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子衿全文翻译参考
“心痛的感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诗经·子衿全文翻译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子衿全文翻译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诗经子衿全文及翻译
诗经子衿全文及翻译
子衿
作者: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
②衿:衣领。
③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④宁:难道。
⑤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⑥嗣音:传音讯。
⑦挑达:音táo tà,独自来回走动。
⑧城阙:城门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鉴赏、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篇2: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子衿-诗经
作者:西周-春秋, 诗经
子衿-诗经原文:
子衿
佚名 〔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②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③宁(ning):难道。④嗣音:继续通信、传音讯。嗣,继续的意思。⑤佩:这里指系玉佩的绶带。⑥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⑦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
子衿-诗经拼音解读:
zǐ jīn
yì míng 〔xiān qín 〕
qīng qīng 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sì yīn ?
qīng qīng zǐ pèi ,yōu yōu wǒ sī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lái ?
tiāo xī dá xī ,zài chéng què xī 。yī rì bú jiàn ,rú sān yuè xī !
相关翻译
你青青的衣领,是我悠悠的思念。就算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传音讯给我?
你青青的佩带,是我悠悠的情怀。就算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
我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走来走去,四处张望。一天不见你的面,觉得像过了三个月那样长!
相关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的前两句便是从《子衿》中得到的灵感,不过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改了主旨,换了意境,借“子衿”抒发自己渴求资人的心情。而《子衿》谱写的则是一曲热恋中的姑娘对情人的思念和等候情人来相会的恋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起来朗朗上口,美丽动人。”子衿”的意思是“你的衣领”,最早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指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难以忘记的是你那青色的衣领,那样整洁干净、它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有许久,你的样子和农着我还依稀记得。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从第一章可以看出,不知什么原因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这个不来看望她的男子满腹抱怨。面她没有去看他。却是出于女子的矜持和羞怯。在女子自己看来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忘不了那青色的佩带,现在不知它是否还紧贴在你的身旁。上次离开这儿的时候,佩带还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即使我没有去看你,你怎么就不知主动来
看我?女人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刻骨的想念
这一章大致是对上章的重复,以反复递进、层层深入的写法,将长相思之苦,提升至极。从上段的“子衿”和本段的“子佩”都可以看出女子的心上人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年轻人,纵不是官宦子弟也绝不是普通的百姓人家。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来,我又不能过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远方眺望,希望能看见你的身影。一天见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个月那么长。这一段寥寥几笔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女主人公焦急难耐的心情。她等不了男子来看她,那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无尽的煎熬,于是她吃力地爬上城门两边的观楼,不时地向远处眺望。结尾的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之间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分离对他们即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
从科学时间概念的角度衡量,三个月怎能与一日等同呢?这当然是悖理的,然而从抒情的角度看,这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在他或她的心理上便似是三个月那么长,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不符合常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巧妙地传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此诗章法之妙历来被学者称颂。全诗只有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区区四十九字便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全依赖于作者对心理描写的挖掘。
从全诗来看,从开篇对心上人衣服的描写到埋怨男子没来看她,都是主人公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表现,第三章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更是表现了女子焦灼的心情。结尾一处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突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此后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诗·王风·采葛》中也有类似的语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从此以后便成了表达思念的妙语,虽有夸张,但唯美动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不衰。
作者介绍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时期又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的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 篇章,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详情
篇3:《诗经》之《青青子衿》翻译鉴赏
《诗经》之《青青子衿》翻译鉴赏
古往今来,能细腻准确地描述女人心事的诗词作品恐怕不多,一则大多数此类作品由男性直接代笔,二则能被大家公认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李清照的词作以女人心写女人情,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少女时期的一首词《浣溪沙》在我读《诗经·郑风·子衿》时反复萦回在脑际。词中这样写道“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女孩子等待情人的娇憨之态表露无遗。北京大学文学副教授康震在解读李清照时说她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一刹那间的感受和一瞬间的动作,并且能用通俗的语言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他说“娇恨”一词恐怕是一种创新,那是种一边恨着一边撒娇,因爱生恨的心情。我觉得把《青青子衿》结合李清照的这首词来解读再恰当不过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余冠英今译]
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青黝黝是你的佩玉带,心悠悠是我把相思害。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
走去走来多少趟啊,在这高城望楼上啊。一天不见哥的面,好像三个月儿那么长啊!
