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细雨归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去年的树》优秀教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去年的树》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树和喜鹊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2、利用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注意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交流识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6、检查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感受。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理解“孤单”的意思并感受树和喜鹊前后的变化:
A、“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B、“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此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课文内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篇2:《给予树》优秀教案
《给予树》优秀教案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篇3:《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小鸟正站在树枝上,为好朋友唱歌呢!树呢,正陶醉在好朋友美妙的歌声中。多温馨的一幕啊!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交流,指导朗读“分别时”的对话:
⑴同学自由读。
⑵同学交流,指名读。
⑶男、女生合作读。
2、指导、交流“小鸟找树”的语句:
⑴同学找出三组对话,自读,体会小鸟的心情。
⑵同学交流。
⑶重点指导读好小鸟的三句问话。
⑷分角色朗读:
①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②小组展示,同学评价交流。
③扮演读。
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学习课文最后一局部:
⑴出示课件后,同学说感受。
⑵角色体验:
此时此刻,你就是那只小鸟,请你这样来读。
2、想象,对话:
⑴读后问:
小鸟,你深情地看着灯火,你在想些什么呢?
⑵同学自由交流。
⑶写友情卡。
⑷交流友情卡。
四、课外延伸
1、师:你还有话对谁说呢?
2、同学自由交流。
五、总结
六、安排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好朋友
小鸟图
大树图
遵守诺言
珍惜友情
篇4:《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音乐课件一)
1、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男吉,生于19,1943年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0岁。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他曾经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如今,他的作品已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那鸟和树的世界,共同感受那美好纯真、生死不渝的友情。11课《去年的树》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读了课文,下面请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并板书: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把课文读通,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意思,把书越读越薄,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1、请大家自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看看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可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你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谁还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b:想像画面,指导朗读:天天给树唱歌,天天听,(板书:唱)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c:齐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同学们,把这种拥有朋友的幸福的感觉都传递出来吧!
3、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对话。(课件二)
师:幸福的时间总是觉得短暂的,刚才我们还沉浸在鸟和树的幸福之中,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a、引读:树对鸟儿说── 鸟儿说──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
b、指名读: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c、找好朋友合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请你找一个好朋友配合你来读。
d、齐读:大家读出了小鸟儿和树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并读出了鸟的坚定,大家都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师小结:他们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四.想像寻找,体会艰辛,感悟诚信
1、过渡:冬去春来,小鸟回来守约,寻找大树来了,她是怎样寻找大树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找出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可以把你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写在书上写写,记记。
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出示鸟儿后三次所说的话:(课件三)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a: 自由练读:是啊!就是这几句急切询问的话,请大家自由练读,看看读后你有什么体会。
b: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教师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读)谁还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c:配乐师生互读:(音乐课件四)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鸟问树根,树根说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向山谷里飞去,她看到大门,她问大门,大门说她的好朋友被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于是鸟又向村子飞去,见到小姑娘,她问小女孩,小女孩回答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d: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小鸟儿这样急切地寻找大树,(板书:找)同学们能想像一下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吗?这么多的困难,阻止小鸟寻找大树了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好朋友),还因为他们有个约定。
e:连读:让我们再读读小鸟的这几句问话,体会小鸟儿的着急和伤心吧!
3、鸟儿寻找大树的急切、着急、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最好的友情。鸟儿是这样的重情义,它的好朋友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树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再也见不到好朋友鸟儿时,它请树根、大门和小姑娘转达它对鸟儿最后的祝福,它留给鸟儿的是什么话呢?
指名一一回答。
4、多么感人的话语啊!鸟儿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的寻找大树,最后在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小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谁愿意做一只小鸟读读课文的后三段。
(课件五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a:指名读:谁还愿做一只小鸟读读这些课文。
b:齐读:大家都来做一只小鸟读读这些句子。
c;换位读: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大树化身的灯火,把你当成小鸟来读。(课件六)
d:思考体会:同学们,你就是那只小鸟,你终于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些什么?
e:你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又想些什么?
