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学生古诗日记

学生古诗日记

2024-05-06 08:17: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梦醒时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学生古诗日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学生古诗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古诗日记

篇1:学生励志古诗

学生励志古诗

人生处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唯有励志,我们才能勇敢前行。

学生励志古诗

自嘲

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旷撞晋平公

先秦:韩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行路难三首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篇2:古诗的日记

每天日记:背古诗

“啊,今天作业真少。”做完许多作业的我靠在椅子上,嘴中喃喃自语。只剩下古诗《山中留客》没有背了。我拿出古诗词,在那儿背了起来。坐在我前面的文轩跟我一样,也开始背起来。

我先背:“山光物流弄春晖??”“你这个大病态!”文轩马上说道。奇怪,这是什么意思?我继续背吧:“莫为轻阴便拟归??”“你这个大病态!”她再次叫起来。我被弄糊涂了,这牛头不对马嘴的,要说什么呀?“我是在提醒你呢!”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忙答。我更摸不着头脑了,翻开书一看:山光物态弄春晖。我终于明白了。

该文轩背了:“山光物态弄春晖??”“我怎么听成了上官。”我嘻笑到。“莫是??”她接下去背。“stop!”我喝到,“不是卢芷墨的屎(莫是),而是卢芷墨的尾巴(莫为)!”“莫为轻阴是拟归??”她继续背到。“等一下!这句话怎么老是记不住,你就只用想着,卢芷墨的尾巴变轻了以后变成了我的乌龟(拟归)就是了。”我教她一个方法。

台上传来老师的声音:“是山光物态,别给我在背错了!”我和文轩一听就笑了起来。“上官唔态——”有一种唔是大便的意思,所以本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官培军拉的大便很病态。

我和文轩笑的上接不接下气,笑得肚子隐隐作痛,似乎都要没气儿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几滴眼泪被我的笑声召唤而来,窜出眼眶。我们似乎被点着了笑穴,根本停不下来。

过了5分钟,我们的笑声逐渐平息。笑让我舒缓了,放松了心情,使我感到出奇的轻松自在。

篇3:古诗的日记

3.19古诗日记本作业

摘抄: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赏析: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月色?仰望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这首诗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古诗积累: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篇4:古诗的日记

海子诗《日记》赏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1988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

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海子的复杂心绪。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的信念更强烈了。“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

‘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的《日记》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他的另一首《在

昌平的孤独》,对孤独的认识也是很别致的:“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风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放在泉水中/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在海子的一生中,死亡轻生的意识始终弥漫着,挥之不去,驱除不得。像《日记》这首诗歌,对自己的孤独心理描绘的很是逼真,轻生的意识倒不是那么强烈。由原来的两手空空到后来觉得美丽,这其实是一个思索的过程,一个把小我融于天地与自然的过程,海子的思想就是这样超脱。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也正是西藏这“西方最后净土”的感染,才使得海子的回归意识变得如此强烈,摆拖尘事烦扰的时间变的才如此迅速,他的孤独感也才日益芬芳四溢。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

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有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篇5:古诗日记三年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题记

如今,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正处春季。

我站在一座城楼之上,眺望着此刻的长安城,处处充满硝烟,一股股呛鼻的烟味也随之而来,大街上也静悄悄的,仿佛长安城里只有我一人。遍地的荒草,看起来就知道许久未有人来修整。而那荒草之上,却又是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可想而知,现在已经是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全城静悄悄的,多多少少有一些阴森。

见此景,我便想起了曾今的长安城如果是从我站立之处往下看,应该是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充满欢歌笑语,充满人间幸福的。

许是因为风吹雨打,有些花儿已经经受不住了,虽然还有艳色,可也早早腰折了,几支坚强的花儿,花瓣上也有许些雨滴,也略显悲伤。一声鸟鸣,原来是一只立在树枝上的`孤独的鸟儿,它掉了好些羽毛,想必它也经历了这场乱战。手一摸脸,自己也不禁泪潸潸了。

战火已经持续了是正月、二月、三月共三个月了。因交通不利,不能把家信传出,妻儿至今也生死未卜,心里也不禁会有一些慌张。或许,这一封家书,要发出去,不知要多久,就好比一块黄金有多难得一样。

人愁时,不禁会搔掻头发,而我这愁的发白的白发,也越搔越短。好想不搔了,可一想起如今的国事,又忍不住搔头,头发都被自己搔得都不能用簪子了。

篇6:关于古诗日记四年级

古诗,古诗,顾名思义,古代诗歌。

古诗最鼎盛的时期在唐朝,所以也叫唐诗。古诗的每一句都是诗人们经过反复琢磨出的,讲究“对应”,字字对照,朗朗上口,极具韵味。

虽说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味,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并非如此,看前人的诗,反倒有些枯燥了,但这次的《中国最美古诗词大赛》却是令人们对古诗的映像有所改观。

往年的古诗都是要求“记”,而这次则要求人们会“用”。虽说是比赛,却也增加了一丝娱乐性,让古诗不再枯燥,让人们愿意亲近诗文。古诗是华夏民族百年的文化,是一种值得传承的文化,这次大赛倒是让人们对古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传承,这是对华夏文化的弘扬,也是对它的记忆,以致使它不会在时光的消逝下丢失。创新而不能忘本是本次大赛的中心。