同样是眼波流动的少女情怀,同样是急不可耐的焦急等待,同样是因爱生恨的娇怨之态。女性的心理活动最难写了,如果不是身为女人是很难准确把握得住的。即使同为女人,也极少有写得妙的,因为人看自己更难。但是李清照做到了,《诗经·郑风纷玉啤防锏淖髡咭沧龅搅耍我敢肯定,这诗的作者一定是个女性,而且是一个敏感的女性。她把女性特有的心理活动用短短的几句四言诗表达得精准而深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是青色的。“青”即蓝,一种深深的蓝,注定这思念是深沉的。也许在我们女人的内心里都有着这样一位“蓝颜知己”,他可能是我们最爱的人,却不是携手相牵共度一生的那一个。因此,对他的爱慕和眷恋只能长久的盘桓在我们心里。“悠悠”地荡漾着,在心湖中旖旎出一圈又一圈相思的涟漪。
多年以后,一个男人也用了同一样一句话,但是境界却完全不同了。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男人之思,是一个男人的政治抱负,是对雄伟霸业之忧思。
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不同。
唉!女人一旦爱了,便傻了。以为一个男人和自己有了肌肤之亲便是相许了,就会和自己一样什么都围着对方团团转,实在是天真的可爱!
你看这位郑国女孩子怎么说:“就是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捎个信给我吗?”“就是我不曾去找你,你为什么就不能主动来找我呢?”唉!由爱生怨好像是我们女人的通病。明眼人一看,这分明是单相思嘛。试想啊,如果两个人真的是彼此相爱,即使男的再怎么忙,再怎么脱不开身,总得有句话吧?且不说洋洋洒洒的情书,只字片语总该有吧?哪怕只一句“我想你!”这女孩也不至于着急的在城楼上团团转啊,还要剖心挖肝的哀鸣“一天见不到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久啊!”
我想此刻她的内心是有恨的,但是她还抱着希望,不是真的恨他。
聪明的女人是懂得舍弃的。爱就爱了,如果人家不是真爱你,只是玩玩而已,她们不会抱着“男人一夜,女人一生。”的信念不放,绝对会认清形势,决绝抽身。
我很同情《子衿》里的这个女子,她是一个单纯的善良的好女孩,为了爱执着地等待,即使在我看来这希望很渺茫。但是,我愿意相信,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写《浣溪沙》的李清照终于盼得有情郎,两人志趣相投,恩爱有加,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女人,终其一生,爱是主宰。没有爱,生活是贫乏的。如果心中有爱,即使“一日三秋”,又算得了什么呢?
篇4: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赏析:
《子衿》描写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所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度日如年的相思,自然因为深刻难忘的印象和恋慕,而那个衣领青青的形象,总在眼前和脑海里,刻骨铭心,忧思难忘,忍受不住,去那城楼盼望,彷徨徘徊,反倒更见出心情的急迫。
篇5: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4、宁:难道。
5、嗣,通“贻”。
6、嗣音:传音讯。
7、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8、城阙:城门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画矣。”
篇6:诗经《子衿》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篇7:子衿诗经全文
子衿诗经全文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下面是子衿诗经全文,请参考!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子衿诗经全文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词句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诗经·郑风·子衿》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篇8:诗经子衿全文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篇9:诗经子衿全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篇10:诗经子衿全文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子衿》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诗经《子衿》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诗经·子衿全文翻译参考】相关文章:
1.诗经子衿鉴赏
3.诗经郑风子衿
5.子衿改写作文
6.子衿鹿鸣美文
8.诗经《将仲子》
9.诗经击鼓全文翻译
10.诗经采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