f:师小结:同学们,课文中两个看字虽普通,却包含了无比的深情与留恋。去年,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今年,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板书:又唱)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她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五、演读课文。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同学们,这篇课文太美了,你们还想读吗?这样,我们分角色来演读课文。(音乐课件七)
六、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小鸟的情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鸟地诚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课文学到这,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呆会儿我们交流。(鸟 树 伐木人 自己 作者)
交流写话。
七、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呼唤这棵树──(读题)。
去年的树,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是光荣的,让我们自豪的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关于环保、关于友谊、关于诚信,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八、拓展阅读:
这篇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也让人感受到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还有很多,这里向你们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那美好的情感能够伴你们的一生。(课件八)
篇5: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三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精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心得。
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B?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C?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1)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
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2)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3)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4)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5)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a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b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篇6:《三棵树》优秀教案
《三棵树》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在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把握大意。
1、三棵树在中究竟指什么?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4、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二)、情感把握。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从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
(教师补充: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
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难感受到生存的无依、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三)、主旨理解。
作者在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树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思考:如何正视自然?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
(五)、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六)、拓展(表达训练):
教后记:感情线索的把握较为简单,但是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教师多加引导。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从中找到支撑。
篇7:《爱心树》优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亲人给予的爱,理解“互爱”的重要性。
2、萌发爱的情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重点:感受亲人给予的爱,理解爱的相互性。
难点:学习如何关爱他人
二、活动准备:
课件,调查表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
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小朋友吗?,你是怎么知道大树非常爱这个男孩?
3、那个男小朋友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
4、大树和男小朋友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回忆生活经验,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
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
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
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
(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
1、集体调查:记得家长生日的小朋友有多少?
2、分组调查:为家长做过小事的小朋友有谁?(四组)
(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
分组商量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时能做些什么?
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
篇8:《爱心树》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复印的绘本书、画笔、纸、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ppt图片: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2、爬树、3、吃苹果、4、荡秋千、5、捉迷藏、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想一想:玩什么游戏时小脚要荡得很高很高。)(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躲在哪里?大树怎么找他的、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在大树上画爱心呢)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集体阅读绘本,讲述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教师发放绘本故事让幼儿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绘本故事
(1)提问: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2)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
(3)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部分。
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能更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篇9:《去年的树》的优秀教案
《去年的树》的优秀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音乐课件一)
1、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男吉,生于19,1943年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0岁。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他曾经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如今,他的作品已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那鸟和树的世界,共同感受那美好纯真、生死不渝的友情。11课《去年的树》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读了课文,下面请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并板书: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把课文读通,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意思,把书越读越薄,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1、请大家自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看看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可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你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谁还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b:想像画面,指导朗读:天天给树唱歌,天天听,(板书:唱)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c:齐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同学们,把这种拥有朋友的幸福的感觉都传递出来吧!
3、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对话。(课件二)
师:幸福的时间总是觉得短暂的,刚才我们还沉浸在鸟和树的幸福之中,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a、引读:树对鸟儿说── 鸟儿说──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
b、指名读: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c、找好朋友合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请你找一个好朋友配合你来读。
d、齐读:大家读出了小鸟儿和树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并读出了鸟的坚定,大家都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师小结:他们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四.想像寻找,体会艰辛,感悟诚信
1、过渡:冬去春来,小鸟回来守约,寻找大树来了,她是怎样寻找大树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找出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可以把你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写在书上写写,记记。
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出示鸟儿后三次所说的话:(课件三)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a: 自由练读:是啊!就是这几句急切询问的话,请大家自由练读,看看读后你有什么体会。
b: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教师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读)谁还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c:配乐师生互读:(音乐课件四)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鸟问树根,树根说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向山谷里飞去,她看到大门,她问大门,大门说她的好朋友被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于是鸟又向村子飞去,见到小姑娘,她问小女孩,小女孩回答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d: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小鸟儿这样急切地寻找大树,(板书:找)同学们能想像一下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吗?这么多的困难,阻止小鸟寻找大树了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好朋友),还因为他们有个约定。
e:连读:让我们再读读小鸟的这几句问话,体会小鸟儿的着急和伤心吧!
3、鸟儿寻找大树的急切、着急、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最好的友情。鸟儿是这样的重情义,它的好朋友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树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再也见不到好朋友鸟儿时,它请树根、大门和小姑娘转达它对鸟儿最后的祝福,它留给鸟儿的是什么话呢?