古诗美,“美”在何处,是它独有的韵味。“诗歌”是什么,它不是说“诗”和“歌”,而是“诗歌”这是一个整体。在早期,人们创作的诗歌是可以唱出来的,有名的有“汉乐府”,所以早期是也叫“诗歌”,是非常具有音乐美的。诗不像词,诗的字字照应,而词却是段段照应,诗也不似曲,诗虽可唱,却简短且有韵味,但曲却是可唱的词,自然不同。可以说,诗歌是独有自己的韵味的,且它的流传广、简单却又有强烈的感情的独特性让它一跃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表达方式。

喜爱诗,是对诗的传承,更是对华夏文化的传承。

篇7:关于古诗日记四年级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它积淀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遗产。

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中的境界包罗万象,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生际遇,古诗词都不复巨细,一一呈现。我们读古诗时便可培养自己的欣赏境界,即使不能亲历其境,但也可以移情神游。

如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几句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仿佛不经意的一瞬间,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如古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简简单单的五言律诗,恬淡隽永,充满禅意。那一幅人生画像活映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欣赏。

又如当我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时不小心把几粒饭粒撒落到地上时,脑海浮现出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联想到农民们在田中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自觉地把饭粒一粒粒地捡了起来。最近我听老师说某些地方把原有课本中的一些古诗删除了,我和同学都觉得很难理解,诗歌是韵文,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也更让人终身受益。为什么非得删除?

怪不得主席说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古诗词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的祖辈在诵读古诗词中增强和建立了我们独特的文学体系,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我们年青一代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吸收,并把古诗词中的精华身体力行传承下去。

篇8:关于古诗日记四年级

竞赛,顾名思义就是一场好大的比赛。我们须围绕着这一个主题来进行一场“你争我抢”的比赛。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唯一一次作文竞赛得到教育局的认可。并有老师亲自授予我的来自教育局的奖状和奖品。再后来也再没有这样的运气被选中。

那天,我胆战心惊的在走起办公室的路上,忐忑的心里想着老师为什么要找我到办公室。我的试卷也交了,也没什么作业落下的。老师找我干嘛呢?在办公室门口看见另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也在,瞬间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一听哪位同学说古诗文竞赛的时候,我的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

听到这个消息,其实我是开心的,只是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于这个比赛,我一直都挺怀疑自己的记忆力的。怕到时候不能给学校争光,反而让学校“颜面实尽”。虽然是作为潜质生去参赛,但对自己还是没有任何的把娃。我根本没有办法信任于我的记忆力。大脑时常短路的我不得不为这件事情而担忧。

背书的时候我都能一一的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我还需要通过恢复记忆才能想到这一道题的正确答案。再加上周围的考上都是陌生人,骤增的紧张感更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答题……

如今,被选中的人是我,这是不能够被更改的显示。所以,我只能加倍努力,找到方法快速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只有这样我才有信心去完成这次的比赛。只有这样,才不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篇9:关于古诗日记二年级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一首诗其实就是一段人生。我一直深信不移。很久很久之前的那些时代不停演绎着爱恨情仇,惜别离殇,思乡之情,或者亡国之痛。于是总会有些细致的人把这些沉重的感情凝结成五言或七言字句,这些人,被称为诗人,而这些沉重的感情,叫做诗。

再大一些的时候,当我再读这些诗,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其实诗和诗人本身就是一样的吧?就像潇洒豪放的李白写不出期期艾艾的愁绪,杜甫呢,写不出欢快喜悦的诗句。有的时候读到一首诗,就会大概了解诗人的脾气秉性,生活遭遇。因此我觉得非常奇妙。历史上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我倒是觉得并没有谁的诗就要差谁一筹,诗与诗之间也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后来,诗中更吸引我的是其中的感情,悲的,喜的,忧的,怒的。它们或细腻或委婉,或悲怆或激昂,用不同的修辞,语气,来讲述着世间万物。比如说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那一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放下书,我也忍不住小小的为他叹息一下,这伤感的人啊。后来,我读了一首许浑的《谢亭送别》,他写“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那种细腻的感情像是从屋顶上飘下来的柔软的灰尘,我就忽然这样想。

之后我看到了每首诗里每个人的人生,被贬而愤懑的,怀才而不遇的,思念故人的……很多很多。那么我读了,感受过了那么多的诗,原来我已经亲眼目睹并参与过那么多人的人生了。

其实所谓诗,就是就是把作诗人的人生,和对这件事所发的情感凝结成的精华。再加上读诗人的参与和理解,就很完美了。

【学生古诗日记】相关文章:

1.一年级学生古诗

2.古诗的日记

3.学生古诗扩写

4.关于古诗日记五年级

5.端午节学生日记

6.学生寒假日记

7.学生日记200字

8.初三学生日记

9.学生日记作文

10.11-7(数学日记/古诗读后感)

下载word文档
《学生古诗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