4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9.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0.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篇5:于春雨诗句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作者 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篇6:于春雨诗句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篇7:于春雨诗句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生活。

篇8:于春雨诗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是南宋僧人志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篇9:于春雨诗句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赏析

这首绝句是徐氏名作。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黄庭坚《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南宋赵鼎臣《和默庵喜雨述怀》诗中也以这种方式表彰徐俯:“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篇10:于春雨诗句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诗的前两名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为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尤其富有境界感。

篇11:于亲情诗句

有关于亲情诗句

No1、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No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No3、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No4、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No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No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No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No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No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

No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No11、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No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No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No1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No15、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No1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No17、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No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No1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No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No2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No22、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No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No24、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No2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No2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No27、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No2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No2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No3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No3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No32、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No33、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No3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No3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No36、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No3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No38、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No3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No4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No41、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No4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

No4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No4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No45、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No46、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No4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No4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No49、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No50、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No5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No5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No5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No5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No55、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No5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No5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No58、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No59、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No60、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于读书的诗句】相关文章:

1.于读书的古诗句

2.于重阳节诗句

3.于春节诗句

4.于景的诗句

5.于离别的诗句

6.于中秋的诗句

7.于浪漫爱情的诗句

8.于爱的诗句

9.于松树的诗句

10.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下载word文档
《于读书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