指名一一回答。
4、多么感人的话语啊!鸟儿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的寻找大树,最后在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小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谁愿意做一只小鸟读读课文的后三段。
(课件五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a:指名读:谁还愿做一只小鸟读读这些课文。
b:齐读:大家都来做一只小鸟读读这些句子。
c;换位读: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大树化身的灯火,把你当成小鸟来读。(课件六)
d:思考体会:同学们,你就是那只小鸟,你终于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些什么?
e:你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又想些什么?
f:师小结:同学们,课文中两个看字虽普通,却包含了无比的深情与留恋。去年,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今年,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板书:又唱)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她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五、演读课文。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同学们,这篇课文太美了,你们还想读吗?这样,我们分角色来演读课文。(音乐课件七)
六、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小鸟的情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鸟地诚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课文学到这,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呆会儿我们交流。(鸟 树 伐木人 自己 作者)
交流写话。
七、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呼唤这棵树──(读题)。
去年的树,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是光荣的,让我们自豪的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关于环保、关于友谊、关于诚信,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八、拓展阅读:
这篇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也让人感受到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还有很多,这里向你们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那美好的情感能够伴你们的一生。(课件八)
篇10: 爱心树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一种无私的爱。
2、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理解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并交流分享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作品课件;妈妈的头像画一幅。
2、小图片五幅:树叶王冠、苹果玩具、树枝房子、轮船、树桩(辅以快乐与伤心的表情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1、呈现绘本。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上面有什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简略介绍作品中的主角。
(二)阅读并理解故事,感受大树无私的爱。
1、边观看课件边倾听故事第一小节。
教师:大树为什么感到很快乐?
2、倾听故事第二小节。
教师:孩子摘走了树上的苹果,大树为什么感到很快乐?
3、倾听故事第三小节。
教师:没有了树枝,大树为什么还感到快乐呢?
4、倾听故事第四小节。
教师:没有了苹果、树枝、树干,只剩下树桩了,大树为什么还感到快乐?
5、理解大树无私的爱。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三)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说说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
2、组织幼儿讨论:大树心坎里会想些什么?
3、幼儿交流分享爱妈妈的方式。
结束:教师鼓励幼儿大声说出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爱心卡上将爱妈妈的方法画下来。
家园共育:回家说句妈妈爱听的话,做件让妈妈高兴的事。
活动反思:
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篇11: 爱心树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复印的绘本书、画笔、纸、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ppt图片: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部分。
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能更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穿插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着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得到锻炼,在我的情感延伸下,情感迁移到对家人对朋友的关爱之情,这也达到我最初的教学目标。
亮点:
1、采用互动式讲述故事。
第二环节时,我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让幼儿边看绘本画面,边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巧妙运用游戏
讲述绘本故事时,在讲到孩子与树玩游戏的时候,我巧妙的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感知了绘本故事语言生动有趣,体验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友爱之情,同时让孩子更爱阅读绘本,因为绘本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游戏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自由阅读
在活动中,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在集体阅读绘本后,再次自由阅读绘本,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情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爱心树展开,情感迁移到父母。“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孩子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有的孩子还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4、创作封面
活动最后,我用音乐《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创作绘本封面,孩子们用彩笔,画出自己的心目中爱心树形象。在创作中,孩子们想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好,又想到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来感谢爸爸妈妈辛劳的付出,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篇12: 爱心树优秀教案
师:我想首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平时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你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你的知识面真广。)
师: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上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图画,但给我们不一般的感受。有没有这样的书呢?
生:有,绘本故事。
师:同学们看过哪些绘本故事书?(《蚯蚓日记》、《爷爷一定有办法》、《死过100万次的猫》、《花婆婆》等)谭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再来读一本绘本故事书。这本书是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老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这本书有3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美国本土销量1800万册!是哈佛、斯坦福大学新生入学必读书目。这本书奠定了作者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爱心树》,这是书的封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看了封面你猜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棵苹果树,因为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你很会观察)
生:故事发生在大树和小男孩之间。(你真聪明)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爱心树,去阅读好听的故事,寻找不同的心灵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树)从前有一棵树。大树长得――很茂盛、很高大。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男孩向大树走来。)你从哪里看出来?一个小脚丫。你的想象很丰富,也有可能是女孩哟。绘本就有这个特点,只画出图画的一部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叫留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聆听故事。
师: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欢迎男孩。收集她的叶子,用来做什么?(做贴画、编帽子、做书签、做口哨……)想象真丰富。做了什么?把叶子编成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多神气!
师:男孩哪里去了?爬到树上去了。你怎么知道的?他双手紧紧抓着树干,光着的小脚丫夹着树干。你还看到什么?一双鞋子。一只正着,一只反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调皮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你的词汇真丰富。男孩爬到树上干什么呢?(摘苹果、荡秋千)荡秋千、吃苹果。大家像谢尔一样会编故事,真了不起。这是在干什么?捉迷藏。大树好像在说:“我找到你了”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惬意的睡一觉。
师:男孩很爱这棵树,很爱很爱。因为――生说摘苹果、荡秋千、捉迷藏、睡一觉。大树也很快乐,因为有男孩的陪伴。让我们轻轻地读后一句――
师:你有什么发现?对,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又有什么发现?树后伸出两双脚丫,树上多了一颗心。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男孩长大了有了新的伙伴。树常常好孤独。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大树下。树说――指一名女生读红色部分。一男生读蓝色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让我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为什么大树好快乐?
生:男孩带走了苹果,苹果可以卖钱,男孩有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男孩快乐了。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师:说得真好!大树又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伤心。
师:有一天,男孩回来了,大树高兴得发抖。她说――女生齐读红色部分,读出大树的高兴。男生齐读蓝色部分,读出男孩的请求。女生读。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齐读――树好快乐。
师: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大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在秋风中摇曳。此时,大树非常――孤独、难过。
师:所以当男孩再回来的时候,树太快乐了,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树为什么快乐?
生:因为他又见到了男孩。师:是啊,大树朝思暮盼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又可以回到过去了。
分角色读。(3人)
“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过来,来玩啊!”“我又老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远离这里。你可以给我一条船吗?”男孩说。
师:男孩的愿望是――去远航。大树能满足他的愿望吗?让我们继续读故事。女生接着读。“砍下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很快乐。”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一条船,坐船走了。树很快乐。可是心里……几分不舍,几分牵挂。男孩走得更远了,树再也见不到他。大树只剩下又矮又老的树根在寒风中叹息。
配乐读。师读大树的话红色,全体旁白黑色,一男生读男孩的话蓝色。一直到――树好快乐。男孩静静地坐着,再不会离她而去,他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师:此时,男孩也许在回忆……也许在向大树倾诉……也许……生补充。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树很快乐”一共出现了几次?填空。
生:大树给了男孩很多。
师:是呀,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关心呵护着你?是谁?
生:爸爸、妈妈。
师:谁能讲一讲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呵护你或者是满足你的愿望的?
师: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有句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爸、妈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儿女们过得开心,他们就开心。那么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吗?
师: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和全天下的爸爸、妈妈。
作业:
1、把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读给他们听。给他们一个轻轻地拥抱,告诉他们
“我爱您”。
2、阅读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和谢尔的另外一部作品《缺失的一角》。
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篇13: 爱心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这条怎么修改?)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
(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生:大树和小男孩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1、师: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谁找到了,来说说、
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
师: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它喜欢小男孩,小男孩也爱他,还天天陪它玩耍,所以它很快乐。
2、师: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板书:快乐)
(二)品味“给予”
师: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生: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板书苹果)
生: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板书树枝)生: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板书树干)
2、师:那么强壮的大树,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变成了一截树桩,多可怜呀,可大树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
生:大树觉得能帮助小男孩就很快乐。
生:大树觉得能给小男孩这么多东西,所以很快乐。
师: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生:伤心,心酸,难过?
师:为什么?(孩子每说完一种感情,马上追问他为什么,然后再问其他人你们又觉得大树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因为小男孩每次回来只是跟他要东西,不再跟它玩耍。
生:因为小男孩拿走了它那么多东西,也不感激,也不说谢谢。
师:但大树却那么无私地宽容了男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男孩,他是那么爱男孩,所以看到男孩快乐,大树的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师: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
生: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师:小男孩这时候也老了,不能吃苹果,不能荡秋千,不能爬树玩,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大树用他仅有的矮矮的身躯尽量的挺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的大树,依旧很快乐。为什么?
生:他觉得能让小男孩坐在他身上休息。
师:大树能为男孩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让男孩坐在他的身上休息,他已经为了他深爱的男孩付出了一切,但他依然快乐着。
4、师: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生:很好,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师: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生:大树
师:为什么不是小男孩?
生:因为他只知道跟大树要东西,却从来不关心大树
6、现在,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你们想男孩会想些什么呢?
篇14:《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自读故事,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自读课文,说说你的想法。
二、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看看故事的哪部分是写去年的事,哪些是写今年的事?
2、反馈:
引读:去年的……今年的……
3、你能根据刚才的朗读,正确地标好段吗?
(学生分段,标好段落符号。)
三、研读课文
板块一:
1、师导:
刚才同学们都说小鸟与树之间有很深的友谊,小鸟很守信,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学生找句子,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感悟:
⑴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⑵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他又在想什么?
板块二:
想像说话:树被砍倒用来做火柴了,在被伐木人砍倒之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加深理解
你喜欢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为什么选这一句。
五、收获与畅想
篇15:《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2、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课时
读2~4组对话
1、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不被小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寸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学分角色一起朗读)
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想象。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作者想说都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篇16:《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件能表现你们之间友情的事好吗?
2、同学们想一想,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她的好朋友会是谁呢?
3、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他们依依惜别,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年的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什么?
②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了什么?
③于是鸟儿问了、()和 ()最后见到了怎样的大树?
2、交流阅读心得: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可以是阅读后的初步感受,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韵:“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
三:合作探究
师: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第3至5自然段)。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树唱歌。
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两名学生分角色读)
师:我听出来了,它说“一定回来”,它愿意回来,在向好朋友保证。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听出刚才他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吗?
生: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自由找小伙伴对读)
师:全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男女生合作读)
师:它是在向大树保证,能不能更坚定一些?
(生再读)
师:它们那么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读第1自然段)。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那么难舍难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多么深厚呀让我们也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温暖与幸福。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到处找好朋友----大树。
二、合作探究
1、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千辛地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
生:千辛万苦地找。
生:不顾一切地找。
生:千里迢迢地找。
师:对,心急如焚地找。因为它们是好朋友。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出示小鸟寻找树的三次对话。
师: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
师:多着急啊,多急切啊!
(指生读鸟儿问大门的话)
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着急。
(指生读鸟儿问小女孩的话)
师: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
(生齐读)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急。在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生练读小鸟找大树的过程)
(指四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谁读得比较好?或是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有一个角色我能比他读得更好。(读树根的回答)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好朋友,所以语气也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读大门的回答)。
师:听他这样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关系似的,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儿都不同情树。
师: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部分!
三、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3、说话训练
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
4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篇17:《树》教案
一、导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更多的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教会学生一种甚至是几种学习方法。教师要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亮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行道树》的时候作了一点尝试。
二、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张行道树的图片,并出示一个问题,即( )的行道树,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行道树》这篇文章,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好这一道填空题,并大胆输出你的理由。(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文章)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要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效果)
生1:我认为可以用“痛苦”这一个词语来填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文章写到了行道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感到孤独,同时自己制造清新,却不被人们珍惜,所以我觉得是痛苦的。
师:有道理,你很好的抓住了文章的一些内容,确实证明了行道树的痛苦。
生2:我觉得可以填“奉献”这个词语。我的理由是行道树虽然痛苦,孤独,但仍然在固执的制造清新,制造清新是为了人们,自己却得不到好处,所以行道树是在奉献。同时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固执”这个贬义词,而不是用执着这些褒义词。
师:你的理由很充分,而且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说明你在阅读的时候对课文是有一定的研究的。你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学生,不知道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生3:我以为“固执”用在这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就是执着的意思,但我觉得要对自己表达执着这一个意思,用固执比较好,如果是对他人的评价,则用执着比较好。可见,对象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词语。
生4:对,而且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嘛。(众生笑)
师:这两位同学的分析很有见地,还涉及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个人在补充一点,我觉得用固执更能体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生5: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到外面去找词语,其实文章最后一句就是我们这道题目的最好答案。那就是忧愁而快乐的行道树。
师:那你为什么要说它是最好的答案呢?
生5:我觉得“忧愁而快乐”这个短语很好的体现了前面两个同学所说的两个方面。行道树离开家乡,忍受孤独,制造清新却不被珍惜说明很痛苦,很忧愁。但文章或作者的用意应该是侧重在快乐的,所以用了一个“而”字,行道树快乐的原因就在于奉献。在文章中说事业是神圣的,我们有最自豪的时刻,我们固执的制造清新,都表明了快乐。所以我认为是最好的,如果我是行道树,我就要大声的说,“我奉献,所以我快乐”。
师:非常精彩的发言呀,文章把握的很到位。
三、后记
这一课堂实录片段的精彩在于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所蕴涵的问题。之所以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在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它就好象是一个串珍珠的丝线,只要把这根线抓住了,那么珍珠也就到手了。在这一个片段中,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的去学,快乐的去探究。可以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的轻松。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几乎没有,这个有待加强。
【《去年的树》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树教案
2.小班教案《树》
4.去年的树教案
6.散文《那树》教案
7.去年的树 教案
8.《抱树》中班教案
9.《三棵树》的教案
10.海豚树优秀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